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百丈思禅宗

2006年1月27日

百丈山位于江西省奉新县西北面的西塔乡境内,离县城60多公里。最高峰大雄峰海拔约978米。大雄峰下在唐大历年间建有乡导庵,后延请怀海禅师住持遂更名为百丈寺。怀海禅师制定《百丈清规》,完善佛教禅宗的丛林制度,在禅宗后世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从而使百丈寺成为享誉海内外着名的禅宗圣地。

几年前,我到西塔出差,曾经去过百丈寺。那时,百丈寺正在谋划重建,虽然在残址上有些简单的修复,但仍然十分简陋,印象中,山门及围墙好象是用毛竹做的。“天下名山僧占多”,自古山寺多选择依山傍水,风景优美的地方。北宋大诗人黄庭坚在《游百丈山》诗中,把百丈山描绘成山高、林密、境幽的朝圣探幽之地。诗中写道:“万丈雄峰插紫霄,路当穷处驾仙桥;上观碧落星辰近,下睹红尘世界遥;螺簇山高青压压,练迤水绕绿迢迢;当门老桂枝难长,绝顶寒松叶不凋;才到秋初霜已降,每逢春尽雪方消;朝阳老纳针常把,度夏禅僧扇懒摇;龙向池中兴雨泽,鸟依窗外奏箫韶;游人未必常居地,暂借禅房宿一宵。”游山,也在读山。自然风光,加之百丈寺在禅宗的历史地位,撩起我再次探访百丈寺的念头。2005年12月7日上午,天气晴朗,我利用出差的机会,在奉新朋友的安排陪同下,重游了百丈寺。

早饭后,我们驱车离开县城,10点20分到达百丈寺。百丈寺,座落在一座不高的山脚下,该山西面最高的山可能是大雄峰。百丈山地处九岭山主脉,是潦河的发源地,高山重叠,瀑布飞泻,因悬崖百丈而得名。我问陪同的奉新朋友百丈悬崖及瀑布在哪个方位,都说不知道。

百丈寺正在大兴土木重新修建,从扩建的规模来看,好象新的寺院将占据整个山埚盆地。

百丈寺的许多建筑,都是近几年修建的。正门不见山门,有一个殿堂,殿堂正门上方牌匾写有“天王殿”三个字。其建筑方式,可能是以前殿取替山门。天王殿的位置从阳光照射的角度判断,应该是坐北朝南。天王殿是近几年兴建的,屋顶是琉璃瓦装饰的。屋檐下挂着一排红灯笼,正面有四根红柱子,上面挂着一条现代横幅。横幅上写着“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佛教分为大乘与小乘两大宗派。大乘着重利他,小乘着重自己解脱。禅宗属小乘宗派,而这条横幅的内容,却宣扬不为自己,而为他人,不知与其宗派教义是否相符。

前殿正前方有一座九层的佛塔,铁黑色,不知是不是铁铸的。塔不能上人,立在前殿前,不知寓意什么。塔为六角形,每层有六面,每面有27个浮雕佛像。每层六只角上都有风铃。塔顶是一个园堆形的装饰。塔下方有“大雄山、百丈禅寺”几个大字。塔基是砖混结构,正面设有门洞,两侧书有楹联,右联是“千年古刹重光现”,左联是“万代宏基始鼎新”。

穿过前殿,登上一个坪,与前殿平行的一幢砖瓦结构的旧式建筑为大雄宝殿。该殿虽然进行过装修粉刷,但从边边角角可以看出老式砖,说明房屋是过去遗存的,有些年头了。殿的正面有六根木柱,中间两根分别写有楹联,右联是“大千国土一切众生一切种性万般如愿万德庄严乾坤”,左联是“广漠梵宇十方世界十方诸佛百代明灯百丈清规传天下”。楹联的佛教用语我不懂,只知道他们以百丈清规引为骄傲。殿前有个立式香炉,下方是个鼎,上面有个三层的八角塔。站在大雄宝殿往前看,前殿二楼东西角上,一边是钟楼,一边是鼓楼。钟上刻有百丈禅寺的铭文。大雄宝殿的左边,可能是僧人的居住生活场所,有僧房、香积厨(厨房)、斋堂(食堂)、职事堂(库房)、茶堂(接待室)等。右边是法堂,可能是僧人念经的场所,同时也还有些小殿,殿中供有佛像。按佛寺习俗,法堂一般是设在大雄宝殿之后的一个大殿堂,可能是经济条件所限,前几年恢复时将法堂放至右边。大雄宝殿左后方有一排建筑物,分别设有几个殿堂,有的正在装修,其中有一个是专供怀海禅师塑像的。这可能是祖师殿。按禅宗习俗,应该供奉禅宗初祖达摩禅师,他是禅宗理论的输入者;六祖慧能禅师,他是禅宗的实际创立者;百丈禅师,也就是怀海,他是禅宗清规的制定者。其他两个殿是不是供达摩、慧能,或者是供怀海的师父马祖道一(即宝峰寺的禅师)?因无讲解说明,不得而知。这一排建筑也是随山势抬高一个阶梯而建。在阶梯两侧石墙上,分别写有“南无阿弥陀佛”,“吽弥叭呢嘛唵”。前一句,我知道大概的意思,“南无”是致敬、敬礼的意思,“阿弥陀佛”是另一个世界的佛。而后一句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问及旁边正在洗菜的一位僧人,他只是说念得去表示吉利,而没有解释具体是什么意思。

百丈寺及其周边,现存的遗迹应该有“七星桥”、“千人井”、“龙蟠石”、柳公权石刻“天下清规”、“野狐岩”、“仙人桥”、“朝阳峰”石刻、“大宝胜轮塔院”及其他的塔林等,因无人介绍,除了柳公权石刻“天下清规”有印象外,其余的有的看到了也没注意,而多数的因不知在何处,而没有去看。

在寺院里转了一圈,走出来,前殿左侧立了一块奉新县人民***关于重建百丈寺的通告。主要内容是划定寺院用地及山林的范围,以及保护竹木、佛塔、原寺庙遗址建筑,包括在规划范围内拆迁的有关事项。

正在重建的百丈寺,规模估计比靖安宝峰寺要大得多。陪同的奉新朋友说,重建投资计划1.2亿人民币。从公路边立的示意图,也可以看出其规模宏伟。正在建设中的两个大殿已经封顶。寺院的正面改向东面,正对去水,不知讲究的是什么风水,或者还是历史上该寺院的座向就是如此。

重修佛教寺院,大概有两个目的,一是传承和弘扬佛教的教义与思想,二是促进和发展旅游产业。中国的佛教,是中国悠久博大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传入中国,很自然地被中华文化融合改造,成为中国的本土佛教,使之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至今称雄于世界。佛教与中华文化的融合,佛教思想,尤其是禅宗风格,在中国文化方面的贡献,影响极大,而且功多于过,美不胜收。例如政治、社会、哲学、文学、建筑、艺术、音乐、舞蹈、图绘、雕塑、天文、医药、园林艺术、环境保护,乃至如中国人的生活艺术,食衣住行,民间风俗,已经到处都充满着禅佛的余韵,甚至影响日本更大。佛教的内容是宣扬唯心主义的,我不信奉佛教。佛教作为一种文化,我不排斥佛教。我们不懂的东西,不应该轻易否定。任何一种文化,都存在精华与糟粕。吸其精华,弃之糟粕。因此,了解一些佛教知识,对于丰富个人的文化常识,增强文化素养,拓宽欣赏能力,都很有好处。

而现在的百丈寺,与其他地方的佛教寺院一样,存在一个通病,即如何从旅游者的角度来介绍寺院,宗派分支、影响地位等方面的知识,做得相当不够。当今社会,前来参观游览佛教寺院的人,十有八九是不信佛的,而且其中的绝大多数将来也不会信佛。我们的寺院,怎么使这部分游客参观游览佛教寺院有所收获,使佛教寺院感到骄傲的东西变为游客也引以自豪的东西,即以祖国几千年璀璨文化使人们达成共识,还大有文章可做。比如说,介绍百丈寺的历史,在中国禅宗的地位,“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与靖安宝峰寺的关系,丛林制度、百丈清规产生的背景、意义及其影响,百丈寺在国外的影响,怀海思想学说体系的内容及其对禅宗思想的发展和影响,有关百丈寺的文物遗迹,传说典故,以及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等等。

大可不必担心,宣传这些会使人信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举个例子说,平时,我们看见结婚用的小汽车,总喜欢用“心心相印”四个字的红纸条盖住小车牌照。“心心相印”是个成语,意思是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其实,“心心相印”是禅宗用语演变过来的,原话是“以心印心,心心不异”,本意是宣扬禅宗“即心即佛”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我看现在的多数人看到“心心相印”这个成语,并不会朝“即心即佛”方面去理解。

宜春这个地方,可以说,是中国佛教界的一块风水宝地。百丈寺也因创立百丈清规,完善丛林制度,而值得炫耀。

佛教传入中国,至隋唐时期,进入极盛时期。各个宗派先后兴起,出现过许多派别,现在流行的主要有八宗。其中,禅宗在中国是很兴盛的。在8世纪间,此派曾分为南北两宗,北宗神秀一派盛极一时,但不久便衰歇;南宗慧能一派弘传甚盛。从唐到宋,南宗的禅师辈出,在此三四百年中又分为五家七派,可想见其兴旺的景象。此宗和净土宗一样,一直是中国流传最广的宗派。

慧能以后禅宗南宗体系发展的走向大致是这样的:

从地域上说,由岭南进入江西、湖南,形成赣湘基地,然后东征北伐,最后完成了对京洛和金陵、扬州、杭州为中心的佛教传统领域的占领。

从宗派支系说,慧能之后,形成湖南衡阳衡山怀让与江西吉安青原山行思,即岳怀让和青原行思两大支系。

这其中有两人值得一提,即石头希迁与马祖道一。希迁本为慧能弟子,慧能圆寂后投奔其大师兄青原行思,行思圆寂后又投奔南岳怀让,在石台上结草为庵,故称石头希迁。怀让有弟子六人,享“神驹”美名者为道一。道一是四川什邡县人,俗姓马,故后弟子尊称马祖。希迁离开江西的那年,道一离开怀让到江西,在江西近五十年,弟子众多,后圆寂于靖安宝峰寺。希迁形成了湖南的禅法,道一形成了江西的禅法。但希迁的门庭没有道一兴旺。希迁在湖南很有名的弟子叫药山惟严,马祖在江西很有名的弟子叫百丈怀海。怀海祖籍山西太原,生于福建长乐人(也有资料说是福州人,可能长乐当时归福州管辖),俗姓王,因创立百丈清规,尊称百丈怀海。他是马祖在赣州南康时的弟子,后随马祖北上南昌。马祖在靖安宝峰山圆寂,怀海结茅守塔于此。后住奉新百丈山,世称“百丈禅师”。马祖在世时,因学僧越来越多,于是选择深山老林风水宝地,大建禅林。弟子怀海感到,光有禅林还不够,必须加强管理,因此就有“箴规”的出台。这就是佛家禅宗“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名言的出处。

禅宗在宜春这方土地发展繁衍,马祖及其弟子怀海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由岳怀让和青原行思两大支系后又分成五宗七派。从南岳先分出一派名沩仰宗,次又分临济宗。青原行思一系分出三派: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由两系分为五宗,以后又从临济宗分出黄龙、杨岐两派,合前五宗名为七派。其中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三派祖庭在宜春。

沩仰宗是五祖分灯第一家。开创人是沩山灵佑及其弟子袁州仰山慧寂。怀海在百丈寺时,听说湖南大沩山可辟道场,便派大弟子灵佑前往开辟,灵佑居山中“经于五、七载,绝无来者”,在那里经营了几年也没有什么起色,后“安一座同数僧从百丈来,辅佐于师”,即怀海又派长庆大安率众僧前往帮助。不久,建成湖南着名的同庆寺。灵佑弟子慧寂从师灵佑十五年后,初住湖南郴州王莽山,沩仰宗开始向外弘传。后唐武宗下令灭佛,灵佑被迫下乡还俗,慧寂避隐至宜春仰山结茅苦修。直至唐宣宗即位佛教才得以重生,灵佑也恢复了同庆寺,敕寺名为“密印寺”,慧寂也开辟仰山集云峰下仰山道场,敕寺名为“栖隐寺”。从此,沩仰宗进入繁盛时期。由此不难看出,沩仰宗的分立,与百丈怀海有着密切的关系。

临济宗的创立,也与百丈怀海有着密切的关系。临济宗创始人是黄檗希运及其弟子义玄。希运也是怀海有名的弟子,与灵佑一样同为福州人。福州也有个黄檗山。有一种说法是,希运从百丈寺去湖南,路过现宜丰县车上乡太阳岭东南方向灵鹫峰下一个山埚,觉得地形很好,风景优美,便不走了,住山传法,始倡新宗。因希运早年在福州黄檗山受业,因此也将所住山更名为黄檗山(有资料介绍,临济宗在日本的弟子,也沿继这个习俗,将东京市郊着名的万福寺所在的山也更名为黄檗山)。希运传授禅法有弟子六人,大弟子义玄后南禅北渐,在河北正定建立临济院,承继马祖、怀海、希运禅风,吸引了南北大批学僧,造就了禅宗最大门派——临济宗。至宋朝后,流行于北方的临济宗日渐衰退。临济宗七世传人楚圆南下宜丰洞山,后住浏阳石霜山,重振临济宗风。黄龙宗、杨岐宗都是楚圆门下派生的临济宗的支派。黄龙宗创始人是玉山人慧南,曾住持宜丰黄檗寺,后住修水黄龙寺,故名黄龙宗。杨岐宗创始人是现宜春市袁州区人方会,20岁投上高县九峰山崇福寺出家。后楚圆开法于宜春南源广利寺,方会入室为弟子。方会回归上高九峰后,受请住持萍乡杨岐山普明禅院,故名杨岐宗。黄龙宗衰落后,杨岐宗仍归临济旧名。禅宗五家七派只有临济宗、曹洞两派流传不绝,临济宗更是兴旺。近代所有的禅宗子孙,都是临济宗、曹洞两家后代。而临、曹两家还主要是临济宗在打天下,佛教界有“临天下,曹一角”之说。而临济宗则是以杨岐宗为主体的,所以,当今禅宗实为杨岐宗的天下。

曹洞宗虽属青原法系,但它的创立也与怀海有着密切的关系。曹洞宗创始人是宜丰洞山良价及其弟子曹山本寂。良价之师云岩昙晟曾为怀海侍者二十年,怀海圆寂后,昙晟改换门庭投青原系石头希迁弟子药山惟俨。良价亦曾礼沩山灵佑,所以说,良价与怀海存在师承关系。加之洞山,地理上同处九岭山脉,在百丈山与黄檗山之间。

禅宗五家中,云门、法眼两宗,也虽属青原法系,在地缘关系上与怀让法系也不相干。云门宗由文偃禅师始创于广东韶关云门山,法眼宗由文益禅师始创于江苏南京清凉寺。但是两宗与百丈怀海仍然存在师承关系。云门一传弟子法济禅师出居于宜丰黄檗山,清禀禅师出居于宜丰洞山。法眼文益的一传弟子道恒禅师,则出居奉新百丈山。

禅宗由北向南,又从岭南北移,在宜春这块风水宝地得以长足的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早期客家人口迁移有着密切的关系。客家人早期也是从中原南迁至福建、江西,再至广东。到达岭南的客家人,一般在南雄稍有停留,有的继续南迁至珠江三角洲一带,有的则折返沿罗霄山脉北上进入赣西山区,然后继续向湖南迁移。历史上有江西“填”湖广的说法,这里的湖广指湖南与湖北。人口反填迁移,进入湖北以水路为主,进入湖南则以陆路为主。湘东与赣西之间的幕阜山、九岭山、武功山、万洋山等山脉,呈南北或东北西南雁行错列,海拔大多在千米以上,是湘江与赣江的分水岭。这些山地之间的长廊断陷谷地或斜谷地就成了江西以及广东、福建等省移民进入湖南的天然交通孔道。上溯至唐代,江西进入湖南的路线,由北而南,共有四条,即武宁—平江,高安—浏阳,宜春—醴陵,永新—攸县。其中,宜春—醴陵线最重要。由于战乱及自然灾害,宜春这个地方出现了“土旷人稀”,有了许多可供耕垦的闲荒田地。这就为禅宗走农禅之路提供了经济基础。后青原系由希迁崛起于湖南衡山的南寺,与江西马祖齐驱并驾,一般学禅者大都往来于两家之间。宜春地邻湖南,素有“湘赣孔道”之称。学禅者游州猎县,多经行于宜春,终使宜春的一些丛林古刹,成了禅宗门派的策源地。唐宋时,宜春这方土地,佛教已进入鼎盛期。北宋诗人黄庭坚有诗云:“我行高安过萍乡,七十二渡绕羊肠;水边林下逢纳子,东西南北古道场”。一路所见尽是和尚、寺庙,可见佛教之盛。古代经济便捷的驿道,多沿山脉走向。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靖安宝峰寺、奉新百丈寺、宜丰同安洞山广福寺、宜丰黄檗山灵鹫寺都在九岭山脉上。这是与当时的交通状况有密切联系的。宜春的仰山,也是湘赣的重要通道。佛教鼎盛时期,在宜春这个地方,僧人走驿道不必担心遭受风餐露宿之苦。我在武功山脉的明月山地段所见佛教寺庙遗址非常密,相隔不出两个小时的山路。九岭山脉也应当有一条从北向南串通这些寺庙往来于湖南的古驿道,而现在的旅行者则少有人走过。

百丈寺有其鼎盛时期,又几经焚毁,几经重修。佛教禅宗发展到马祖、怀海一代,才成为中国的佛教,以至禅宗一统中国佛教,成为佛教的代名词。禅宗作为一代历史,现在如何发展,都必然渗透适合当今社会的思想。如同正在重修的百丈寺,怎么修建也不可能是原来的百丈寺。禅宗、百丈寺毕竟是一段历史。但禅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精华将继续影响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世界,成为宜春的骄傲。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