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宗思想总说

  此宗依三部论而立宗。在三论玄义内说:

  「此之三部,同是大乘通论,故名三论。此之三部,同显不二实相,故名三论。」

  不二实相,即是一实相印,亦即般若的本体。非言语所能形容,非思惟所能取著;如中观论观法品内说:

  「诸佛或说我,或说於无我,诸法实相中,无我无非我。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无生亦无灭,寂灭如涅槃。一切实非实,亦实亦非实,非实非非实,是名诸佛法。自知不随他,寂灭无戏论,无异无分别,是则名实相。」

  又如中观论涅槃品内说:

  「诸有所得皆息,戏论皆灭;戏论灭故,通达诸法实相。

  分别推求诸法:有亦无、无亦无、有无亦无、非有非无亦无,是名诸法实相。」

  由上面几段文义看来:就可知本宗所明的法义,在毕竟空的上面。而这个「空」字,非是空有对待的空,乃是超绝空有四句,而无相无得的空。所以这个实相空义,却很难以表示。

  诸法实相,在无所得的空上;若是一有所得,便丧失了空义,迷了实相。所以实相的本体,虽不可说;至若破除一切有所得的迷执,自然也就显现了实相的本体。所以此宗将欲显正,必先破邪,破邪即所以显正。一宗的宗轨,唯是破邪显正;如三论玄义上说:

  「论虽有三,义唯二辙:一曰破邪,二曰显正。破邪则下拯沉沦,显正则上弘大法。振领提纲,理唯斯二。」

  破邪显正的原理,如三论玄义内说:

  「源不穷,则戏论不灭;毫理不尽,则至道不显。无源不穷,故戏论斯息;无理不尽,故玄道是通。」

  所谓破邪,即是总破一切有所得的见执。邪执甚多;略而言之,约有四种:

  (一)外道│││实我的邪见

  (二) 昙│││实有的执见

  (三)成实│││偏空的情见

  (四)大乘人││一切有所得的见解。

  如是,内外的迷惑,悉皆破灭;大小的见执,莫不斥除;凡有所得,无不皆遣,此即谓之破邪。

  破邪已尽,无有所得;所得既无,迷执即遣;中道实相,於此显现。

  虽显中道实相;而此实相无相,言论不及。非有,非无,非亦有亦无,非非有非无;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湛湛无寄,寥寥绝据;无以名之,强名显正而已。

  以上所说,即是此宗破显的大旨,开示诸法实相的教义。然此系就体的上面言之而已;若从用的上面,建立诸法,随顺众生,而立有真俗二谛。如中观论观涅槃品内说:

  「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若人不能知,分别於二谛;则於深佛法,不知真实义。」

  所谓二谛者:法体本空,说名真谛。万法假有,说名俗谛。因俗谛故,不动真际建立诸法。因真谛故,不坏假名而说实相。所谓:「空宛然而有,有宛然而空」。又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是此意。

  此宗为欲澈底破邪,以显发真空的旨趣,而立四重二谛。

  科判  有         俗谛

  科判  空         真谛

  科判  空有        俗谛

  科判  非有非空      真谛

  科判  前二重二谛     俗谛

  科判  非非有非非空    真谛

  科判  前三重二谛     俗谛

  科判  非非不有非非不空  真谛

  第一重二谛,即是对治 昙人实有实空的见执。第二重二谛,即是对治成实论师假有假空的见执。第三重二谛,即是对治大乘人以依他分别为有,依他缘生为无的见执。第四重二谛,即是对治三性三无性的见执。如上四重二谛之中,各重真谛,同是表显毕竟空义;但以破邪不同,而立四重俗谛;因之虽说四重,仍不出乎真俗二谛。又嘉祥大师说:「诸佛随众生,故说二谛。」

  又说:「以寄缘故有二谛,以理实故泯二谛。」

  所以虽说二谛,本无二谛可得。此宗所说的究竟,即仍在不可说的「空」上。为欲显示实相空义,必先破邪;但诸迷妄,无量无数;概括言之,不出乎八。所谓「生」「灭」「常」「断」「一」「异」「来」「去」。此宗为欲破诸迷妄,而立八不的法门,如中观论内说: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所破虽八,广则无量;迷妄既除,真体自显;所以八不一义,实为此宗的根本法门。如中论疏内说:

  「八不者,盖是正观之旨归,方等之心骨;定佛法之偏正,示得失之根源。迷之即八万法藏,冥若夜游;悟之即十二部经,如对白日。」

  如上所说,即是此宗教义的大概。至於此宗的归结,即「无所得」;所谓「无得正观」是也。根据一实相印,从体的上面,以立教化;所以四句百非,一切皆遣。因之此宗,又称为空宗。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