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塞节感言--为2549年佛陀日而写
(古晋∵*∵蔡明田居士)
卫塞节,是当今世界佛教为纪念教主,释迦牟尼佛,之三庆纪念而设的节日,所谓“三庆”即佛陀的,诞生、出家、涅盘,三期共庆的日子。卫塞节,巴利文∵Vesak∵的音译,意思是月圆之夜。因为佛陀的诞生、出家、涅盘均在月圆之夜,因此世界佛教友谊会,于斯里兰卡的国际佛教会议上,经过南北传佛教组织的认同协议,以每年五月月圆之日为∵Vesak∵Day,这便是卫塞节庆典节日的来源,卫塞节也称为“佛陀日”,是世界佛教徒,为二千五百多年前在人世间成道之佛陀,创立佛教于人世间的教主,最具宗教性神圣的庆典。∵
庆祝佛陀日,透过卫塞节的概念,联合世界各国之佛教徒共同欢庆,伟大佛陀的节日,更具意义,尤其南北传佛教团体,共同的认可,南北传承佛教的团结,为人间佛陀,在人世间的圣行,给予宣扬。发扬佛陀慈悲喜舍的大无谓精神,是今天佛教徒,庆祝佛诞的目的。但当今佛教界,太注重形式的庆祝方式,神话人间佛陀的事迹,使人间佛陀变为天上的佛陀,把人生佛教变为神化的佛教。∵
卫塞节,现表着佛陀在人间,诞生、成道、涅盘的事实。这三个神圣期的事迹均在人间体现,人间佛陀及人生佛教的表现,就是标榜着佛陀在人世间的教化,以人为教导为目标。佛陀以人的形相,人的生活方式,出现人世间,也以人的修行方式而证道,这一切是和常人一样,经过各种形式的艰辛和痛苦,才完成人格的完整,一点都不虚假和造作。所以宗教家认定,释迦牟尼佛是人间的佛陀。成佛后的释迦佛,通过以世间法的宏化工作,把当时迷信和执着修行人,固执的思想行为彻底地改变。佛陀提倡的修行方式,是应以理性的认知来了解,众生和万物的一切现象,所以不必神化佛陀的故事来取信于人。世间出世间的一切现象了解,是以人为主的理念谈论宗教,这便是佛陀传播佛法的真实性。以人心的安住,调济人的行为,好心是好人,就是净土,就是佛陀真实的人生概念。人心的污浊是黑暗的人生,也就是地狱的象征,便是佛陀唾弃的人生方式。从佛法的立场说,心术不正者,求神拜佛,乃至出家,也一样要受恶报。因为因果报应是内立非外相的。佛语说,罪由心起将心忏,心识灭时罪亦灭。∵
佛陀日的庆祝,在马来西亚是别开生面的,这神圣的节日,是以浴佛为主轴,游佛更为热闹,除此之外,烧烧香,拜拜佛,向佛菩萨祈求保佑,许许多多的誓愿,还有大大小小的法会,唯表现对佛陀的怀念和敬仰。甚至有些信众,唯求升官发财,这种庸俗信仰心态,是表示人们心中的苦闷,想通过膜拜祈求舒解,不同的际遇,有不同的祈求,这是当今佛教和其它宗教面对的事实。∵
人类对宗教的认知和要求,大部分是迷信的,无论什么宗教,因为不平衡心态的人生,对生老病死的情况,无知未卜的人生,所以均寄托在无形神灵身上,为求保佑和超生灵魂的希望,这是人类有文化以来,在宗教立场上,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做为信仰取向。
佛教则有不同的见解,佛陀以无上智慧的知见,把人生之,生老病死以因果报应,人为自取的结果。万事万物之变化以缘起性空,因缘和合,来解释一切宇宙现象。人生日常生活的行为,是由因现象的开始,其行为的造作累积便是果。佛法上说,因与果的结合,必有其报应,所谓因缘果报的现象,无论任何众生如,人、天、神,以万物万事都无法避免。∵
佛教徒的修行,应以智慧的启发为目的,如果缺乏智慧的指导,人生的修行容易走入邪道。所以金刚经说,六波罗密中的智慧度,为第一波罗密。佛教的智慧来源,是经藏里的文化和教育,佛陀讲解佛法,是通过人世间道理的解释。人生生活面对难题的解决,如人生对生老的过程,病的果报,死的因缘,还有人身的因果,这一切现象皆是缘起性空,因缘果报,和合功能的体现。佛教说因果,但不背离智慧的认知,同时是以自力成就自己,是佛教宗教信念。六祖惠能法师说,迷时师度,悟时自度,他觉悟后说,“何期自性本来清净”。∵
许多佛教徒一直呼吁,社会大众不要把佛教信仰,当为迷信行为,但抿心自问,当今佛教是否不迷信?我认为迷信是当今佛教界的通病。许多佛教徒认为,烧香拜佛,是信仰虔诚的表现,但不知为何要烧香,为何要拜佛,以为为求安乐而烧香拜佛,却不知道拜佛必须念佛,念佛必定求解佛法,佛法的求得,就是般若智慧获取,智慧就要从文化教育中的修行执取。经中所说的妙智慧,就是佛法修习所得之般若波罗密多。佛陀常说,缺乏般若智慧是无法可得如来本性。∵
“游佛”即是佛陀的出游,意思是佛陀巡礼各方,把佛陀的圣像拿来游街,是马来西亚庆祝佛诞,主要的节目活动。佛陀的出游和一般游神形式一样。本来迷信弥漫的当今佛教,因为游佛和游神一样形式,使佛神的形相没有分别,这种庆祝方式,虽然可热闹一时,但后果的影响是非常负面的。这种宗教信仰形式,对正信佛教的危害,实在无法估计。如果能够以其他文化方式活动,用以取代游佛,使之显现佛教的文化层面,更具庆祝意义,以体现佛教文化教育的殊胜,以佛法清明的一面,比较其他宗教的教条,更可显现佛教的智慧。∵
二00五年五月三十一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