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庄严经藏颂》

弥勒菩萨造

大唐天竺三藏法罗颇蜜多罗译

缘起品第一

义智作诸义言句皆无垢

救济苦众生慈悲为性故

巧说方便法所谓最上乘

为发大心者略以五义现

譬如金成器譬如花正敷

譬如食美膳譬如解文字

譬如开宝箧是各得欢喜

五义法庄严欢喜亦如是

譬如庄美质临镜生胜喜

妙法庄严已得喜更第一

譬如飮药苦病差则为乐

住文及解义苦乐亦如是

譬如难事王因事得威力

如是难解义因解得法财

譬如见生宝不别则不爱

如是闻妙法不觉亦不喜

成宗品第二

不记亦同行不行亦成就

体非体能治文异八因成

诸佛三因縁现见亦护法

如来智无碍舍者不应尔

非全非不违非行非教授

是故声闻乘非即是大乘

发心与教授方便及住持

时节下上乘五事一切异

入自大乘经现自烦恼灭

广大甚深义不违自法空

广大及甚深成熟无分别

说此二方便即是无上乘

不应怖而怖由怖被烧然

怖引非福故长时过患起

非性非法朋少慧少因力

怖此深妙法退失大菩提

无异即互无有异即险处

无譬种种说续说多门说

非有如文义诸佛甚深体

聪慧正观人应知不应怖

随次闻思修得法及得慧

此智行此法未得勿非毁

不解解不深深非思度解

解深得解脱诸怖不应尔

随闻而得觉未闻愼勿毁

无量余未闻谤者成痴业

如文取义时师心退眞慧

谤说及轻法縁此大过生

恶意自性恶不善不应起

况移于善处应舍大过故

归依品第三

若人归三宝大乘归第一

一切遍勇猛得果不及故

难起亦难成应须大志意

为成自他利当作胜归依

众生遍乘遍智遍寂灭遍

是名智慧者四种一切遍

怖望佛菩提不退难行行

诸佛平等觉勇猛胜有三

发心与智度聚满亦大慈

种子及生母胎藏乳母胜

妙相成生力大乐大方便

如此四成就是名为胜身

光授法自在巧说善治摄

由此四因故佛种则不断

入度见觉分持密利众生

由此四因故得似于大臣

福徳及尊重有乐亦苦灭

证乐证法阴习尽有灭舍

大体及大义无边及无尽

由善世出世成熟神通故

希望及大悲种智亦不退

三出及二得差别有六种

归依有大义功徳聚増长

意悲遍世间广流大圣法

种性品第四

有胜性相类过恶及功徳

金譬与宝譬九种各四种

由界及由信由行及由果

由此四差别应知有性体

明净及普摄大义亦无尽

由善有四胜种性得第一

性种及习种所依及能依

应知有非有功徳度义故

大悲及大信大忍及大行

若有如此相是名菩萨性

决定及不定不退或退堕

遇縁如次第品类有四种

应知菩萨性略说有四失

习惑与恶友贫穷属他故

功徳亦四种虽堕于恶道

迟入复速出苦薄及悲深

譬如胜金性出生有四种

诸善及诸智诸净诸通故

譬如妙宝性四种成就因

大果及大智大定大义故

一向行恶行普断诸白法

无有解脱分善少亦无因

广演深大法令信令极忍

究竟大菩提二知二性胜

増长菩提树生乐及灭苦

自他利为果此胜如吉根

发心品第五

勇猛及方便利益及出离

四大三功徳二义故心起

信行与净依报得及无障

发心依诸地差别有四种

大悲与利物大法将种智

胜欲亦大护受障及増善

福智与修度及以地地满

初根至后竟随次解应知

友力及因力根力亦闻力

四方总二发不坚及以坚

亲近正遍知善集福智聚

于法无分别最上眞智生

诸法及众生所作及佛体

于此四平等故得欢喜胜

生位及愿位亦猛亦净依

余巧及余出六胜复如是

生胜由四义愿大有十种

勇猛恒不退净依二利生

巧便进余地出离善思惟

如此六道理次第成六胜

如地如净金如月如増火

如藏如宝箧如海如金刚

如山如药王如友如如意

如日如美乐如王如库仓

如道如车乘如泉如喜声

如流亦如云发心譬如是

思利及得方解义亦证实

如是四时乐趣寂则便舍

最初发大心善护无边恶

喜増悲増故乐喜苦亦喜

爱他过自爱忘己利众生

不为自憎他岂作不善业

观法如知幻观生如入苑

若成若不成惑苦皆无怖

自严及自食园地与戏喜

如是有四事悲者非余乘

极勤利众生大悲为性故

无间如乐处岂怖诸有苦

大悲恒在意他苦为自苦

自然作所作待劝深惭羞

荷负众生担懈怠丑非胜

为解自他缚精进应百倍

二利品第六

大依及大行大果次第说

大取及大忍大义三事成

他自心平等爱则于彼胜

如是有胜相二利何差别

于世无怨业利彼恒自苦

悲性自然起是故利他胜

善说令归向令入亦令调

令成亦令住令觉令解脱

集徳及生家得记并受职

至成如来智以是利群生

不倒及不高无著亦通达

能忍及调顺远去亦无尽

应知此八义成就彼十三

习欲大可畏有爱动而倒

乐灭断烦恼大悲求佛法

世间求自乐不乐恒极苦

菩萨勤乐他二利成上乐

异根于异处异作有异行

凡是诸所作回以利众生

众生不自在常作诸恶业

忍彼増悲故无恼亦无远

胜出与寂静功徳及利物

次第依四义说大有四种

眞实品第七

非有亦非无非如亦非异

非生亦非灭非増亦非减

非净非不净此五无二相

是名第一义行者应当知

我见非见我无相非无縁

异二无我故解脱唯迷尽

云何依我见不见苦自性

迷苦及苦者法性与无性

云何縁起体现见生异见

闇故不见有亦复不有见

生死与涅盘无二无少异

善住无我故生尽得涅盘

福智无边际生长悉园满

思法决定已通达义类性

已知义类性善住唯心光

现见法界故解脱于二相

心外无有物物无心亦无

以解二无故善住眞法界

无分别智力恒平等遍行

为坏过聚体如药能除毒

縁佛善成法心根安法界

解念唯分别速穷功徳海

神通品第八

起灭及言音心行亦先住

向彼令出离六智自在通

第四极净禅无分别智摄

如所立方便依此净诸通

三住住无比所住善供养

令彼得清净是说神通果

世生成坏事见彼犹如幻

种种他所欲自在随意成

神光照恶趣令信生善道

威力震天宫动殿令魔怖

游戏诸三昧僧中最第一

恒现三种化以是利众生

智力普自在刹土随欲现

无佛令闻佛悬掷有佛境

成熟众生力诸佛所称誉

发语无不信如是说相应

六智及三明八解八胜处

十遍诸三昧勇猛资神通

能安不自在常勤于利物

行有无怖畏勇猛如师子

成熟品第九

欲信舍悲忍念力坚支具

应知自成熟此九皆上品

近友闻亦思胜勇胜究竟

摄法及受法说欲成熟相

如来福智聚净心不可坏

速受定智果说信成熟相

善护于六根离恶起对治

乐修诸善法说舍成熟相

见诸众生苦哀怜离小心

受身世间胜说悲成熟相

持性数修习极苦能安忍

善根恒乐进说忍成熟相

报净善随顺极入善恶说

能起大般若说念成熟相

二聚界圆满果起依最上

世间得第一说力成熟相

深观妙法理诸魔不可夺

能与异部过说坚成熟相

所有善根聚依勤能发起

离恶及修善说支成熟相

如此九种物自熟亦熟他

増善増法身如世极亲者

痈熟则堪治食熟则堪

众生熟亦尔二分舍用故

舍普胜随善得常渐为八

如此诸成熟是说差别种

利子及利亲利己三利胜

菩萨利一切过彼胜无比

世间不自爱何况能爱他

菩萨自爱舍但为爱他故

身财一切舍平等及无厌

所乏令充足安立于善根

常与性及满自乐不放逸

引入于戒足二果常无尽

不益得益想极忍解方便

令彼起随顺及种诸善根

久劫行上勤利物心无退

令生一念善况欲善无量

得上自在禅离染及见慢

现在令归向未来善法増

知眞及知意能断一切疑

于法令恭敬自他功徳满

善趣及三乘大悲有三品

尽于未来际如是熟众生

菩提品第十

一切难已行一切善已集

一切时已度一切障已断

成就一切种此偈为佛身

譬如大箧开众宝无不现

白法为佛身非无亦非有

佛为法宝因法则善根因

具法亦离法如藏亦如云

生法雨法雨故成如是譬

诸佛常救护众生三染污

诸惑诸恶行及以生老死

诸灾及恶趣身见亦小乘

如是诸众生一切皆救护

佛为胜归处无比故无上

如前种种畏无不令脱者

诸佛善满身一切世间胜

妙法化众生以度悲海故

尽于未来际普及一切生

恒时利益彼是说归依大

二障种恒随彼灭极广断

白法圆满故依转二道成

彼处如来住不动如山王

尚悲乐灭人况着诸有者

他利及无上不转及不生

广大与无二无住亦平等

殊胜与遍授是说如来转

显示十功徳差别义应知

如空遍一切佛亦一切遍

虚空遍诸色诸佛遍众生

譬如水器坏月像不现前

如是众生过佛像亦不现

譬如火聚性或然或灭尽

如是诸佛化或出或涅盘

意珠及天鼓自然成自事

佛化及佛说无思亦如是

依空业无间而业有増减

依界事不断而事有生灭

如前后亦尔及离一切障

非净非不净佛说名为如

清净空无我佛说第一我

诸佛我净故故佛名大我

非体非非体如是说佛体

是故作是论定是无记法

譬如铁热息譬如眼铁除

心智息亦尔不说有无体

诸佛无漏界非一亦非多

前身随顺故非身如空故

譬如大宝藏众宝之所依

净界亦如是佛法之依止

譬如密云布洒雨成百谷

净果亦如是流善熟众生

譬如日月盈皎净轮圆满

净界亦如是善根聚圆满

譬如日轮出流光照一切

净界亦如是流说化群生

譬如日光合同事照世间

净界亦如是佛合同业化

譬如日光照无限亦一时

净界佛光照二事亦如是

譬如诸日光说有云等翳

净界诸佛智说有众生障

譬如滋灰力染衣种种色

净界行愿力解脱种种智

无漏界甚深相处业三种

诸佛如是说譬如染画空

一切无别故得如清净故

故说诸众生名为如来藏

声闻及縁觉菩萨与如来

初化退世间至佛退菩萨

如是佛变化无量不思议

随人随世界随时种种现

如是五根转变化得増上

诸义遍所作功徳千二百

如是意根转变化得増上

极净无分别恒随变化行

如是义受转变化得増上

净土如所欲受用皆现前

如是分别转变化得増上

诸智所作业恒时无碍行

如是安立转变化得増上

住佛不动句不住于涅盘

如是欲染转变化得増上

住佛无上乐示现妻无染

如是空想转变化得増上

随欲一切得所去皆无拥

如是无量转如是无量化

不思议所作诸佛依无垢

令集亦令长令熟亦令脱

熟熟不无余世间无尽故

难得已具得处处为物归

希有非希有由得善方便

转法及法没得道亦涅盘

处处方便起不动眞法界

不起分别意成熟去来今

处处化众生三门常示现

如日自然光照闇成百谷

法日光亦尔灭惑熟众生

一灯燃众灯极聚明无尽

一熟化多熟无尽化亦然

巨海纳众流无厌复无溢

佛界摄众善不满亦不増

二障已永除法如得清净

诸物及縁智自在亦无尽

一切种如智修净法界因

利乐化众生此果亦无尽

发起身口心三业恒时化

二门及二聚方便悉圆满

自性及法食变化位差别

此由法界净诸佛之所说

性身及食身化身合三身

应知第一身余二之依止

食身于诸界受用有差别

众土名身业一切皆异故

平等微细身受用身相合

应知受用身得是化身因

化佛无量化是故名化身

二身二利成一切种建立

工巧及出生得道般涅盘

示此大方便令他得解脱

应知佛三身是佛身皆摄

自他利依止示现悉三身

由依心业故三佛倶平等

自性无间续三佛倶常住

四智镜不动三智之所依

八七六五识次第转得故

镜智縁无分相续恒不断

不愚诸所识诸相不现前

镜智诸智因说是大智藏

余身及余智像现从此起

众生平等智修净证菩提

不住于涅盘以无究竟故

大慈与大悲是二恒无絶

众生若有信佛像即现前

观智识所识恒时无有碍

此智如大藏总持三昧依

恒在大众中种种皆示现

能断诸疑网雨大法雨故

事智于诸界种种化事起

无量不思议为利群生故

摄持及等心开法亦作事

如是依四义次第四智起

分别若恒有眞实则永无

分别若永无眞实则恒有

欲修最上修不见一切修

欲得最上得不见一切得

尊重及长时观佛希有法

縁此速得佛法佛菩提远

观法唯分别此义如前知

菩萨无分别说彼速成佛

应知诸河水别依亦别事

水少虫用少未入大海故

一切入大海一依亦一事

水大虫用大亦复常无尽

如是诸别解别意亦别业

解少利益少未入佛体故

一切入佛体一解亦一意

解大利益大极聚亦无尽

无比圆白法众生利乐因

乐住无尽藏知者应求发

明信品第十一

已生及未生正受及似受

他力亦自力有迷亦不迷

现前不现前听法及求义

观察等十三分别于信相

可夺间无间有多亦有少

有覆及无覆相应不相应

有聚亦无聚极入亦远入

复此十三义分别于信种

多忘亦懈怠行迷并恶友

善羸及邪忆放逸复少闻

闻喜及思喜因定増上慢

应知此等过障碍于信相

不厌及不习有厌亦有覆

无应及无聚应知障信种

信有大福徳不悔及大喜

不坏将坚固进位并得法

自利与他利亦复速诸通

以此诸功徳讃叹信利益

狗龟奴王譬次第譬四信

习欲习诸定自利利他人

人身及方处时节皆无限

三因菩提得勿起下劣心

得福由施彼非由自受用

依他说大乘不依自义法

大法起大信大信果有三

信増及福増得佛功徳体

述求品第十二之一

三藏或二摄成三有九因

熏觉寂通故解脱生死事

经律阿毘昙是各有四义

具解成种智一偈得漏尽

依故及相故法故及义故

如是四种义是说多罗义

对故及数故伏故及解故

如是四种义是说毘昙义

佛说所縁法应知内外倶

得二无二义二亦不可得

三縁得三智净持意言境

了别义光已安心唯有名

最初谓种性所作及依止

信安及欲生依定亦依智

别縁种种縁通达及修种

自性与功力领受及方便

自在小大等如是有十八

尽摄诸作意行者应勤修

离二及迷依无说无戏论

三应及二净二净三譬显

法解与世间未曾有少异

众生痴盛故着无而弃有

如彼起幻师譬说虚分别

如彼诸幻事譬说二种迷

如彼无体故得入第一义

如彼可得故通达世谛实

彼事无体故即得眞实境

如是转依故即得眞实义

迷因无体故无迷自在行

倒因无体故无倒自在转

是事彼处有彼有体亦无

有体无有故是故说是幻

无体非无体非无体即体

无体体无二是故说是幻

说有二种光而无二光体

是故说色等有体即无体

无体非无体非无体即体

是故说色等无体体无二

有边为遮立无边为遮谤

退大趣小灭遮彼亦如是

色识为迷因识识为迷体

色识因无故识识体亦无

幻像及取幻迷故说有二

如是无彼二而有二可得

骨像及取骨观故亦说二

无二而说二可得亦如是

应知所治体谓彼法迷相

如是体无体有非有如幻

譬如强幻王令余幻王退

如是清净法能令染法尽

如幻至如化次第譬诸行

二六二二六一一一有三

不眞及似眞眞及似不眞

如是四种智能知一切境

自界及二光痴共诸惑起

如是诸分别二实应远离

得彼三縁已自界处应学

如是二光灭譬如调箭皮

述求品第十二之二

能取及所取此二唯心光

贪光及信光二光无二法

种种心光起如是种种相

光体非体故不得彼法实

所相及能相如是相差别

为摄利众生诸佛开示现

共及心及见及位及不转

略说所相五广说则无量

意言与习光名义互光起

非眞分别故是名分别相

所取及能取二相各三光

不眞分别故是说依他相

无体体无二非寂静寂静

以无分别故是说眞实相

应知五学境正法及正忆

心界有非有第五说转依

圣性证平等解脱事亦一

胜则有五义不减亦不増

如是种子转句义身光转

是名无漏界三乘同所依

意受分别转四种自在得

次第无分别刹土智业故

应知后三地说有四自在

不动地有二余地各余一

三有二无我了入眞唯识

亦无唯识光得离名解脱

能持所持聚观故唯有名

观名不见名无名得解脱

我见熏习心流转于诸趣

安心住于内回流说解脱

自无及体无及以体不住

如执无体故法成无自体

无自体故成前为后依止

无生复无灭本静性涅盘

本来及眞实异相及自相

自然及无异染污差别八

法无我解脱同故性别故

得二意变化究竟说一乘

引接诸声闻摄住诸菩萨

于此二不定诸佛说一乘

声闻二不定见义不见义

见义不断爱断爱倶软根

二得圣道人回向于诸有

回向不思议二生相应故

愿力及化力随欲而受生

愿力不断爱化住阿那含

由二乐涅盘数数自厌故

二倶说钝道久久得菩提

所作未人生在无佛世

修禅为化故渐得大菩提

菩萨习五明总为求种智

解伏信治摄为五五别求

知因及念依共果与信解

四意随次第修习诸善根

得喜有四种二恶不能退

应知随修意此复有四种

净信及领受乐说与被

起愿亦望方便复七种

勇猛及怜愍如是二作意

应知二差别一一有四种

有羞亦有乐及以无屈心

修治与称说此复为五种

依度得菩提非随自在等

过恶及功徳此二亦应知

喜集及见义乐求求四种

平等无分别现持当縁故

七非有取见四种希有想

翻此非希有此想亦有四

离堕众生边大义及转施

究竟与无间如是复五种

方便恒随摄心住不颠倒

于退则不喜进则欢喜生

相似不欲修眞实欲修习

不随及欲得欲得有二种

定作未来行常观他行满

信解自第一知体无上故

以此诸作意修习于诸度

菩萨一切时善根得圆满

求法谓増长上意及广大

有障亦无障及以诸神通

无身亦有身得身及满身

多慢及少慢及以无慢故

为色为非色为通为正法

相好及病愈自在无尽因

无体体増减一异自别相

如名如义者分别有十种

菩萨胜勇猛二求得眞实

随顺诸世间功徳如海满

弘法品第十三

难得复不坚愍苦恒喜施

况以法利世増长亦无尽

自证不可说引物说法性

法身寂灭口悲流如蟒吸

彼修得果故修说非无义

但闻及不闻修说则无理

阿含说证说谓口谓通力

通力谓相好余色及虚空

无畏及断疑令信亦显实

如此诸菩萨说成就应知

美语及离醉无退无不尽

种种及相应令解非求利

及以遍教授复次成就说

不细及调和善巧亦明了

应机亦离求分量与无尽

举名及释义随乘亦柔软

易解而应机出离随顺故

菩萨字成就如前义应知

声有六十种是说如来事

开演及施设建立并总举

别说与断疑略广皆令解

说者及所说受者三轮净

复离八种过说者净应知

懈怠及不解拒请不开义

及以不断疑断疑不坚固

厌退及有悋如是八种过

诸佛无彼体故成无上说

此法随时善生信喜觉因

义正及语巧能开四梵行

不共他相应具断三界惑

自性及无垢是行为四种

所谓令入节相节对治节

及以秘密节是名为四节

声闻及自性断过亦语深

次第依四义说节有四种

平等及别义别时及别欲

依此四种意诸佛说应知

轻佛及轻法懈怠少知足

贪行及慢行悔行不定等

如是八种障大乘说对治

如是诸障断是人入正法

若文及若义二偈勤受持

功徳数有十是名胜慧者

善种得圆满死时欢喜胜

受生随所欲念生智亦成

生生恒値佛闻法得信慧

远离于二障速成无上道

慧善及不退大悲名称远

巧便说诸法如日朗世间

随修品第十四

于二知无我于三离邪正

菩萨如是解是名知义人

如是知义已知法犹如

闻法不应喜舍法名知法

凡夫有二智即通二无我

为成彼智故如说随法行

成就彼智时出世间无上

凡住初地者所得皆同得

易求及善护善地亦善伴

善寂此胜土菩萨则往生

多闻及见谛巧说亦怜愍

不退此丈夫菩萨胜依止

善縁及善聚善修及善说

善出此五种是名自正胜

可乐及无难无病与寂静

观察此五种宿植善根故

远离于法界无别有贪法

是故诸佛说贪出贪余尔

由离法性外无别有诸法

是故如是说烦恼即菩提

于贪起正思于贪得解脱

故说贪出贪瞋痴出亦尔

菩萨处地狱为物不辞苦

舍有发小心此苦则为剧

虽恒处地狱不障大菩提

若起自利心是大菩提障

譬如工画师画平起凹凸

如是虚分别于无见能所

譬如清水浊秽除还本清

自心净亦尔唯离客尘故

已说心性净而为客尘染

不离心眞如别有心性净

菩萨念众生爱之彻骨髓

恒时欲利益犹如一子故

由利群生意起贪不得罪

瞋则与彼违恒欲损他故

如鸽于自子普覆生极爱

如是有悲人于生爱亦尔

慈与瞋心违息苦苦心反

利则违无利无畏违畏心

善行于生死如病服苦药

善行于众生如医近病者

善行于自心如调未成奴

善行于欲尘如商善贩卖

善行于三业如人善浣衣

善行不恼他如父于爱子

善行于修习如鑚火不息

善行于三昧如财与信人

善行于般若如幻师知幻

是名诸菩萨善行诸境界

常勤大精进熟二令清净

净觉无分别渐渐得菩提

教授品第十五

行尽一僧只长信令増上

众善随信集亦具如海满

聚集福徳已佛子最初净

极智及软心勤修诸正行

自后蒙诸佛法流而教授

増益寂静智进趣广大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