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宗教的社会适应
魏德东
11月12日晚,纽约诺基亚剧场举办了一场演出。爆炸性的吉他和弦、咆哮性的死亡金属声、双低音鼓震心的怦怦击打,使在场的观众无不为之疯狂。
不过,你或许很难想像,这居然是一支基督教乐队,名曰“我弥留之际”(∵As∵I∵Lay∵Dying)。自2001年成立以后,该队迅速窜红,被称为完美融合了硬核金属与死亡金属两种风格。至于走红的原因,依据《纽约时报》的说法:他们歌唱信仰,而一些基督徒也热爱重金属音乐。
这个案例可以看做是当代美国宗教的一个经典侧面。当全世界的人们都在惊叹宗教与现代化在美国何以携手并进、相得益彰的时候,最不能忘记的一点,就是美国宗教对现代社会的适应。
仅仅在贝勒大学上周的校刊(∵The∵Baylor∵Lariat)∵上,至少有3段新闻可以佐证上述判断。一条新闻的题目是“本地教会关心环境”,指出甚至在韦科(Waco)这样的地方,基督徒也开始相信关怀地球是他们的应尽责任。当地教会领袖解释:上帝创造了地球,也创造了人,人是上帝的管家,照顾好地球,关怀上帝的一切创造物,是基督徒与上帝最重要的基本关系之一,是基督徒的使命。教会由此成立了各式各样的环保组织,发起了一场环保运动;有的教会鼓励周日骑自行车去做礼拜,有的教会准备替换一次性咖啡杯,采用多次使用的购物袋;大多数教会都还没有具体想法,只是支持这种立场。其实,宗教的生态关怀在美国和世界许多地方并不是新话题,贝勒校刊为什么要发表这样一篇内容并不丰富的新闻呢?原因就是地域背景。德克萨斯州乃至整个美国南部是基督教福音派主导的地区,韦科又自称是“德州之心”,一般被看做是基督教保守主义的大本营。这里的教会,长项是传教,而非社会关怀。因此,韦科的教会开始投身环保事业,就有了新闻价值。这也从客观说明,调整自身,适应社会需求,为所有教会生存与发展所必需。
贝勒校刊的另一篇文章讨论了圣诞树的问题。每年的感恩节开始到新年,被称作节日季。今年一些商家在出售圣诞树的时候,标明为“家庭树”(family∵trees),意思是这个季节不仅是基督徒的,也属于其他的人群,因此要淡化其基督教背景。这个现象引发了美国舆论的极大关注,产生了所谓的基督教文化论战。如果套用皮特·伯格上个世纪60年代的理论,这种淡化神圣性的行为该是典型的世俗化的表现。贝勒神学院的教授在文章中认为,需要冷冻那些非理性的争论,客观分析其社会背景和未来影响。
市场营销专业的一位教授发表了他的最新研究,认为“教会也从市场化获益”。根据他的观察,很多教会都在采取与沃尔玛超市类似的策略,赢得信众和资本。这种用经济学原理分析教会的方法,是当下非常时髦的一个学术热点。
一叶知秋。宗教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则,而适应社会是任何宗教发展的题中之义。“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不正是佛陀的本怀吗?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