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新纂续藏经∵No.∵1262∵禅林宝训音义
明∵大建较
1卷
No.∵1262-A∵禅林宝训音义序
宝训一书。昔妙喜竹庵二师。虑末法之浇漓藂林之衰替。于是摭古德之嘉言善行。会萃成编。冀欲挽回佛日。重整颓纲。使凡庸之辈。因言企行。德业惟新者也。然编集虽成。未遑流布。盖法运有时。待缘方显。嗣有东吴净善师者。游历云居。获残编于祖庵师。忻其所遇。吻浃于怀。第恨首尾不完。难成教义。是以重加纂集。广搜先德之言。积累三百余篇。斯宝训所繇出也。其中扶扬法化。教诫僧徒。革藂林之弊政。警学者之疏愚。则是编也。顾可以少乎哉。奈何躁浅之流。视其词章平易。而束之高阁者。比比有之。岂不负前贤之苦心沟壑之言哉。(建)自戊申。辞雪浪师于苏之望亭。学之于长安。参预诸师门下。凡宗乘讲演之期。曾不舍此。谆谆熟习。故彼方禅衲。淳朴之风犹在矣。惟是集也。文约义丰。事多博涉。初学未谙。不无留阻。间有音义。传写未刊。递误成讹。参差鱼鲁。繇是音义所刊。乌容已也。今也山中多册。择其简要者。以为定本。复于内外经书。参互考证。继晷焚膏。日以积月。仇校方成。时诸法侣。睹斯善本。爰常住授梓流通。以便后来寻讨。不揣荒陋。叙其本末云耳。
旹
崇祯乙亥仲春三日梁溪比丘大建识
No.∵1262
禅林宝训音义
云栖后学比丘大建较
●序
篇首也。犹门之庠序也。
禅林
禅者。静虑也。林者。丛林也。盖谓山林之士。湖海之流。云集招提。同堂共命。结伴参学。修习静业。以此言之。故曰禅林。
宝训
宝者。珍爱也。训者。教诫也。盖谓此书所载。皆诸老嘉言善行也。足以开其未悟。训其未成。故使后学重如至宝。由是名之。故曰宝训。
者
者之一字。叠定之辞。盖欲叙一书之来由也。
昔妙喜
昔者。往古也。妙喜者。临安府(今杭州)径山宗杲大慧普觉禅师。江东宣州宁国奚氏子。嗣佛果克勤禅师。南岳下十五世。十三入校。不乐世典。诣东山慧云院。惠济禅师。十七落发披缁。后入云居之西。古云门寺之旧基。诛茅结庵经二十年。辟地湖湘转仰山。邂逅竹庵圭禅师。相与着颂古百余篇。此宝训。是其时集也。详见通载二十卷。
竹庵
温州龙翔竹庵士圭禅师。成都府史氏子。嗣佛眼清远禅师。南岳下十五世也。
诛茅江西云门时共集
诛茅者。斩草也。谓其二师于云门寺旧址。诛斩茅草结庵隐居之时。同鸠集此书也。
予淳熙间。游云居得之老僧祖庵
予者。我也。不称我而称予。乃宾主之谦辞也。淳熙。宋孝宗之年号也。游者。涉历也。谓净善老师。游方。至云居山云门之故址。老僧祖庵。所得此宝训。祖庵未详氏族法嗣也。
惜其年深蠹损。首尾不完
惜者。难之叹惜也。其者。指物之辞。蠹者。食纸鱼虫也。谓叹惜所得宝训。年载深远。被蠹鱼损坏。上下前后首尾不得完全也。
后来或见于语录传记中。积之十年。仅五十篇余
语者。密显真机曰语。总集众事曰录。博载古今曰传。广志贤否曰记。仅方才也。谓自得此书以来。有不完之篇。或全睹见于诸语录传记中。积聚十年。方才五十之余篇也。
仍取黄龙
隆兴府。黄龙惠南禅师。信州张氏子。嗣石霜楚圆。南岳下十一世也。
下至佛照
庆元府。即明州育王寺。德光佛照拙庵禅师。临江郡彭氏子。嗣大慧宗杲禅师。南岳下十六世。依本郡东山华光寺。吉禅师祝发。后来孝宗淳熙三年十一月。诏入选德殿谈禅。淳熙五年赐佛照号。达于天下。宗风大振也。
简堂
台州国清寺简堂行机禅师。本郡杨氏子。嗣护国景元禅师。南岳下十六世也。
诸老遗语。节葺类三百篇
仍者。复也。节。制也。葺。修补也。谓仍复取黄龙以下至佛照简堂诸老。遗留语录。节制补葺。兼前五十余篇类。积聚三百篇也。
其所得有先后。而不以古今为诠次
其助语之辞。谓其所得简篇。有先有后而录之。不依往古为先。来今为后。作诠显次第耳。此序约三分分科。自此已上为序分也。
大概使学者。削势利人我。趣道德仁义而已
概者。意也。略也。削。删也势。威势。也。利。财利也。人我者。彼此之称。趣。向也。又行而张足也。道者。事物当然之理。人所共由也。德者。得也。行道而得于心也。仁者。心之德。爱之理。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盖此书大意。使令学者削威势财利之心。人我彼此之念。趣向道德义理而已。而已者。结尽无余之辞。此言宝训之义。
其文理优游平易。无高诞荒邈诡异之迹
此伸宝训之文也。文。谓文字。理。谓条理。优游者。自如之貌。平和简易。高诞者。孤危高大也。诞。又诳妄也。荒。芜也。诡。诈也。谓此书文字。条理。优游自如。平和简易。有如此之善。无孤危妄诞荒芜无稽之言。邈慢诡诈异怪失据之事迹也。
实可以助入道之远猷也
此深言其效也。可。谓近可而有所未尽之辞。猷。法也。道也。谓此书其文平易。实可以与学者。助入道之法则也。以上为正宗分。下乃流通分也且将刊木以广流传。必有同志之士。一见而心许者。
予虽老死丘壑。而志愿足矣
且。权且也。将且然未必之辞。士。谓有行义之称。许。谓允从也。丘者。士阜之高者也。壑者。有水曰泽。无水曰壑也。志者。心之所之也。愿谓情希也。盖谓将此书刊木印造。以广流传而不滞止。如有与予同志之士。一见此书。心若允从者。予纵老死丘壑之中。而心志情愿满足矣。
东吴沙门净善书
东吴。苏州郡名也。沙门。略梵谓也。全谓沙迦门曩。此云勤息。谓勤行善法。息灭诸恶。净善乃序主讳。后学不可双称。当曰上净下善也。是东吴人也。书者。如也。叙事如人之意也。又舒也。刘勰曰。舒布其言。陈于简牍者曰书。
●卷上
卷者。卷也。卷多而舒少也。上者。对待之义。有上则有下也。
明教
杭州佛日明教契嵩禅师。字仲灵自号潜子藤州谭津李氏子。嗣洞山晓聪。清源下十世。七岁出家。十三得度。十九游方。常戴观音像一轴。日诵圣号十万。率以为常。世间经书莫不遍览。作原教论十万余言。儒释之道一贯。以抗韩愈排佛之说。知开封府龙图王公素。欧阳修。程师孟奏进。仁宗览之嘉叹。付编修入藏。曰辅教篇三卷。赐紫衣方袍明教之号也。
和尚
梵本正名邬波迦。传之于阗翻为和尚。传至此土翻为力生。谓出家者。因师之力。而生长法身。出功德财。养智慧命。故曰力生也。
尊
重也。崇也。
道
心通曰道。又成名之谓道。即佛祖微妙之道也。在儒即允执厥中之妙道也。
德
身正曰德。立身之谓也。僧有戒定慧。儒有孝悌忠信。皆谓之德也。
匹夫
穷独之称也。三军之中可夺帅。匹夫之志不可夺。注。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也。
王
王去声。凡有天下者。人称曰王。又身临四海曰王。
伯夷叔齐
孤竹君之二子也。孤竹。即殷汤所封之邦君也。姓墨胎氏。名初。字子期。其子伯夷名允。字公信。季子叔齐名智。字公达。谥曰。伯夷叔齐也。其父将薨。遗命立叔齐。齐以天伦为重。我在位不义。伯夷以父命为尊。我在位不孝。二人俱逃。国人立其仲子为君。其二人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而归之。文王卒。武王伐纣。二人叩马首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忠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平定。天下宗周。夷齐耻不食周粟。遂隐首阳山。采薇而食。卒之饿死。史咏云。孤竹夷齐耻战争。望尘遮道请休兵。首阳山倒为平地。应始无人说姓名。
夏桀
名履癸。帝发之子。谥法。贼人多杀曰桀。荒淫无道。得施氏女名妹喜。作琼楼瑶台。极意取娱。酒池运船。糟堤可望十里。龙逢以忠谏不从而杀。殷汤有德。伊尹佐汤伐桀。桀战不胜。奔三棕国。汤又从而伐之。放桀于南巢而死。自禹至桀。一十七世。历年四百三十有二。
商纣
名辛。亦名受。帝乙之子。谥法。残义损善曰纣。得苏氏女妲己。甚宠爱之。设酒池肉林。使男女裸形相逐其间。作长夜宫。一百一十日为一昼。用炮烙之刑。刳孕剒涉。造鹿台。七年乃成。业害忠良。臣叔比干。竭忠而谏。遂剖心而死。太师箕子。徉狂而为奴。庶兄微子。为其亡仁。避而去之。后武王举兵伐之。败登鹿台。蒙头赴火而死。自汤至纣。共三十世。历年六百二十九年。史咏云。积粟成尘竟不开。谁知拒谏剖英才。武王兵起无人敌。遂作商郊一聚灰。
周幽
名宫涅。宣王之子。谥法。壅遏不通曰幽。殆政虐民。遂致岐山自崩。山川水竭。得褒人女名褒姒以宠之。乃贬申后。并太子宜臼。褒姒不好笑。于骊山举火。戏媚褒姒之笑。后申侯怒。召犬戎杀于骊山之下。史咏曰。恃宠多矫得自由。骊山举火戏诸侯。岂知一笑倾家国。不觉胡尘满玉楼。
周厉
名胡。夷王之子。谥法。杀戮无辜曰厉。王行无道。侈傲暴虐。国人谤之。王使卫巫监谤。但有谤者尽杀之。召公谏曰。塞下之口。遂上之过。恐为社稷忧。王不听。国人叛之。祸及于王。王乃出奔于彘。太子幼。周召二公相和协。共理国事。故称共和也。小雅二十二篇。皆文武成康之善政。至此而尽废矣。
喜怒
唐太宗曰。桀纣。天子也。以桀纣之名。加之于匹夫则怒。颜闵匹夫也。以匹夫之名。加于天子则喜。所贵在德。不在位也。
患
忧也。
○圣
灵明洞鉴曰圣。又圣犹正也。以正教诲人也。
贤
超凡亚圣。曰贤。
学
习学也。已知未知未能。而欲求知求能者也。
学以聚之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注曰。圣人在下。虽显而未得位。则进德修业而已。学聚问辩。进业也。宽居行仁。修德也。又学聚问辩者。谓人苟不务学。则无以会众理。而但有诸己也。学弗问。无以辩别众理。使之条件不紊。而精粗本末。或不知所择也。出易经九二之文也。
裨
补也。助也。
日新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然在彼学者。进业修德而转新也。如沐其身涤除旧染之污而自新也。此文出大学。
○太史公
姓司马。名谈。为太史令。其子名迁。袭其父职。乃尊其父。故称公也。西汉龙门人。
孟子
名轲。字子舆。邹国人。作孟子之书七篇。上下两卷也。
梁惠王
魏侯[荤-车+(卸-ㄗ)]也。都大梁。僭称王位。谥曰惠。史记惠王三十五年。卑礼厚弊以招贤。而孟子至。梁王问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何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王问意。强兵富国之类。孟子之对。不以富为利。以义为利也。
罕言利
罕者。少也。罕言利与命与仁。命之理微。仁之道大。利之害义。谓圣人恐学者陷溺于利。以利灭公。贪利害义。沦于污下。故罕言之。
尊崇下
尊崇。天子也。贫贱。庶民也。谓自天子至庶民。同害贪利之病。有何差别。
弊
病也。
夫
承上启下之辞。
悖戾
逆理乖违法度也。
是不亦
岂不是也。
张
施也。
征
取也。
○有形下
论云。有形之恶。其来有方。其敌可御。无形之恶。其来不测。其害非细故。所以杀人之恶小。害人之恶大。杀人者以迹言之。害人者以心言之。迹虽杀人。其过可恕。忍心害理。其殃极甚。是故有形之恶。显然可见。无形之恶。冥然莫测。以人之可见可知。故以为轻为小。以人之莫见莫知。故以为重为大也。
游晏
游。逸也。宾主合欢安静之筵也。
鸩毒
鸟名。其形如鸡。其色紫绿。颈长八寸。以蛇蝮为食。其毛羽历于饮食之间。食则杀人也。
戈矛
皆兵器也。戈。平头戟。长六尺六寸。矛。长二丈。其形如钩。俱伤人器也。
堂奥
正房曰堂。幽深曰奥。
邻巷
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巷。
戎狄
西戎北狄也。
礼法
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法者。制度品节也。左传曰。藏于杳然冥然之间。而发于卒然之际。非圣人以礼为之防。则人之类灭久矣。
○大觉
明州育王寺怀琏禅师。字器之。福建漳州陈氏子。嗣泐潭怀澄禅师。清源下十四世。宋仁宗皇佑二年。正月诏住京师十方净因禅院。二月十九日。诏对化成殿。问佛法大意。奏对称旨。赐号大觉禅师。归居于阿育王山广利寺。
包公
名拯。字希仁。谥孝肃。官为御史。天性严厉。未尝有笑容。知开封府日。有民李觉安。生子年幼。因病以白金百两。寄与张惠明。觉安命终。惠明还归其子。其子不受。一谓受人之寄可当还之。一谓父无所寄不当受之。各尽其心而已。
责付
给散也。
○圆通
庐山圆通居讷禅师。字仲敏。西蜀梓州蹇氏子。嗣延庆子荣。清源下十世。为人英伟。过目成诵。十一出家。十七诵法华经得度。后游襄州。密契心要。后游庐山。道价日重。南康郡守程师孟。奏请住圆通寺。
中正
中而不偏。正而不邪。
尊严
尊而可敬。严而可威。
谊
义同。
言简
言简则诚实而信。尽理则道体精明也。
鲜
少也。
○仁祖
宋四帝仁宗也。
皇佑
即年号也。
银珰
耳[王*垂]也。秦汉中以小宦官。着银珰左貂。明帝改为金珰右貂。宫中出入传命使。悉用阉人。
绿绨
下音啼。绿色也。即盛诏书囊也。
尺一
汉时制一尺之板。而驾诏书也。
孝慈
汴京自唐朝毁寺。太祖建隆间复兴两街。止是南山律部。慈恩贤首疏钞义学而已。士夫聪明超越者。皆厌名相因果。当时天台止观。达磨禅宗未行。淳化(太宗年号)以来。四明***。天台忏主遵式行道东南。止观心宗慧眼照映天下。翰林杨亿晁回。首发明之至。是时内使李允宁。奏施汴宅一区。创立禅席。赐额十方净因禅院。帝留意空宗。诏下三省定议。召有道者住持。欧阳修。程师孟。奏请圆通讷禅师。允宁亲持诏下江州。讷称目疾耳背不赴。帝益敬重。听举自代。讷举大觉应诏。天下贤哲。在讷得之矣。
伽蓝
译为众园。园谓生植之所。佛弟子则生植道芽。趣登圣果。能福利群生。故曰众园也。
旌
旗首曰旌。以旌有功者。又钦也。
崇
敬重也。
固辞
辞而不受也。三辞为节。一辞为礼。二辞为谦。三辞为固辞也。
滥厕
泛杂也。
幸
不当得而得也。
饭蔬
饭。食也。蔬。粗食也。圣人之心。浑然天理。虽处困极。而乐亦无不在焉。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有无。漠然无动其心。
不为
性本如空。难名难相。金屑虽贵。落眼成尘。
先哲
指范蠡也。
累
萦缚也。
厌
满足也。
东坡
姓苏。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得法东林常聪禅师。仕至翰林。尝与佛印。激扬酬唱。盖可见之。宋七哲宗元符三年。于黄州筑室城东。因号东坡。于徽宗靖国元年。卒于常州。
○躄
跛而不能行也。
挟
兼有恃之称也。
○百丈
洪州百丈山怀海大智禅师。福州常乐王氏子。嗣马祖道一禅师。南岳下二世。
丛林
乃众僧所止之处。行人栖心修道之所也。草不乱生曰丛。木不乱长曰林。言其内有规矩法度也。
规矩
圆器曰规。方器曰矩。乃丛林之模范也。
盗规矩
因公置私。监守自盗之义。又因法作奸。佐监为盗也。此言因规矩而反害丛林也。
巢居穴处
上古之士。未有丛林。夏则居巢。冬则居穴。守典刑而自律也。
安危兴亡
有德者丛林日安。无德者丛林日危。数也。时也。谓安危在人。兴亡在时。住持无道德。则丛林将废。纵有道德。苟非其时。亦不可强也。
可将
持守行之。谭子化书云。苟德可将。何必广粟帛乎。苟数可凭。何必广甲兵乎。
○治
修必曰治。定心曰治。修理其事。方用其力曰治。事有条理。已见效故曰治。
震上坤下。
重门豫
雷地豫卦。安和悦乐之义。杨氏曰。川途既通。则暴客至矣。不可不御之术也。故取诸豫。重门以御之。击柝以警之。则暴客无自而入也。二阴在上。重门之象。一阳在下。击柝之象。三阴在内。悦豫之象。又曰。豫者。怠惰也。击柝以警怠惰。
柝
音托。斫木为之。夜行所击也。
○玉不琢下
此二句。出礼记学记篇。
今之所下
此二句。出韩文公答唐顺宗表状。
善恶
善者所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
○妙
神明不测。玄奥难知。言词不可示。分别不能解。故曰妙也。
寓
寄也。
异
怪也。
逮
及也。
释迦
此云能仁。谓以仁德利化众生。
醇
精一无杂也。
第一义
真谛非有。俗谛非无。不有不无。名中道第一义谛也。
示
垂示也。犹天地以万像。垂示与人也。
慈悲
慈能与乐。悲能拔苦。
生民
盖自天降生民。即阴阳交媾。元气感化而生于人也。
淳朴
实心不虚也。
三皇
皇。大也。道。配天之大也。天之极大之称。煌煌人莫违故也。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有熊氏。此能广其道。故称三皇。善用时政也。
简素
三皇之时。风俗淳厚。人民质朴。结绳作政。画地为牢。不争竞而财饶。无制令而民自服也。
窦
孔穴也。
凿
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谓之凿情也。
五帝
审谛也。谓审谛于万物。王天下之号也。少昊。金天氏。颛顼。高杨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主社稷。安人民。合于帝道。故称五帝善用仁信也。
详文
五帝之时。风气渐开。创制立法。五典敦而五礼备。五服彰而五刑周。法度礼乐彰矣。
三王
往也。天下所归往也。乃夏禹。姒姓。殷汤。于姓。周文王。姬姓。孔子曰。善用智勇也。
密严
三王之时。九五之位。不逊贤而传子孙。礼乐文章。刑政法度。至此大备。
诰誓
尚书之篇名。如商之仲虺之诰。汤诰。周之康诰。酒诰。商之甘誓。汤誓。周之秦誓也。誓约也。盟约于诸侯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佛
梵语佛陀。此云觉也。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
如来
从如实道而来。如谓本觉。来谓始觉。始本不二。故曰如来。
性命理
天之所赋曰命。物之所受曰性。性之所具曰理。其名虽殊。而理则一也。
迭
递也。互也。
极
穷尽也。此明已上诸圣。皆造乎至极之地。则不能无獘。獘迹示其不通也。乃不能周全万备。如夫子大圣人不得位。而诛正卯之迹。周公虽圣。而诛管蔡之迹。尧舜虽圣。不能化其子之善。先圣后圣。其揆一也。道之不行。乃时数之变也。若以时变。责圣人之心。非愚即狂。孙莘老是其人也。
弊迹
如丹朱商均之不肖。桀纣幽厉之不君。法门教化陵夷。国家纪纲紊乱。皆称獘迹也。
靡靡
渐渐也。又坏散延连也。
鼎立
禹王。造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器也。鼎分三足。一口朝天。一口。即王道也。
诋訾
责谤也。
孙莘老书
修撰侍郎孙莘老。问教于大觉曰。三代以降。列圣相承。政通人和。道传统续。不以佛教未来为欠。周姬讫箓。更秦换汉。宪网刑巢。蔽空落野。不以佛教已至而革。四海派分。异说捷出。由唐而至。五季为甚。庶务万机。理乱非常。奉佛之教奚益。间有草衣木食。岩栖涧饮。不过独善其身耳。又有名而异行。假而非真。教化未孚。弊乃生焉。然师必有辩伫闻其说。妙道篇。师所答也。
○克
除己之私心也。
四众
在家二众。出家二众。
○聪明
见闻不惑。故曰聪明。
石门聪
襄州谷隐山石门寺。蕴聪禅师。嗣首山念禅师。南岳下九世。得法后住石门日。襄州太守。以私意笞辱。既归。众僧迎于道侧。首座趣前问讯曰。太守无辜曲辱和尚。师以手指地云。平地起骨堆。随手涌一骨堆。太守闻知。令人削去。复涌如初。太守全家死于襄州也。
栖贤舜
南康军云居晓舜禅师。字老夫。嗣洞山聪。瑞州胡氏子。清源下十世。住庐山栖贤日。槐都官守南康。多贪墨迹。舜不忍以常住物。结情固位。被人谮于郡守问还俗。民其衣。大觉昔曾入舜之室。故往京都访大觉。让舜正寝。琏居偏室。仁宗数诏入内问道。竟不言舜事。偶一日。圣旨来净慈饭僧。见大觉侍舜甚恭。归奏。帝召见之。乃叹曰。道韵奇伟。真山林达士。遂于扇书曰。赐晓舜依旧为僧。再住栖贤。仍赐紫衣银钵。舜罢栖贤日。有二壮力。舁轿至罗汉寺前。二人相谓曰。今不是我院长老。不须远送。弃轿而回。舜既再来。令人安抚曰。你当时做得是。但安心不必疑惧。入院上堂曰。无端被谮枉遭迍。半年有余作俗人。今日再归三峡寺。几多欢喜几多嗔。
欤
疑辞。谦退而不敢质言。而言欤也。
隐微
上幽暗也。下细事也。谓事之首不足虑。祸隐微深可忧也。盖着者。人所易见。故得为之。隐者。人所难知。故当谨而不可忽也。
尤
甚也。
○罹
非理而遭痛毒也。
横逆
强暴不顺理也。文出孟子离娄章。
民衣
老夫还俗。服民之衣也。
畴
往昔之事也。
辇
天子之车也。有轮曰辇。无轮曰舆。
○赋
禀也。均表敷布曰赋。谓天之所赋性于人。均而无偏也。
权衡
上秤锤也。下秤杆也。
货
以财变物曰货。
殖
积聚财宝曰殖。又货之所宜曰殖。
一日不作
百丈寺。在南岳之绝顶也。大智禅师。每日力作以偿其供。有劝止者。则曰我无德以劳人。众不忍而藏其作具。遍索不得。遂不食。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语。流播寰宇。先德率身多如此矣。
垂
将也。
涉
历也。
○传持
代代相承曰传。拳拳执守曰持。
操
守志不改曰操。
履
践行不怠曰履。
住持
安住道德。执持教化。令法久住故也。又住于真理。持而不失。
炫
彰卖也。
渝
变也。
夷险
上坦而平也。下峻而不平也。
致
理也。
○远录公
舒州浮山法远圆鉴禅师。郑州王氏子。嗣叶县省禅师。远尝与达观颖。薛大头。七八辈游蜀。几次遭迍。师以智脱之。众以晓吏事。故称远公也。
益坚
乃马援之言也。不坠青云之志。
益壮
宁识白首之心。
苟窃
不正之貌。苟容取安也。
志
心之所之曰志。谨守而不逐物也。
质
本色也。
表
耐也。
节义
有节操而所行。合乎义理也。
标致
标。举也。言其超卓杰立之极也。
自强
易云。君子之道。终日干干。而自强不息也。
逸翮
上纵也。下羽劲也。
○陆沉
言无水而沉也。当显而反隐。陆沉于众。不愿人知也。
叶县省
汝州叶县广教院。归省禅师。冀州贾氏子。嗣首山念禅师。南岳下九世。其住持枯淡严密。衲子畏之。浮山远。天衣怀。闻其高风。特往参叩。正值雪寒。省喝骂驱逐。至以将水泼地。衣服皆湿。他僧怒去。唯远与怀。整衣数具。复坐如故。师到呵曰。你更不去。待我打你。远。近前云。某二人数千里。特来参和尚禅。岂以一杓水泼之便去。师笑曰。你两个果来要参禅。却去挂搭。远充典座。众苦其枯淡。省偶出庄去。远窃取钥匙取油面。作五味粥方熟。师忽归。粥罢诣典作。远至。师云。汝窃取油面。系盗用常住。远云。实取油面。愿乞责罚。师令算估衣钵还讫。更打三十拄杖赶出院。道友劝勉师不允。友曰。若不容归。只乞随众听法。师亦不许。师一日出街。见远旅邸前立。师曰。此是院门房廊。你在此许久。曾还店钱否。令算所欠追取。远无难色。持钵于市化还之。师一日出街。见远持钵。归谓众曰。远真意参禅。遂令归。上堂对众付衣法嗣。
依违
谋善者从之。不善者违之。亦何有所定平。出小雅也。
姑息
苟容取安。出礼记。
○暴
音曝。日晒也。
○刻剥
削害于人也。
中外
中则徒属。外则四众。
洽
恩泽周遍曰洽。
哀
敢怒而不敢言。
○三要
宋仁宗。司马光谏曰仁明勇。注曰。仁者。纯乎天理。断绝众恶。无一毫私欲也。明者。烛物理。辩是非。无一息之疑惑也。勇者。见义必为。闻善必迁。无一之退怯也。
教化
以道诲人曰教。躬行于上。风动于下曰化。
佞
才辨论曲谓也。
耘
锄也。
刈
割也。
○智愚贤不肖
禀清和之气。才识明敏曰智。禀滓浊驳杂之气。顽蠢无知曰愚。禀得天地至和之气。慈俭温良曰贤。禀阴阳谬乱之气。凶险奸邪曰不肖。如明暗相倾。薰莸不并。决然之理矣。
诈佞
诈佞者。与君子不似也。谓发言宛同圣贤。行事不如常人。
素分
命禀于有生之前。而清浊已定。故有智愚之分也。
醇懿
一色成体曰醇。温柔克圣曰懿。
嗜欲
上贪也。下情之所好欲也。
纲纪
总绳曰纲。众目曰纪。网赖纲纪。君赖股肱。乃规范之大者也。
优劣
上胜也。下衰弱也。
乌
何也。
○从容
上七恭切。含缓而不迫也。
雍肃
和敬也。
○道悟真
潭州道悟寺可真禅师。嗣石霜圆禅师。南岳十世。
驰骋
自夸也。
丹雘
彩色之总名。山海经云。鸡足山下多丹雘。说文云。雘。美也。
○五祖演
蕲州五祖法演禅师。绵州邓氏子。嗣白云端禅师。南岳下十三世。
心为下
心者。神明之府。虚灵洞彻。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谓百千三昧。无量法门。莫不皆由一心而建立也。
敬
和悦也。
庄
端严也。
神
灵也。阴阳不测之谓神。又阳之精也。
○士
有德之称。
谛当
审实曰谛。中正曰当。
闻
去声。声着于外曰闻。
利养
财之所欲曰利。利之所乐曰养。
把茅
出世为人而结庵。乃草庵也。
勉
加力行之也。
○杨岐
远州杨岐山方会禅师。宜春冷氏之子。嗣慈明圆禅师。南岳十世。
仅
将也。
莫
与暮同。季冬也。
霰
雨雪杂下。
遑
不急之貌。谓虽有雪霰。不以寒苦动其心。
讵
岂也。
事丰屋
事。好也。宋李靖公名沆。为丞相。自奉甚薄。所居陋巷。厅事无重门。家人劝修之。沆曰。身食厚禄。安荣如意。人生朝暮不保。奚用功夫。事丰屋也。
翌
明日也。
树下居
佛戒弟子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修身以避名。临大节而不可夺。
○心城
谓其中有正觉法王。万德所聚。故曰心城。使寇不侵夺。境缘不摇动。方可进道。
越思
越。过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陶铸
范土曰陶。镕金曰铸。
革
改也。
○病
忧也。圣人云。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听言观行
始我观听于人也。谓听其所说。以为有德。但恐其能言而不能行。必欲观其所行之行也。
南岳让
衡州南岳怀让禅师。金州杜氏子。嗣六祖大鉴禅师。
大鉴
六祖惠能大鉴禅师。范阳人。即涿州也。卢氏子。先父迁于岭南新州住。后生能。嗣五祖弘忍大师也。
马祖
江西马祖道一禅师。汉州什邡县马氏子。嗣南岳让禅师。依罗汉寺出家。容貌奇异。牛行虎视。引舌过鼻。足下有二轮。乃唐德宗时人也。
固非下
道高于师。方堪传授。见于师齐。减师半德也。
洪规
大法也。谓权衡佛祖。模范人天。非细事也。
当家种草
当家者。选有德之子。克绍家业。使祖风之不遗坠也。种草者。如农家种田。相地厚薄而投子也。
巧言令色
令。犹善也。言乃心之声。出于口。当出而出。色。心之发。见于面。当见而见。则天理存于内矣。或出诸于外。巧言如簧。甘言若醴。象恭其容。色庄其貌。务以悦人之听观。而本心之德全忘矣。
便僻
外习威仪。举止轻扬。而内无实德也。
謟
屈己佞求。曰謟。
媚
亲顺取悦于人也。
○柄
权也。
惠
以恩及人曰惠。爱施者。仁之端。
德
以敬修身曰德。修身者。智之府。
敷
施也。
适
当也。用也。
养
保守也。
宣
布散也。
蓄
养也。积也。
孰
谁也。
○省觐
省察也。秋后见曰觐。如朝廷。须为朝觐。乃会合省察一年之事。
筹虑
方思后对。而不敢便答。
正色
有威而不猛。严而厉恭。虽曰怒。而不失其正也。
细务
急先务心。君子务本。
慈明
潭州石霜慈明楚圆禅师。金州李氏子。嗣汾阳善昭禅师。南岳下九世也。
机辩
机如掣电。辩似悬河。
弟子
学于师后曰弟。智从师生曰子。
应对
有呼则应。有问则对。
含缓
忍而不敢言曰含。从容而不急曰缓。
○猥屑
不可言其所为谓之恶也。猥。鄙也。屑。苟也。
愈加下
施不测之恩也。
○己过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有过则喜。喜其得闻改之。其勇于自修如此。程子曰。子路人告之有过则喜。可谓百世之师也。
喜善
禹王闻善言则拜。盖不待有过。而屈己以受天下之善也。
包荒
易经泰卦。君子处泰之道。必有包荒之量。其施为宽裕详密也。又量宽容众。德广安居也。
硕
广也。大也。
○啻
止也。
○郭功辅
提刑郭正祥。字功辅。号净空居士。问道于白云端。
造物
儒言天命。释言定业也。
○绝江
直渡也。
访白云
郭功辅。乃现宰官身而作佛事。可谓在欲而无欲。居尘不染尘。亦是他宿植德本。有大因缘。故致根尘脱系。一念无依。到此桥断路穷。不免求人指示。故访白云于海会。白具通方正眼。运匠石之功。施无碍之辩。便问公牛淳乎。以公曾经大冶锤钳。已到不疑之地。谓全身担荷。脱体承当。向他道淳矣。白云居养子之缘。婆心太切。只恐他见道未稳。故以雷轰电掣之机。振地威雄之势而叱之。可谓把关须用精严吏。不验分明不放行。正如疾风知劲草。烈火辩真金。公已是鼻孔撩天。脚跟点地的人。纵是八面风吹他不动。得处稳密。何妨八面风吹。见地唯深。岂惧四山来合。遂拱而立。谓得处自然忘计较。拈来全不费工夫。白云到此。雪后始知松柏操。事难方显丈夫儿。车不横推。理无曲断。满口许他道。淳乎。淳乎。南泉大沩无异此也。仍赠一偈。前二句颂他见地明白。谓饥餐嫩草遥山去。渴饮寒泉绕涧回。后二句颂他放旷今时。谓放旷不耕空劫地。暮天何用牧歌摧。又曰。上大人者。一是归美之辞。二是出身活句。可谓大冶精金。还他作者。
白云端
舒州白云守端禅师。衡阳葛氏子。嗣杨岐方会禅师。南岳下十二世。
南泉
池州南泉普愿禅师。郑州新郑王氏子。嗣马祖道一禅师。一日上堂示众云。王老师牧一头水牯牛。拟向溪东牧。不免犯官家苗稼。拟向溪西牧。亦不免犯官家苗稼。不如随分纳些些。总不见得也。
大沩
潭州沩山灵佑禅师。福州长溪赵氏子。嗣百丈怀海禅师。一日上堂云。老僧百年后。向山下檀越家。作一水牯牛。右胁书五字。沩山僧某甲。当时唤作沩山僧。却是水牯牛。唤作水牯牛。却是沩山僧。毕竟唤作什么即得。仰山出众礼拜而退。
○翠岩真
洪州翠岩可真禅师。福州人。得法于石霜楚圆禅师。
点胸
因他装点胸襟。欲高过于人。故点胸之混名。播扬于丛林。
禅观
秉一心而为禅。照万法而为观。又禅止散乱。观照心昏。
金銮善
慈明之高弟也。道悟真。杨岐方会。皆推伏之。未详法嗣。
痴禅
耽味禅而未发慧。曰痴禅。如守株待兔等。翠岩真。尝谓亲见慈明。天下无可其意者。一日与金銮善论道游山次。善拈一片瓦置于石上曰。向这里下得一转语。许你亲见慈明。真拟之。善叱之曰。伫思停机。情关未透。何曾梦见先师在。师兄参禅虽多。而不妙悟。可谓痴禅矣。
○朝市
廛阓之所也。白乐天云。大隐居朝市。小隐住丘樊。丘樊甚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作留司官。
鼓惑
鼓动人心。惑乱人意。
稽
考证之谓。
○无为子
姓杨名杰。字次公。号无为居士。任至礼部。无为州人。得法于天衣怀禅师。
可言
马氏曰。夫可言不可行。君子不言也。则言顾行。而言不违行矣。
可行
可行不可言。君子弗行也。则行顾言。而行不违言矣。
类
比也。法也。
枢机
门转处曰枢。机者弩牙也。易系辞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所以动天地。感鬼神。可不慎乎。昔成汤有七年之旱。太史占之曰。当以人祷之。汤曰。吾所为请雨者民也。若以人祷。返害其民。吾当自祷。遂斋戒剪发断爪。素车白马。身穿白苎。以身为牺。祷于桑林之野。祝曰。无以余一人不敏。伤民之命。遂以六事自责曰。政不节欤。民失职欤。女谒盛欤。宫室崇欤。苞苴行欤。谗夫昌欤。言讫。忽大雨数千里。汤有此德。故言行遂能动天地也。
○止观定慧
三观之总名也。停息诸念曰止。如理思惟曰观。内心不动曰定。随缘照了曰慧。梵语奢摩他。此云止。止久曰定。梵语三摩钵提。此云观。观久曰慧。梵语禅那。此云等该。等该前二。即定慧之通称。通遮通照。故曰等该。在因曰止观。在果曰定慧。若约三学互论。即一心不动。人境双忘曰戒。觉心圆明。内外湛然曰定。随缘应物。妙用无穷曰慧。名虽有三。其揆一也。
作止任灭
作者。即心造心作之谓也。若有人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真理。即名为病。止者。止妄即真之谓也。若有人言。我今永息诸念。寂然平等。欲求真理。即名为病。任者。随缘任情之谓也。若有人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盘。任彼一切。欲求真理。是名为病。灭者。寂灭之谓也。若有人言。我今求永灭一切烦恼身心。根尘虚妄境界。欲求真理。是名为病。止观定慧为本。作止任灭为末。
自欺
欺昧也。大学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知为善以去恶。而心之所发由未诚。是为自欺也。
○上下偷安
去圣时遥。邪佞之辈。寄身于我教中。在上者。不教其下。其下者。不奉其上。各取一身之安也。
归宗
寺名。在庐山之南。昔年羲之隐居之处。洗砚池。今犹在也。
○晦堂
隆兴府黄龙山。祖心晦堂宝觉禅师。南雄邬氏子。嗣黄龙。南岳下。十二世也。
宝峰
寺名。
月公晦
讳晓月。字公晦。得法于琅玡觉禅师。于宋熙宁间。住洪州泐潭宝峰精舍。作楞严标旨。
洞彻
洞明玄理。彻底无依。
忝
辱也。
功名美器
有功名。无美器。有美器。无功名。盖天命也。不与人全。昔种放隐终南。闻希夷之风。往见之。希夷曰。当有显宦。但名者古今美器。造物所忌。子名将有败之。后果如言也。
终
君子曰终。小人曰死。谓君子有益于时。死闻于后。平生以保身为事。故没可言终也。死者。澌尽泯没。滥朽无节。故小人则言死也。文见论语大全。
几微
易系辞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謟。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
○独步
湖海孤危也。袁淑谓谢庄曰。江东无我。卿当独步。
扣砺
上取也。下磨砺也。谓取他有余。补我不足。
慊
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被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慊自是也。
强
胜也。乐也。
自广而狭
自广而狭小于人。出书经。
矜式
规法也。令人依而行之。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出孟子。
○陈莹中
延平县。陈了翁。名。[土*雚]字莹中号。华严居士。
糅
米不绝色。谓碎米而杂其好饭。言君子小人。相混而不可辩。
恻隐
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恻者伤之切。隐者痛之深。即慈悲不忍之心也。
障百川
回众流而入海也。韩文公进学解曰。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而既倒。谓入廛垂手。接物利生也。
谧
静也。
○感副寺
南岳福岩慈感禅师。潼州杜氏子。嗣黄龙南禅师。
化侍者
隆兴府。双岭伈化禅师。得法于黄龙惠南禅师。
廉
正直无私曰廉。
秀庄主
潭州大沩怀秀禅师。信州应氏子。嗣黄龙禅师。
量
有量则容纳众流也。
忠
有忠则尽情奉上也。
灵源
隆兴府黄龙灵源惟清禅师本州陈氏子。嗣黄龙祖心。
○朱给事
名显谟。字世英。任至给事。问道于黄龙南禅师。
自恃
自负聪明之资。轻视佛祖之道。
矛盾
上枪也。下护身牌。昔人以二事双卖。各叹其胜。智者语云。我买汝矛。还刺汝盾。入于不入。即无其辞。以况自相违也。
祁
大也。
溽暑
胜热也。
○川陵
众流入海曰川。大阜曰陵。
昆
诸也。
○云峰
南岳云峰文悦禅师。南昌徐氏子。嗣大愚守芝禅师。南岳下十一世也。
○蹙頞
攒眉促鼻也。
闺物
胸襟之识情。又私溺之物。
夯
音享。荷负之势。
○
干上坤下。
否卦
否。闭塞也。大往小来。阳往居外。阴来居内。阴气不上升。阳气不下降。二气不交。万物不生。天地否塞也。以人事言。君不下孚于臣。臣不上孚于君。上下不交。人情否塞也。以一人言。在外者。阳气散而不顺。在内者。阴气附而不调。阴阳不合。气血不通。表里失度也。此七月之卦。
坤上干下。
泰卦
泰。通也。小往大来。小。阴也。往居于外。大。阳也。来居于内。阳气下降。阴气上升。二气相交。而万物化生。天地通泰也。以人事言。大为君。小为臣。君推诚以任下。臣进忠以奉上。上下之志通。朝廷通泰也。阳为君子。阴为小人。君子来在于内。小人往在于外。人情通泰也。此正月之卦。
艮上兑下。
损卦
山泽损卦。损。减损也。以人事言。在上者。取民以自厚。在下者。薄己以奉君。必至上下俱损矣。故本义云。损下卦上画之阳。益上卦上画之阴。损兑泽之深。益良山之高。取内益外。剥民奉君之象。曰损。
巽上震下。
益卦
风雷益卦。益。增益也。巽为风。震为雷。雷激则风怒。二物相助。所以为益。以人事言。在上者。施其泽以及下。在下者。进其诚以奉上。是两相增益也。故本义云。损上卦。初画之阳。益下卦。初画之阴。曰益。
庶
众也。
叛
返也。背也。
圣人尝喻
孔子答鲁哀公也。家语。
贯珠
贯。串也。言其相续不绝也。累累如贯珠然。
观日
谓兴废之源。诚在损益得失。故曰观日。
元龟
寿千岁。满尺二寸。预知未来吉凶祸福也。
○荆公
姓王。名安石。字介甫。临川人。宋朝六帝神宗。熙宁三年拜为相。封荆国公。七年夏四月不雨。安石罢相。八年二月再拜为相。九年十二月致仕。问道于黄龙南禅师。
○举措
上处置勤作也。下安布施为也。
独居隐微
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隐者。暗处也。微者。细事也。言幽暗之中。微细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已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至此尤加戒谨也。
○隐士
不贵为官。以道自乐。
潘延之
名兴。字延之。号清逸居士。问道于黄龙南禅师。
造次
急据苟且之时。
扩
推广之义。又引张也。
克
满也。
○父严
乃马援征于交趾。以书戒于子侄曰。莫贪嗜好。勤学事业。子侄从而不敢违。故知子敬由父严也。
隆洼
谓天下之道。以适中为贵。过与不及。俱不可也。下之平之。欲其损有余而益不足。务合中道也。
姁妪
上许御切。下衣遇切。阴阳相得。覆育万物。以气曰姁。以体曰妪。姁当作煦。出礼记。
○三关语
黄龙问龙庆闲云。人人有个生缘。上座生缘在甚么处。闲云。早晨吃白粥。至晚又觉饥。又问云。我手何如佛手。闲云。月下弄琵琶。又问云。我脚何似驴脚。闲云。鹭鸶立雪非同色。三十余年未有契其机者。脱有酬对。唯敛目危坐。由此丛林。目为三关语。师自颂云。生缘断处伸驴脚。驴脚伸时佛手开。为报五湖参禅客。三关一一透将来。
脱有
或然之辞。
○孰与
下去声。及也。
○越
地名。在绍兴府。
之
往也。
○英邵武
隆兴府泐潭洪英禅师。邵武陈氏子。嗣黄龙惠南禅师。
○批判
批点分判。谓圣人之心如宝鉴。物来则现。未有心念也。岂堪分章析句。批点拈提。此则无异描虚空。而刻湛水。亦乃向枝蔓更添芒索。
公案
乃喻公府之案牍也。法之所在。而王道治焉。公者。乃圣贤一期之辙。天下通途之理也。案者。圣贤之正文也。凡有天下者。未尝无公府也。有公府。未尝无案牍。盖取为法。而治天下之不正矣。夫佛祖机缘。目之曰公案者。亦由是而已。盖非一人之臆见。乃百千开示同禀。至理也。
培
益也。
沃
灌也。
益之
增益先觉之理。
○旅泊
旅如客店暂住。岂能久居。泊如舟夜止歇。天晓复行。言其不常住也。
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语出孟子。
恢
大也。
诱掖
前导曰诱。傍扶曰掖。
忌
畏也。
媒
招也。
○比丘
梵语比丘。此云乞士。谓上乞诸佛之智。以资慧命。下乞群生之食。以资色身。比丘具五德。谓乞士。破恶。怖魔。净命。杀贼也。
苞苴
包褁奇物。奉献謟佞。以求托嘱也。
肮脏
体盘旋貌。汉书云。曲眉肮脏。倚立门傍也。
摇尾乞怜
如犬见人摇尾以媚之。求怜悯而已。小人謟佞。亦犹是而已矣。
天人
天上人间。
太息
大声之叹也。
颔
点头而纳。口不言而心许也。
○迹
有为功用曰迹。
○真净文
隆兴府。宝峰真净克文禅师。陕府闵乡郑氏子。嗣黄龙南禅师。南岳下十一世。
载
尔雅云。夏曰岁。取岁行一次也。商曰祀。取四时祭祀一终也。周曰年。取禾熟之意。唐虞曰载。取物终更始之义。已上俱年也。
再闰
闰月定四时而成岁也。张纯曰。三年一闰。天气小备。五年一闰。天气大备。盖闰月之不足。日之有余也。古者一年三百六十六日。分为十二月。每月三十日。一年共三百六十日。余剩六日。又六个月小。除六日为一岁。共余十二日。三岁共三十六日闰一月。还余六日在后。至二年余二十四日。连前六日。共三十日。又闰一月。是为三载。故易云。五岁再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