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学的革新、普及与继承

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章长炳

因明学是唐代高僧玄奘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一门学问,它与佛教关系十分密切,是佛学推理论辩的一门学问。换言之,因明学是佛家的逻辑学。据史料记载,类似因明传入中国的还有工巧明、医方明、内明、声明,共称为五明。工巧明主要是指科学技术;医方明主要是指医学和药理学;声明主要是指音韵学、文字学和训诂学;内明是指佛教经典。

唐代高僧玄奘从印度传入中国这些学问,确实盛行一时。佛教在唐代十分兴盛,到武则天上台执政时,全国大兴土木兴建佛教寺庙,香火十分兴旺,而武则天本人亦笃信佛教。因此,佛教在当时几乎成为国教。凡是从西方印度传入中国的有关佛教经典,当然奉为至宝。可惜这门学问并未普及,仅仅局限在以玄奘为首的少数高僧大德的研究范围之内,处在阳春白雪、和者寥寥的境况。玄奘去世之后,特别是唐朝末年发生安史之乱事件,天下大乱,佛教因而也走向式微。至于玄奘所译传的因明等学问,当然也就被社会所淡忘,甚至无人问津了。

到了宋代,程颐、程颢、朱熹等大力弘扬经学、理学,特别是理学,他们主张格物致知,“去人欲、存天理”。他们认为,“天下万物皆能穷,只是一理”,这理“在天为命,在人为性。”他们并主张“涵养须用敬”。后人称他们为程朱学派。到了明代,王阳明又继承了程朱学派的这一套理论,世人统称为宋明理学。到了晚清,章太炎的老师俞樾字曲园名气很大,人们称他为一代经学大师,但他主要还是宣扬儒家经典,从来不提佛家哲学,更不提因明二字。现在有人说孙中山、章太炎都懂因明,似乎因明的学术地位至高无上,因为伟人都曾研究过因明,可见因明已为社会所公认。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误导。孙中山先生究竟是否读过唐代吕才所着《因明注解立破义图》这部书?我们没有史料,无从查考,不能妄加揣测。但我认为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主要因为他是伟大的革命家,是民主革命的领袖。他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国方略、建国大纲,是他的光辉的革命理论。中国人民之所以崇拜孙中山,也正是因为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袖。至于章太炎之所以名气大,也主要是因为他在推翻清廷、建立民国方面立下不朽的功勋。当年的“苏报案”震惊全国,唤醒全国人民起来反清革命。后来到日本受到孙中山先生热烈欢迎并主办《民报》。在日期间,太炎先生讲授国学,周树人、周作人、钱玄同、许寿裳等一大批名人都是他的学生。他讲学的主要内容,还是以经学和训诂为主,而不是佛学和因明学。人们都称章太炎为国学大师,从来没有人称他为哲学大师,更没有人称他因明学大师。当然,章太炎对佛学和因明学也有所了解,但毕竟那不是他的专业。近代学者季羡林先生研究过梵文,对因明有所了解,但他多次自称杂家,对佛学和因明学并未深入研究。梁漱溟先生懂梵文,也研究过因明,但梁先生一生不得志,委屈地度过一生。文化大革命以后,他虽荣任全国政协常委,但毕竟已届暮年,哪有精力去研究学问?任继愈先生、冯友兰先生都是大名鼎鼎的哲学家,但他们都不是专门研究因明的专家。纵观中国近代史,知道因明学的人很多,但真正研究因明学的人实际是凤毛麟角。可能因为我孤陋寡闻,与佛教界人士接触不多,像杭州佛学院刚晓法师对因明学情有独钟并且执着地进行研究的高僧大德,在社会上已经寥若晨星了。

总之,我承认因明学是一门学问,但时至今日,因明学几乎已成绝学,至少也是处于绝学的边缘。其所以被社会冷落的主要原因,恐怕不外乎以下几点:

1、因明学与当代社会脱节。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已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世界各国无论在社会变革、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诸多方面都力求发展进步,无形中出现一种相互竞争的局面,整个社会生活都处在高节奏的状态。学哲学的人就业十分困难。不少学者哀叹学非所用,纷纷改行转业。因明学当然无用武之地,只好靠边站了。

2、因明学有古印度佛家哲学背景,有很多佛教专用术语,词句深奥晦涩,难以理解,与现实生活不协调,因此,人们对此道不感兴趣,因而也就望而却步了。

3、唐以后历代***均不重视对因明学的研究与继承,封建社会的用人制度,是以科举考试为标准,考试的内容无非都是四书五经。到了晚清,甚至规定以八股文为考试标准。民国以后,学校设置的科目很多,除了国文、数学、英文、物理、化学外,还设有历史、地理、生物、美术、音乐、体育等科,唯独没有因明。中等学校如此,高等教育亦如此。大部分人民群众根本不知道因明为何物。听说***寺庙中有部分高僧研究因明,但都是口头传授弟子,秘而不宣,似乎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这种现象实际是自我封闭,以至于被时代所冷落。

我认为因明学要继承与普及,关键在于革新。不革新是没有出路的。但是,如何革新?我个人提出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1、中国社科院及高等院校应该设置因明学专业,纳入哲学系,向社会招生,毕业后,国家扶持就业。这样,生源就有保障。

2、组织专业队伍,出版一批因明学书籍,向社会宣传因明学的学术价值,提高人民群众对因明学的认识。

3、尽量减少宗教色彩,删除一些晦涩难懂的词句,使之易记易懂,这样才能达到通俗化与普及化的目的。

4、建议***要适当予以扶持,要使宗教局、统战部的干部基本理解因明学的要义。尤其是佛学院,应该把因明学作为一门必修课,使之不断发扬光大,从而达到继承的目的。

以上只是一家之言,是否妥当,请予指正。

2009年12月12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