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中观思想谈谈对业力的看法 中观“依中观思想谈谈对业力的看法”。依中观思想谈谈对业力的看法闽南佛学院∵佛∵慈众生在生死苦海中死此生彼∵,流转不息∵,皆由业力牵引。业力是由烦恼发动造作种种业所引起的。那么∵,业力到底是什么呢?世尊说的“行业不失”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佛教界各派学者∵,都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来说明业力∵,性空派学者依中观思想∵,对业力问题也有独特的见解。性... 中观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7 浏览
闻大乘中观般若学有感 中观“闻大乘中观般若学有感”。闻大乘中观般若学有感∵张贤国吾心性本净,但其为客尘之染已重矣,其于俗世之执着亦深矣,故虽聆听讲授十余课,仍无以信轮回之说,明有无之辨。亦未能察五蕴之本质,悟“空空”“苦苦”之玄机,更弗会臻“贪欲永尽,嗔志永尽,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之化境。盖当彼之时,吾亦未尝有“存无以求寂”之心而已。故值此之际,... 中观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6 浏览
三论宗史略(中) 中观“三论宗史略(中)”。三论宗史略(中)刘果宗(五)三论之复兴梁陈间,一二论复兴于南方摄山,当以高丽僧朗为首创,梁僧传卷九,附法度传云:∵∵朗本辽东人,为性广学,思力该普,凡厥经律,皆能讲说,华严、三论,最所命家。今上(梁武帝)深见器重,敕诸义士,受业于山。至于僧朗何时至江南,僧传未有明记。然僧朗事师法度,度为黄龙人,僧传... 中观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6 浏览
三论宗以“中道不二”为正观的原理 中观“三论宗以“中道不二”为正观的原理”。三论宗以“中道不二”为正观的原理今从十个方面说明不二中正之道。一、离大小而显中道;二、绝有无而显中道;三、洗断常而显中道;四、除是非而显中道;五、息双非而显中道;六、辨邪正而显中道;七、无取舍而显中道;八、冥诸见而显中道;九、除随言生执而显中道;十、显无所得正观。第一、首先从内外大小俱无显中道之理。... 中观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5 浏览
三论宗二谛之研究 中观“三论宗二谛之研究”。三论宗二谛之研究仁∵∵宽三论宗,是以《中论》《百论》《十二门论》而得名。三论的成宗,是佛灭后七百余年,天竺小乘外道竞兴于世,惑乱正轨,时南天竺国有出家大土,龙树菩萨,目睹此景,遂造《大智度论》、《中论》、《十二门论》等专着痛斥外道和小乘,扶正***。他的弟子提婆菩萨,又造《百论》广破外道。姚秦时罗什... 中观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6 浏览
三论宗吉藏的二谛思想 中观“三论宗吉藏的二谛思想”。三论宗吉藏的二谛思想纪华传从人类思维的发展来看,二分的思维方式,如现实与理想、常识与真知、现象与本质、有限与无限等的对立及冲突,是一切哲学所必然面临和探寻的问题。佛教中的二谛理论,即是试图沟通和解决凡与圣、真与俗、世间与出世间的对立和矛盾。在印度,二谛理论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在佛教之前的印度教已有... 中观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5 浏览
三论宗“体用二正”之说 中观“三论宗“体用二正”之说”。三论宗“体用二正”之说今标体用二正,一者体正,二者用正。体正者,是指非真非俗的中道实相之本体,既不可言谈,又不可思虑,不偏不倚,故名正。用正者,指真俗二谛,因为真谛之理无法表达,为了达到教化众生的目的,只好将真谛所讲的道理,应用在俗谛上,用权巧方便的手法,表达出来,故为用正。由此可见,中道实相是体正... 中观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5 浏览
略论三论宗的佛教思想 中观“略论三论宗的佛教思想”。略论三论宗的佛教思想许抗生三论宗,顾名思义,以三论,即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而得名。可见三论宗是以弘扬三论,也就是弘扬龙树系大乘中观佛学而着称的。按照一般的说法,三论宗的传法世系是:龙树(提婆)——罗什——僧肇(或道生)——昙济——僧朗——僧诠——法朗——吉藏。其实真正的创宗人则是吉藏。龙树提婆着有三... 中观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6 浏览
论中观的因果思想 中观“论中观的因果思想”。论中观的因果思想如义缘起性空是佛教思想中最基本的理论,亦是中观的根本论题、根本观法、根本法则。凡存在的,皆是缘起的,一切法从缘生,一切法从缘灭。因果法,乃是依因缘和合生果的事相而存在的。缘起,体现了因果的法则、规律,故因果亦是宇宙人生最普遍的规律,因果也是缘起的。既是缘起的,必是无自性的,无自性的,... 中观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6 浏览
中观心论自释·思择燃论 中观“中观心论自释·思择燃论”。中观心论自释·思择燃论清辩论师此中,持无有论者,以指明中观比喻过失之骗术,妄图遮遣前世,对此需作反驳。此中有持无有论者,斥诸中观引喻之失,妄图由此遮遣前际。今于此中,当作辩难。彼等曰:“据称汝等中观承许,以团泥、压平、旋转等次第,可成宝瓶,故以此为喻。我等认为,团泥仅是团泥之自性而灭,故无复有生。如... 中观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7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