柬埔寨达摩育特派最高长老柏克里
面对当今世界的混乱和无意义的事情,我个人认为大家最需要的是佛陀所教导的慈悲,并从教育里理解其内容。
佛教的慈悲首先是我们自身灵魂的一项工程,它是达到圆满的人格所必备的两种品质之一。慈悲包括爱心、慷慨、善良、宽容等所有的高尚美德。慈悲首先是博爱,除了我们的朋友,我们更需善待陌生人。培养慈悲心可以使我们获得内心的宁静,而宁静的内心带给我们的快乐,并不是单纯的物质或感情所带来的满足。这种个人的修行要求我们平静、清澈、内省,而这一点,即使是完整的高等教育也不能够给予。
慈悲心不能够轻易获得,那些有品性的人才会拥有慈悲,只有那些对自己要求甚高的人才会发起慈悲心。发起慈悲心既是难事,又非难事,这种精神和心灵之旅可以通过修行来完成。
修行是透过接触事物或人去如实不惑地理解真理,只有更为透彻地了解现实,我们才能放下。其实,修行也是一种对自我的训练;训练自己用心去倾听别人,并从现实生活中推己及人。这就是我所谈的——一种对心灵的训练,这种训练会让我们的心变得敏锐、安忍,并勇于承担。
世尊曾说,众生皆盲,能见者稀。那极少数能够彻见真理的人必须引导他人,尤其是引导青年一代得以登高望远。为了理解慈悲,首先需要根据佛法来引导大家认识真理。佛陀教导说,世界上没有任何绝对的真理,一切都是相对的,是有为的和无常的;我们要去除幻觉和无明的障蔽,如实地观照一切,这就是真理。
人的行为规范包括三方面:正语、正行、正命。年轻一代必须懂得,培养这种优良的品行和高尚的节操,是为了让大家拥有和谐美满的生活。只有这样,一个以慈悲为导引的社会才有望出现。这里并不是在强制推行一种道德伦理观念,而是在倡导一种行为规范。
以阿育王为例,佛教旨在建立一个摒弃权力纷争的社会。在这里,安宁与和平超越了成败与胜负;在这里,征服自身的人得到更多的敬重,而不是那些凭借武力和经济角力征服百万生灵的人;在这里,慈悲心是一切行为的动力;在这里,充满着宁静、友爱和和谐,物质丰裕,而生命则趋向于对最高尚的理想和对终极真理的神圣追求。
为了达到这样的心灵境界,我们必须持之以恒、耐心,把心调伏。为了展示这条路,我们需要证明,佛教能使所有的人,不论男女,都能亲自体验到佛陀所有的教诲。我们需要以自身的典范来向大家展示这条趋向慈悲之路,并藉此获得快乐,那么终有一天,每一个人,无论男女,都能躬行佛陀的教诲:“纵使征服千军万马,只有征服自己的人,才是最伟大的征服者。”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