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兴寺沙门明诠僧都着

∵因明大疏里书上本

真宗嗣讲师细川千严校订

五明者。内明·因明·声明。医方明·工巧明·问。内明处者。为唯佛教名内明处耶。答。外道亦有。但明内身因果。名内明处(云云)最胜疏道第四文。

言劫初足目创标真似者。邑云。劫初虽有因明。真似纷杂。未其刊定。时大梵王化作仙人。名为足目。创定真似。故理门论结十四过类云。如是过类。足目所说。多分说为似能破性。言足目者。或云。足下有目。或云。父母随意立字。或云。智惠广见。以譬为名。或云。遍身有眼。名为足目。且从初释(云云)

邑云。司者主也。此俗以南方为正主也。

言建本宗之鸿绪者。言生因者。立论者立因等言。此生敌论决定解。故云生因。何故云建本宗耶。若尔。不可云明之因。答。生敌者智了因故。所立无常宗所显。既由智了因彼宗所显。故云建本宗也。问。何故尔耶。答。由立因等言。敌者智了因起。解所作道理也。由此即彼宗显也。故生智了。此即立本宗也。此说意者。不收了宗智也。入者即明也。即了因智之达解立者言义云入故。立破幽致者。古云。能立能破之道理也(云云)仁云。第二说意者。立论者敌证者不与生因了因之名也。何故者。望宗果云因也。今此题中不举宗果故。既果无故。不与智了因名。亦不言生因。相待立故。故唯云立者。云敌者智也(云云)

问。入者。立者之智耶。敌证者智耶。答。非立者敌证者智也。故纂云。又入正理不约立敌以分。泛明因此诠因之教入解正理(云云)意泛解内明诸法自性差别智也。非因明之立者等也。

言自性差别者。色心等体。云自性也。上无常空无我等诸义。云差别也。无为亦云自性也。此色心等。道理是自本有。故云本也。简外道小乘等耶。云真也。纂云。今此正理。即二因之少分取义非余(云云)即义生因·义了因也。问。若尔者。因明之正理。何故云内明所说正理耶。答。内明之所说自性差别上。

言由言生故未生之智生者。问。由言生因。得生智之因。何故越云了宗智生耶。答。虽言生因是智了因之因。而此说意者。本发言者。为了宗智果也。即入者是了宗智也。既令了所立宗故起言也。故云由言生故未生之智生也。

言因谓智了照解所宗者。唯是敌论者智了因。非通了宗智也。智了因虽不了于宗。而智了因先起。而解所作因。次了宗智生。而方解所立不相离宗也。言或即言生净成宗果者。言了因虽正能成宗果。而言生与言了。是一体故。今举言生因摄言了也。既言生因之净成宗果云明也。故因即明也。问。以何得知。因者唯智了因言生因非余。答。纂云。第四五解。又约人属教。立者言生·敌者智了。并名为因。各望果故。智了即照解所宗。言即显彰所宗。俱复称明。各显了故(云云)

智周等云。自性差别。名所建立。宗等八支。名能随顺。顺所立故(云云)即色心等自性。与此上无常等义也。八能立言八支也。问。何故引此伽文证(云云)答。为显因即明故。即显所建立法者。不相离宗。非自性差别也。能随顺法者。因喻也。非余也。此顺陈那意说也。因喻是八能立中少分也。前师亦顺瑜伽释故。不相违也。既诸所有事中。有因明故。因即明也。问。何故云不相离宗而非余也。答。敌者了宗智。唯解不相离宗故。

言第五属在何教者。解云。因明之名。亦通陈那论·天主论也。正理之名。亦通陈那论·天主论也。故云属在何教。

言二十五释者。法将云。五因明下。各有五正理。故成五五二十五释也。

言教亦因明者。意云。因者生·了二因也。明者能诠教也。既所诠因之事性教故。教亦云因明。

决择性相者。古云。有法名自性。能别名差别。如次性相(云云)又云。有法名性。又云体性故。因法名相。是别相故。

言依后四释既是所诠者。周云。即此论依因明。名得因明论。道理即是所诠也。又更一解。既所诠者。后四解。因明入正理五字。并是所诠。不能诠也。

言欲令随证因生之明者。所作性因云证因。证无常故。此即言生因也。明者智了因也。正理者所立宗也。即不相离宗也。问。若智了因者。如何云入所立宗耳。答。智了因虽不入解于正理。而此智了所作故。所立宗果所显。由此即了宗智起。入于正理也。今随根本云耳。又云。证因者智了因。了所作故云证因也。明者了宗智也。此后说不好。五释中无了宗智名明故。

邑云。如中观论者。中谓中道非空非有。欲令众生解中道观而证真理。依所证解以立其名。此论亦尔。欲令众生证因明及正理故。如十地论者。彼论正明菩萨十地。依所说事以立其名。此论同彼。依彼所说因明正理为论名也。如水陆花者。依所依处以立花名。此论亦从所依因明正理处而立名也(云云)

周云。中观论者。中道正智名为中观。欲令众生得此正智证所观理。此从所为立名也。今此因明论亦尔。言如十地经者。彼经说十地方轨故。从所说立名。今此论亦尔也。如水陆花者。花依水生。即名水花。陆花亦尔。花从所依以彰其号。此论亦尔。依彼善解因明者智。故名因明(云云)

言犹存十号者。憬疏云。大自在天千名中一名。谓劫初时。大梵天王造声明论。于诸法中。一一法上制立千名。后天帝释废其九百。唯存百名。复于后时。迦腻仙人更废九十。但置十名。今云骨锁者。十名中一名也(云云)

言名义宽故者。因是贯通宗喻。故云宽也。问。若尔。宗亦应云宽。通因喻故。答。宗者是不相离性也。因者是有法声上义也。此义不通不相离宗。既彼宗唯通喻故不名宽也。

言或已摄故者。邑云。真明似明俱得名明。故因明名双摄此二。

言或兼明云者。邑云。本欲明真。义兼于似。故名因明(云云)

言过破者。显过破也。即真能破也。立有过比量时。敌者斥其过也。

言似破者。于无过量。敌者斥有其过也。

言答是因明类者。过破·似破俱是真能立·真能破。因明之类故云因明也。问。何故过破等名因明。答如别记。

言或似真俱明者。量立及量破与过破。三俱真故云真也。似破名似。

言名略已摄故者。因明入正理之论名。总略摄故。

言四问立破有言智可者。解云。真能立·真能破云立破也。真能立者。三支无过。建立自宗。比量也。真能破者。立论者立有过比量时。敌者斥其过也。此并发言而生他敌证者智。云有言智也。

言答见因亦明等者。此有二释。一云。约四分释。见者见分。由见为境。引生自证。故名为因。是即自证分之因也。此见分体即能了别青等相。故名为明。亦者显于持业也。意云。现比二量智之见分。是亦因亦明。故名因明。

言见因证明者。见分为境。引生自证分。故名为因也。证明者自证分。此自证分照解于见分。故云证明也。此即因之明故。云因明也。依主释也。前见分名因明者。因即明故。持业释也。

言自证亦因者。即自证分能生见相分。故名因也。又能照知见分。故名明也。因即明故。持业释也。亦者显持业释。二云。此文约现比二量释。见因亦明者。明比量智。谓见所作因。比知声无常。故亦名明也。因之明故。依主释也。此自悟也。见因证明者。明现量智。现见烟而知是火因。故名现量。亦云见因证明也。此亦自悟也。言自证亦因者。此显现量比量亦名因也。意云。自所证得现比二量。亦是因尔有也。何者。二量为因。能令悟他。故名因。亦者非但名明。亦名因也。二说之中。后说好也。本意但明二量不明四分故。

言五问智生者。问。前释名门云。智生因唯因而非明。何今云明耶。答。如备记。

言答是明之因者。周云。二生二了。俱起智了。而为其因(云云)

言或皆顺照成宗义故者。邑云。此第二释也。谓言义二因。虽不同智亲能照明所立宗果。亦能为境。顺生于照。而成宗义。故亦名明。或言义二了名为顺照。言义二生名为顺成。或宗中言义。名为顺照。因喻言义。名为顺成(云云)

言果有果之明等。周云。果有三。一果即明。二果之明。三果非明。敌证智了。是言生果。体即是明。立论言义。是果之明。能净成宗。名之为明。不从他起。不名为果。此言生等。虽依义智智智非故言生因不得名为果即明所立宗者之果非明。他。文中之言意显依主(云云)邑云。谓所立宗及敌证智。俱名为果。敌证之智果中之明。所立宗·果而非明等(云云)备云。果之明者。了因三及了宗智也(云云)非果皆即明者。所立无常宗也。

言因有因之明。周云。有因之明及因即名。因之明者。敌证者智。是言生因家之因。因即明者。即言生因成宗。故亦名明。余准此知(云云)

言是因皆即明者。备云。六因即皆明。智了因是照明所作因故。言义二了照明宗故。云明也。智生因是智体故。云明也。言义二生是智了明之因故。云明也(云云)

言果明不定等者。周云。宗果是果而非明。故名为不定。言果明时。漤此果故。名为有漤(云云)所立宗非明。故云有漤也。

言因明两定等者。周云。但是其因皆即是明。故名两定(云云)邑云。由因成宗。是因皆明。故因与明两定俱有。可名因明。果不成因。有果而非明。故果与明非定俱有。不名果明(云云)因明者。亦因亦明。此二义定。故云两定也。

言不欲以果成因义故等者。意云。本以因成果故。论题立因明之名。不欲以果成因故。不云果明也(云云)

言离七等故者。举陈那七阙减过性。而等取古师八阙减也。

言由论显真而无妄义亦兼彰具而无阙者。备云。今此论文。唯显邪过。不显阙过。据实亦云显阙过也。论文所说三十三过。唯此邪过。不阙过也。由此者。由因喻之二义也。又云。由宗之二义也(云云)

言发言申义证敌俱明等者。备云。结能破名也。义断云。因喻定故。可能破他。宗他不许。何成能破。故理门云。唯有共许决定言词。说名能立。或名能破(云云)明知。能破因者喻也。

言宗义各定以下文。释悟他二字也。言宗义各定者。且胜论师立无常声也。声论师立常也。故云各定也。

言邪正难知者。且所立宗邪正难定也。

言彼此俱明者。能立能破生证者敌者解。故云俱也。似立破生立者自与证者他之解。故云俱也。

注言能立破(乃至)证敌俱解者。真能立易知。何者。立论主云自。敌证者云他也。据真能破者。立量破同能立可知。若显过破者。今能斥过人云自也。证者及过所斥本量主云他也。

言似立似破由他指述证立俱明者。似能立者。同真能立可知也。若似能破者。立量似破。是能破人云自也。又云立者也。言由他过者。本量主也。显过似破亦尔。今能斥过似破人。云自云立也。今非过。此是似破(云云)人名他指述也。

言故此颂中据其多分(乃至)似虽亦自从真名唯者。邑云。此中两解唯字。既许少分自悟。唯之义理犹未明。夫言唯者。决定义故等(云云)可见。周云。初半颂中。真能立破全令悟于他一似之中亦令悟证者。故云多分等(云云)可见。问。能立能破。唯悟他敌证者。故唯云悟他可尔。似立似破。自还生解。何故此亦云唯悟他耶。答。疏有二释。意者。能立能破似立似破。四通而皆悟证者他。故从此多分义。云唯悟他也。少分似立似破通自悟。后释意者。虽似立似破通自悟。而从真能立破之唯悟他。此亦云唯悟他也。问。何故云通自悟耶。答。似能立者。立有过比量时。敌者他显彼过。尔时立者证者俱生解也。既立者生解。故云自悟也。似能破者。无过比量斥其过也。尔时立者云我量无过也。由此能斥过人生解也。斥过人云自也。问。此论云似能立不悟他。门论云似能立悟他。既二论违。如何云正同(云云)若。门论悟他者。据悟证者他也。此论不悟他者。据不悟敌者他也。故不相违也。二论意云。同似能立唯悟证者他。不悟敌者他也。

言现量者。略有四种。一五识身。二五俱意。三诸自证分。四诸定心也(如疏下卷说)问。何故不说第八识耶。答。非大小乘内外二道所同许故。此中不取以为现量。

言自唯照境者。又有本云。因修照境(云云)备云。因修者俗语也(云云)即任意之异名也。邑云。因修照境者。任运缘义(云云)

言比量者。了宗智也。故此论云。言比量者。谓藉众相而观于义相有三种。如前已说。由彼为因。于所比义。有正智生。了知有火或无常等(云云)了知者。了宗知也。有火或无常者。所了宗果也。

注言用已许法成未许宗等者。比量心。以因喻共许法。成所立宗也。

言似现量者。此论云。谓诸有智了瓶衣等。分别而生(云云)

疏云。缘瓶等智。不称实境。妄分别生。名分别智。准理门论。有五种智。一散心缘过云(五俱意识。)二独头意识缘现在。三散意缘未来。四于三世诸不决智。五于现世诸惑乱智。谓见杭为人。见阳炎为水。及瓶衣等。名惑乱智。皆非现量。是似现收(云云)除第二智余之四心。皆是五俱意识也。

言若现量境理幽事显者。法将云。色等之上苦空等。名理幽也。色等之事。名显也(云云)

言于境幽显俱明者。法将云。问。因位五识。现量缘境。境上之理。五识不缘。如何名明。答。此中言总。果位诸识·因中定位第六识等。能俱明故。或散五识亲证事故。虽不缘理。而事无倒。理自得明(云云)问。此真现比与似现比。其体为智耶。为所立量耶。答。以智为体也。如此论末说。似比量者。似因及缘似因之智为先生。后了似宗智。名似比量(云云)疏下卷文也。言似因者。四不定六不定及似喻也。言缘似因之智者。忆念智也。言了似宗智者。了宗智也。

言现比因果者。意云。真理量心真比量心。初知所作等因云因也。次知所立无常宗等云果。即了因智云因了宗智云果也。

仁云。现时等三量皆是智也。问。何故圣教量名智耶。答。若不智者。八义之中能破可摄。又理门论云。理比二量云摄故。教是摄现量。理是摄比量。以现量心缘圣教。以比量智知所诠理。故此圣教疏。故非能立(云云)

言三引喻者总也者。解云。同喻异喻之喻体。与喻所依双举。故云总也。

言同类异类者。别举喻体也。喻所依之处。必有喻体。故云总也。为显顺违之义。别举同喻异喻也。

仁云。于总比况假类法中者。举喻所依也。别引顺违同品异品等者。举喻体也。

言以因总别既无离合喻之总别假合离者。意云。此明无著不立二喻之所以也。虽因有总别。而弥勒等不开总别。而唯为一因。何假立总喻别喻耶。周云。但言因者。即是总因。因之三相。名是别也(云云)邑云。总但名因。别即三相(云云)义断云。对法合结。与世亲不殊。瑜伽同类异类。与理门论等二喻不别。作者各据一义(云云)

言离喻既缺故加合结者。此显无著对法合结为能立之所以也。离者也。谓开喻而为总喻别喻。既阙故今加合结为能立也。

言多显彼所立便足者。备云。此显世亲唯以宗因喻三为能立之所以也。以宗能诠言为能立。以自性差别为所立。由能诠显自性差别故。以自性差别为所立。由不离于不相离故。即以义为能立所立。以因能诠言为能立。以所作义为所立。以喻能诠言为能立。以所作无常为所立。正释意云。一云。多言显彼所立时。多言显法即是也(云云)一云。多言显彼所立时。彼所立宗即是也。今云。因喻能诠所诠俱为能立也(云云)

言和合正说者。周云。宗因二处。能立所立共相随顺。名为和合。因喻无过。为正说(云云)

言故总说一喻已令所立见边等者。备云。显世亲唯说一喻而不说引喻异喻之所以也。谓唯说一同喻能诠言。而显所作无常。以敌论者令见边极。何为无用引喻异喻说耶(云云)令见所立边者。意云。于所立宗。敌者尔令见其边极也。

言但说因初喻随其后合义已明等者。下明不说结之所以也。但说因初者。诸所作也。喻随其后者。此见无常也。皆言喻者。宗因喻也。

言立论者现量等三疏有悟他等者。意云。立论现量等三疏悟他。故喻伽等说为立也。然亲不悟他故。世亲·陈那等论。不说为能立也。敌论者现量等三唯悟自。都不悟他。故不为能立。问。何故立者现量等三疏悟他。适者现量等三唯悟自耳耶。答。立者现等三。是立者先现知诸法自性。及比知诸法差别。方立真比量。故疏悟他也。敌者现量等三。现知立者所立宗。及比知立者能立言等。故唯是自悟而不悟他也。

言自性差别者。备云。有法及法也(云云)问。若尔。法是不共许。何云极成耶。答。极成有法。极成能别。是故二并极成也。

言非要三体者。仁云。体虽非三。而义有三。故多言也(云云)

言其宗能诠之言及因等言义皆名能立者。备云。宗唯以能诠言为能立也。因喻等后能立是能诠言及所诠义。并名能立(云云)今云。因等言义者。等取喻一。不等余也。故沼法师义断云。如瑜伽论。八为能成。尚自科简。真唯有三。余能立之能立。名为能立。非实说八俱为能立(云云)明知。现比量等。是因喻能立之能立。故名能立。第一释意云。宗能诠言。名为能立。所诠不相离性。名为所立。然瑜伽言自性差别为所立者。不相离性是不离于自性差别故。非谓以有法及法为所立也。邑云。彼于论说何故先立宗耶(至)故亦所立者。此证能诠宗之言亦为所立也。问。彼论但言。何故先立宗耶。为先显示自所爱乐义。不说宗言亦为所立。何以为证耶。答。既言显示自所爱乐宗义。故知。即是诠宗言。既言何故先立宗耶。故知。宗言得为所立。彼论又问。何故次释因耶。又问。何故次引喻耶。又问。何故次说因喻耶。既因喻等皆不言立。唯于彼宗。独名为立。由此故知。诠宗之言得名所立。今约能成于义。说为能立也(云云)

言犹如于因喻所成故但名能立(云云)者。备云。所诠义。能诠言但名能立(云云)此意不明了。唐本疏云。犹如于因对所成故。但名能立。喻对二字之草相漤故。写人误之。

言二云诸法总聚等者。周云。问。若以别法成于总聚。随是何宗皆有二过。且如佛法。以声一分成总聚法。今决无常。乃有违教及相符二过。自宗无为。体是常住也。虽非蕴摄。仍法界摄。若十八界总立为无常。此乃违教。自许无为是常住故。如瓶盆等。是随何宗亦许无常。今若成彼。即相符失。答文以说随应。简别二过。随其所诤。而成立故。若尔。即是以别成别。非以别成总耶。答。且如五蕴名为总聚为所立也。取此总中一分之声自性差别。名为能立。先且对敌成立此声是无常已。则举此声。成总聚中随所诤者亦决无常。总别俱有所作性故。得有正因。名为以别成总也(云云)备云。第二释意。未立宗宗时。诸法自性差别。若名。若义总是所应立法。故云所立。此中且举一声立比量时。若名若义。皆云能立。今立总故。非如因喻名能立也(云云)

言二云(文)论俱名义者。邑云。问。教是能诠。何名为义耶答。但有无常苦空等义。是所立义。名为义也。

言随应有故者。若以总聚。皆为所立。恐有世间圣教现量等违及相违过。故说随应。以简之耳(云云)

言瑜伽等不说宗非等者。仁云。宗必定非所立。定是能立不言故也。邑云。然疏之中。上来所序。三释义各不同。源慈氏无著大师所说。宗为能立。不必具有此三意。故此所说三释。不可俱契圣心。以余管见所窥。初释理应为当。何以然者。且第二释。若以一分别宗成立总聚之义者。此所成义。为对敌耶。为不对耶。若不对。何假立之。若对敌申。还为宗法。宗既能立所摄。总聚便非所立。又以别宗声无常等而成总者。此如何成。若望为宗。于彼无力。何名能立。若为同喻。便不名宗。如何说宗以为能立。第三释中。若以依合宗成立自性差别者。亦不相离性故。敌者不许。自性差别彼此极成。如何未许宗而成共许法。以所见边。便徒施设故。后二释。述宗支得为能立。非无此理。然唯初释以能诠言成所诠义。理明显也(云云)

言阙一有八者。备云。此文难见。凡立宗时。无违现量等理方立宗也。陈那破云。非必具现量智方立宗也。但具比量智及圣教量(云云)言阙一有三者。一阙初相。二阙第二相。三阙第三相也。阙初相者。如数论师对声论云。声无常(宗)眼所见故(因)如瓶等(同喻)如虚空也。阙第二者。声论对萨波多云。声常(宗)性故(因)如虚空(同喻)如瓶等(异喻)阙第三者。所量性故。言阙二有三者。二二合阙也。阙初二者。声非勤发眼所见故(因)如虚空(同)如瓶等(异)阙初后者。如外道对佛法者云。我常(宗)非勤发故(因)如虚空(同)如电等(异)因阙所依。故无初相。电等上有。故无第三也。阙后二者。四种相违也。问。声非勤发眼所见故(因)如虚空(因)如瓶等(异)者。此阙三相。何故唯云阙初二相耶。答。疏(下卷)周记云。问。眼所见因。瓶即是异。即合阙异。如何不阙异喻。答。举瓶为异。眼但见四尘。不见瓶盆等。故成异喻(因)此约声论对佛法者立。如是说也。问若尔。疏下卷解第七阙云。如立声常。眼所见故。虚空为同。瓶等为异。三相俱阙(云云)此三相阙者。前第四句亦三相可阙。答。此第七句。是声论对胜论立。故三相俱阙也。

言如声论师至三相并阙者。道献云。异喻粗四大种既实句摄。即为德依。异品遍有。故阙第三相。又此因佛法无故。即是自三相阙也(云云)周问。德所依因。声论佛法不许有。宗与因喻二所皆无。可阙二相。四大异喻因亦不转。如得阙第三相耶。答。此文错也。应云声与胜二论相对。因望胜论三相皆阙。彼宗许德依于实句。德依因于声不转。故阙初相。彼无择灭。德因亦无阙第二相。四大实句收。德依依因亦转。阙第三相(云云)问。疏主意者立第七无体阙耶。答。不立也。即以陈那及贤爱义方为正也。问。何故不立。答。既本无体。有何所阙立为过耶。意云。因一喻二之三相中。阙一一相。名为阙减。既本无因喻体。此即全无。何名为减。于何法上立阙减名。问。若尔。立我为思。是唯有宗不举因喻。岂非过耶。答云。疏主意者。唯有宗是非比量。以因比宗。名为比量。既无因喻。故非比量。故不立为阙减过也。陈那等意。约三支不立阙。是故今此作法非阙减也。唯约三相立阙减也。门。若尔。约因三相不立第七无体阙耶。答。不立也。问。若尔。何故云阙有二相一无体阙耶。答。约三支立。故不相违也。

言以理门论说至所以略之者。此第一释意云。取自所乐为所立宗此正宗者。非彼现量等相违之所遣也。既云相违。故说现量等五相违。略不说后四种也。

言能别不成即是因中不共不定等者。如佛弟子对数论师立。声灭坏。所作性故。如瓶。数论师不立灭坏无常故。有能别不成不共不定者。同喻如瓶等望灭坏宗法时。瓶等是不灭坏法。故非成同喻。既无同喻。故成不共不定。约数论宗。无灭坏法。故无同喻。能别不成必是不共不定。不共不定不必能别不成也。

言所别不成有法无故等者。如数论师对佛弟子立。我是思。德所依故。是他所别不成失也。由佛弟子不许所别我故。又立敌俱不许德所依故因。有法我上有。故有两俱所依不成失。所别不成必是所依不成。所依不成亦是所别不成。

言因中已有异品遍转不定过者。九句中第七句也。声论师立量云。声非勤勇无间所发。无常性故(同)如电空(异)如瓶等。无常性因同喻电上有。空上非有。异喻瓶上一向是有。故作不定云。为如电光。无常性故。声非勤勇发。为如瓶等。无常性故。声是勤勇发。由无常性因异喻瓶上一向有故。此异喻有能立不遣失。故今难云。因中既有异品遍转不定之过。何更须说异喻有能立不遣失耶。

言及是异品非遍无过者。即九句中第九句也。如声论师立量云。声常。无质碍故。同喻如极微及虚空。异喻如瓶及乐。难意云。因既有异品非遍无不定过。何更须说异喻中有能立不遣失(云云)

言余难同前者。周云。此中亦有阙异喻难。然与前别破能立中阙喻相似。故指如前(云云)

言彼二并非何成宗义者。意云。能别所别二种非极成。何得不相离宗义耶。

言便更须成者。备云。立量云。我加我是。思者所别极成无失也。佛弟子云汝我非思者。亦所别极成无失。故失便更须成(云云)

言两俱不成等者。此难意云。声无常。眼所见故者。此因非有法上义。故既本非因。不可立为因过也。俱不成者。声常。无质故。如瓶者。此喻亦本非喻。何故立为过耶。俱不遣者。声常。无质碍故。异喻如虚空者。此亦不遣常性及无质碍性。故本非异喻。何立为异喻耶。随一不成是于自成故不举。

言是喻方便者。邑云。正因应云非一切故。而彼乃云一切皆是无常者。此是正异喻。一切是因异。无常是宗异。其实是喻方便为因故。言是喻方便也(云云)今云。方便者。若直以非一切为因。敌者不许故。以方便矫智。不言异喻。而加于故字(因)乃保己尔立故。云方便也。

言恶立者。邑云。有其二说。一云。实是异喻恶立为因故云恶立。二云。异喻离法先宗后因。应言诸无常者皆是一切。而今倒说一切皆是无常。以倒离故名为恶立。

言由合喻显非一切故者。邑云。声论自许诸无常法品类众多名为一切。若依量合。云诸一切者皆是常住。此不成合。正合应云诸非一切者皆是常住。犹如虚空。由此合喻。即显彼因。应云非一切故(云云)

言此因非有等者。意云。一切者。全分一切故。声亦一切之中所摄。一切者皆义尽义也。此因宽故。声亦一切之言所召。非谓以有法声因中摄也。是故非无有法体也。然一切无常之因是非遍有法声。故云非有也。两俱不成者。意云。约于立者亦于敌者一切无常(云)义无。是故有两俱不成过也。若立论者不云声是无常故。若敌者佛法不云择灭无为等是无常故。问。声论云。除声一法余无常法。立为一切无常。如何成两俱不成耶。答。约内明门。虽除声一法余法之一切无常。而立量时。不简别故。犹有过也。

言或是所立一分义者。彼声论云。有法声上有二义。一常义。二非一切义。即以非一切为因(云云)佛法者此非一切因有法声上有不许故。有他随一不成过也。非一切者。声是非一切无常法故。文备等云。非一切者声也。以遮名说。既以有法之一分为因故。无同喻也。是故有不共不定也(云云)难云。若尔。所作性故。亦以声一分义为因故。亦既无同喻。可有不共不定也。又测法师云。或是所立一分者。非一切因此即宗中一分有法以为因。故有两俱不成过(云云)意云。谓声之言与非一切之言。同是声故。即以有法为因。此义立敌共不许故。有两俱不成。若尔。所作性因亦可有两俱不成也。

言不同比量相违等者。邑云。但举宗云瓶等是常。即已违前所作因证。故是宗过。彼立声常。未举非一切因。犹未相违。举因方过。故但因过。非宗过也(云云)

言立敌或偏等者。邑云。若立敌共预所依不成。即入两俱。若偏犹预所依不成。即随一摄。故外道因明唯说前二。不说后二为不成也(云云)备云。后二不成即是前二不成摄。故不别说也。两俱之成依不成者。如大乘对小乘立我常住识所缘故。随一之所依不成者。如胜论对经部立虚空实有德所依故。两俱之犹预不成者。彼所见烟下可有火(宗)以烟现故(因)立敌皆疑惑。随一之犹预不成者。即前作法也。立者见烟。既决定故。敌者疑故。立前量也。

言或决者。两俱随一所依。或疑者犹预不成也。就决三中。宗或有谓两俱随一。宗或无谓所依不成。问。何故三不成名决耶。答。所依有法决定故。谓两俱不成随一不成是有决定。所依不成是无决定也。犹预不成是取依有法不决定故。云或疑也。

言古亦有说不定有五等者。古人意云。不共因者。声常。所闻性故。此因是异品尔无故。不定不摄。同喻虚空不成因故。有能立不成过。既是喻过非因失。故除不共不定也。陈那加意者。常无常品皆此因离。是犹预因。是故有不共不定也。孝仁大德云。以因比宗故名比量。以喻显故名譬喻量(云云)备云。以如来圣教言而为正量而比知。故名圣教量。

言鹿母堂者。周云。或毘舍佉母。此云粗子。今母从子以立其名。名鹿子母。此鹿子母于给园中。为僧造堂。依人立称。名鹿母(云云)

言废后四种随其所应摄入现比者。邑云。然准道理。后之四种皆比量。定心所观教可现量收(云云)备云。至教量通现比二量。谓依至教量。无分别智等现。知诸法自性差别。故名为现量。又有分别智等比知诸法差别。故名为比量。自余譬喻量等皆比量摄(云云)纂云。问。古师能立皆说三量。今陈那量何唯二。答。论一切法不过二相。一自。二共。得自相心名为现量。得共相心名为比量。定心缘教即得自相。散心缘教即得共相。陈那约此能缘心。云量但立二等(云云)

言有是能立(至)破谓就他宗者。周云。问此三句更互相违。初句之中。有释不许但是能立而非能破。何故第三俱咰之中。有释又复不许能立亦能破耶第二句之中。何故有释不许能破而非能破。答。能立之中。有唯申自。而不破他。有亦立自。亦破于他。能破亦尔。若言能立皆非能破。即违能立是能破者。若说能立即是能破。复违能立非能破者。今显能立立自破他。能破破他及以自立者。皆不定故。故置有释。简宗执也。初句有释。据其自立兼破于他。第二有释。约其初乃唯自立不破于他说。后彼破他不立自义。互举一义。总不相违等(云云)本文如此私勘。

邑云。立谓能申自破谓就他宗者。此第三句之后释也。即初二句之前释也(云云)

言能破非似立亦非似破真似异故者。备云。显能破与似破相对而不作句所以。由能破定非似破故。无相对为句也(云云)纂曰。疏解。能破定非似破。真似异故。今谓。或有。且如能立既对似破。云何能破不对似破。如声显论对胜论。立声是常住。彼复成立声是无常。岂非能破。自义不定何得非似立。若不能破他。彼应真立故等(云云)

十四过类者。一同法相似过类。如立声无常。勤勇发故。同如瓶等。异如虚空。然愚敌者非理设难。声可常。无质碍故。如虚空也。今以异品为同法喻颠似成立相违之宗。故云同法相似也。虚空是异喻而非同品。故云相似也。后量有不定过也。可知。问。何故能破与似立似破相对不作句耶。答。能破非定似立似破故。

言是故八义体唯有七者。邑云。似现似比合为比量。故唯有七。问。二似何别。答。如缘瓶等作瓶等解。不得自相。名似现量。似因喻等。于所比义决智不生。名似比量。问。似现似比既别。何合为一耶。答。无楷定。正智不生。故皆非量(云云)问。何故能立等不对现量等以为句数。答。周云。能立破等与现比等。言智有殊。自他悟到。体即全异。故不对明(云云)

言虽就他宗真能立体即真能破等者。邑云。谓有难云。似现似比俱非量。合为一立量破他。亦立亦破。应合为一。故此答云。有显过破非真能立。故不合之。余准此悉(云云)

周云。此释伏难。外道难云。若真能立即真能破。即应但一真能立足。何须更立能破(云云)问。似能立准此知。由有此问。故此答起(云云)言真现真比似现似比智了因摄者。备云。真现量真比量是真智了。似现量似比量是似智了。此并敌证者智了因摄。问。颂云。现量与比量。及似唯自悟者。此立论者现比量也。何故今云智了因摄。答。颂据本说。今此约末。故不相违。谓立论者发现比量智。方起言生因。由之敌证者智了因之现比量智起。是故颂据本立者智。今此文约末敌者智也。二智了者。真智了与似智了也(云云)

周云。理量比量名为二智。即此二智名为智了。二智了中遍含真似。故了因中摄此四也。似现似比俱此非量也。由此八义体唯七也。问。似现似比皆是。真现真比外别有体性。如何二量得摄尽耶。答。现比二量摄诸量尽。似现似比体是非量。名为非量。故二量不摄。于理何违(云云)

言三者论据谓论所依即真能立及似真现比量等者。备云。若无此真能立及真似现量比量等者。可无由立论故(云云)

言四者论庄严谓真能破者。备云。虽有说法之师。然无论议者等诸论难人者。谁能显彼说法之师能也。故真能破名论庄严(云云)

言论出离者。备云。为无上菩提。非为名闻利养也(云云)仁云。立论时离诸过失也。不起诸恶言。而为无上菩提立论。故云安处身心之法也(云云)

言论多所作法者。备云。具上六故。此法未来世不断绝。而多作利益也。问。大论云。有三种法。一善自他宗。二勇猛无畏。三辨才无竭等(云云)何故今云由具上六等(云云)答。第七论多所作法之三种(伊)由具上六。能多所作(云云)

言实亦易业成功者。备云。陈那所造论难解故。今天主论令易解也(云云)业者或本云。易业成功者。邑云。易旧私勘。论之柯□成制作之良功(云云)

言性相求之者。备云。真立似立及二真量二似量。皆名性也。是能立及能立具故。真能破似能破名相。自义成已后方破他故(云云)

问。真现比是真智了故。合为一段。似现比是似智了故。合为一段者。真能立真能破是真因喻故。合为一段可说。似能立似能破是似因喻故。合为一段可说。答。先立自宗已。后方破他宗。是故不合说也。问。若尔。真现真比彼境别故。别处可说。似现似比亦尔可例。

言体类有同合成六段者。备云。真现真比是智了故合为一(云云)似现似比是智了故合为一。周云。真现真比各同有体。然俱是智。名为类同。似现似比体即非量。名为体同等(云云)邑云。体谓二真量俱正智故。类谓二似量真之流类故。

言长行同于理门所说者。解云。彼论次第。最初明真能立。最后明真能破似能破。是故云同也。此论亦尔也。问。如何引一论。证顺次第。证长行次第哉。答。论云为欲简持能立能破等者。为证于颂文能立与能破。而引之也。言同于理门所说者。非前所引文也。取次下长行所说次第为证也。

言以因明法先立后破者。解云。先立者真能立及能立具也。后破者真能破似能破也。即显最初明真能立。最后明似能破也。非谓真能立次说能破也。

言免脱他论者。意云。真能立义免脱诸难。言摧伏他论者。意云。真能破义摧破他义也。邑云。免脱他论摧破他论者。能立能破如次配之。言具义正。免脱他故。摧破彼邪令屈伏故(云云)周云。免脱他论者。真能立也。摧犹无过故免外难也。破他论者。真能立也(云云)

言似自相明者。意云。真能立似能立俱是能立故。以为一类。此即一自相也。是故初明真能立。次明似能立也。真现比量似现比量俱是量类。故为一类。此即一自相也。是故次明真现比。后明似现比也。第二释长行意云。谓立论法有二义。一真能立。谓真因喻。故长行先明真能立既真似相对。故次明似能立也。二能立具。谓真现比。故次长行明真现比。既真似相对。故次明似现比也。以上六门是真能立也。能立具故。次第如是也。既自义成也。次后破他。故次明真能破。既真似相对。故后方明似能破也。理门论长行次第亦同此也。故引为证也。

言此之六门由是能立及眷属故者。解云。能立者真能立也。眷属者似能立及二真现比及二似现比。即名六门也。

言能破似破虽体即言境无有异者。邑云。此有二解。一云。能破似破体俱是言。所破之法即是言境。境与所破无有异也。二云。无字形状相漤。写之人误多为无字。应作元字。意说。能破似破虽体俱言。所对之境元来有异。故次疏文释其所以。此解虽顺上下。然多违本传写之误。何必不然。前解虽顺多本。然有言而无义。谁人不知境是所破。今须述之。又曰。虽字义兼得失。所破即境。何假虽言(云云)周云。此答他伏难。有难云。真立似立及二量体异。可别立能破似破体同一言。云何开二。答。虽是一言与境不异。境者即能立似立。既境分二。故知能破似破亦合分二。故言境无有异(云云)备云。第三释意云。境有别体之法先说故。先说真立似立真现比似现比也。境无别体之法。后方说故。后说能破似破。问。何境无别体答。真能破以似能立为境。似能破以真能立为境。前六门是互不为境。释颂文意三释。并同准释长行意成三释也(云云)境无有异者。意云。能破与所破。俱是言语。故云无有异也。

言能破之境至即体真能立者。真能破之境是似能立也。似能破之境是真能立也。

言开合别明者。开者颂开为八义故。合者长行合为六故。真现真比合为一。似现似比合为一。

言体类同故者。明长行意也。真现真比是真智了故。似现似比是似智了故。云体同也。真似现比皆是能立具故。云类同也。由此能破似破之前说真似现比也。

言恐谓同古自性差别二之能立者。解云。若不举宗以显因喻者。可同古师以因喻而为自性差别之能立也。古师以宗能诠之言及因喻为能立也。以自性差别为所立也。

问。言因等而可等于喻。何故言宗等。而等因喻耶。答。言宗等者。所立宗亦等。而能立止可言奴也。故不言因等也。问。何故举所立宗而等能立因喻时(尔波)能立因喻(乎)所立(止)可言(止波不言。而举能立因而等于喻时所立(止)宗亦等而能立(止)言耶。答。举所立宗而等能立因喻时。次说能立因喻故。能立因喻(乎)所立(止)可言不言也。仁说。

言若不尔者即有所立漤古师者。意云。若举宗等因喻者。漤于古师以自性差别为所立。言能立亦漤彼能立过者。意云。漤于古师宗能诠之言为能立之过。

言非所乖诤说非所立者。意云。自性差别是宗之依。非所乖诤。故说非所立宗也。

言答随八所成即是宗故者。答意云。随能立等八义。而所成法即是宗故。摄法尽也。谓随能立方所立是所摄故。问意。若宗是所立者。倾中唯云能立与能破。而不言所立与能破。故摄法应不尽也。仁云。初答意云。能立之所立故。唯举能立略所立也(云云)

言答随八所成即是宗故者。邑云。问。八义之中。唯真能立可有所成。余七既非能成。如何此言随八。答。真立真成。似立似成。故有所成。现比立具。疏成宗故。亦有所成。若尔。能破既非能成。云何得有所成。答。有二解。一云。既破他义。自宗亦成。令他照解。他宗亦立。似破似成准前应悉。故颂八义皆是能成。二云。随八所成。既显随应之义。非要具也(云云)

言又宗所立随能立中便次明之者。备云。第二答意云。随八义中之初义中。而所摄故。随便次能立明之。如论云此中宗等多言名为能立。由宗因喻多言。开示诸有问者未了义故(云云)既云此中宗等故(云云)

言又观察义中诸所有事至能立体者。邑云。此疏不答近问。但是重解论中宗等多言名能立义。前辨即为三解。第一举所立宗等取因喻为能立。第二云不违古说宗等为能立。此第三释举所观宗显所有事能立体。然次前问答颂不摄宗。但是乘前二解。逐有问生。于中文势非隔绝耳(云云)周云。此第三释谈其长行举宗所以(云云)备云。第三答意者。观察义者所立宗也。所有事者因喻也。意者举能立因喻而观察所立宗。即显颂中正举能立兼所立宗亦摄也(云云)

言若尔既取智为了因是言。便失能成立性者。意云。既先云立论者言生因为能立也。然物次云敌证者智了为正了因也。是故难云。取敌证智为正了因者。立论者言生因应非能立也。答意云。立者言生因敌证智了。并为能立也。

言此释意云由言因故敌证智了本极成因解所立宗者。意云。由立论者言生因故。敌证者了因智生。而了本极成因喻。由此智了次。了宗智起而了所立宗果也。

言瑜伽亦云。六种言论是论体性者。第十五说。云何论体性。谓有六种。一言论。二尚论。三诤论。四诽谤论。五顺正论。六教导论(云云)一一如彼广释。又基云。一论体谓言生因(云云)

言果宗不决因比徒施者周云。其因既阙初相。所立宗义不成宗。既不成因比。徒施。因者初相。比者后二相也(云云)

言宗义旧定因喻先成何故今说为能立也者。备云。大师云。如是何问故。今此论文起答也(云云)周云。准此问意。合在此论文前生起此一唱论文也。

言故者所以第五啭声者。邑云。第五从声即所以义。从彼未了宗义为所以故。说多言名为能立。得能立名。从彼起也(云云)周云。第五啭声。从者所以之义。如世说言从彼来知彼事等。由此宗在声中(云云)

言由者因由第三啭摄者。邑云。第三具声。由彼多言为具。方能开示未了之义(云云)周云。由者第三啭作具声。由此作具能成所成。是故由言具声中摄(云云)

言三为废妄宗而问为开。为欲忆宗而开为示者。邑云。此忘及忆俱约证人。非谓敌者。敌者宗计本来已定。非忘忆也。问。由废忘故。令彼记忆。忘是与忆如何别耶。答。如下五释。证者问意。初一年迈名为废忘。后之四种皆名记忆(云云)周云。问。废忘与忆而有何别。只忘而方忆故。答。忘据先解。忆前未解。凡所忆者皆非先解(云云)

言问能立有多何故一言说为能立者。此问意云。能立已有多种。应云能立因同异等。何故但以一能立言而说能立(云云)

言答理门解云为显总成等者。理门论云。又以一言说能立者。为显总成一能立性。由此应知。随有所阙。名能立过(云云)西明疏云。此通伏难。难云。依声明论。言有三种。一者一言。谓婆达南。二者二言。谓婆达沼。三者多言。谓婆达耶。若说一法用一言声。若说二法即有二言。三法已上即用多言。而今能立但以一言声说。若云因等多言为能立者。应说多言。如何一言说能立耶。故作此通为显总成故。虽三相。而用一言以说能立。如用一言说瓶盆等(云云)邑法师云。答意云。能立虽有多种。为显总成一能立性故。以一言诠能立。若别别言之。即恐诸支一一独成能立。今既诸支阙一即不能立。故知总成一能立也(云云)

言问若一切法自相成就至所成义耶者。邑云。此问意云。谓如声。体本自安立己法性中。常与无常自相成就。不由成立。何故今者而更成立声无常(云云)

言答为欲他生信解故等者。邑云。此答意云。虽彼声体本性无常。为他不信令生信解故。立声无常。不是声体本性常而今强立令体无常也(云云)

言答为欲开示因喻二种相违不相违智故者。备云。意云。开示因喻相违不相违及因喻二种之相违不相违智故。顺。何故问中唯问二喻。而答中亦举因耶。答。因喻不相离故因即喻故(云云)

言则于因喻至真似所摄者。邑云。于因与喻二量不违名真因喻。二量相违名似因喻。问。宗中亦然。何独因喻已耳耶。答。宗中已说。现量等违名宗过失。故不须说(云云)周云。此意于此八能立中。但是似者俱名相违。一切真者俱名不相违。故言随其所应真似所摄。此下疏文两重释相违不相违(云云)思之可悉。或可二量似者名相违。真者名不相违。仁云。缘异法喻现比量智。名为相违。与所立宗义相违故。缘因法喻现比量智。名不相违。与宗不相违故。

因无常带似理须更成等者。如所作性因。声显不许。更以余因而成立云。声是所作。以随缘变故。同喻云。如灯焰等。故同所成(云云)

言若更成之与宗不别名同所成者。邑云。所成者即所成宗义。因喻带似。敌者不许。更须成立。若更立之。便同所成宗义。故名同所成。然准瑜伽所立法者。即自性差别不名为宗。此言与宗无别者。疏主以此论宗义而谈于彼(云云)

言初是真因真喻定成定故后即是此真因真喻无诸过失等者。问。初句后句二何别耶。答。初句是真因喻故。不可更须成立。是故名真因喻。后句有过因喻。今更须成立。故无有过失。是故名真因喻。故二别也。

言至理有故等者。意云。至理有故名至极也。法本真故名成就也。问。有法不极成。故法无所依云(天)名所别不成者。能别不极别故有法无能依云(天)应云能别不成。答等仁(云云)

言一成异义过者。周云。立敌共许因喻。本拟成于违他顺己所立。宗既无依。即须更成。既成宗依。名成异义。非是本宗。故名异义(云云)备云。即更须成立。名为成异义(云云)灯抄便有二过者。一成异义过。即此文是也。二阙宗支过。即若许能别非两极成等下文是也。

言更有余过者。周云。即能别不成过也。此第二过也(云云)

言因中必有是因同品非定有性过等者。邑云。如佛弟子对数论师立声灭坏。他宗不许有灭坏故。能别不成。所作性因彼宗亦许转变所作。彼瓶等是亦许转变。是因同品非灭坏故。非定有性(云云)

言因中必有非定有过者。有不共不定过也。

言异喻一分者。周云。如大乘对萨婆多云。真异熟识是第八识。是业果故。阙无同喻。宗中既云第八。是故除第八识外余七识即是异喻。其业果因于六识有。第七识无。即是异品一分转也(云云)

言或遍转过者。周云。大乘对萨婆多云。真异熟识是第八识也。是识性故。阙无同喻。余七识为异喻。识性故因异喻遍转。小乘不许有第八识。即是能别不成(云云)

言因中亦有所依随一两俱不成者。备云。即有二过。一者所依随一不成。如大乘对小乘立。第八识应生死因(宗)是识性故(因)二者所依两俱不成。如小乘对大乘立。我应常住(宗)识所缘故(云云)

言一切法中略有二种至名之为义者。备云。此义通瑜伽·对法·佛地·因明四识也。即三重中初局通也。局体名自性。通他名差别(云云)

言佛地论云彼因明论诸自性等者。意云。现量心境自性中。且耳识现量心所缘声名自相也。比量心境共相中。且比量心所缘无常名差别也(云云)

言此之二种不定属一门者。邑云。如外道等。说色为我。色是自性。我非我等为差别。或说我是色。即我为自性。色非色等为差别。故不定也。理门亦云。观所成故。立法有法。非德有德。所言德者。谓胜论宗德句。言有德者。谓实句也。此法有法不同于彼德决定故(云云)备云。体三种名及义三种名。即为二之三种。故本疏文可云此二之三种不定属一门。意云。体之三种名义(止)之三种名(止)不定属一门。由自性成差别。差别成自性。故大师云。因明自性差别。不定属一门(云云)又有古德云。此之二种不定属一门者。此因明所说自性差别。不定属一门。前陈名自性。后陈名差别。由自性作差别。差别作自性故(云云)

言不同大乘等者。且因明意者。声之有法云自性。无常法云差别。且约此义。而云不同法相大乘也。

言衣花为共者。意云。且衣物是多极微故云共也。花亦尔也。

言离言之中圣智内冥得本真故名之为自者。意云。不可言自相中圣智。离言而所证得名自性也。若发言而圣智离言证得(止云乎波)名共相是可言故。

言准相违中自性差别复各别有自相差别者。意云。自性亦有自相差别。谓有法自相相违及有法差别相违也。差别亦有自相差相。谓法自相相违及法差别相违也。

言谓言所带名为自相者。仁云。唯言显限(乃未尔之天)以外不立故。

言中不带名为差别者。意许(将)自言显别。故名差别。又云。意许唯非一种。是种种故名差别也(云云)

言一者局通局体名自性等者。备云。若依诸论。声无常者。声唯是局。无常唯通也。若依因明者。声亦通也。如立量云无常声也。

言迳廷持体者。邑云。廷音户定反。或作庭字。直也。未有屈曲故云迳廷。未生他解但持自性(云云)切韵云。廷户定反。朝廷也(云云)

言乃有屈曲者。非迳廷故名屈曲也。生他异解者。本来执常。今别新悟无常。故云异解也。

言难初名云若体名自性义名差别等者。此难意云。依瑜伽。色心体名自性。此上漏无漏常无常等义名差别者。何故如数师。立我是思。即以义为自性。以体为差别(云云)

言思唯一义乃名为法我具二义得有法名者。邑云。思之与我。义实无差别。此中且据思之自体未有表彰我无我等可通余法。故为难矣(云云)备云。此难意云。依瑜伽等诸论。唯以持自体一义。得有法名。以具二义。得法名者。如数论师立我是思。何故。依道理者。思唯一义乃得法名耶。我具二义得有法名耶(云云)

言释初难云此因明宗不同诸论等者。意解云。若依诸论。色身体名自性。此上我无我等义名差别。由体与义各别定故。若依因明宗立比量时。立我是思者。以我为体。是前陈故。以思为差别。是后陈故。

言局守自体名为自性者。仁云。且言声时。唯局在声。而简余色香味等。故云局守自体也。若言无常时。此谁无常(曾止)可云理有。此无常是声之无常。非色香等之无常(止)差别故(云云)

言贯于他者义对众多者。仁云。且无常是所对甚多。是贯通诸法故。义者道理也。局自体者。义对便少者。但在声上。非通余故(云云)周云。先陈但为自体狭。如何者。是如言声。但为自体狭。后陈无常可是一切无常皆对故。言义对众多(云云)

言释次难言先陈有法等者。意云。此因明宗不同诸论。是故立我是思者。若依法相言者。思是体也。我是义也。今依因明立比量时。我自相唯有一义。故名有法。思者差别二义。故名为法也(云云)

言依其增胜与别名者。周云。前陈但有一义。后说具二义。故言增胜也。

言释第三难等者。此第三答意云。立敌相对各诤宗时。唯举能别时。各方生解。此即诤有法体上能别义。是故前陈云所别。后陈云能别也。

言问前陈既各三名等者。此初问意云。前陈后陈说各有三名。何故唯举极成有法极成能别之名。而不云极成自性极成差别。

言偏举别名者。问。何故有法及能别云别名耶。答。唯立比量时。云法有法。又云能别所别。故云别名也。自性差别是诸法上通名。故且不举也。

言二灯二炬二影二光者。邑云。二灯发二影。二炬生二光。问。但言二灯光影(毛)俱二。更言二炬。岂不繁重。答。双陈二喻。任取一边。又以法有两对故举二喻。备云。二灯(乃)二影。及二炬(乃)二光也。如一室内有二灯。此方之灯(尔以)现人影。准知彼方灯亦现人影。又如一室内有二炬光也等又云。如二灯互相照。如是以有法显影法。又以能别影显所别也(云云)可见。

言宗之别名皆具显故者。邑云。问。自性差别此中不言。何名具显。答。彼二通诸法有。此说宗之别名。即以简讫。又彼通称。宗必有之。故皆具也等。

言如是偏句总别合有四种四句者。意云。能别不成四句。及所别不成四句。云偏句也。望俱不极成四句。云偏句也。能别不成全四句。所别不成全四句。名总也。二种不成之一分四句。名别也。四种四句者。所别不成全四句一分四句。及能别不成全四句一分四句也。

言二四句中者。此文通也。谓能别不成为首。二种全四句及所别不成为首二种全四句也。

言其前七句皆是此过者。意云。俱不极成过也。又邑云。此能别不成为首中前之七句。皆是此俱不成过。以前后皆是不成(云云中卷记文)

言其第八句是前偏过者。邑云。第八句者。即前俱能别不成。俱非所别之句也。此是前偏能别不成全四句中。第三自他俱能别不成句也。所别准知(云云)周云。前偏句者。即是前之所别不成能别不成二偏句中。第三句是(云云)第三自他俱能别不成者。中卷疏云。有俱能别不成。如数论师对佛弟子说色等五是德所摄。彼此世间无德摄故(云云)

言虽总有四体唯有二者。邑云。能别所别更互为首各为二。四句体无别也(云云)周云。能所别中各两四句。名之为四体。能别所别名为二也。如下文中自当广作。更不预述(云云)意云。所别不成为首二种四句中。初七句。即能别不成为首二种四句中。初七句也。其体同故。云体唯有二也。见中卷疏可知。

言其两俱全分一分不极成即宗两俱不成者。备云。上文明宗所依不成。自此已下明宗两俱不成随一不成犹预不成。于中今此文但明宗两俱不成也。全分不极成者。且能别不成全四句中第三俱句。此宗立敌两俱一分不成也等(云云)可见。

言其自他全分一分不极成即宗随一不成者。备云。此明宗随一不成也。自全分随一不成者。能别不成全四句中第一句也。他全分随一不成者。能别不成全四中第二句也。自一分随一不成者。能别不成一分四句中第一句也。他一分随一不成者。能别不成一分四句中第二句也。所别不成俱不成全分一分四句。亦准可知(云云)

言义准亦有宗犹预不成两俱随一全分一分等过者。备云。立敌两俱全分犹预不成。立敌两俱一分犹预不成。随一全分犹预不成。随一一分犹预不成。故中疏云。随其所应。诸两俱过。皆名两俱不极成。诸自他过。皆名随一不极成。由此亦有两俱随一犹预全分一分等过。能所别中俱生疑故(云云)既云能所别中生疑。此即犹预不成也。

言二种自性及二差别等者。意云。有法自性及法自性。云二种自性也。有法差别及法差别。云二种差别也。

言此皆总摄者。意云。能别不极成所别不极成。俱不极成中皆总摄也。邑云。有法及法各有言显意许。此等不成皆是此中极成言简(云云)

言为简彼非故二宗依皆言极成者。意云。彼非者。二种自性及二种差别之义也。二依者。有法及法也。宗者不相离宗也。

言故但简三者。周云。问。文中但言极成有法极成能别。何以得知而简三耶。答。言二极成即简俱讫。二上有失。名俱过故(云云)

言随自即简相符极成者。备云。但简三过。随便自然即简相符(云云)仁云。若尔。何故不简相符(止)可言故。次文云。以随自言即简相符极成。意者。相符是立敌共许故。非不极成。故以极成不简。然共许不相离是非正。故以随自简也(云云)备云。不当。又纂云。言随自者。即简相符等(云云)

言亦如喻言显因同品等者。邑云。言显因同品。即简喻中能立不成。言决定有性。简所立不成。合此二句简俱不成。同喻五过。而但简三。不简余二。比亦简三。为例同故(云云)周云。此举例释等(云云)备云。第二答意云。如喻过虽有五。然显因同品决定有性者唯简三过。如是宗过亦唯简三也。因同品者简能立不成。决定有性者简所立不成。并以二句简俱不成。不简无合倒合(云云)

言答自性差别等者。备云。依瑜伽答。不唯因明自性差别。兼亦举诸法至极理。若言共成。不能显至极理。故言极成。不言共成(云云)

言若言共成非显真极者。周云。据实而论。自他二家共许亦合得为共成。今言极者。显此二法是至极之理。故言极成也(云云)

言又显宗依先须至于理极究竟等者。备云。第三答依因明。瑜伽说。谓不相显宗是所诤故不极成。对此不极成故。且于宗依上。假立极成名(云云)

言答有四义等者。周云。一能依所依。二能立所立。三能别所别。四宽狭差别。据此不同故分四释(云云)

言因喻之中自比言许他比言执等者。同云。此释伏难。难云。宗中有不极。言极简不极。因喻有不极。应言极简之。答。因喻之中安许执言。即无不极。所以不言极也。若尔。宗中亦着汝执言简。何故言极。答。因喻言许执简过尽。故不须极。宗中极言简之。有法所立亦违。故言极也(云云)

第三答意云。真因喻中无不成故不须简。真宗中犹有不成故须简也。邑云。三因喻成中无不极成等者。宗中有法彼此俱成。后陈其法。敌者不许。有此漤故。须言极成。因喻不然。故不言极。问。此与初解何别。答。初解依体有成不成。此据立敌故二别也(云云)

言四因不成等摄非极等者。邑云。此说因过中四不成。宽通有体无体。诸不成过皆悉摄尽。故下明因相。但言因有三相等。不言极成。喻过中能立所立及俱不成。亦摄有体无体及犹预等过。宗过之中虽三不极。然但初立敌相对明其不极。其有体无体及犹预等。恐摄之不尽。故于此明宗相中。置极成以简之。虽宗过中有相违等。非不成过。亦不摄彼犹预等也(云云)

言宗不成中无别摄者。周云。问。宗唯后四过。无前五过。可说言无别摄。既有前五。何故不以五摄不极。言极简耶。答。虽有前五。但名相违。不得名为不成。后之三过。立敌两许即名极成。不许即名不成。故前五不摄后四也。又解。虽有前五。由狭不能摄于不极。名无别摄。故置极言(云云)

两俱等宽者。周云。因四不成及六不定四种相违。于中一一皆有两俱随一及一分过。故云宽意云。四不成等是宽故。即从此宽为称。更不标极成名也。

言从余为称者。意云。因四不成及喻二不成等名余也。望不极成名余也。

言有体无体皆此过故者。因喻皆通有体无体也。因有体者。声无常。所见故者。此因共言故。虽有体。然有过也。大乘对小乘。立声无常。德句摄故者。不共言故。云无体因也。此因有两俱不成也。有体喻者。声无常。所闻性故。如瓶等者。此虽有体喻。而有能立不成也。无体喻者。声无常。所作故。如大等二十三谛也。

第四答意云。因中四不成。及喻中能所立不成(尔)摄因喻不极成故。于因喻上置极成言。不简因喻不极成也。

言然理门云等者。古德云。此依理门论为一解也。既云决定同许。故知于因喻亦须极成言。但此因明论略不置极成言也。

言此中宗者。有法宗也。是总宗之一分故。即其总宗声于别有法亦转故也。法者因也。于同品中等者。意云。因于同品中。有非有有非有也。谓同品之有三句。同品非有三句。同品有非有三句。亦必须共许也。

言答立敌相形法为能别者。备云。立敌相形时。后陈法唯是能别。而不通所别。故不互相差别(云云)

言体义相待互通能所者。备云。自性名体。差别名义。以色蕴别无我。以无我别色蕴。故云互通能所也(云云)

言取此二上互相差别等者。此义意云。有法及法互相差别不相离。以为宗故(止云牟止之天)说故之字也。此即简古师义也。

言二释所依释前有法及以能别等者。意云。能依不相离宗(伊)不极成故。所依有法及法须极成故(止云牟止天)说故之字也。周云。释能所别置极成言之所以也。由取能依以为宗故。故所依是必须极成也(云云)

法华义决云。五失三不易者。弥天释道安云。译胡为秦。五失本三不易也。一者梵言尽倒而使从秦。一失本也。二者梵经尚质。秦人好文。传可众心。非文不合。二失本也。三者梵文委悉。至于叹咏丁宁反覆。或三或四。不嫌其烦。而今裁斥。三失本也。四者梵有义说。只似乱辞。寻说向语亦无以异。或一千或五百。刊而不存。四失本也。五者事已合成。将更傍及。反腾前辞。已及后说而悉除之。五失本也(云云)三不易者。义决云。

言如因三相虽有差别等者。仁云。虽因三相亦互相绮差别。而不取差别不相离。而以别三相为因也(云云)

初说意云。随自者。简遍计等三宗。唯取第四宗也。乐为所成立性者。简真因喻。不简似因似喻也。问。何故不简似因喻耶。答。真因喻是真能立故。以所成立言简也。真因喻是非所成立故。似因似喻非真能立故。以所成立言不简也。

言若异此者说所成立等者。意云。此者真宗也。异者真因喻也。若真因喻亦自所乐故。名所立者。似因似喻示自所乐故。应名宗也。

言四不顾论宗者。邑云。疏有二意。言随立者情所乐便立等者。此即唯立自宗所爱乐义。于余三宗既非爱乐。决定不立。唯随自意。不顾彼三。故此第四名不顾论宗。

言若善外宗乐之便立等者。此据就彼外宗立量破斥。于彼敌论须顾恋。名不顾论宗(云云)

言次义凭宗至未见其过者。备云。傍义准无我宗。非是本立所成。此傍意所成故简除也。今正取言显所成声无常宗。为不顾论宗也。然于因明未见其过者。意云。简除义准宗。而虽不可立。然未见为所立时有失也。

言然于因明未见其过者。周云。即助一释亦得有过。立声无常。傍显若无我等。亦有一分违宗之失。以无漏声虽是无常而非苦故(云云)故未见其过也。仁云。然因明论中。分明之加有名傍准宗者过(止)不言也。既因中寻意许有意许者。何有妨。以别义有义准宗也。若尔。理门何故须简而不立耶。答。非正论故(云云)邑云。然于因明未见其过者。诸有为法既许无常。必许无我。若更立之。亦相符过。今约非言所显故(云云)邑好。

言今简前三皆不可立等。仁云。问。何故简前三宗耶。答。非所乐故。若尔。似因喻亦非所乐。何故理门中等不简。答。以乐为所成立性言。简真能立也。似因喻是非真能成立。故不简也。问。以何知理门论中不简似因喻。答。彼论云。若异此者。说所成立。似因似喻。应亦名宗(云云)故知不简(云云)

言因喻成立自义亦应名宗等者。仁云。若乐为于宗而为所立者。因喻亦自所乐而成宗。故应名宗也。答。因喻本来既成。非今新所成。故不名宗也(云云)

言既尔似宗似因似喻应名宗等者。备云。此难意云。新所成立方是真宗者。似宗因喻亦可名宗。新更可成立故(云云)似因者。如对声显立声无常所作性故。声显不许声是所作。是故更立声是所作因云。随缘变故。如灯焰等。似喻准知也。

言当明所竞方是真宗者。邑云。初对敌者名为当时。以因后立非正宗也。备云。当时所竞是新所成立真宗也。真因真喻亦当时申故。以乐所立性之言须简别也。似因似喻虽更后时可成立。而非当时新所成立。是第二时所可成立故。疏而非宗也(云云)

言因喻时申故须简别者。邑云。因喻与宗同时所申故。以所成立性简别之。若不言所成立性。但言随自乐为。即能成因喻。亦得名宗。故须简别(云云)

言依理门论唯简于真不简于似者。邑云。理门所言。虽乐为所立唯简真因真喻。不简似因似喻。然准理门。言乐为所立。与此相似亦应具简似真能立。彼乐为言。意简似因似喻。彼非所乐故。彼所立言。意简真因喻。彼是能立故。若不尔者。彼论何须言。若异此者说所成立。似因似喻应亦名宗。然彼意说。若异前说乐为所立。即应于第一时彼所成立似因似喻应亦名宗。既尔。彼应已简似。宜更详之(云云)

言又解乐者贯通上下等者。第二解也。意云。一随自乐为也。随自乐者。简遍所许等三宗也。乐为者。简似宗因喻也。所成立性者。简真因喻也。

言虽成已义是能成立等者。邑云。此意云。若不简因喻。恐彼因喻以能成立自己所立宗义得名宗。由此论云所成立性即简于彼因喻。虽能成自宗义。是能立故。非今所立。故不名宗(云云)意云。以真因喻成自宗义。此乐为故。虽可名宗。而非所立。故非名宗也。故今简因喻也。

言真与似者。简真宗因喻及似宗因喻也。

言无遍许失及承禀失者。意云。因喻必先共许。方成能立。即立非无果。故无相符失。故以随自言不简也。此约共量因喻也。遍许宗者。如眼见色。此宗立无果故。以随自言简也。先承宗者。如二外道共承僧法对诤本宗。此亦立无果故。以随自言简也。

言要言所陈方名因喻等者。意言。言显所陈方名因喻。故无义准差别。故以随自不简也。宗是言所陈外别有意差别。如四相违因之所违宗。此即正因喻所成故。以随自言简也。

言说许宗故随其不顾者。仁云。自比量者。不顾他宗。他比量者。不顾自宗。既说许执故也(云云)邑云。随其不顾故。于因喻不说随自自宗有乖诤。意显即是不顾论宗。故于宗中须言随自。亦喻共许即是非不顾论。因喻但可随其不顾之宗。不可因喻说言随自(云云)

言随应之义立乃乖角等者。邑云。若立随应意许之义。即共言陈(乃)自相(止)相违(云云)仁云。随应之义者。意许之种种差别也(云云)

说今及后俱不可说为因为喻者。慈云。如对声显立声无常。因云所作性故。彼声显论不许声是所作。是故今时不可为因。后时更立声是所作宗。是故后时不可为因。故云今及后俱不可说为因。其喻亦尔(云云)周云。设今及后俱不可说为因为喻者。以因喻二由有过故。现非因喻(云云)若以有过更将因喻而成立之。彼成立已。即名为宗。非因喻故。此即后时不名因喻。

言设更成立以为宗讫义既成已方为因喻展转疏成不同于宗者。道慈法师云。谓对声显论。立声所宗。彼声显论既许所作宗。今更成立声是无常宗。故云。设更成立以为宗讫。既成无常宗。方用所作因。故云义既成已方为因喻。从初似因乃至真因故云展转也。所作因者既成似因。又成似宗。故云疏成。不同于宗例。如上云。似宗因喻虽更可成。非是所乐。是第二时所可成。故非今所诤陈。故非宗(云云)

言又宗有诤等者。备云。此说意云。宗中义有相漤故。说乐为之言。因喻义无相漤故。不说乐为之言(云云)仁云。又宗有诤似更须成宗义相漤等者。似宗(伊)漤于真宗故。以乐言言简似宗也。

言又宗前未说恐漤须陈至更何须说者。邑云。此所立宗。先来未说。今时对说。故言所成说因喻时已彰宗讫。宗既所立。此云能成更何须说。又解。因前已彰者。谓前颂中说言能立。已影因讫。彼既未言所立。故于长行宗内说为所成立性。前解为正(云云)意云。从此论。以前未说宗也。今方说宗。若此宗中不着所成立之言者。能立所立二可相漤。由此今说宗时。宗此若能立若所立(止)可疑。故今宗名所成立也。

言前标云宗等多言名为能立等者。有本云。又前标云宗等多言等(云云)今此本落文字也。

因明大疏里书上本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