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方:宋元佛寺茶榜考论——以清规为中心

本文对宋元时期禅门茶汤煎点时茶榜的使用范围、种类、张贴方式、格式、材质、书体、书榜之人,已经茶榜的发展演变等逐一论释,指出茶榜之使用范围仅限于方丈、监院、首座于僧堂普请大众的特为煎点,主要有四节茶榜、请职茶榜、迎请茶榜等类别,各有固定之格式,材质一般用纸,迎请方丈茶榜多用绢素,书体要求真楷法书,茶榜撰作书写,一般委付书记或书状侍者,但迎请方丈的茶榜则常常另请专人撰写,有时由地方官亲自撰写或以其名义撰写,以示郑重。茶榜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由枯燥的公文体发展为体现艺术审美趣味的骈体文类乃至诗词,撰文之人也从一般书记扩大到方丈、知名文人、地方官等,成为以文宏禅的载体。

“茶榜”一词,屡见于清规。茶榜本为寺院重大茶会之例应故事,中古寺僧尽人皆知。惟去古日远,今人于此多不甚了然,故不揣辞费,采撷遗文,佐以图画,略为考释如下。

〇、论题和材料之界定

本文所据清规,主要为以下几种:

1.《禅苑清规》:十卷,宋长芦宗赜撰,完成于崇宁二年(1103),故又称《崇宁清规》,是现存丛林清规类书中最古的一部。现存有南宋嘉泰戊戌(1202)年虞翔再刻之《重刻补注禅苑清规》,收在《卍续藏》第一一一册。

2.《入众须知》:∵全一卷。撰者不详。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一册。本书编撰年代不详,仅由‘念诵’项内所云“白大众,如来大师入般涅盘,至今皇宋景定四年(1263),已得二千二百一十三载”之语推测,此卷约成于南宋理宗在位年间。

3.《丛林校定清规总要》:二卷,宋后湖惟勉编,度宗咸淳十年(1274)成书,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

4.《禅林备用清规》:十卷,元泽山一咸于武宗至大四年(1311)编成,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

5.《幻住庵清规》:一卷,元中峰明本撰,元延佑四年(1317)冬付梓,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一册。

6.《律苑事规》:十卷,元省悟编述,嗣良参订,泰定二年(1325)序刊,收于卍续藏第一○六册。系以律宗立场为基本,参酌禅寺清规编述而成。

7.《敕修百丈清规》:八卷(原为二卷,此据明藏本),元东阳德辉编,笑隐大欣校正。至元二年(1336)成书颁行,又称《至元清规》。收在《大正藏》第四十八册。

8.《增修教苑清规》:二卷,元云外自庆编述,至正七年(1347)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0一册。系以天台宗立场,参酌禅寺清规、律寺教规而制定的教寺清规。

本文以考察宋代禅寺茶牓为主,因此,在资料引用上,一般引据宋代清规,旁参宋僧惠洪(1071~1128)的《林间录》、《石门文字禅》(收茶榜五种)、居简(1164~1246)的《北磵集》(收茶汤榜三种),以及《跨鳌集》(北宋末年李新撰,收茶榜一种)、《芦川归来集》(两宋之际张元干撰,收茶榜三种)∵、《莲峰集》(南宋史尧弼撰,收茶榜两种)、《庄靖集》(南宋李俊民撰,收茶榜一种)、《圣宋明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南宋魏齐贤、叶棻编,受宋代文人茶榜14种)等宋人文集,仅在必要且可据时方参考元代清规,但论述茶榜之演变时则不受此限。本文参考的当代学人着述,均随文注出,此不一一枚举。

就起源和基本功能而言,所谓“茶榜”乃是寺院为举办茶会而发布的告示。其基本内容大致为:

①茶会主人某甲

②将于某时

③在某地举办茶会(此茶会特为)

④主宾某乙

⑤某事由而设,邀请

⑥某丙人等(受邀范围)共同参加,

⑦某时

⑧某丁敬白。

以方丈为祝贺新命首座就任而设的茶会为例,其格式为

堂头和尚今晨斋退,就云堂点茶,特为新命

首座聊旌陈贺之仪仍请

诸知事大众同垂光伴

今月日侍司某敬白

在这张茶榜中,设立茶会的主人是方丈(“堂头和尚”),茶会的时间是今日早餐以后(“今晨斋退”),地点是僧堂,(“云堂”,取海会云集之意),事由则是祝贺新任首座就职(“特为新命首座聊旌陈贺之仪”),受邀参加茶会的人包括班首执事(“诸知事”)和随喜的本寺僧众(“大众同垂光伴”),张贴时间为当日,告示是以侍者寮(“侍司”)的名义张贴的。

不难看出,无论是内容还是格式,它和世俗社会所用的告示并无本质的不同。

一、茶榜的类型和使用场合

煎汤点茶是丛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并非每次煎点都需要张贴茶榜,只有四时节庆、人事更迭、迎来送往等重大的礼节性茶会,才需要张贴茶榜。

1.四时节庆

宋元以来,夏安居和冬安居是丛林生活的重头戏,相应地结夏(即结夏安居,亦称结制)、解夏(亦称解制)、冬至、年朝也就成为丛林的四大节庆。结夏、解夏,系遵印度原制;冬至、年朝,则依中土风俗。其中,冬夏安居属于不同于世俗的宗教节庆,因此于四节之中尤为山门所重。∵夏安居三月为期,一般从四月(或五月)十五日开始结夏,至七月(或八月)十五日解夏。冬安居在十月十五日到次年正月十五日的九旬期间进行。夏安居以讲经学律为主,冬安居则专事禅修。“冬禅夏讲”,这是丛林生活的常态。

四时节庆期间,上至方丈,下至寮元,都会设茶汤招待下属。但并非所有煎点都需张榜,一般只有在僧堂内普请大众的茶汤煎点(称为僧堂内煎点)才需要张榜公告。而有资格在僧堂普请的,一般只有方丈、监院、现任首座三者。

以结夏为例,三者的茶榜分别为:

堂头结夏茶牓:

堂头和尚今晨斋退就云堂煎点,特为首座大众聊表结制之仪,兼请诸知事光伴。今月日。侍者某人敬白。

库司结夏茶牓:

库司今晨斋退就云堂点茶,特为首座大众聊表结制之仪,伏望众慈同垂光降。今月日。库司比丘某甲敬白。

首座结夏状:

首座比丘某右某,启取今晨斋后就云堂点茶,特为书记大众聊表结制之仪,仍请诸知事,伏望众慈同垂光降。谨状。月日。首座比丘某状。

这里有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方丈的茶榜是以侍者的名义发布,而监院、首座则是以署本人之名。这应该是出于礼仪的考虑,避免对方丈直呼其名。

第二,无论是方丈还是监院的茶榜,都是以首座为茶汤煎点的“特为”之人,即主宾。监院总理寺务,在寺内的地位职权仅次于方丈,他的茶会也排在首座之前,但方丈的煎点是以首座而非监院为主宾,表示对首座的特别重视,这是因为首座是众僧修道的表率,所有在礼仪上凸显尊重,以示丛林“重道不重粮”的精神。

第三,首座所张贴的告示不称“牓”,而称“状”。状与牓形式相似,但行格不同(关于牓和状的区别下文还将论及,此处不赘言)。

结夏、冬至、新年的茶会张榜同此,仅词句略有调整而已。如结夏云“聊表解制之仪”∵,冬牓云“表至节陈贺之仪”,年牓则改“为聊表改岁陈贺之仪”。

2.重要人事更迭

此处所谓重要人事更迭,是指寺院自身权限范围内的人事任免,方丈本人的就任不在此列。宋元时期,方丈本人的迎请,首先要得到寺院所在地和拟请方丈所在地官员的同意,然后寺院才能如仪迎请,因此专列一类另行讨论。

重要人事任免在丛林称为大请职,主要包括请知事(如监院、典座、维那、直岁等)、请头首(首座、书记、藏主、知客、浴主等)。其中,监院和首座分别是东西两序大众之首。监院(又称监寺、院主、寺主)有“荷负众僧”之职∵,总领院门诸事,如应对官吏、参辞庆贺、僧集行香、探访施主、吉凶庆吊、借贷往还、院门岁计、钱谷有无、支收出入、准备米麦酱醋等,乃至筹办年度各大斋会等均须负责,∵在丛林的日常运作中十分重要。而首座(又称座元、禅头、首众)尤其是前堂首座则有“表率众僧”之职,在修禅办道方面垂范大众,虽不承担很多具体寺务管理,但“表率丛林,人天眼目。分座说法,开凿后昆。坐禅领众,谨守条章。斋粥精粗,勉谕执事。僧行失仪,依规示罚。老病亡殁,垂恤送终。凡众之事,皆得举行,如衣有领,如网有纲也。”∵∵地位之清要尊显犹在监院之上。∵因此,这两种职位的就职庆贺茶会较为隆重,需要张榜公告以示郑重,而其它知事、头首的聘任,虽然也专设煎点为礼,但就现存宋代清规所见,似无需张贴茶牓。兹引述《禅苑清规》如下:

请知事

……住持、知事、头首同共新旧知事交割钱帛、所记文簿等,或当日或来日点茶煎汤而退。次日库司特为置食,次日住持人堂中特为新旧知事煎点(茶牓云:堂头和尚今晨斋退就云堂点茶,特为新旧某知事即表贺谢之仪,兼请首座大众同垂光伴。今月日。侍者某敬白)。茶牓贴堂外上间。新监院候堂头、首座等茶汤罢,入堂与首座大众煎点(茶牓云:库司今晨斋退就云堂煎点,特为首座大众,兼请诸知事相伴,伏望众慈特垂光降。今月日,知事比丘某敬白)。斋前,具箱复、托茶牓呈首座(词云:上闻首座,今晨斋退,特为堂中煎点,伏望慈悲降赴),或触礼三拜,或只问讯而退。茶牓即令行者贴堂外下间。

这里,方丈为祝贺监院就职而发布的茶榜是直接张贴在(僧)堂外上间,而监院回请首座大众而举行的茶会∵,其茶榜在张贴之前,也是如节庆茶会一样,由监院本人先呈上首座看过之后再张贴,而且位置较方丈的茶榜为低(堂外下间),这都是出于礼仪的考虑。

请头首

如请首座,堂头和尚就堂煎点(茶牓首尾同前,但改云:“特为新请首座聊表陈贺之仪(如有旧首座,即云∵“特为新旧首座聊表贺谢之仪”),兼请知事大众同垂光伴”)。次日首座却为书记(如无书记,即特为以次头首)、大众就堂煎点(请状云:首座比丘某启:取今晨斋退,就云堂煎点,特为书记大众,仍请诸知事相伴,幸冀法慈,同垂光降。月日具前位某状。封皮云:状请书记大众,具前位某谨封。仍粘在状前箱内,呈请讫。贴僧堂南颊。

这里,方丈为祝贺首座就职而发布的茶榜格式于前相似,只是根据退职首座是否与会,而对文辞略有调整。而首座回请的茶会,是以书记(或以次头首)为主宾,不以方丈、监院为主宾,这同样也是出于礼仪的考虑。而首座所张贴的告示不称“牓”,而称“状”,同前四节茶牓。茶状也是由首座亲自(或委托行者)具箱托呈茶会特为对象的书记过目,但在礼仪规格上或许不如监院呈请首座那么郑重正式,所以有形式性的封皮(并不实际封缄,甚至并不将茶状纳入封内),使之近于书启。待书记看过以后再行张贴,张贴的位置是僧堂南颊。

3.迎请新住持

本寺方丈亡故、退居或是期满时,需由两序班首拟议推举新方丈人选,待获得本地官府许可后,即遣专使前去迎请。而临行前需要准备的文书当中,便有茶榜在内。《(重雕补注)禅苑清规》卷七云:

请尊宿

监院、维那内推排一人,外头首内推排一人,并前资、勤资(方按:当作“旧”)推排有心力、晓丛林惯熟、了事者数人,具合用钱物、行李、人轿等,或舟船要用之物,官疏、院疏、僧官疏、诸院长老疏、施主疏、闲居官员疏,住持帖、本州岛县开报彼处州县文殊(方按:当作“书”),官员书信,院门茶榜,并须子细备辨,如法安置。

如果尊宿名德接受邀请,答应就任方丈,那么来邀请的专使就“特为新住持人先呈茶牓,次日置食点茶。”∵这是在未来新住持原来所住的寺院举行的茶会,具体的仪轨可能会因为地域差异、未来新住持是否为原寺院住持而有差异。

尊宿受邀前来,入院之后,照例会有人事贺谢,包括“特为专使参随,并迎请官员、施主及前资勤旧相伴”,∵然是否张榜,《禅苑清规》语焉不详,只是说入院时“鸣鼓升堂,次第人事贺谢,如解结之礼”。∵但开堂之后,监院代表全寺大众请新方丈煎点,一般都会张榜,至少是具状恭请,而且极为隆重。《入众须知》卷一“新住持入院”云:

都寺怀香,诣方丈请茶。有处有绢素大茶汤榜;如无。即具状请。

《丛林校定清规总要》云:

住持归方丈。都寺诣方丈请斋退特为茶。茶牓择人叙德,书于绢素,其礼至矣。如无榜,须具状请。都寺怀香展礼,如例程。

这里所用的茶榜,材质用绢,较一般用纸更为考究,以示隆重。而且撰文之人是专门拣选出来的,内容也不同于前面所说的例行规矩的茶榜。对此,后文还会详加论述,此处不赘。另外,这张茶榜的张贴位置也比较特殊:

先挂于法堂上下间,至特为时,却移挂僧堂前上下间。

4.其它迎来送往场合

丛林之中,一应人事酬酢、迎来送往都涉及到茶汤煎点,其中不乏与地方要员、护法化主的往还,更有仔细的规定。但就宋代清规所见,这些涉及俗务的茶汤礼仪,例不出榜。住持在寝堂设茶汤招待法嗣、诸山尊宿,也只是开列茶单,由侍者报知邀请之人与会,谓之知单。

但是对前来参学依止的新到学人(礼节上须在结夏的半月以前抵寺),则会由方丈、监院、首座分别为其特为煎点,这种茶汤会,照例出状。这种安排体现对参学者的法身慧命的重视,是一种极高的礼遇,因此受请者无不慎重其事,唯恐有失礼之处。

二、茶榜的撰写与使用方法

1.茶榜的材质

一般茶榜的用材一般为纸。纸的颜色用何种,清规未详,只是对祝圣、佛诞、涅盘日、经疏、表章的用纸特别规定为黄纸,则茶榜似乎不用黄纸。

方丈升座庆典所用茶榜,一般用绢素,已见上节。但遣专使迎请新住持时使用的茶榜用何种材质,宋代的清规未见明文规定,但元代的禅寺、讲寺、律寺的清规都明确规定用绢素,且对于尺幅有要求。例如,《禅林备用清规》卷四“专使请住持”:

命制山门疏、茶汤榜,缺书记,择才德人用绢素制榜,当修广如法。

《敕修百丈清规》卷三“发专使”:

库司会两序勤旧茶,议发专使。修书、制疏、茶汤榜请书记为之。如缺书记,择能文字者分为之,用绢素写榜。

《律苑事规》卷六“专使请住持”:

命制山门疏、茶汤榜,择才德人用绢素制榜,修广如法。

《增修教苑清规》卷一“发专使”:

择人制山门疏、茶汤榜。榜用绢素,修广如法。

可见,至少到元代,专使迎请的茶榜用绢素已经成为惯例。无论从礼仪方面推测,还是从长途旅行实际携带的便利推测,宋代的情形也很可能是这样。

从存世文献看,后世的茶榜还有其它一些特殊的材质,例如勒石为榜。元代雪庵溥光禅师所书的嵩山戒台寺(后称会善寺)茶榜便是一例,这是金石书法的名品,历代金石志和书画录均有记载。

2.茶榜的字体与行格

茶榜的字体,并无明确规定,但《禅苑清规》卷三“书状”条规定:“书状之职,主执山门书疏,应须字体真楷”,则正体字楷书为丛林公文之常态,茶榜大概也不例外。传世名碑雪庵茶榜,也是楷体法书。

茶榜的内容遵循公文的固定格式已见于前。而其书写的行格,亦有一定之规,简述如下:

《丛林校定清规总要》卷1“四节茶汤牓状式”小字补注言:

方丈、库司用牓,七行;首座用状,九行。

而相应茶榜文字分别为:

堂头和尚(今晨斋退。今晚)就云堂点(茶汤)一中。特为首

座(空一字)大众。聊旌(结制。解制。至节。岁节)之仪。仍请诸知事。

同垂光伴今月日。侍司某敬白(请客侍者名)。

库司(今晨斋退。今晚)就云堂(点茶煎汤)一中。特为首座(略空)

大众。聊旌(结制。解制。至节。岁节)之仪。伏望众慈。同垂光

降今月日。库司比丘某等敬白。

前堂首座比丘某。右某。今晨斋退。就云堂点茶

一中。特为首座大众。(无后堂。则书记藏主)聊旌(结制。解制。至节。岁节)

之仪。仍请诸知事。伏望众慈。同垂降重。谨状。

今月日。前堂首座比丘某状。

可漏状请首座暨大众。前堂首座比丘某。谨封

根据上述要求,以方丈茶榜和首座茶状为例,可将其行格复原如下,参见附图1,图2。

不过,这种复原图,与我们在《教苑清规》、看到的相应范例(附图3、图4)并不相同。∵可能这只是补注者的一家之言,未必是通例。但首座茶状较方丈、监院茶榜字数和行数更多,则是一致的。两者和世俗的榜、状行格并无实质区别。

3.茶榜的作者

茶榜的内容、材质、字体、行格等已如上所述,而书榜之人,一般为书记或掌书记之职的侍者。

(1)∵∵书记

大丛林中,设有书记一职,掌寺院对内对外的文书写作,“为众僧主典翰墨”,∵是主要知事之一,位列西序,仅次于首座。《禅苑清规》卷三云:

书∵∵状

书状之职,主执山门书疏,应须字体真楷,言语整齐,封角如法,及识尊卑、触净、僧俗所宜。如与官员书信,尤不得妄发。每年化主书疏预先安排,实时应副,子细点拾,恐封角差赚,及漏落施主名衔。……新到茶汤特为,礼不可阙。院门大牓,斋会疏文,并宜精心制撰、如法书写。古今书启疏词文字,应须遍覧,以益多闻。若语言典重,式度如法,千里眉目,一众光彩。

据此,则茶汤榜之撰写,亦在书记职责范围之内。同时,此处还明确了一切公务性质的书翰文书,都应该是真体法书,即字用正体,不得用俗字,书体用楷体。

书记掌茶汤榜之书写,还可举明教大师契嵩(1007~1072)的故事为证。《林间录》卷一云:

嵩明教初自洞山游康山,托迹开先法席。主者以其佳少年,锐于文学,命掌书记。明教笑曰:“我岂为汝一杯姜杏汤耶?”因去之。

慧洪(1071~1128)去契嵩之世不远,此条记载当属可信。姜杏汤散寒止咳,是丛林日用汤药之一,宋北磵居简禅师《梅屏茶汤榜》有“鼹∵饮河,弗信醍醐海阔;黄蜂分酿,放教姜杏杯深”∵句,元初樵隐悟逸禅师《仰山彦书记之径山》诗云“昔年曾饮姜杏杯。香浮雪谷飜轻雷”∵∵,皆可证此。契嵩不肯就书记职,并笑称自己不是为一杯姜杏汤而来,说明撰写茶汤榜正是书记之职责所在。

(2)内记(书记侍者)

一寺之中,方丈的人事酬酢最为繁重,书翰往来、茶汤煎点等事,需要有相应的侍者为其服务安排。《禅苑清规》卷四:

外侍者如遇大座煎点,预先禀白,然后出牓请客。……或新到相看、茶汤特为、请话、入室、念诵、放参,及结夏、腊次牌,并外侍者主之。

内侍者收掌堂头衣钵、支收、文历,并方丈内公用物色,主管茶汤、纸笔、冬夏衣物,常令准备齐整,不得阙事。……

内外侍者虽分司列职,常须和同供给茶汤,勿分彼此。如夜间珍重粥前问讯,即当禀问来日或今日有煎点茶汤及处置之事。

这里提到的外侍者的“出榜”,也许只是呈供和张贴茶榜,而非书写。但方丈的书翰往来较其它人繁多,且有不限于公务者,委付书记常有不便,因此逐渐发展出专门为方丈司文书的书状侍者。

如《丛林校定清规总要》卷二“月份须知”条载冬至节庆日:

粥罢,僧堂茶。上堂祝圣,下座,与大众普同作贺,次法眷、侍者、小师拜贺,行者拜贺,人仆拜贺,大众或展或触,在住持意。侍者写茶榜,请首座特为茶。斋时长版鸣,行僧堂请茶礼。

这里明确指出有侍者写茶榜。这是南宋末年的情形,及至元代,书记乏人的情形似乎更为普遍,如而前引《禅林备用清规》和《敕修百丈清规》关于遣专使请住持时撰榜之任,都提到如缺书记则需另择专人为之,似乎书记一职阙如已经相当普遍。《敕修百丈清规》卷四“书记”条云:

书记,即古规之书状也,职掌文翰,凡山门榜疏、书问、祈祷词语悉属之。盖古之名宿多奉朝廷征召,及名山大刹凡奉圣旨勅黄,住持者即具谢表,示寂有遗表,或所赐所问俱奉表进,而住持专柄大法,无事文字,取元戎幕府署记室、参军之名,于禅林特请书纪以职之。犹存书状,列于侍者使司方文(按:应作丈)私下书问,曰内记云。

这是在制度上两存,实际权责则已向内记转移。而《增修教苑清规》卷一则更有甚者:

凡住持往复书问、启札、制作文字,先具草呈,如缺书记,山门一应文翰代之书状侍者之职也。

表明书记的设置成为一纸具文,其职能已全面由地位相对卑下、全面受控于方丈的书状侍者接管。

书记一职,原本地位清贵,宋代禅门宗匠黄龙慧南、佛眼清远、大慧宗杲都曾任此职,在宋代清规中,其礼遇班次仅亚于方丈和首座,因此司其职者常有睨视群伦之心态,以至于《禅苑清规》要谆谆告诫:“不得一向事持笔砚轻侮同袍,不将佛法为事。禅月、齐己,止号诗僧;贾岛、慧休,流离俗宦,岂出家之本意也。”∵然而这一清要之职,至元代已几乎沦为方丈的仆庸。书记一职的地位升降是一件意味深长的事情,它标志着方丈集权的加强,同时也是东西两序地位升降转折的一大体现。进而言之,它体现了宋元清规的不同精神风貌。不过兹事体大,此不赘言。

(3)其它作者

宋人文集所见之茶榜,体例和作者都不同于前述茶榜。下文茶榜的演变中将详加论述。就其中所见之作者而言,则有善文能诗的诗僧(有的本人就是一寺住持)、以文墨见长的文人学士、号令一方的地方大员等。

三、茶榜的演变

茶榜本为山门公文,仅以制式文字简要直白地告示茶会各项内容即可,完全脱落文辞的修饰。但制榜者博览群书,有时不免见猎心喜,以时尚的四六体骈文为之。更兼都市寺院、名山巨刹的禅僧,往往与俗世士大夫过从甚密,彼此好尚,互相影响,更使得茶榜成为一种堆砌典故、标榜禅趣的文字禅门类,或文或诗,或骈或散,要以风雅趣味为旨归。虽不无流弊,但仍不失为恒顺众生、逗入佛智的善巧方便。

结论

茶汤为丛林日用之常物,煎点为禅门酬对之恒礼,固无一日离之。然唯四时节庆、聘请监院、首座,迎请新方丈等重大场合,由方丈、监院、首座在僧堂为全体大众举行的普茶,才需要张贴茶榜或茶状昭告大众。

茶榜的张贴有固定的程序和位置,在张贴之前须按固定程序向茶会主宾(特为)呈上以全礼节,然后再张贴在僧堂外,茶榜依茶会主人的身份之别而各有相应的固定位置。极为特殊的情况下方丈以一寺之尊亲自张贴,以示郑重和礼遇。茶榜的材质、字体和行格也有通行的惯例。一般用纸,真楷书写,迎请方丈则用绢素以示重视。

茶榜之撰作一般由书记或掌书记之职的书状侍者担当,早期多委付书记,后来则多任内记为之,但迎请新方丈等重要茶榜则往往另择专人担任此职。随着茶榜文体的演变,撰榜之人也随之多样化

茶榜逐渐从枯燥乏味的直白公文体发展出一种更具文人气息的茶榜,脱离了公文体的窠臼,甚至不再包含公文体茶榜所必备的各种信息,成为文字禅的一种新载体,不失为教化众生的善巧方便。(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高等研究院)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