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学三字∵楼宇烈(北京)

把高深的佛教的理念、精神和行为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的现实生活中间去,我把它概括成同样音的三个字,这三个字拼音都是jing。第一个是干干净净的净,第二个是安安静静的静,第三个是恭恭敬敬的敬。这三个字可以分成两个意思来讲,一个从佛理的层面来讲,一个从生活的实践的层面来讲。从佛理层面的来讲,这三个字每个字前面都要加一个字。

第一个净前面加个清字,叫做清净。清净在佛理里面是一切现象世界的本质,也就是我们平常讲的空,清净就是空。禅宗的根本特征,唐代的宗密法师做了一个概括,第一就是“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本心本来就是清净的,没有烦恼,那烦恼哪来的?烦恼是自寻的!我们日常的话语叫做自寻烦恼。此心本来清净就是一切事物的本来面貌,清净也就是空,也就是无常,也就是无我。所以我们佛教对现象世界的认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认识到现象的本来面貌。所以惠能的得法偈就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我们现在看的《坛经》里面可能不是“佛性常清净”而是“本来无一物”。所以清净这两个字可以说是大乘佛教根本的教义——诸法皆空。我们如果能够体会到宗密法师“自心本来清净”的话,那么我们也就更能理解惠能在《坛经》里讲的明心见性。明心的本来清静也就可以见到佛性。

第二个静前面加个寂字,寂静。寂静在佛理就是涅盘。佛教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涅盘寂静是一个复合词,是音和意结合在一起的词,音是涅盘,意是寂静。佛教追求的最高的理想境界就是涅盘寂静。涅盘,在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时期讲究的是无余涅盘和有余涅盘两个状态。首先是修证成有余涅盘,就是生命还存在,但是精神上已经排除了贪嗔痴,移除了欲念达到了阿罗汉果位;无余涅盘就是灰身灭智,就是生命结束。这是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对于涅盘寂静的理解。大乘佛教的涅盘则强调无住涅盘,无住就是没有一个停止。涅盘就是我们不断追求接近完善完美的一个解脱的境界。清净是我们佛教认识现象世界本质的道,寂静是我们佛教追求最根本的一个境界。

第三个敬前面加个礼字,礼敬。既然信仰佛法,我们就要礼敬三宝——礼敬佛,礼敬法,礼敬僧。这也是佛教理论里面核心的东西。三宝,佛法僧三宝,我们都要非常尊敬、赞叹,我们做一切事情都应该赞叹佛恩,赞叹法恩,赞叹僧恩。但是,礼敬佛法僧三宝最终应该回向众生,也就是最后的目的要落脚在众生。为什么?大乘佛教讲,生佛不二,众生即佛。迷了就是众生,悟了就是佛;没有众生也就没有佛。我记得去年本焕老和尚百岁寿辰在台上致辞讲得最响亮的一句话就是:没有众生就没有佛。我们一切对于佛法僧三宝的礼敬最终都要回向到众生。就像本焕老和尚讲的,也是佛经里面讲的,“不为自身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所以我们一切的礼敬最终都是要落实到众生,回向众生。

以上是我想讲的三个静的第一层次、佛理的意思,第二个层次就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上、行为上、生活中间去。这三个字也是每个字前面加一个字。

第一个净前面加个干字,就是干净。我们信仰佛教,要达到心净,我们的行动一定要先干净。干净包括清洁整齐。我们佛教的寺庙一定要非常清洁整齐,因为有了清洁整齐的环境才能够使得我们生起恭敬的心、愉悦的心;如果周围的环境乱七八糟的,乱哄哄的,我们能够在里面安静吗?我想不会。在这个方面我们可能要很好地向日本的佛教学习。日本佛教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可是他们保持了寺院干净、清洁。你到日本去看看寺院,绝对的清洁整齐,而且以这样的行为习惯感染了整个的民族。有人探讨中国跟日本差距在哪里,其实最简单一看,我常常讲在日本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一定是干净整齐,而在中国有人居住的地方一定是脏乱差。这就是国民素质极大的差距!去年清华大学有一位教授参加一个课题,内容就是研究国民素质的问题,一行人到日本去考察,回来写了一篇文章,感慨中国人跟日本人的素质整体差别大概差30年。其实我想何止30年?如果我们现在不立即着手做的话,恐怕不止30年,30年以后恐怕还是赶不上日本。可他这个言论遭到当时反日情绪很高涨的“愤青”在网上一致的攻击。其实这是实话,我觉得我们真的要赶快,我真的希望我们在座的学员,首先从寺庙开始,能把寺庙搞得非常的整洁干净,然后把这样的习惯带到家里面去,不仅要带到家里面去,还要影响你周围的群众,不要再去学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而要大家一起来。整洁的环境对人的修证心情其实有很大的影响。境和心的关系是相对的,我们当时强调心的决定作用,但是心虽然是决定的,也不排除境的影响。心生则种种法生,但是反过来,心怎么生?心也会攀缘而生、攀境而生。我大概是在将近三十年前,在故宫一个殿里面看到一个横匾,印象非常之深,四个字——心静境清,反过来念,境清心静。有静的心你看境很清,反过来,如果境很清的话心也会静下来:如果我们的环境都乱七八糟的,你会心静么?虽然可以考验定力,看你有没有这样的定力,像这样乱哄哄的环境里面你是否还可以把握得住,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这样的环境建设。我们一定要养成干净的生活习惯。我真的希望哪怕用三十年的时间,我们中国有人住的地方周围的环境能够是干净的,我想就会完全改变世界对中国人的看法。

第二个静前面加个安字,安静或者宁静,这个跟前面也有关系,也是环境的问题。中国人常常是眼中无人的,在任何场合包括在很多公共场合,也是视若无人的大声喧哗。在国外,在欧洲也好,在日本也好,在美国也好,人家就说了哪有最大声说话的一定是中国人。不仅仅是我们大陆如此,包括***的中国人也是如此。其实这是很不礼貌的,大声喧哗影响别人啊。我们在寺庙里也常常可以看到大家随便大声说话的现象。我希望在寺庙里面,特别是大雄宝殿等场所,最好是禁语,最好是不要说话。我们坐禅不是要禁语吗?我们礼佛瞻仰佛,为什么不能禁语?即使有话说最好到大殿外面,到大殿外面也不要高声喧哗,悄悄的说说好不好?如果有了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再加上安静的、宁静的环境,我想我们就会生起一种神圣感、敬仰感、肃穆感。而现在呢,我们来到这里(寺庙),可能还是进入一个市场一样乱哄哄的,升不起一种神圣的、肃穆的感觉。我觉得这一点是需要改革。我建议有条件,特别是南方,完全有条件做到的,进庙轻语,进殿禁语。这样的习惯养成后,再把它推广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去,以后大家到公共场合就都会注意细声细语的说话了。可以通过我们的佛教,把这样一些礼仪首先在寺院里面练,然后我们带回社会上一点一点的传播开,这也是寺庙真正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实实在在的。

第三个敬字前加个和,和敬。礼敬是礼拜佛法僧,和敬就是我们共同相处的一种人际的关系。我们僧团里面讲的六和敬,所谓:“身和共住,口和无诤,意和同事,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和敬实际上是相互之间的尊敬,同道之间相互之间的尊敬,相互之间的宽容,这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就要讲和气。通过在寺庙里面我们学习,学到六和敬,相互之间尊重,也带着感恩的心。我觉得我们现在社会里面很多问题,很多人都苦闷,其实来源于缺少感恩的心,大家都觉得我自己的成就都是依靠自己的奋斗,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根本没有想到你的任何一点一滴的成就是离不开众生的。缺乏一种感恩的心,于是都感觉到自己是在付出,好像没有回报。其实你是天天在收获回报,我们的世界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所以佛教才要讲个缘。我们今天有缘在一起相聚,你们不要听了我的讲话要感谢我,我要感谢大家。为什么要感谢大家?因为没有大家听,我今天这些话也没有地方去说。同时也都是因为有这么多人的激发,我才有这样一些想法,要不然我也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所以处处要有一种感恩的心。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