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有着值得世人骄傲的文化瑰宝,其中以唐朝传承下来的赵州“吃茶去”禅门公案——这在中国茶文化史上占有主导地位的精神文化遗产最为世人着称,并且被称为“一张递向世界的精神文化名片”。
∵——掀开“吃茶去”公案的盖头来
赵州柏林禅寺最早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古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为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即称柏林禅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古刹虽几经兴衰,却仍然香火绵延、高僧辈出。着名的译经大师玄奘在西行印度取经之前,曾来此从道深法研习《成实论》。晚唐时,禅宗巨匠从谂禅师在此驻锡四十年,形成影响深远的“赵州门风”。从谂为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之后的第四代传人,谥号“真际禅师”。柏林禅寺因此成为中国禅宗史上一座重要的祖庭。
从谂禅师(公元778-897年),以智慧高深、年高德劭而被古今禅门尊为“赵州古佛”。从谂,俗姓郝,曹州(山东曹县)郝乡人。幼时出家,参南泉普愿禅师而得法。
赵州从谂禅师的公案语录最为人们所参研,诸如脍炙人口的“狗子无佛性”、“吃茶去”、“洗钵去”、“庭前柏树子”等启发许多人明心见性。而禅师三声颇有回味的“吃茶去”被世人看成是“赵州禅关”,并成为禅林以及茶文化一大着名典故,经常在禅家公案中为僧侣所喜闻乐道。《五灯会元》记载,盛产茶叶的赣、闽、浙之僧侣在说法应答中,其机锋常用语“吃茶去”。赵州禅师对于“曾到”和“未曾到”的人,对了悟了之人和未悟之人,都给予了“吃茶去”同等回复,表现他“了悟而未悟”的更高深的禅学境界,即抛却了一切分别执着,达到平等如水的境界。赵州禅师所说的“此间”,是有所指而有所不指。有所指——柏林禅寺;有所不指——可以理解成“参禅了悟了的境界”。
“吃茶去”高深的禅机和深刻的意境对中国茶道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禅的“悟道”方式构成了“茶禅一味”的至高智慧境界。因“吃茶去”公案,有人把赵州喻为中国茶道灵魂的发源地。虽然“吃茶去”是属于中国的,但它的精神内涵却是属于全人类和属于全世界的。大凡世上对“吃茶去”或“禅茶一味”崇尚者,无论是日、韩茶道组织,还是国内外茶文化机构,均以拜祭“赵州古佛”而自豪。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