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与人生——杨佛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演讲

一、成就大事,须具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

你们正值青年时代,来到这所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世界名校伯明罕大学读书,可说是具足了天时、地利的优势,希望你们立大志、成大事。能否达到这个目的,关键在于“人和”。要搞好人和,首先要有自知之明。∵

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注意。∵

我国盛唐时代,种种因缘和合,人心向善,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专心研究和发明创造。∵

例如,唐代一行禅师——即当时国际着名的科学家张遂,通过禅修,提高了灵慧性,智慧超群。他精通数学、天文、历法、地理、风水等,发明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时钟,成功地测量出了子午线一度弧长,第一个发现了恒星位置非恒的现象,比欧洲人早了一千年;他还测量修正了一年四季二十四个节气,为当时的农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那时并没有精密的测量仪器,所有测量仪器都是一行禅师自己创造和制造的,这可说是当时世界上很大、很难的科技问题,如果当时有诺贝尔奖金,应第一个颁给一行禅师。∵

此外,唐朝工农业的生产力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比如建筑、陶瓷、丝绸等工艺都是世界一流的,质量优美,而哲学、教育、文化、艺术等也都讲求真、善、美,以致盛唐时期的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先进、文明的国家,被外国人称为“礼仪之邦”。∵

当时的华人“人和”很好,到处受到外国人的欢迎和尊敬,如今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仍有唐人街,老华侨回国还说返唐山,其影响之深远可想而知。∵

可惜,文革时期,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无情地批判和破坏,从此,人心变坏,世风日下,加上近十多年来教改方针和管理方法的失误造成校风和学风不正,以致今天的中国留学生在外国人看来已失去了原来的“礼仪之邦”的光彩,乃至对现代的中国留学生颇有微词。我们反思自己的现实情况,也感到惭愧。∵

但对任何群体都不能一棒子打死。当代的中国留学生中仍不乏宿根深厚、心地善良、聪明能干的人才;况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所以,当务之急是要有自知之明,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虚心、诚恳、明智而优选地吸收外国人的先进科技和文化以及思想品质的精华。∵

例如,人际交往要诚信,待人接物要有礼貌,力所能及的事要主动、耐心地帮助别人,时时处处注意我国的传统教育——“力贱得人敬,口贱得人憎”,“知己知彼,将心比心”,做人要有报恩心,“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与人长期相处,难免会有一些是非争端,对此,既要坚持原则,以理服人,又要注意“小不忍则乱大谋”,对某些小事不要斤斤计较、执着不放,谦让、和善、肯吃亏常是解决问题及得到“人和”的好办法。∵

我们如能坚持上述思想品质的修持,自强不息,必能逐步改变外人对中国留学生的印象,逐步达到“人和”的目的。天时、地利、人和三事具足,得道多助,就能减轻压力、心情愉快、成就大事。∵

二、智力、勤奋、性格决定人生命运∵

现值科技发达的资讯时代,经贸全球化,工商产品日新月异,既要不断提高产品的先进性和质量,又要不断降低产品的成本,才有竞争力。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智力和勤奋都很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者,人的心灵也。心灵敏锐,才能多所发明创造,快速地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然而,人的智力往往是先天性的,勤奋也受到人身精力的限制;此外,人的性格的好坏也影响到人生事业的成败。人不能孤立地存在。人的性格不好,到处受人憎厌,当然难有好的机遇;就算有了机遇,也很容易消失。性格不好的人与家人也难以相处,经常吵吵闹闹、心怀愤怒和烦恼度日,这样的人生命运很可怕。∵

若问:人的智力和性格有何妙法可以改善?答曰:∵

我国的传统文化认为,通过禅修令净赖耶识,是可以改变人的智力和性格的。其原理如下。本来一切众生都有灵明的自性,但由于无始以来自己所作所为的恶业和染业,有作用力则必有反作用力,反作用力所形成的无量无边的无明业种覆盖了灵明自在的心性。这些无明业种都储存在人的神识(或称藏识,学名阿赖耶识)中,无明业种的厚薄或污染程度的不同,相应于其人的愚、智也不同。比如,一个人的无明业种较薄、染种少、善种多,这个人就聪明能干、富裕;反之,如果一个人的无明业种较厚、染种多、恶种多,这个人就迟钝、贫困、落后。如能忏悔、改过、永不复作,坚持清净、至诚、精勤、报恩四心,通过禅修,令净赖耶识,冲破无明障碍,逐步消除无明业种,人的灵慧性也会随之逐渐提高,这样就能深入世法之中,提高学习水准和工作质量,多所发明创造,乃至永远灵明自在。又,人的性格不好,主要是由于阿赖耶识中存有嗔的业种和其他罪恶业种,这种人的性格很难通过意识层面的说教加以改变,就算是用严厉的刑罚,也仅能使其一时畏伏,就如大石压草,由于恶种仍深藏于阿赖耶识中,一旦搬开石头,毒草又会重新生长出来。所以,劳改释放犯往往劣性不改,重新犯罪;必须令净赖耶识,将劣性业种清除掉,才能将其彻底改变。∵

以上所讲的道理不是泛泛而谈的说教,而是有真人真事的实例。此次跟随我来英国的我的学生中,有硕士、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医生、教授、讲师,他们通过禅修,都有真实的法效,乃至意志、性格、身体、容貌、智力、命运等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他们之所以要花费精力、财力跟随我来这里,就是因为他们通过禅修得到了真实的法效。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建议你们不妨和与我同来的学生交朋友,交流经验,互相探讨。∵

三、情感问题:大破凡情,定慧等持,妙喜无极,空乐不二∵

这个问题,我想请坐在我身边的角建瓴博士来跟大家谈一谈。她是华南师范大学的博土后,刚出站两年,现任暨南大学讲师兼主治医师,青年人所要经历的感情问题她都经历过,所以由她来讲比较容易切合你们的心意。∵

角建瓴博士:情感问题是青年人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给学习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因此情感问题是影响“人和”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自廿六岁时起跟随杨老师坐禅,至今已快十年了。我认为,禅修对解决情感问题确有其独到之处。∵

冯达庵先生所着《法华特论.陀罗尼品》云:“佛性要旨,慧定等持,不得缺一。慧而无定,庄严不彰;定而无慧,活用不作。内观自心惺寂,里面原有交融之乐,不待形诸色相。凡夫畸形发展,两性失其平衡,遂有男女之分。男偏慧门,女偏定门……”∵

每个人既有定的种子,也有慧的种子,而男性偏慧,女性偏定,通过禅修,可使定慧等持,从而发现清净的法乐。即向内寻求定与慧的平衡。∵

普通人无法发现这种法乐,所以殚精竭虑来追逐世间男女之乐,从而滋生很多家庭、社会问题。从生理角度讲,人发育到一定年龄,就会出现明显的性别倾向,男性的雄性激素激增,女性的雌性激素激增,异性之间互相追求,以寻求世间的欢乐,但这种欢乐易变而难守,而且往往乐极生悲,乐为苦本。∵

我在跟随杨老师学禅之前,也遇到了很多情感方面的问题:在家里经常吵吵闹闹,很是烦恼,虽然当时有很好的机会在学校读书,但内心却无法平静,不能安心学习。幸而遇到杨老师,杨老师教导我们:禅修要“目的明确,态度端正,思想集中,意志坚定,勤勤恳恳,坚持不懈,精益求精,顺境不染、逆境不变,愈是艰险愈向前、愈是孤寂愈精进,直达菩提,圆满成就,演进不息,随缘利益众生”。我跟随杨老师坐禅十五天后,即感到自己在智力、身体、情绪上都有了显着的改善。我每天花很多时间用于禅修,但我的学习质量和成绩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显着提高,以至我以优秀的成绩提前一年攻读博士学位;我的性格本来嗔心很重,容易发脾气,但通过修持,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令家人感叹。这要归功于禅修和杨老师的加持、教化。通过跟随杨老师坐禅,我亲身体会到了定慧等持的清净法乐,这种清净的法乐帮助我抵御了名利、情感的诱惑,使我能够把握机会静心学习,以至能够顺利地拿到硕士、博士学位,之后又顺利地进行了博士后的研究工作。∵

大多数人向外寻求定与慧的平衡,很多时候因为不如意而走向消沉、堕落。我认为:通过禅修而达到的内在的定慧平衡是一切快乐之本;对青年学生而言,禅修更有利于学习、自利利他、服务社会和大众,使我们的福、慧、定不断增长。∵

关于青年人的情感问题,我补充两点。∵

现在,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已不断消失,很多人都没有道德观念。青年人大多有喜新厌旧、爱恨无常的心态,因此,青年要用理智来对待情感问题,切忌冲动乱来;一要有自知之明,二要有知人之明,否则彼此相爱,却很容易从喜剧变成悲剧。∵

举一个例子:一九九七年左右,河北中医药大学一位女学生与同班同学谈恋爱,毕业后一起被分配到河北最穷的地方工作。起初,为了感情,二人还能同甘共苦;但婚后两三年,女方生了孩子,男方开始喜新厌旧,要逼她离婚,男方的家人也对她不好。女方感到非常痛苦:不离嘛,这样的家庭怎样呆下去;离嘛,自己已经有了孩子,渐变残花,还有谁会喜欢呢?虽然痛苦,却也无可奈何。这是经验教训之一。∵

第二个问题,现代人不讲道德,性病和爱滋病广泛流行。现代青年又时兴网上谈恋爱、同居,在彼此不了解对方真实情况的前提下同居,就有罹患性病、爱滋病的危险。万一染上爱滋病,一切都完了。这是非常可怕的事,必须注意及之。∵

附说:(一)佛学《证道歌》云:“或是或非人不识,逆行顺行天莫测。”《维摩诘所说经.佛道品》云:“先以欲牵,后令入佛智。”这是果地菩萨随缘方便化度众生的方法,凡夫切莫倒果为因乱来,以免恶报。∵

(二)佛教认为:在家居士当然可以结婚成家,但最好是志同道合,互助互励,彼此讲求道德,关心对方的人身安全以及生活、事业、工作等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