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7日
据说大文豪苏东坡一日路过径山禅寺,进去喝茶。老僧见他衣着相貌皆平平,随口道:
“坐,茶。”
东坡居士桥见室内挂有古人字画,便细细观赏。老僧看他举足投步间,气宇不凡,于是改口:
“请坐,上茶!”
后来言谈之际,渐入佳境,方知此人乃大名鼎鼎的当代名士苏东坡,老僧大惊,忙殷勤招呼:
“请上坐!”
又吩咐侍者:“上好茶!”
等到东坡居士品完茶离开时,老僧捧出笔墨请留墨宝,于是就有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副对联:
坐,请坐,请上坐!
茶,上茶,上好茶!
这个故事流传很广,版本也多,比如主人公会换成郑板桥、阮元甚至曾国藩,老僧也会变成店主或者老道,但故事的中心被大家总结出来不外是讽刺对方狗眼看人、趋炎附势、人分三等之类。
其实,站在故事主人公的立场上,认为自己开始的时候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写副对联来讽刺一下也算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故事中的老僧或许确是人分三等,却未必真是分别心重、趋炎附势之辈。
毕竟,来茶室的人绝大多数是来喝茶而非品茶的。如果来喝茶的是普通百姓(那个年代大多是体力劳动者),那么他们喝茶的目的就是解渴,如果请他们“上坐”,让他们慢慢等着来品“好茶”,即使不去考虑价位的问题,怕是大多数人也没那个时间和耐心等这么一泡杯子小到不能解渴的“好茶”吧?所以,如果一个普通百姓走进茶室,主人以“坐,茶!”待之反而倒是最为合理的。
又要谈到佛法。“佛度有缘人”,其实茶也是这样。佛要普度众生,在佛的眼中显然不会“人分三等”,因为佛没有分别心。然而佛法就像茶,本身不去挑剔由谁来喝。人类作为喝茶人,本身对所饮的茶有着形形色色的不同需求。可以说,尽管“众生皆有佛性”,但差别,确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毕竟一个人首先要愿意被佛度化,佛才会度此人。
数天之前,与吴老师一起去终南山净业寺拜会本如法师。山挺高,寺门却开在山脚下,求佛的人都可以很容易地找到。
净业寺山门
进寺门后,有佛像和观音像,慈悲含笑地迎接每一位朝山的人。
入山门,拜观音
拜过佛像和观音像后,我们继续爬山。期间经过“南山正宗”的石刻。老师介绍说,中国佛教律宗的创立者道宣大师,唐代的时候在山上修行着述,四十余年几乎没有下山,其中两次下山都是受玄奘大师的邀请,前往协助大师翻译佛经,其他的时间,足不踏首都热土。相形之下,今日忙忙碌碌、空中飞人般的法师们,不知是不是应当汗颜?
南山正宗净业寺
大约二十分钟之后,终于在槐树掩映中见到一寺,这就是律宗祖庭净业寺。
律宗祖庭净业寺
终南山我生平是第一次爬,山上的古寺也是第一次进,吴老师笑言,这就是我与终南、与佛教的殊胜因缘了。佛寺有佛殿,有僧众,有禅房,有斋堂。老师轻车熟路,我们来到了一处禅房花木深的处所,静享着深山小院的安宁。
净业寺的一处不为人知的禅院
在这座禅院往西南方向,是一扇无门关。
净业寺无门关
入了无门关,别有殊胜景,这就是不为世人所知的品山亭。这里阒无一人,只有蝉声在长鸣。我静静跏趺而坐,想像着老师描绘的情形:今天是艳阳天。如果是在阴雨天或春秋季节里,这里的云雾特别厚,和法师对坐小饮,不觉不觉间,对面的法师就被浓浓的云遮住了。这云浓厚浓厚的,要用手拨开,才能隐约看见方桌对面的法师的轮廓……
心醉品山亭
从冥想中睁开眼,阳光分外的灿烂。
品山亭里不见茶人,要见本如法师还得继续爬山。再往上爬,倒真有些出世的感觉了,有着木制栅栏的小院子,密密的丛林,繁茂的花草,真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没有去想到底算不算爬到了山顶,反正在一处禅房里,我总算是见到了本如法师。
禅房依山而建,视野极阔,据说是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看了航拍的图片,亲自为法师选定的地脉。从这里望出去,终南山几十里的山峦,如同无数条巨龙,俯首奔凑在眼前脚下。层层叠叠几十层峰峦,近处如黛,远处似烟。你所面对的,是一幅天然生成的山水大写意。一年四季,景色各有不同;阴晴圆缺,风光变幻殊异:芳春百花,高秋明月,炎夏凉风,寒冬冷雪,都足以令无数画家意醉神痴。山中无俗侣,烟霞为四邻。生活在这样的禅房中,大概是前世修来的福份。
拜见本如法师
据说这位本如法师平时是很难见到的。法师孤云野鹤,像神龙一样,现首不现尾,高隐白云深处。遇得意之人,则淡饭两三碗,清茶四五盅,看光阴在窗外节节推移,杳不知身在何处。遇市井浊物,则采药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独自向林间享用鸟鸣花香,直待俗人离开才回禅房。
也是,想想来这山上的人,林林总总,有休闲度假的,有求神拜佛的,大部分人到了半山就以为得偿所愿,根本想不到往上面走,还有另一番天地。那些洞晓个中奥妙,继续上山拜谒本如法师的,即是向往佛法的有心人。但这有心人中,有的仍不免是附庸佛雅以消遣无聊的达官显宧,或是矜夸学佛以自高身价巨商豪贾。这些人,即便是真的前来拜见法师,也未必是真心寻求佛法的“有缘人”吧。
既非有缘人,来这里大部分时间的遭遇,就是见到师父的徒弟禀报说师父上山采药,而无缘得见。
因为,只有高人,才能在高处相见的啊。
而前来寻求佛法的有缘人,即使法师偶尔不在,他们在这终南山中,也可以真真切切感受体会到佛法吧。
在终南山净业寺,我喝到了好茶,喝到了值得用一辈子的时光来回味的好茶。
有心喝好茶的人,一定都能喝得到。
于是,我的心底迸发出渊默的喊声:
上好茶!
附记:
暮色苍茫中,在净业寺山门前与本如法师揖别,来到六如茶艺馆。在这西安颇负盛名的茶艺馆中,我欣赏到了缠绵缱绻的碧血丹青茶、柔媚多情的东方美人茶、充满客家风味的擂茶。受主人的邀请,我上去擂了几下,渐入佳境。在小雁塔西安历史博馆举办花道的几位***客人和来六如轩的茶友们,用热烈的掌声来给我勉励。
六如轩茶艺师指导我擂茶
生平第一次体擂茶,有些紧张,非常兴奋。
初试身手,大家给我热情的鼓励
其实,茶道的真谛也如同这当下的一杯茶,不在于用什么样的形式,什么样的原料,去泡、去擂,而在于用怎样的心情去泡、去擂,用怎样的心情来感受、来体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