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佛的禅思

佛学与科学是两条寻求宇宙与人生真理的道路,因为两者的目的、方法不同,所形成两条完全平行的轨道。佛学用“修心”、“禅思”等静态体验方法,即采用“悟”的方法,去探索宇宙与人生的总规律。而科学是用仪器检测实验方法,即采用“做”的方法去寻求生产力的发展,着重为人类的物质享受服务。所以个性、哲理、信仰阐然不同,佛学讲唯心,讲内求修炼,讲信仰崇拜,考虑人的灵魂,讲修来世,适应自然,争取不再托生为苦海中的人,渗透在人的心灵之中。而科学讲唯物,讲外取享用,讲“主义”,讲技术,讲今生享受。考虑人的躯体,争取物质水平的提高,深入人的生活之中。

现代人们常常把如来、观音人格化,降低到地球人中的低层生命行列中来,成为人类中的庸俗的佛、有肉体的“***”,这是迷信的表现。地球人属三维空间的凡人,当然不法用功能去沟通四维空间的外星人神化,更谈不上去认识五维空间的“佛”。因此迷信在所难免,但是从“迷信”到“明信”,这是人类开悟的必由之路。有人说,“寺里的菩萨是佛。”错了,那是佛的载体。“观音是佛。”也错了,她应是佛的大慈大悲的佛性的化身。“寺里的方丈是佛。”更错了,他们是佛教的专业人员。“佛在哪里?”佛在天上,在心中。佛学可悟不可说,一张口就错,为此我们更应该悟佛。佛不是生命体而是宇宙整体规律,故佛存在于全宇宙,所以说佛在天上。其实只要我们心中有“佛心、佛德、佛性”,即大慈大悲的善心,也就称为佛存在我们心中。人是宇宙的活细胞,它必须服从宇宙规律,比方轮回法则,因此佛也在我们的生命之中存在。一切违反宇宙规律的事物就可以称为非佛,即是魔。修佛就是把魔征服,让自己的生命走进佛的正道,进入宇宙规律的运转之中。

佛理用沉思冥想的“悟”方式去寻求真理,找到的理皆不属常理,是悟出来的有关宇宙(大千世界)和人生(主要是灵魂)的哲理。佛理讲“四大皆空”,讲“空”中有“实”(能量)的规律,比方讲“六道轮回”、“因果报应”,都是实实在在的关于度众生脱离人生苦海的方式方法。

佛理主张清心静修、忍让、灌顶、开悟、结缘、坐禅…..这一系列的修练大法目的是为了“修来世”服务。它有千法万法,无法才是最高的佛法。为什么?因为有法总有局限性,容易出偏、追求、走火、入魔,有法就要对比,出现门派对峙,争强好胜而落入魔界,有法则实,难以入空。从“法无定法”到“真法无法”,那才会有佛法无边而进入宇宙佛国。所以应从有法入手到无法的明净虚空境界,才能自在圆满。六祖的成功在于善“悟”,从“菩提并无树”,一直悟到“何处惹尘埃”的“空”,从而透视了尘寰,理解了佛的“皆空”境界。我们活着,要追求有价值的人生,在这一望无垠,茫茫无边的人生苦海里,我们必须驾着信仰的船筏,才能够使身心安住,使生活更充实,更美化。佛教与一般哲学不同,佛教不只是讲知识,讲理论,佛教更注重虔敬的信仰,完美的道德。但是,佛教最主要的却是重视实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修行”。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