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法与现代价值

◎香港佛教僧伽会会长∵释绍根

佛教是慈悲的宗教,慈悲是佛教的基本精神,大乘佛教的骨髓,离开慈悲,根本就没有佛教存在,佛教的慈悲,是冤亲平等,观大地众生犹如己子,如《梵纲经》所讲:“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而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若杀而食之,即杀我父母,”这都是关爱众生、重视生命的道德情怀。

“佛教与现代性”的议题探讨,我个人认为离不开以现实佛教人间化、人性化、现代化为重要主旨的人间佛教,因为只有把佛教与现代性融汇起来,才能真正体现佛教关怀社会、关怀人类、关怀现实人生。

佛教从佛陀诞生之日起,应该说是面向人间,关怀人间,启迪人类的智慧。佛陀证道之后,最初到鹿野苑中演说四谛法、八证道、五蕴、十二因缘、一切一切都是从人间出发。佛教是适应任何一个时代,所以世人称之为人间佛教,既是人间佛教,也必然是关怀人类,辅导人心,令其改恶向善,纳人类于人生正轨。

我们环顾现实世界各地,关注一下现实人生,世界各地不是战争,互相杀戮,便是恐怖袭击、以强凌弱、天灾人祸……等,就以香港地区来讲,每天新闻媒体报导的斗殴、谋杀、自杀、黄赌毒、青少年犯罪,几乎无日无之,这是甚么人生?我们谈到佛教的人生现代性,也就不能不谈到社会的人生现实性。

概括来说,我们最普遍的现实,就是社会不安。这不安,无不由心所作祟,好比去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致令经济下滑、弥漫各国、人心散乱,这次导致全球经济萎缩、人心不安的源头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贪、瞋、痴三毒所驱使。所谓“诸苦尽从贪欲起”,人类贪欲不止,因此引发金融海啸祸及全球。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讲时、他说“当前经济危机来源于部份人士的贪婪和不负责任所致。”他也指出有些人士被贪毒所驱使而促成今次的金融海啸。所以《八大人觉经》云:“心是恶源,形同罪薮。”迷尘遂影,心不可测,业由妄起,妄由心生,由是而知,心是众恶之源。我们常常讲贪、瞋、痴、慢等。试问贪从何来?瞋从何来?痴从何来?慢又从何而来?一切一切都是从心所起。由于人类与生俱来的贪瞋痴三毒,皆由妄心所起,若不治心,则无由解决,所以我们必须从心上解决问题。

回忆二〇〇六年在杭州举行第一届世界佛教论坛,主题正是“和谐世界∵从心开始”。这一主题,我十分赞赏,也十分赞叹,由衷的敬佩。这主题是概括了佛法中的根本的真理。佛经有云:“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人生的一切,无不由心而妄造,因此讲佛教的人生性,必须回归心的本源,才是真正的佛教人生,佛教的现代性。

众所周知佛教是慈悲的宗教,慈是把快乐带给别人;悲是拔除众生的苦难,把求助者,帮助他脱离苦难。这两者都是对人的关怀,对众生的关怀,对一切生命的关怀,简言之就是关怀众生。

佛教讲慈悲,不仅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而且更是一个心灵质素问题。慈悲,是对他人,对其他生物,对一切生命的关怀和爱护,只有懂得众生平等,而又坚守平等理念的人,才能做到慈悲和爱护。

佛教既是以慈悲为本,当然首要戒杀,不但不杀生,还要爱护一切众生,令其离苦得乐,这善行是佛弟子应有的修为,也是培植慈悲心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素。在帮助别人减轻苦难时,使他从受惠得益中,也感染了行善助人的美德,由于我们给予受苦者的慈悲关怀、爱护济拔,施予援手,受惠者感恩的同时,日后自然也会把佛教的慈悲精神弘扬开去,令个个走向理想人生正途,社会自然和谐,所以佛教的教义乃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常新。无论任何时代,都适合每一个国家和社会。最后祝大会圆满成功与会各地长老大德法师度生如愿在座嘉宾护法居士满菩提愿、六时吉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