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隔一周,大家又在周一的中午聚在一起,祈请贤然法师带大家讨论业果与无限生命的问题。上回只有三位同学,这回增加了两位新同学,加上有一位同学上周要炒客菜过不来,这周也来了,一共是六位。好几位同学原来报的不是这个小组,听说这个小组的活动很有收获,就决定同时参加两个小组的活动。
这一周中,还进行了两次没有法师参与的小组讨论,大家辩论得很激烈,有同学说“我还是觉得一切都是由业注定好的,哪怕我们能在两件事之间选择,也是因为两个业之间有轻有重,重的业先感果,导致我们选择了某一件事情,其实是没有选择的,都已经决定好了。”其他同学没法回答这个问题,大家就各自去思考、查资料或请益法师。
这样对问题的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思考。∵贤然法师说:“上次我们说到了,佛法的世界观是缘起的,中道的。但是一般人的理解不是偏向这一边就是偏向哪一边,很难把握住这个中道。当年印度有很多外道,他们也很厉害,有一种外道就认为一切都是业决定的,但他否定缘起的作用,这就不是中道了。上节课大家都偏向业力决定命运这一边,那么我们就着重讲一讲另外一边,也就是愿力。愿力和业力是相互作用的。修行能不能修得上去,就看愿力能不能超过业力。∵先讲一个故事,大家轻松一下。以前一位净人同学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同学干活休息的时候在茶棚里喝茶,大家刚学了业果,就说什么都是业感的。倒茶泼了,这是业;打个喷嚏,这是业;有人摸一下脸,别人就说‘这也是业’。旁边有一位游客,他不明白‘业’是什么意思,他想,业是不是这群人的口头禅?这时有人告辞离开,这位游客就开玩笑说‘这也是业呀’。我说这故事是什么意思呢?一个概念提出来,是要帮助我们理解一些现象,如果把一切都推给业,那么业这个概念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成了我们的一种口头禅了。大家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业果法则对于一个已经修行解脱,来去自在的菩萨来讲,意味着什么?我们被业绑缚着,但证悟空性的菩萨生死自在,用种种的方便度化众生,他是否还受业力的牵引呢?业果法则在他身上如何发挥作用呢?比如师父,有了他的愿力我们才能在这学习,我们能说这都是我们自己的业力吗?如果他没有这样为众生付出,凭我们的业力,这里会不会凭空出现这些房子让我们在其中学习,凭空出现这些同行善友呢?那师父这样做,他是不是也是业决定的呢?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业力和愿力是什么关系?”
同学丙说:“业力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选项,前世造集的许多业在一定的条件下都有感果的可能性,而愿力就是我们的选择。”∵
法师说:“说得很好。所谓业的力量,就是能感果的功能。如果没有造相应的业的话,我们根本不知道有这种选择。比如世间的人,遇到好东西就想办法得到,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发脾气,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烦恼。我们学习佛法之后才知道发脾气是不对的,遇到好吃的起贪心是不对的,有了正确的知见,这才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选择的机会。∵那么接下来就是要斗争了。我们的烦恼会用种种的方式把它包装起来,让我们觉得它很合理。比如端上来许多饺子,本来我吃三盘就够了,可是贪心起了,就是想再要一盘。正知见的力量告诉我这是贪心,不能再要了。但马上我又对自己说,修行不在乎这一两点吧,今天饺子有营养,多吃几个也无妨。不过,我修行连这点毅力都没有吗?唉!算了,不就是一盘饺子吗。最后吃掉第四盘饺子,肚子不舒服,说,唉!这是我的业,业感得我今天要多吃一盘饺子。其实这中间明明是可以选择的呀?∵我当净人的时候,有一位同学把手放在我脸边上,说:‘我今天要打你,你说你今天的业该不该挨打?你说该,我就不打;你说不该,我就打。’我说:‘你爱打不打吧’。你看,这明明是当下可以选择的,怎么可以赖给业呢?”大家听法师讲到这里,都哈哈大笑起来。∵“刚才说的饺子的例子中,哪些是业决定的呢?业决定我们所遇到的境界,其中种种的感受,比如端上来的是饺子,不是面条,这是已经感得得果,不能改变了,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把饺子变成面条,这是比较粗的。业还让我们在这些感受时内心如何加工、分别,比如我觉得饺子好吃,这也是由业决定的,见到饺子我是一定会动心的,这是比较细的层面。但我可以决定我是不是在已经吃饱的情况下再要第四盘饺子。”
法师讲得很浅显,其实法师说的粗的果是异熟果和增上果,细的果是等流果,法师没有用这样的名词,却把内涵讲得非常透彻。∵
“在我们还没有选择之前,就是业力的现起,这是我们不自觉的。遇到一件事,好的业现起来了,不好的业现起来了,我们就来选择,是善还是恶?这种选择就是愿力。我们平时为什么要发愿呢?就是用一些善愿来凝聚、加强我们的愿力。”
法师留了作业,至少找两件事情,观察自己遇事先现起来的心念是什么,自己思维了什么法,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回寮房的路上,同学乙分享他自己报大学的时候,本来报的是一所大学,交表的前一天突然起了一个心念,就换成了另外一所,很莫名其妙的,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就这么想了,他说从这个例子中可以去思维业力是如何现起、感果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