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庵曰。比见衲子。好执偏见。不通物情。轻信难回。爱人佞己。顺之则美。逆之则疏。纵有一知半解。返被此等恶习所蔽。至白首而无成者。多矣(已上并见智林集)。
万庵晓禅人。当圆融豁达通晓物情说。每见衲子。爱固执一偏之见。不通达人情物理。才闻一事入耳。辄便轻信。难得挽回。喜人謟奉于己。顺他则心中喜而美好。逆之则心中恶而疏远。纵有一知半解。倒被这般恶知恶见所遮蔽。到老无成器者。甚多矣。所以说禅学贵圆融矣。
万庵曰。丛林所至。邪说炽然。乃云。戒律不必持。定慧不必习。道德不必修。嗜欲不必去。又引维摩圆觉为证。赞贪嗔痴杀盗淫为梵行。乌乎。斯言岂特起丛林今日之害。真法门万世之害也。且博地凡夫。贪嗔爱欲。人我无明。念念攀缘。如一鼎之沸。何由清冷。先圣必思大有于此者。遂设戒定慧三学以制之。庶可回也。今后生晚进。戒律不持。定慧不习。道德不修。专以博学强辩。摇动流俗。牵之莫返。予固所谓斯言。乃万世之害也。惟正因行脚高士。当以生死一着辩明。持诚存信。不为此辈牵引。乃曰。此言不可信。犹鸩毒之粪。蛇饮之水。闻见犹不可。况食之乎。其杀人无疑矣。识者自然远之矣(与草堂书)。
万庵为学者。摧邪显正说。丛林而时。凡所到处。邪谬之言。如火炽盛。乃倡之曰。戒律拘身。不得脱洒。不必持他。定慧拘心。不得恣意。不必习他。道本现成。德孰欠少。不必修他。嗜好固常。私欲何碍。不必去他。恐人不信。又牵引维摩经云。大乘菩萨入诸淫舍。示欲之过。虽有妻子。常修梵行。并圆觉经云。一切障碍。即究竟觉。乃至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为梵行。假为证据。使人必信。呜呼。此等愚言。岂仅起丛林今日目前之害。真法门中。千万世之害也。且大地愚夫愚妇。及招提四众。贪婪嗔恚。爱染欲情。人我无明诸毒。念念不息。似猿攀枝。舍一取一。又如一镬沸汤。无由清冷一般。以我推察先圣佛祖之意。必思众生三毒利害。大有难于降伏者。故设戒定慧三无漏学。以裁制之。庶几乃可以挽回也。今之后生晚进。乍入此门。无所依据。染污其身。而戒律不持。沉掉其心。而定慧不习。道理德业。俱不操修。专务广览文字。肆口强辩。惑俗欺愚。往而不返。予故所谓此引维摩圆觉。错解佛语。谬证梵行之言。乃万世之毒害也。惟是因地端正。实为本分行脚。高见之士。直以生死大事一着子。甄别明白。持守诚笃。怀存信实。不为此等恶知恶见之辈所牵引。乃自主张之曰。此不持戒律。不习定慧之言。犹如鸩鸟屙的毒粪。蛇饮过的毒水。这两种毒物。闻见尚不可。况食之者乎。其杀害于人。一定必有无疑矣。恶见之流。引二经证三毒为梵行者。亦犹是也。有识者自然不信他惑。而远离之矣。
万庵曰。草堂弟子。惟山堂有古人之风。住黄龙日。知事公干必具威仪。诣方丈受曲折。然后备茶汤礼。始终不易。有智恩上座。为母修冥福。透下金二钱。两日不寻。圣僧才侍者。因扫地而得之。挂拾遗牌。一众方知。盖主法者清净。所以上行下效也(清泉集)。
万庵表山堂严洁可为后世法说。草堂清之法弟子。唯山堂行径。有古人之风汜。住黄龙日。或是知事常住公干。必竟具备威仪。才上方丈。受他分付毕。然后又备茶汤礼。从起初及煞阁。更不改变。中有智恩上座。为追荐慈母。修幽冥福利。遗漏了白金二钱。两期不问。圣僧才侍者。因洒扫地下。而拾得之。将挂于拾遗牌之上。大众方才晓得。盖是为主者不好利。是这样清净。所以在下者。亦不好利。是这样清净。上行而下效法之也。
万庵节俭。以小参普说当供。衲子间有窃议者。万庵闻之曰。朝飨膏梁。暮厌粗粝。人之常情。汝等既念生死事大。而相求于寂寞之滨。当思道业未办。去圣时遥。讵可朝夕事贪饕耶(真牧集)。
小参即是晚参也。凡集众开示。皆谓之参。古人匡徒。使之朝夕咨扣。无时而不激扬此道。故每晚必参。则在晡时。或住持入院。或官员檀越入山。或受人请。或为亡者开示。或四节腊。则移于昏钟鸣。而谓之小参。小参初无定所。看众多少。或寝堂。或法堂。至午后。侍者覆住持云。今晚小参。令客头行者。报众挂小参牌。昏钟鸣时。鸣鼓一通。集众请者。迎住持升座。提纲叙谢。委曲详尽。举古结座普说。在告香之后。普同开示也。记万庵樽节俭约。以小参普说。当供禅和子。有私地议论者。万庵闻得。乃儆之曰。早晨食好。晚夕食歹。人之常情。汝等既痛切。生死事大。来求决择。共依止于空闲寂寞之乡。当各思忖大道。未实悟者。速求实悟。德业未成办者。速求成办。去佛时遥。宜念法微。而勤道念。岂可朝夕贪饕希图。口腹为事耶。
万庵天性仁厚。处躬廉约。寻常出示语句。辞简而义精。博学强记。穷诘道理。不为苟止而妄随。与人评论古今。若身履其间。听者晓然如目睹。衲子尝曰。终岁参学。不若一日听师谈论为得也(记闻)。
记万庵天资禀性。仁慈忠厚。处己躬身。清廉俭约。寻常开示大众。语言词句简捷。而义理精深。遍览经典。勉强记识。穷究详诘。正道义理。决不苟且。休息而虚。妄轻随凡。是与人批评议论。古今昭昭然。就如自己躬履其间一样。听之者了了然。就如亲眼看见一般。衲子尝曰。终岁勤参苦学。不若一日听师谈论古今。反为多得也。
万庵谓辩首座曰。圆悟师翁有言。今时禅和子。少节义勿廉耻。士大夫多薄之。尔异时傥不免做遮般虫豸。常常在绳墨上行。勿趋势利。佞人颜色。生死祸患一切任之。即是不出魔界而入佛界也(法语)。
辩首座。大沩法泰之嗣。傥或然之辞。有足曰虫。无足曰豸。犹言行止的意思。绳墨即梓人墨斗中墨线也。比况直道的意思。万庵谓辩首座。当时行正道勿趋势利说。圆悟师翁有言。而今时的禅和子。少有节义。没得廉耻。所以隐居之士行义。大夫见闻。多轻薄之。尔辩首座。他时异日。傥或不免做这等样。行止须常常在直道上行。不得趋求声势才利。媚人颜色。或生死或祸患到来。一切任之。不求苟免。即是镬汤中。转大***。尘劳中作大佛事。何更舍魔界。而入佛界哉。即此直道便是也。
辩首座出世住庐山栖贤。常携一筇。穿双屦。过九江。东林混融老见之呵曰。师者人之模范也。举止如此。得不自轻。主礼甚灭裂。辩笑曰。人生以适意为乐。吾何咎焉。援毫书偈而去。偈曰。勿谓栖贤穷。身穷道不穷。草鞋狞似虎。拄杖活如龙。渴饮曹溪水。饥吞栗棘蓬。铜头铁额汉。尽在我山中。混融览之有愧(月窟集)。
栖贤属南康府。筇竹杖也。屦草鞋也。东林属九江府。混融东林寺住持也。灭绝也。裂坏也。太灭裂。言绝坏其礼太甚也。适如也。自得也。狞恶也。栗棘蓬。杨岐示众云。透得金刚圈。吞得栗棘蓬。便与三世诸佛。把手共行。历代祖师。同一鼻孔出气。其或未然。参须真参。悟须实悟也。记辩首座出世住庐山栖贤之时。常随身携一筇杖。过九江。转东林寺。混融长老一见辩。即呵之曰。师者乃人之楷模防范也。举动安止。是这等样。岂不是自轻耶。主礼何太灭裂。而无体裁也。辩笑曰。人生以如意为乐。我有何过咎焉。乃援毫。书一偈。而回栖贤去。偈曰。勿谓栖贤穷。莫以色见我。身穷道不穷。我有这个在。草鞋狞似虎。自西自东。拄杖活如龙。撑天拄地。渴饮曹溪水。差胜虎溪。饥吞栗棘蓬。非是夸富。铜头铁额汉。也有几人。尽在我山中。未易放出。混融长老见之。面有愧色。此所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也。
辩公谓混融曰。像龙不足致雨。画饼安可充饥。衲子内无实德。外恃华巧。犹如败漏之船盛涂丹雘。使偶人驾之。安于陆地。则信然可观矣。一旦涉江湖犯风涛。得不危乎(月窟集)。
辩公谓混融。晓衲子宜修实德说。泥塑木雕之像龙。岂可使之行雨乎。水墨胶青之画饼。讵可得而充饥乎。衲子内无真实德行。外面恃仗华言巧语。以欺愚。何以异此。又譬如已经败坏破漏之船。多多涂画五彩丹雘。使土木偶人驾之于上。张帆捉桌。安处陆地之时。诚然好看矣。一旦放去浮涉三江五湖。冒犯千涛万浪。岂不危险之乎。内无实德人。外恃华巧者。亦犹是也。
辩公曰。所谓长老者。代佛扬化。要在洁己临众。行事当尽其诚。岂可择利害。自分其心。在我为之。固当如是。若其成与不成。虽先圣不能必。吾何苟乎(月窟集)。
辩公晓住持人。当尽其诚不可固必说。所谓长老者。替佛祖。宣扬法化。贵在洁己身心。以临大众。发言行事。当质直无伪。惟尽己诚。不可拣择或利或害。自无专主。设两其心。在我持诚。义所当为。即行为之。理在如是也。若其或成或不成。虽是古圣先贤。亦不能固必。吾安可苟且求成乎。
辩公曰。佛智住西禅。衲子务要整齐。惟水庵赋性冲澹。奉身至薄。昂昂然在稠人中。曾不屑虑。佛智因见之呵曰。奈何藞苴如此。水庵对曰。某非不好受用。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若使有钱。亦欲做一两件皮毛。同入社火。既贫固无如之何。佛智笑之。意其不可强。遂休去(月窟集)。
佛智名端裕。昭觉勤祖之嗣也。水庵名端一。佛智之嗣也。冲虚也。澹澹泊也。恬静无为之貌。昂高也。昂昂言孤高自如也。藞苴。上腊上声。下音鲊。中州人谓。蜀人不遵轨辙。曰藞苴。宜是藞磋不中貌。磋苴音同。社火俗呼会伴也。社有聚义。社不曰伙。而曰火。攒柴合火。僧多行广的意思。辩公晓禅人。当清廉俭约。以水庵为法说。佛智住西禅寺时。衲子形仪衣冠。务要严洁整齐。惟水庵一人。禀性冲虚澹泊。处身至薄。昂昂然。超卓自如。在多人众中。曾不顾盼忧虑。佛智因见其形仪。与众殊异。乃呵责之曰。奈何藞苴偏见。不合时宜。不中人意如此耶。水庵对之曰。端一不是不爱受用。特意做此。直以赤手空拳。贫无可作为之器具。若使端一有钱钞也。想得做一件体面衣服。同入他门的社火。既贫而不可为无末如之何也。已矣。佛智但笑之。而不再言。知其赋性不可勉强。遂罢休之。
禅林宝训顺朱卷第三
禅林宝训顺朱卷第四
蜀渝华岩季而关圣可德玉顺朱
佛智裕和尚曰。骏马之奔逸。而不敢肆足者。衘辔之御也。小人之强横。不敢纵情者。刑法之制也。意识之流浪。不敢攀缘者。觉照之力也。乌乎。学者无觉照。犹骏马无衘辔。小人无刑法。将何以绝贪欲治妄想乎。
骏急速也。衘马口中勒铁也。辔马缰也。御止也。佛智裕和尚。示人制贪欲必须觉照说。疾马之遗风。迅走而不敢纵足駻突者何。盖由马口有鞿缰。而御之也。小人之倔强横暴。而不敢恣纵欲情者何。盖由国有典刑。以正之也。凡人意根法尘所生受想行诸蕴续起之识。若急水滩头之波浪。念念流注。而不敢攀引缘连者何。盖由有诸法寂静定力一念相应慧力。二力以戒止调御之也。乌乎。学者岂可无定力慧力乎。学者若无定力慧力。就如那駻马无羁缰。小人无典刑一样。将甚么把柄。去斩绝现前三毒。蠲除三世流注妄想也乎。此乃修心之实学也。駻音干。马突也。鞿音鸡。缰在马口也。
佛智谓水庵曰。住持之体有四焉。一道德。二言行。三仁义。四礼法。道德言行。乃教之本也。仁义礼法。乃教之末也。无本不能立。无末不能成。先圣见学者。不能自治。故建丛林以安之。立住持以统之。然则丛林之尊。非为住持。四事丰美。非为学者。皆以佛祖之道故。是以善为住持者。必先尊道德守言行。能为学者。必先存仁义遵礼法。故住持非学者不立。学者非住持不成。住持与学者。犹身之与臂。头之与足。大小适称而不悖。乃相须而行也。故曰。学者保于丛林。丛林保于道德。住持人无道德。则丛林将见其废矣(实录)。
佛智谓水庵主法大体。要知根识本说。住持之体。有四焉。一是日用所当行之道。并寻常所涵养之德。二是开发后进之言。并躬身履践之行。三是慈爱恻隐之仁。与裁制合宜之义。四是节腊省会之礼。与揵推号令之法。前二种道德并言行。乃是教之根本也。后二种仁义并礼法。乃教之枝叶也。若无根本。凭何树立。若无枝叶。不能完成。的的要成一株大树。荫覆天下人。不可不晓此根本也。先圣见参学之辈。不能自己修治。故建竖丛林。高堂广厦。以安养之。设立住持。高贤硕德。以统理之。然则一寺稠人广众之尊。非是独为住持一人饮食衣服卧具汤药四事丰盛。非专为学者。既不为此。毕竟所为那样。皆因为佛祖慧命之道故。是以能担任斯道。把作件事。以为住持者。必竟先务尊重道德。操守言行。以为根本。善勤求此道。把作件事。以为学者必竟先务。存怀仁义。遵依礼法。以为枝叶。故住持人若无学者。则智慧花果。从何而得设立。学者若无住持。则菩提种子从何而得生成。所以住持之与学者。就如人有身有臂。有头有足。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大小适意称心。而不相违悖。乃相须相待而行之者。岂不成一株大大人树也哉。烁然有根有本。有枝有叶。智慧花果。菩提种子。咸从此相待而生。佛祖慧命。生生相续。宁有穷也。故曰。学者保守于丛林。丛林保守于道德。两相保守也。住持人若是没有道。没有德。则丛林欲其本末坚茂。始终永兴而不废者。未之有也。
水庵一和尚曰。易言君子思患而预防之。是故古之人思生死大患。防之以道。遂能经大传远。今之人谓求道迂阔。不若求利之切当。由是竞习浮华。计较毫末。希目前之事。怀苟且之计。所以莫肯为周岁之规者。况生死之虑乎。所以学者日鄙。丛林日废。纪纲日坠。以至陵夷颠沛。殆不可救。嗟乎。可不鉴哉(双林实录)。
陵夷言法道颓替。若丘陵之渐平也。水庵一和尚。示人生死大事。当预先打点。莫临时着忙说。易经水火既济卦云。成德君子。心中时时虑患。而预先谨微。杜渐以防之。是故古之人。时时思虑。生不知何来。死不知何去。此是人极大的患。乃防之以直指人心日用所当行之正道。遂能担当大事。流通久远。今之人。不知道之极致。反谓求道。迂远旷阔。不能济眼前饥寒之急。不若求财利。即得现前受用之切当也。由是竞进尚习。浮费奢华。计算毫厘。比较琐末。希求眼下之事。而不广大。怀存苟且之计。而无恒心。所以不肯立身行事。为一年之规者。岂识亘古亘今广大恒久不生不死之妙道哉。是故学者见识。日见卑鄙。丛林法度。日见废坏。总纲众纪。日见隳坠。以至颓替。倾覆危殆。至于不可拯救之地。有不忍见闻者。嗟乎。可不鉴照之乎。有志于道者。宜以自己反观之。智鉴而照察之。其妍丑自然分明矣。
水庵曰。昔游云居。见高庵夜参。谓至道径挺。不近人情。要须诚心正意。勿事矫饰偏邪。矫饰则近诈佞。偏邪则不中正。与至道皆不合矣。窃思其言近理。乃刻意践之。逮见佛智先师。始浩然大彻。方得不负平生行脚之志。
浩广也。浩然大彻。言无所不通的意思。水庵与月堂书。言人造道心要极正说。昔行脚。游云居。见高庵。一夕夜参云。无上至道。径直挺特。不循人情。要当真诚其心。端正其意。不得有事矫妄装饰。偏僻私邪。矫饰则几于诈佞之流。偏邪则入不中正之类。与无上至道。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予窃想。此小参之言。近于道理。乃铭刻于意地践行之。及见佛智先师。一言之下。心地开通。始得不孤负予一生登山涉水行脚的志向矣。
水庵曰。月堂住持。所至以行道为己任。不发化主。不事登谒。每岁食指。随常住所得用之。衲子有志充化导者多却之。或曰。佛戒比丘。持钵以资身命。师何拒之弗容。月堂曰。我佛在日则可。恐今日为之。必有好利者。而至于自鬻矣。因思月堂防微杜渐。深切着明。称实之言。今犹在耳。以今日观之。又岂止自鬻而已矣(法语)。
月堂名道昌。妙湛惠嗣也。食指即人手第二指也。未齿婴孩。常自乳[口*替]者。言人人本有的意思。鬻卖也。水庵戒人。勿事贪求说。月堂和尚。凡所到一处。只以行佛祖之道。为自己重任。不遣僧人募化钱谷。不登贵门谒见士夫。每年用度。自食。各人本有分段。随常住所得。多寡丰俭。大家受用。衲子中有发志。愿充化主导诱檀越者。堂多却之而不许。或者从旁而谏之曰。佛在世时。曾命持戒比丘。入城拓钵。以资养身命。师是何缘故。却之而不许。月堂遂叙说不许之由。而答之曰。我佛在世之日。感化者众。日中一食。僧唯参究己躬。而无异念。万人一心故可。今时之人。多贪名利。不切己事。只恐今日为之。必有好利之徒。假公济私者。而至于自卖。故不许矣。予因思想。月堂防闲细微。杜绝渐进。其操心也。危而深切。其虑患也。深而着明。此诚适称谛实嘉言也。幸今言犹在耳。以而今时节看来。吾侪弊病。又岂只于自鬻而已哉。更有甚焉者。皆自募化始矣。
水庵谓侍郎尤延之曰。昔大愚慈明谷泉琅玡结伴参汾阳。河东苦寒。众人惮之。惟慈明志在于道。晓夕不怠。夜坐欲睡。引锥自刺。叹曰。古人为生死事大。不食不寝。我何人哉。而纵荒逸。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一旦辞归。汾阳叹曰。楚圆今去。吾道东矣(西湖记闻)。
河东即太原汾州。属太原也。苦寒严寒也。惮畏难也。尤延之。姓尤。名袤。字延之。号遂初居士。问道于水庵一和尚者。荒怠荒逸懈怠也。水庵引古人忘身为法。精进不已。而谓尤延之说。昔大愚芝慈明圆谷泉道琅玡觉。结伴混火队。而去参汾阳昭祖之时。河东苦寒。众人志气劣弱而生惮。惟慈明志向广远。念兹在兹。朝勤夕惕。无一刻休息懈怠念头。夜坐之间。或欲瞌睡。乃引出利锥以自刺。可谓得精进三昧。而能纯一不已者也。又尝叹曰。古人实切痛念。生不知来。死不知往。这一桩大事。日切于斯而忘食。夜切于斯而忘寝。尚是这样。我何人哉。而敢恣纵怠惰。现生之日。若无实德利益于当时。逮死之时。亦无美名传闻于后世。是自己废弃也。成得甚人。一日辞汾阳。乃嘉叹曰。楚圆今去。吾道东行。亦与之俱往矣。其汾阳昭祖推重他。而又深许全喏是如此。非虚誉也。
水庵曰。古德住持。率己行道。未尝苟简自恣。昔汾阳每叹像季浇漓。学者难化。慈明曰甚易。所患主法者不能善导耳。汾阳曰。古人淳诚。尚且三二十年。方得成办。慈明曰。此非圣哲之论。善造道者千日之功。或谓慈明妄诞不听。而汾地多冷。因罢夜参。有异比丘。谓汾阳曰。会中有大士六人。奈何不说法。不三年。果有六人成道者。汾阳尝有颂曰。胡僧金锡光。请法到汾阳。六人成大器。劝请为敷扬(西湖记闻及僧传)。
率尊也。苟且也。草率的意思。简忽慢也。异比丘圣僧也。胡僧即异比丘。金锡所持之锡杖也。光光降也。水庵引古。以示禅人。当身体力行。精进于道者。必感龙天护助说。自古先贤。有道德者。主宰丛林。维持法化。尊率己躬。力行祖道。未尝苟且简略。以自恣纵。不见昔日汾阳昭祖每每叹息。像法住世。叔世时节。世既浇漓。时亦浅薄。学人随时世而迁变。不如上古。所以难得教化。慈明曰。不然。人为物灵。却甚易也。所患是主张法道者。不能勤劬。以诱致之耳。汾阳又曰。上古之人。淳素诚笃。尚且要二三十年之久。方才打成一片。构副此事。慈明曰。此是和尚拒谏之言。非圣人哲士之所论也。若是肯发大心勇猛精进极力于道者。直消千日工夫。可以成就。或者谓。慈明斯言虚诈。不肯听信。而汾州之地。近北多寒。因而遂罢夜参焉。忽有一异比丘。不知何来。而谓汾阳曰。法会之中。有六个好人。可成大器。云何不语他说法。而废弃夜参耶。迄后不及三年。果然有六人成办道业者。汾阳因此而有颂云。胡僧金锡光。言西来之胡僧。持金锡而光降也。请法到汾阳。言特为佛法而来此也。六人成大器。言慈明圆大愚芝琅玡觉谷泉道法华举天胜泰。此六人可成大器也。劝请为敷扬。言劝请仍旧说法激励此六人。更不可废罢夜参也。肯尽力于道者。龙天赞助如是。季而谓。异比丘得非清凉妙德之应现欤。不然。则何以预知未来业报智力。不爽矣。
投子清和尚画水庵像。求赞曰。嗣清禅人。孤硬无敌。晨昏一斋。胁不至席。深入禅定。离出入息。名达九重。谈禅选德。龙颜大悦。赐以金帛。力辞者三。上乃嘉叹。真道人也。草木腾焕。传予陋质。炷香请赞。是所谓青出于蓝。而青于蓝者也(见画像)。
投子名义清。水庵之嗣也。选德内宫之殿名也。上君王也。青出于蓝。言染青出于蓝靛。而青更胜过于蓝靛也。比况徒愈于师的意思。记投子清画水庵和尚。帧子求赞。水庵赞曰。法嗣义清。禅人孤高。刚硬第一。晨昏一日一餐。长坐身不卧席。深入四禅九定。如死不见呼吸。名闻通于帝庭。说法谈禅选德。感动天子欢喜。赐他金银币帛。极力辞却三番。君乃嘉美称叹。真果是个道人。草木辉腾焕烂。今日传我鄙形烧香。请我自赞。此正所谓青染本出蓝靛。而青更深于蓝靛者也。自赞切忌自赞。誉徒即是誉己。水涨船高矣。
水庵曰。佛智先师言。东山演祖尝谓耿龙学曰。山僧有圆悟。如鱼之有水。鸟之有翼。故丞相紫岩居士赞曰。师资相可。希遇一时。始终之分。谁能间之。紫岩居士可谓知言矣。比见诸方尊宿。怀心术以御衲子。衲子挟势利。以事尊宿。主宾交利。上下欺侮。安得法门之兴。丛林之盛乎。
紫岩居士。名张浚。字德远。绍兴初。拜封和国公。问道于圆悟勤祖也。水庵引前圣师资契分。人莫能间。而谓梅山润说。佛智先师曾言。东山演祖尝谓耿龙学曰。山僧未得人时。如鱼涸辙鸟无翎羽。今有圆悟。如鱼得水而可腾跃。如鸟有翼而可翀举一般。故紫岩居士赞之曰。师以道授于弟子。弟子资受于师。两相契合。皆自肯可。实乃千载一时。奇特之遇。非偶然也。从始至终。有一定的素分。是谁得而间隔之哉。紫岩居士。可教做知人之人。而始发此赞美之言矣。予每见近来诸方尊宿怀心术。以御使四方衲子。四方衲子挟持势力财利。以奉事尊宿。上而主人。下而宾客。交相取利。上欺于下。下欺于上。焉能得法席之兴隆。如鱼之有水。丛林之盛旺。如鸟之有翼也乎。
水庵曰。动人以言。惟要真切。言不真切。所感必浅。人谁肯怀。昔白云师祖送师翁住四面。叮咛曰。祖道凌迟。危如累卵。毋恣荒逸。虚丧光阴。复败至德。当宽容量度。利物存众。提持此事。报佛祖恩。当时闻者。孰不感恸。尔昨来召对宸庭。诚为法门之幸。切宜下身尊道。以利济为心。不可矜己自伐。从上先哲。谦柔敬畏。保身全德。不以势位为荣。遂能清振一时。美流万世。予虑光景不长。无复面会。故此切嘱(见投子书)。
凌冰也。迟缓也。非宜零弛。言零落废弛也。宜陵夷。言道替如陵之平也。累卵。晋灵公建九层之台。三年不起。有荀息谏曰。臣能累十二棋子。又加九卵于上。公曰危哉。息曰不危。公造九层之台。三年不成。男不耕。女不织。其危更甚。言祖道之危。亦类乎此。宸帝宫也。伐夸也。水庵引祖言。以勉投子。当谦下尊道。以利济为心说。感动于人的言语。惟要真实切当。若言不真实切当。所以感动于人。必定肤浅。而人亦不肯怀仰也。昔白云师祖。送演师翁。住持四面之时。叮咛嘱咐之曰。祖宗之替道。如陵阜之渐平。其危殆又如十二棋上累九卵一样。毋得恣意怠荒。放逸花费眼前日子。复损自己大德。宜宽而不猛。容而不隘。量其出入。度其可否。广利庶人。存护大众。提持生死大事。报答佛祖殊恩。当是时。闻之者。是那一个不感怀恸念。尔昨来奉至尊召命。趋对天子宸庭。诚为法门中庆幸。尤宜谦恭重道。以广化利益一切为心。不可矜己自负。夸张声势也。从上先贤。谦卑柔顺。敬谨慎畏。明哲保身。全备厚德。总不夸张势位。以为荣显。所以能清声振扬于当时。美名流芳于万代耳。予自虑生程有限。老景无多。恐不复再有面会之期矣。故此叮咛谆嘱。
水庵少倜傥有大志。尚气节。不事浮靡。不循细检。胸次岸谷。徇身以义。虽祸害交前。不见有殒获之色。住持八院。经历四郡。所至竞竞业业。以行道建立为心。淳熙五年。退西湖净慈。有偈曰。六年洒扫皇都寺。瓦砾翻成释梵宫。今日宫成归去也。杖头八面起清风。士庶遮留不止。小舟至秀之天宁。未几示疾。别众告终(行实○殒音允。获黄入声)。
倜傥音剔倘。卓异也。浮靡。任从奢费也。循顺也。徇殉同从也。以身从道也。殒非宜陨。从高坠也。获刈禾也。陨获困迫失守也。取礼儒行。不陨获于贫贱之意。同陨如萚之陨而飘零。获如禾之获而枯槁也。不陨获。言不迁变的意思。记水庵年齿少稚之时。雅致慷慨。潇洒无羁。有远大志向。气势节操。不事好浮溢奢靡。不循顺检校毫末。胸次冲虚。就如高崖深谷空豁豁的而且一般。徇身从义。不知有躯。虽是大祸大害交加于前。总不见有迁变失守的颜色。可谓得大无畏人矣。住持八所丛林。经历四大郡府。凡到之处。竞竞戒谨。业业危惧。惟以力行祖道。建立法化为心。其有功于末运。大矣。淳熙五年。退临安西湖净慈寺。出院时。有偈云。六年洒扫皇都寺。时孝宗都临安。故称皇都也。瓦砾翻成释梵宫。昔为败坏瓦砾之地。翻然成释迦梵刹宫殿。今日功成归去也。功成名遂。身宜当退。杖头八面起清风。言去住自由。拄杖一行。清风八面。从横无碍也。此偈寓意有辞世之心。士庶强为遮拦稽留。不能止。一叶扁舟飘飘而去。径抵嘉兴府秀水县天宁寺。无何示微疾。升堂别众。入寂灭定焉。
月堂昌和尚曰。昔大智禅师。虑末世比丘骄惰。特制规矩以防之。随其器能。各设攸司。主居丈室。众居通堂。列十局头首之严。肃如官府。居上者提其大纲。在下者理其众目。使上下相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率从。是以前辈遵承翼戴。拳拳奉行者。以先圣之遗风未泯故也。比见丛林衰替。学者贵通才。贱守节。尚浮华。薄真素。日滋月浸。渐入浇漓。始则偷安一时。及玩习既久。谓其理之当然。不谓之非义。不谓之非理。在上者惴惴焉畏其下。在下者睽睽焉伺其上。平居。则甘言屈体。以相媚悦。得间。则狠心诡计。以相屠狯。成者为贤。败者为愚。不复问尊卑之序。是非之理。彼既为之。此则效之。下既言之。上则从之。前既行之。后则袭之。乌乎。非彦圣之师乘愿力。积百年之功。其弊固。则莫能革矣(与舜和尚书○惴音赘。睽音奎。狯古外切)。
攸司所主也。十局头首局曹也。部分也。使各司其局也。西序知事五局。一首座。二书记。三知藏。四知客。五侍者。东序知事五局。一都监事。二维那。三副寺。四典座。五直岁也。翼恭也。戴顶戴也。拳拳奉持也。惴忧惧也。睽斜视也。屠宰杀也。狯害也。袭合也。月堂和尚晓住丛林者。当遵行先圣礼法说。昔百丈大智和尚。虑末法世时比丘骄奢懒惰。特制肃众规矩。以防闲之。随其器量才能。各设所主之部分。主法尊居方丈广众萃处。通堂东西叙列知事头首之尊严恭肃。犹如官家府衙一样。居上者。单提大法纲要。在下者。葺理庶物条章。必使上之与下。迭相扶持。又如一身使两臂。两臂使十指。无不尊率依从一般。以是之故。前辈遵承典刑。翼戴礼法。拳拳服膺。佩奉行持者。以大智先圣之清净芳规。遗余风汜。未曾泯灭故也。比来只见丛林道衰法替。学者只以通才学为贵重。以守节操为卑贱。浮靡华饰。习而尚之。素朴真淳。蔑而薄之。蛇饮日滋。蛊水月浸。渐渐浇漓。深入膏肓。致令针灸药饵俱不能及。始犹不觉。不过上下偷安于一时。及乎玩憩岁月习染日久。反以为是。安之无愧。不谓不是合宜之义。不谓不是正道之理。在上的不免忧恐。而怕下检。在下的则傍窥观望。以伺上隙。恬然无事时。则巧言蜜语。以相謟谀。得个缝罅。则狼心狡意。以相残害。或事有侥幸而成立者。彼此咸夸伐以为贤。若事乖违而败坏者。彼此诮责以为愚。那里更有尊长卑幼之序次。善是恶非之道理。彼若恶作胡为。此亦无惭效法。下既胡言乱说。上亦无耻依从。一唱百和。前行后袭。乌乎。可不痛伤之也乎。倘不是三贤十圣。一切智人。乘十大行愿。十大智力。积累百年功勋。其结固弊病。恐亦不能改革矣。其谁能遏人欲于未萌。存天理于未着哉。
月堂住净慈最久。或谓和尚行道经年。门下未闻有弟子。得不辜妙湛乎。月堂不对。他日再言之。月堂曰。子不闻昔人种瓜。而爱甚者。盛夏之日。方中而灌之。瓜不旋踵而淤败。何也。其爱之非不勤。然灌之不以时。适所以败之也。诸方老宿提挈衲子。不观其道业内充。才器宏远。止欲速其为人。逮审其道德则淫污。察其言行则乖戾。谓其公正则邪佞。得非爱之过其分乎。是正犹日中之灌瓜也。予深恐识者笑。故不为也(北山记闻○淤音迂。挈牵入声)。
妙湛名思惠。法云善本之嗣也。记月堂和尚住持临安净慈多年。或者谓。师行此授受之道最久。门庭之下。不见有继续慧命弟子。宁不辜负妙湛之所托嘱乎。月堂意谓。续法要当重法。绝法实由轻法也。彼岂知此乎。乃默而不答。他日又重问之。月堂乃曰。我与你说个譬喻。如人种瓜。而爱惜之极。正当中夏大热之时。日正中天。而用水浇灌之。足未离瓜之园。而瓜已苗萎根烂了也。何故。盖其爱惜殷心。非不勤劬。然而灌浇徒为。实匪时候。不惟无益于助养。而反有害乎根荄。今诸方长老。提携挈持禅衲。不观其道行德业福慧。果内充否。才能器量作为。果广远否。此咸不论。只欲迅速出头为人。及审识其道德。则淫溢秽污而不堪。详察其言行。则乖违背戾而不当。谓其公正。则私邪便佞而无耻。宁不是爱惜学者之太过其分乎。如是爱人。正如日当中天。去灌瓜一般样也。予深恐。有见识者耻笑也。是这等样故。宁可辜于先师。而不敢为也。或人宜可以鉴我之心矣○萎音苇。荄音皆。
月堂曰。黄龙居积翠。因病三月不出。真净宵夜恳祷。以至然顶炼臂。仰祈阴相。黄龙闻之。责曰。生死固吾分也。尔参禅不达理若是。真净从容对曰。丛林可无克文。不可无和尚。识者谓真净敬师重法。其诚至此。他日必成大器(北山记闻)。
月堂晓学者。宜尊师重法说。昔黄龙南和尚。居住积翠丛林之时。因染重病。三月之久不愈。未出方丈。真净至子夜。洁浣身心。恳祷三世诸佛。以至顶上剜灯。两臂然香。仰祈暗里阴相福佑。黄龙闻真净如此。乃呵责之曰。我之生死。本吾之分定也。当生任生。当死任死。尔参禅。做甚不通达此个道理若是。真净从容和缓而对曰。丛林之中。克文无益于人。可以无者。和尚开导十方禅衲。承佛慧命。可一日无耶。识者谓。真净孝敬师承。尊重大法。其真诚专笃。所以至此。他日必竟是成大美器的。季而谓。世谛中。臣损躯以事君。子竭力以事父者多矣。未见徒之事师如此。其专且笃也。真净可谓出世谛中千古来一人矣。
月堂曰。黄太史鲁直尝言。黄龙南禅师。器量深厚。不为事物所迁。平生无矫饰。门弟子有终身不见其喜怒者。虽走使致力之辈。一以诚待之。故能不动声气。而起慈明之道。非苟然也(一本见黄龙石刻)。
月堂晓主法者。当豁达胸襟。以诚待人说。黄山谷居士曾言。黄龙南公。器深叵测。量广有容。不为一切事物之所迁移。一生行履。总无矫奢修饰之态。门下徒弟学人。一个个本色老成。且不见其有轻喜轻怒者。况南公乎。虽走作小使。效劳尽力之辈。亦以诚实念头。待他非得一子地而何。所以能不大声以色而振起慈明圆祖之道。岂苟且徒然欤。有容量。有诚念。使之然也。
月堂曰。建炎己酉上巳日。钟相叛于澧阳。文殊导禅师厄于难。贼势既盛。其徒逸去。师曰。祸可避乎。即毅然处于丈室。竟为贼所害。无垢居士拔其法语曰。夫爱生恶死。人之常情。惟至人悟其本不生。虽生而无所爱。达其未尝灭。虽死而无所畏。故能临死生祸患之际。而不移其所守。师其人乎。以师道德节义。足以教化丛林。垂范后世。师名正导。眉州丹棱人。佛鉴之嗣也(一本见庐山岳府惠大师记门)。
建炎。宋高宗年号。上巳日。三月初三日也。钟相。洞庭湖叛贼也。澧阳。常德府澧州也。逸奔也。毅果敢也。强忍也。至到也。至人。言到地头的人也。月堂晓人处死生祸害之际。要有操守主见说。建炎己酉三月初三。钟相作乱于澧阳。伤残人民。文殊正导禅师。厄于难焉。师先于建炎三年春日。上堂示众。举临济终时嘱三圣因缘曰。正法眼藏瞎驴灭。临济何曾有此说。古今时人皆妄传。不信但看后三月。果到后三月。贼势既盛。其徒众欲与师南奔。师云。学道所以了生死。斯祸已及。讵可避乎。徒众俱去。师即毅然果决。处于丈室之中。贼至。师云。速当杀我。快汝心意。贼举槊刺之。血皆白乳。贼惊骇。引席覆之而去。无垢居士。跋其法语曰。夫喜爱其生。厌恶其死。凡人常情。惟是到地头人。悟其四大元非有。非有。谁当此生。虽与众同有此生。而了无爱好之心。达其五蕴本来空。既空。谁当此死。虽与众同有此死。而了无有畏惧之念。故能临生死祸患。交加于其前。预知报谢。毫发不爽。而总不迁改其所守之志。师真其得道之人乎。以师道高德重。守节而生。仗义而亡。足以振起末运。风化丛林垂之千载万年。模范后世焉。师盖四川眉州丹棱县人。法名正导。佛鉴惠勤和尚之嗣也。学者当知。师之道德节义。亦应知其所自矣○槊音朔。矛也。
心闻贲和尚曰。衲子因禅致病者多。有病在耳目者。以瞠眉努目侧耳点头为禅。有病在口舌者。以颠言倒语胡喝乱喝为禅。有病在手足者。以进前退后指东划西为禅。有病在心腹者。以穷玄究妙超情离见为禅。据实而论。无非是病。惟本色宗师。明察几微。目击而知其会不会。入门而辩其到不到。然后用一锥一札。脱其廉纤。攻其搭滞。验其真假。定其虚实。而不守一方便。昧乎变通。俾终踏于安乐无事之境。而后已矣(实录)。
心闻名云贲。育王介谌之嗣也。瞠直视貌。划剖也。剖判分说的意思。锥刺也。札宜扎拔也。搭滞。言凝止不脱洒的意思。心闻贲和尚。直心直行。破学者禅病。以显直指纲宗说。衲子因参禅。而致病者极多。略而言之。则有四焉。一有病在耳目者。则认色尘为道。而瞠眉努目。又认声尘为道。而侧耳点头以为禅焉。二有病在口舌者。则认舌为道。而颠言倒语。认口为道。而胡喝乱喝以为禅焉。三有病在手足者。则认脚为道。而进前三步退后三步。认手为道。而指东划西指西划东以为禅焉。四有病在心腹者。则认蕴心为道。而拟穷玄究妙。认空腹为道。而拟超见离情以为禅焉。总此四者。据实评论。种种谬解。无一非病者。惟本色本分宗师。烛圆明眼。洞观察智。知几知微。才一见而即知他有见解无见解。才入门而即知他到地头不到地头。然后或用一锥。刺膏肓病。或用一札。截我慢幢。或用金刚剑。斩断[糸*廉]纤。或用奋迅机。扫除搭滞。或用无尘镜。显真现假。或用无碍辨。练实捣虚。而决定不令守于一方便。令得无量巧方便。决定不令昧乎变通。而令得无量巧变通。使究竟行到刀兵饥馑水火三灾所不及之处。空无作无愿三解脱之境而后已矣。
心闻曰。古云。千人之秀曰英。万人之英曰杰。衲子有智行闻于丛林者。岂非近英杰之士邪。但能勤而参究。去虚取实。各得其用。则院无大小。众无多寡。皆从其化矣。昔风穴之白丁。药山之牛栏。常公之大梅。慈明之荆楚。当此之时。悠悠之徒。若以位貌相求。必见而诒之。一旦据师席登华座。万指围绕。发明佛祖叔世之光明。丛林孰不望风而靡。矧前辈皆负瑰伟之材。英杰之气。尚能区区于未遇之际。含耻忍垢。混世同波而若是。况降兹者欤。乌乎。古犹今也。此犹彼也。若必待药山风穴而师之。千载一遇也。若必待大梅慈明而友之。百世一出也。盖事有从微而至着。功有积小而成大。未见不学而有成。不修而先达者。若悟此理。师可求友可择。道可学德可修。则天下之事何施而不可。古云。知人诚难。圣人所病。况其他乎(与竹庵书)。
风穴名延沼。钱塘余杭刘氏子。南院颙祖之嗣也。白丁地名。地多小人。风穴隐于其间。人无知者。大梅名法常。马祖之嗣也。悠悠行貌。诒音太。欺诒狂诈也。叔世季世也。靡偃也。矧况也。瑰伟大也。心闻和尚晓学者。亲师择友。当积功累行。造道修德说。夫英杰之士。讵寻常人哉。古谓有千人之秀美。才教做英士。有万人之英才。方教做杰士。凡衲子有智慧德行之名闻。播闻于丛林中者。岂不是几于英才俊秀之士耶。但能精而不已。进而不退。朝如是参。夕如是究。去其虚浮。取其实行。各有智行。得而用之。则又何必论他大院小院。大众若多若寡。皆自来归。从其所化矣。溯而观之。昔风穴之未出世也。住于白丁之时。药山之未出世也。住于牛栏之时。常公之见马祖。后隐于大梅时。慈明之未应黄公之请也。放意荆楚时。当此之时。寻常途路未到家之辈。讵识之哉。若以位而无位。貌而无貌。以是相求。必见而欺慢之。忽一日龙天推出。升宝华座。据无畏床。千人围绕。四众归依。展母陀罗臂发大用。开师子王口明大机。彰显佛祖季世之光明。诸方法社。谁不望风而偃。如水就下。而莫之止也。矧前圣皆抱负瑰美伟大之英材。千秀万英之气概。尚且碌碌于不得地之际。含容耻辱。忍受垢浼。同流合污。随波逐浪而若是。况降兹以下者欤。乌乎。可不感悟概慕之也乎。古人犹今人也。此时犹彼时也。若必定要待风穴之混俗同尘。药山之皮肤脱尽而师之。不易多见。千载一遇也。若必定要得大梅之高尚其志。慈明之倜傥不羁而友之。亦难多逢。百世一出也。盖事有从微细一法之不明。而参究至于法法彰着。无所不明。功有积一念之小善。而成念念不断。至高莫测之大善。未见有一念不积学。而欲其善道。有成一法不造诣。而欲其自心通达者。若彻悟此个道理。何高师而不可求。何良友而不可择。何大道而不可学。何德业而不可修。则凡天下一切事事法法。何所施而不可哉。古云。知人诚难。圣人且有患不知人之病。况非圣哲者乎。亲师择友固难。而积德累行亦未易易矣。
心闻曰。教外别传之道。至简至要。初无它说。前辈行之不疑。守之不易。天禧间。雪窦以辩博之才。美意变弄。求新琢巧。继汾阳为颂古。笼络当世学者。宗风由此一变矣。逮宣政间。圆悟又出己意。离之为碧岩集。彼时迈古淳全之士。如宁道者死心灵源佛鉴诸老。皆莫能回其说。于是新进后生。珍重其语。朝诵暮习。谓之至学。莫有悟其非者。痛哉。学者之心术。坏矣。绍兴初。佛日入闽。见学者牵之不返。日驰月骛。浸渍成弊。即碎其板。辟其说。以至祛迷援溺。则繁拨剧。摧邪显正。特然而振之。衲子稍知其非。而不复慕。然非佛日高明远见。乘悲愿力。救末法之弊。则丛林大有可畏者矣(与张子韶书下出广录○骛音务)。
天禧。宋真宗年号。笼养鸟之笼。络鞿马之络。即罗致学人的意思。宣政。宋徽宗年号。碧岩山名。集书名。是圆悟勤祖。在此山作评唱。释雪窦颂古。为碧岩集也。宁道者。名道宁。演祖之嗣也。绍兴。宋高宗年号。佛日即妙喜也。闽福建也。疾驱曰驰。乱驰曰骛。驰骛。言放势已久而难收的意思。渍浸也。祛却也。开也。剧甚也。心闻晓学者。辩评唱之谬。以明直指之道说。初祖西来。直指之旨。昔阿难问迦叶。世尊传金襕袈裟外。别传何物。迦叶召阿难。阿难应诺。迦叶云。倒却门前刹竿着。阿难于言下。契证投机。名曰教外别传。传至西二十八祖来东土。是为初祖。惟一味。以此言下契证投机。接续授受。临其丁宁告诫之际。则但曰。行合乎解。解合乎行。行解相应。名之曰祖。初有何说。前辈如此行持之而不疑惑。抱守之而不迁改。迄宋天禧间。雪窦显以辩黠博达之才。美资任意。变化卖弄。求取新鲜。琢磨巧妙。继踵汾阳之后。而作颂古。罗致当代学者宗风。由此之故。直指而变为曲指了矣。逮宣政间。圆悟勤祖。又出自己胸襟。评论提唱雪窦颂古。名为碧岩集焉。彼是时有超今越古。淳心全德之士。如宁道者死心新灵源清佛鉴勤诸大老。皆不能挽。回其说。以此之故。乍入初学。新戒后生。如珍如玉。贵重其语。朝而诵读。暮而习学。谓以为至极学问。莫有人省得以为不是者。痛哉。学者之心术。如油入面。而不可复救矣。绍兴初。佛日杲和尚。入福建。见得学者为评唱所引。不肯转头。日驰月骛。如野马疾驱而难收。时浸刻渍。如蛊水入喉而成病。即碎焚其碧岩集之板。非其评唱之谬。以至却开迷云。援拯陷溺。剔削繁兴。拨置危剧。打破荆山之石。显出连城之宝。卓然而振起之。衲子稍稍知道评唱之非。而不复更慕。倘不是佛日这等高明。这等远见。乘四无量悲心十大行愿十大智力。救斯末法之积弊。则丛林安得复有直指之道哉。诚有可惧焉者矣。佛日可谓。有功于斯道不小也。
拙庵佛照光和尚。初参雪堂于荐福。有相者一见而器之。谓雪堂曰。众中光上座。头颅方正。广颡丰颐。七处平满。他日必为帝王师。孝宗皇帝淳熙初。召对称旨。留内观堂七宿。待遇优异。度越前来。赐佛照之名。闻于天下(记闻○颅音卢。颐音夷)。
拙庵佛照。名德光。大慧杲嗣也。颅头骨。颡额也。颐颔也。七处。两手两足两肩及顶也。记佛照光和尚。乍入丛林。到饶州荐福寺。参雪堂和尚。时有相者。才一看见。而器美之。乃谓雪堂曰。广众之中。德光上座。头顶方而且正。额颔宽而并丰。兼上而顶颅。中而肩手。下而两足。七处平正圆满。异日必竟做国师去。在此人相貌。已载就了也。及宋孝宗即天子位。淳熙初。召光入对。果如上意。留在内观堂中。七期始出。其款待觏遇优饶。特异如此。光归住育王。上又遣人。度越前来。赐他佛照之号。播闻于天下焉。此记言福有因果。多是修来。故有斯相。名非苟求也○觏音逅。
拙庵谓虞允文丞相曰。大道洞然。本无愚智。譬如伊吕。起于耕渔。为帝王师。讵可以智愚阶级而能拟哉。虽然非大丈夫。其孰能与焉(与去声)。
虞允文丞相。字彬甫。幼能诗词。有惊人句。上命置翘村馆。以筵天下士焉。拙庵乃谓。虞丞相选贤之法。宜以德取。勿以名位取说。大道之在天地。而禀赋于人也。原来空空洞洞。本无有愚。亦无有智。譬如伊尹耕于有莘之野。汤三使聘之。拜以为相。又如吕望姜尚钓于磻溪。因西伯猎得。立为帝师。以二贤观之。岂可以聪智愚拙阶梯等级。而能比拟之哉。虽然如是。倘不是这等样没量汉。具恻隐心。备精一道。其余孰为轻许之焉。诚哉。取贤当慎轻名位。若轻以名位许人。则求名者至也。贤安在哉。
拙庵曰。璇野庵常言。黄龙南禅师。宽厚忠信。恭而慈爱。量度凝远。博学洽闻。常同云峰悦游湖湘。避雨树下。悦箕踞相对。南独危坐。悦嗔目视之曰。佛祖妙道。不是三家村古庙里土地作死模样。南稽首谢之。危坐愈甚。故黄太史鲁直称之曰。南公动静。不忘恭敬。真丛林主也(幻庵集)。
箕踞。人傲坐形。如箕也。拙庵晓学人。四仪胸臆。当以南公为法说。璇野庵尝言。南公宽舒厚重。忠实笃信。身常恭肃。而慈爱一切。胸中豁达。而凝定深远。博览学业。周洽多闻。尝同云峰悦公。偕行到湖广湘阴。避雨树下。悦公长伸两足。其形似箕。相对踞坐。南公独端正一心。其形如杌。跏趺而坐。悦公以友道自任。恐南公偏执。乃嗔目直视。以诮之曰。佛祖无上大道。岂是执相拘形。不明其理。可成就耶。若执相拘形为道。则三家村里。并古庙前的石土地。俱皆是佛也。讵可做恁么死模样。以为道耶。此亦责善之正理也。南公却也是明理。而有本据的人。见悦公说得当理。乃稽首谢之。仍复孤危独坐。愈加庄重。故太史黄山谷。曾称赞之曰。南公不是担板汉。动也如斯。静也如斯。是这等样。不忘恭肃敬慎。诚可以为丛林中教化之主也。
拙庵曰。率身临众要以智。遣妄除情须先觉。背觉合尘。则心蒙蔽矣。智愚不分。则事紊乱矣(昼监寺书)。
拙庵晓人修身利人除妄遣情之理说。循顺自己本有之理。以临莅广众。利益于人。必竟要有大智慧。遣逐无量劫来所积妄想。并现在念念不息情识。必竟要预常觉照。若违背觉照。不求见佛。不随明导。而合尘劳。则心蒙蔽。而不明白矣。智慧愚鲁。君子小人。不分清浊。则事事法法。差谬紊乱矣。
拙庵曰。佛鉴住太平。高庵充维那。高庵齿少气豪。下视诸方。少有可其意者。一日斋时鸣揵。见行者别器置食于佛鉴前。高庵出堂厉声曰。五百僧善知识。作遮般去就。何以范模后学。佛鉴如不闻见。逮下堂询之。乃水齑菜。盖佛鉴素有脾疾。不食油故。高庵有愧。诣方丈告退。佛鉴曰。维那所言甚当。缘惠勤病乃尔。尝闻圣人言。以理通诸碍。所食既不优。于众遂不疑也。维那志气明远。他日当柱石宗门。幸勿以此芥蒂。逮佛鉴迁智海。高庵过龙门。后为佛眼之嗣(齑音赍犍音干)。
揵举也。举椎击之也。揵椎者。钟板磬鱼并引磬。所以起止礼法之节度也。去就犹行止也。柱牚也。支也。柱石者。言牚支法门。安如磬石也。芥蒂小梗也。梗鲠同直也。世谓謇谔为骨鲠。谓直言难受。如骨之咈咽也。拙庵举高庵维那气豪梗直。佛鉴和尚有山海胸襟说。佛鉴主舒州太平时。高庵为维那。高庵的年齿少小。志气豪壮。下视于人。鲜有称如他的意者。忽一日过堂吃斋。正鸣揵椎之际。见行者别样器皿。奉菜食堂头之前。高庵乃高大其声曰。半千人堂头。做与么行止。怎能矜式后学。高庵一时忍俊不禁。只顾理之是。未见事之详。此所谓也有得。也有失者也。太平胸襟。如山之高。海之阔。恰似不曾闻见一样。高庵见堂头颜色不变。乃疑而询之行者。方知是水齑菜焉。盖因佛鉴旧有脾胃之病。不喜食油。故别置淡齑菜耳。高庵自愧其错发此言。乃上方丈辞职。佛鉴乃以爱语三昧。调御之曰。维那所言。极甚当理。以惠勤之病故。乃如此。曾闻。古圣人云。以理通诸碍。今维那以当理之言。通达我所食。不强于众。以闻于大众。更有何碍。大众凡所疑者。皆不疑矣。维那志向气骨。高明广远。他日当牚支法席。如磬石之安。有日子在。幸勿以今日之言。而自鲠逆也。及佛鉴迁主智海寺。维那过龙门。遂嗣法于龙门佛眼焉○鲠音梗。謇谔音蹇噩。咈音佛。
拙庵曰。大凡与官员论道酬酢。须是刬去知解。勿令他坐在窠窟里。直要单明向上一着子。妙喜先师尝言。士大夫相见。有问即对。无问即不可。又须是个中人始得。此语有补于时。不伤住持之体。切宜思之。
拙庵晓住持人。接纳宰官。要存大体说。大凡主法者。与官员论评此事。一酬一酢时。须是言中有响句里藏锋。刬削蠲去他的心知意解。莫要令他堕在葛藤窠狐疑窟里。唯贵直捷单提。拨转向上关棙这一着子。妙喜先师。曾有言。未出仕之士。及已出仕之大夫相会时。凡有所问。不可不对。若无问。又不可勉强应对。又须是个中人。始可与他说个中话。先师此语。正有补益于今时。不损失主法人的大体。切宜深思详味之。毋自轻也。
拙庵曰。地之美者。善养物。主之仁者善养士。今称住持者。多不以众人为心。急己所欲。恶闻善言。好蔽过恶。恣行邪行。从快一时之意。返被小人就其好恶取之。则住持之道。安得不危乎(与洪老书○好恶俱去声。过恶之恶入声)。
拙庵晓住持人。当善养士以保法门说。地土丰腴膏美者。必竟能生长好物。主人仁爱慈柔者。必竟能鞠育好士。今之称住持者。多因他没有仁爱大众的念头。讵肯以众人心肠。为自己的心肠耶。唯以自己所好为急务。有好善言。不爱听闻。凡己过恶。极力遮掩。凡是邪行。任意恣行。徒但纵快一时之意。返被小人乘其缝罅。就他所好所恶。任便而取。则住持之道。一定危也。安能长保。而不危乎。可见主法者宜善养士也○罅鰕去声。
拙庵谓野庵曰。丞相紫岩居士言。妙喜先师平生以道德节义勇敢为先。可亲不可疏。可近不可迫。可杀不可辱。居处不淫。饮食不溽。临生死祸患。视之如无。正所谓干将镆鎁。难与争锋。但虞伤阙耳。后如紫岩之言(幻庵记闻○溽音肉)。
淫流荡也。溽恣滋味为溽。溽之言欲也。干将是造剑之匠。镆鎁是干将之妻。楚王命造剑。三年乃成雌雄二剑。干将隐雄献雌。王秘匣中。时有悲声。以问群臣。臣曰。剑有雌雄。此雌忆雄耳。王怒。干将知罪必死。藏剑于柱。嘱妻曰。日出北户。南山有松。松生石上。剑在其中。妻后生子眉间赤。长成问母。父何在。母述前事。剖柱得剑。欲报父仇。而不得。俄有客曰。吾甑山人。能为子报父仇。眉间赤曰。客何所须。客曰。但得子头并剑以进。赤自刎头与客。客得头与剑。进王。王曰大幸。客曰。愿王以油烹此头。三日不烂。客请王视。客以剑挥。王头落鼎中。两头相啮。客恐赤不胜。乃自刎头助之。俄三头俱烂。干将镆鎁。因此得名。比况大慧锋利的意思。虞忧也。阙损也。拙庵谓璇野庵言。人颖锋不可太露说。张丞相紫岩居士。有言。妙喜先师。平生唯以正理调其心。正行修其身。身端而有节。心正而合义。勇猛不屈。果敢力行。以此六法为先。就如那礼儒行言。士有可亲爱。而不可劫夺。可近狎。而不可逼迫。可诛杀。而不可凌辱。居处不淫荡。饮食不滋溽。妙喜之刚毅。亦有同于如此者。故能临生死祸害。交加于前。看之如无所有一样。虽然如是。正所谓干将镆鎁锋利太过。固难与比并争胜。但恐有不测之虞。损伤阙坏焉耳。后果如紫岩居士之所说。其士人德行刚毅。不及大慧者。不可以不谨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