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修法——七支因果法

主讲:释妙航法师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法严经》云

现在讲到这个菩提心部分了,往往这个会有一些这个障碍。

我们上节课讲到了,发菩提心的殊胜利益,这是一步一步讲上来的。我们知道,学佛首先要搞清楚一个概念,就是我们为什么学佛?这个概念,大家都很清楚了,都是为了追求快乐、远离痛苦。要想达成这个目的,也就是说,只有成佛才能办得到,那么要怎么样才能成佛呢?不是说你想一下成就你就能成就,必须要一步一步的来。那么,怎么来做呢?我们第一步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前面讲了,要想达成我们这个目的,成佛,第一步是什么?亲近善知识,这是我们的第一步,亲近善知识以后,怎么做呢?我们知道,亲近善知识要听闻佛法。所以前面已经讲过了,怎么样去听闻佛法,我们都已经讲过了。那么听闻佛法以后,怎么来修心呢?因为佛法最重要的是什么?修心。所以紧接着我们讲的是暇满人身,让我们以欢喜的心去修行。暇满的人身难得易失呀,一旦得到这个暇满人身而不用来修行,实在是太可惜了。而我们现在已经得到了,所以以欢喜的心来修行。那么,怎么样才能够修得有动力呢?念死无常。所以紧接着讲念死无常,让我们产生一个动力,做到三根本、九种因相念死,让我们知道念死无常。实际上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什么?是堕落。如果在三恶道的话,那非常可怕,所以紧接着讲了三恶趣的苦。如果说堕落到三恶道,那是非常可怕的,但是我们都无法保证我们不堕三恶道,为什么?因为我们过去生中都造了堕三恶道的因,不光是过去生中造了堕三恶道的因,这一生中也造了堕三恶道的因。如果这个因没有消除掉的话,我们都有可能堕三恶道,那谁能够救我们呢?只有三宝。所以下面紧接着讲什么?皈依三宝。让我们知道三宝是个什么概念,那么怎么样才能够算皈依三宝呢?三宝要我们做什么呢?佛菩萨怎么教导我们呢?并不是说把我们一个一个都丢到极乐世界,没那么简单。所以,要想相信三宝,必须相信什么?相信因果。所以,紧接着又讲了业感果的道理。那么我们知道这个业,你造善业会得到快乐的果报,造恶业会得到痛苦的果报。我们知道这个道理后,多做善业,不造恶业,就算你造了善业又怎么样呢?如果你没有办法了脱生死,你还是在轮回当中流转。你造了善业,你的福报很大,到了天上享受福报,最终还是要堕落的。所以我们要想解除这个问题,怎么办?要脱离轮回,怎么脱离轮回?影响我们痛苦的原因是什么?是烦恼。所以,紧接着又讲了烦恼。烦恼的根本,十种根本烦恼,它是我们生死的因,那么怎么样来消除这个烦恼呢?后来我们又讲了十二因缘,知道缘起相,怎么样去断除这种轮回,得到还灭,那么怎么来做呢?要修道、修戒、修定、修慧,让我们脱离轮回。那么你脱离轮回以后,是不是就了事了呢?没有。你脱离轮回以后,还有很多的众生并没有脱离轮回,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的亲戚朋友等等一切有缘的众生,他们没有脱离轮回,怎么办?要帮助他们,救度他们,所以这个时候要发菩提心。通过前面一步一步的上来,就讲到了这里,发菩提心。

上节课,我们已经讲到了发菩提心的好处,发菩提心的殊胜利益。如果不发菩提心,你就不是佛的弟子,只有发了菩提心,才称为佛子,才称为菩萨;你没有发菩提心,你就不算菩萨。平时我们见到人的时候都会讲:哎呀,你这个老菩萨呀。你担当得了吗?什么叫菩萨?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以后才算菩萨,你没有发菩提心不算。这个菩提心不是说发就发的,它是要有个方法;没有方法,你说发菩提心,是没那么简单的。那么怎么来发呢?怎么才能够让我们真正的在内心当中升起这个菩提心,而且这个菩提心是够量的?这个就非常的重要了。

可以这么讲,这堂课是佛教的中心的中心,最重要的。我们上节课讲到了,发菩提心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七支因果法;一种是自他交换法。那么今天呢,我们就讲第一个方法,怎么发菩提心----七支因果法的修习方法。这个可以说是佛教的最重要的、最关键的中心。如果你发了菩提心,你就算佛子;你没有发菩提心,就不算,就还谈不上大乘。也就是我们以前讲过的,修行的第一道铁门槛是什么?亲近善知识。第二道铁门槛是什么?就是发菩提心。所以这一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怎么样来发菩提心。

下面看第一种方法,就是七支因果法;第二种方法,叫做自他相换法。这两种方法,非常重要。以前啊,你要想得到这个方法没有那么容易,那么我们现在就是很公开的就把这个方法传给大家。这两种方法可以合修,讲的时候呢分开讲,但修的时候呢可以一起来修,要合起来修。

那我们先看第一种,叫七支因果法。什么叫七支因果法呢?

就是有七个方面、七个因,生出后面的果。哪七支呢?第一,修平等舍心;第二,知母;第三,念恩;第四,报恩;第五,慈心;第六,悲心;第七,增上意乐。前面这七个因,得到第八,正修发心。

这个正修发心,就是指菩提心。它是一步一步上来的,大家先把这个抄下来,我会一步一步的讲清楚,这个是怎么来修的。前面七支为因,后面这个为果,叫做七支因果。好,我们来具体的讲一讲,这七支因果到底怎么个修法呢?

禅宗门下讲啊,六祖大师讲过这个话,他怎么讲?我这个法门,不言次第,只论见性。六祖大师在后面,他讲过这个话,他讲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大家知道不知道?他讲这个,他论的就是见性、成佛,他论的是见解,不是讲的怎么修行。而我们这里讲的什么?修行。所以这个概念,大家要搞清楚。如果说,只论讲修行的话,一定要讲次第。我们就按这样的次第,一步一步的走上来。因为让你一下子发菩提心,发不发得起来呀?发不起来的,必须要一步一步的来。所以要想修行,一定要什么?要有一个次第,一定要遵循这样的次第;如果不遵循这样的次第来修的话,这个菩提心是没有办法生起来的。有的人,就好像蛮聪明,你问他发菩提心没有,他说发了;问他什么叫菩提心,他说不知道。你菩提心都不知道是什么,那你发什么?这就是不懂得什么叫菩提心。那么我们今天好好的看看。

第一、修平等舍心:

什么叫修平等舍心?

我们平时呀,往往会出现一种这样的现象,对于好的人,与自己气味相投的人会很高兴,会产生贪爱:哇,我愿意跟他在一起。如果对自己不好的人、仇人,就恨他;一般的人,中庸的人,不理他。这个心不平,如果这个心不平话,会有什么现象呢?我们打个比方,建房子的时候,如果这个地基凹凸不平,你能不能建房子呀?建不了。你能够到山顶上、斜坡上建这个房子吗?不行。一定要把这个地基平起来,才能够建房子。修行也是一样的,你要想修行,修菩提心这样的高楼大厦,必须心要平,这叫平等心。

画画也是一样的,你要先把那个画布弄平,如果这个画布不弄平的话,你一画就打皱,你没有办法画了。修行也是一样的,如果修行人刚开始的时候你的心不平,你修行就没有办法修。好的人来了,高兴得不得了,心就动了,不能够平;不好的人来了,恨得不得了,心还是不平,烦恼就生起;一般的人,漠不关心,也没有力量。这三种,对我们修行人都有很大的不利,那怎么办呢?如果我们的心不平,你说要发菩提心,能够发得起来吗?不可能。你心都不平,你说去帮助别人、救度一切众生,你地基都不平,你怎么去建高楼大厦?建不起来的。那么,在这个时候就应该修这个菩提心,怎么修?

第一步、要破除这个贪、嗔、痴:

怎么破?我们为什么会贪?就是因为对我们有利的、好的方面,我们就会贪。为什么会嗔?就是因为对我们不好的、我们的仇人,我们就会嗔。为什么我们对有的事情漠不关心?我们没有智慧去决择清楚,愚痴,中庸的。这种亲友、敌人、中庸的现象,会让我们的心产生贪嗔痴,那怎么办呢?就应该想个办法去调整,怎么调整?

我们在前面讲过了,实际上啊,我们所谓的喜欢的东西,是不是永恒的呀?我们在前面讲不定过患的时候讲到了,任何事情都是不一定的。这一生是你的父母,可能下一生就是你的儿子、亲戚;这一生是你的亲戚,往往前一生就是你的怨家。以前志公禅师不是讲过这个话吗?“古古怪,怪怪古,孙子娶祖母,怨亲炕上坐,眷属锅里煮。”什么意思?就是说,这些亲戚都是不一定的。

如果对于你的朋友,你产生了一种贪爱之心,那么你就想,实际上这一生的朋友,往往就是过去生中的怨家对头。这个我碰得太多了,碰到现在很多父母呀,对孩子都很溺爱,对吧?爱得不得了,他不知道这是来讨债的。上次在郴州碰到一个这样的现象,有一个人她生了一个孙子呀,生出来以后,先天性的智力不行,先天性的痴呆,她就问我怎么办?要不要这个孩子?我说要救啊!为什么?这都是来讨债的啦,你前辈子欠他的,这辈子来讨债的呀!这个现在很多嘛,你看现在的很多孩子,父母亲对他那么溺爱,结果最后孩子对父母一点都不孝顺,打父母,甚至有杀害父母的现象。很奇怪哟,为什么父母对他那么好而孩子会来杀害他?怨家。平时,我们听到有的人讲:哎呀,你这个怨家,我的小怨家!这是不是怨家?真的是怨家。所以,当我们遇到这些亲属、朋友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一生表面上看起来是我们的亲友,往往是怨家对头,讨债来的。那么,生生世世以来都是这样,自然你那个贪爱之心还会起来吗?不会。你碰到这个怨家啦,你可能平时对他爱得不得了,结果一想:哎呀,这都是过去生的怨家来了,那还会去贪爱吗?把这个贪心降伏。

而对于这个怨家对头,应该怎么看?他这一生是我的怨家,往往过去生就是我的亲人,为什么?因为过去生中有这个缘分、有这个相好,才能够在一起,在一起才能够有这个意见产生。过去生中一定有这个恩,才能够在一起,一定有这个缘分。所以这样一想,对仇敌你也用不着去恨他。你现在恨他,下辈子的时候,他还很有可能成为你的孩子,投胎到你家来了,所以,你就没必要去恨他,自然把这个嗔恨心降伏。

这样一来,把这个贪、嗔都降服了,那个舍心,对于中庸这些人怎么样?自然怎么样?就不会那么猛烈,这可以放到最后修。所以几下子把亲友、敌人、中庸拉平,让我们的心得到平静,这是一个办法。

第二呢,还要想到,不管是我们所贪爱的,我们所恨的,我们的亲友,我们的仇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什么特点?追求快乐,远离痛苦。这样的心态是一致的,求乐厌苦的心态是一致的。所以,对于众生,你去恨他有没有必要啊?没有必要啊,他也是为了追求快乐,他也是为了远离痛苦。当你的心不平等的时候,我们应该这样去观待,每一个众生都有这样的本能,既然有这样的本能,我就应该平等的对待他,自然这个心就放平了。众生都是一样的求乐厌苦,既然都是一样的,我们就应该平等的待之,不要有袒护,不要说这个对我好,我就袒护他;那个对我不好,我就攻击他,这些对我们的修行都不利。所以,要这样去观待。如果能够这样去看以后,然后再进一步转,怎么转?

一切众生实际上都有这样的本能:追求快乐,远离痛苦。所以用不着去贪爱和去嗔恨别人,就算一只蚂蚁,也是一样的。一个蚂蚁跟一只老虎,你不要因为这个蚂蚁怎么样好,而这个老虎怎么样的凶,不要这么去对待,它都是众生,它们追求快乐、远离痛苦的心态都是一样的,我们都应该平等对待。

所以,这样去修平等心。当然,这个平等心说起来容易,真的要做起来难呀。你去看看啊,平时没有什么境界出现的时候,我们的心就会感到还可以;一旦境界出现的时候,挡不住,是不是?好的东西照样要去贪,不好的东西照样要去嗔,那怎么办?这个时候要反复的修。

修平等心是非常重要的,是要花上很长时间,有的人花几个月,甚至几年专门来修这个平等心。一旦修成平等心了,修下面这个就容易了。如果说你这个平等心修不起来,你说要发菩提心,假话,骗人的。你去看别人有没有菩提心,那你就给他一个好的境界和给他一个不好的境界,看他是不是能够平等对待?如果能够平等对待的话,还差不多,如果说不能够平等对待,你说他发菩提心怎么样,都是假的。你没有平等心,那你怎么说发菩提心,是不可能的事情。

修平等心至关重要,比起修其他的本尊啊、念咒啊等等还要重要,现在我们讲修行的很多人,动不动就“我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天天念;有的念咒,一直念;有的天天打坐。他不知道要领,实际上修平等心,比起打坐、修本尊、观心、念咒还要重要。因为你没有平等心,你修这些,念经、念咒、打坐、修本尊,有什么用?没有用的。就好像你在山坡上建一个房子,你地都没有平,这个地都是凹凸不平的,你就说要在这建个房子,你建起来谁能住啊?谁敢去住啊?没人敢去住。你的心都不能平等对人,你说要救度一切众生,谁相信啊?没有人相信。

所以,修平等心是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平等心,后面的菩提心生不起来,不但菩提心生不起来,就是连慈悲心、报恩心也不可能生得起来的。

真正要懂得修行的人,要想发菩提心,从哪里修起?就是从修平等心开始。有没有平等心?不容易做。一个是你的儿子,一个是别人家的儿子,这个儿子是谁的?怨家的儿子。在一起的时候,你只有一个面包,你这个面包给谁吃呀?肯定是给自己的儿子吃,是不是?为什么?这是他自己的呀,那是怨家的呀!那有这样的心就不平等,你这样的不平等心,你说要想修后面的心就修不起来。

这一点是至关重要,寂天菩萨说:如果谁生起了这个平等心,他就跟谁顶礼。寂天菩萨云:“何人生此珍贵心,我即敬礼彼大士,谁令害已者得乐,我即皈敬彼乐源。”你看看,这句话讲得太妙了,这是什么意思?我讲一下,就是说,如果谁能够生起这种平等心的话,寂天菩萨说要顶礼谁,因为这个人真的了不起。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心?都有啊?那要跟你们顶礼了,了不起的。“谁令害已者得乐,我即皈敬彼乐源。”谁能够让害自己的人,能够让他得到快乐,有这样的人的话,我就皈敬他,我就要皈依他。你做得到吗?一个敌人,他来害我们,我们还要想办法给他快乐,你做不做得到?太难了!

这就是平等心的修法,那么修了平等心以后,下一步怎么办?光是这个平等心还不够∵,还要进一步知母、念恩、报恩。

要报恩的心,要想产生要报恩的心,首先从哪里开始?从知母念起,知母开始。世间人来说,对我们恩德最大的是谁呀?母亲,母亲的恩啊,对我们实在是太大了。

而实际上这个知母这个心,是很难生起来的,现在这个教育真的是糟糕啦,现在很多这个小孩子就不知道感恩父母,为什么?他看不到父母的恩情啊!有没有这种现象啊?有。有的孩子生下来以后,都是保姆给他带大,大了以后又送到学校全托,根本和父母这种关系很少,也没有人给他做引导,孩子很难体会母亲的恩德。既然对母亲的恩德都无法体会,他怎么能够体会到其他人的恩德呢?如果体会不到这种恩德,他又怎么去报恩呢?是无法报恩的。所以,这一节至关重要,也很难在内心当中生起来,但我们要这样去思维,怎么去思维?

第一、要知道一切有情是我的母亲:

在产生这个之前,首先有这个概念,像我们这一生的母亲之外,还有没有母亲啊?有,前一生。我经常听到有的人就讲,自己的母亲一旦出什么问题的时候,痛苦流涕,好像对其他的人就漠不关心,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如果说你真的是要报母亲的恩,就应该报一切母亲的恩。

我们这一生的母亲是一个,那么前一生的母亲呢?这一生的母亲是不是和前一生的母亲是一个人啊?不一定。那么前一生的前一生呢?有多少生啊?太多了,无数啊,无量劫。无始劫以来,我们都投生到其它地方,有时候投生到人道,有时候投生到畜生道,有时候投生到饿鬼道等等。实际上,每一个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母亲,而且有的不只一次,有的是很多生做过我们的母亲,包括一只蚂蚁都曾经是我们的母亲,一头牛都是我们的母亲,曾经都当过我们的母亲。我们要有这样的认识,我们在无限生命当中,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母亲。不光是现在,以后如果我们没有脱离轮回的话,这些众生都有可能还会成为我们的母亲,我们都还有可能到她那里去投胎。就要有这个概念,要知道一切有情都是我们的母亲。要产生这种概念的话,不太容易,要反复的串习,反复的思考,才能产生一种胜解:绝对的,一只蚂蚁、一只蚯蚓、一只飞虫,都曾经当过我们的母亲。

你从无限生命来看,就是这样子的。从一生一生的推知,生命无限,我们母亲也是无数的,有无数的母亲,曾经为了我们付出,这样去想。

如果这样去想还生不起这种概念的话,那么你先这样去想:先观这一生的母亲;然后再观亲友,我们的亲戚朋友都有可能曾经或者以后成为我们母亲;然后,中庸的人士也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母亲,不知你们看过没看过《生命不死》这本书?***的陈胜英医生写的一本书,他经过催眠以后,发现我们这一生的什么亲戚朋友啊,很多都是我们以前的父母;这一生的父母,往往是前一生的什么亲戚或者怨家。

从这一生来看,就有这种关系,那么前一生呢?再前一生呢?然后,推广,由这一生的母亲、亲人,到中庸的人,再推广到仇人,再把它扩大。这样扩大以后,就发现啊,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母亲,产生一个概念,什么概念?一切众生皆是我母。

如果能够这样去思维,思维到什么程度?想到你看到一只蚂蚁,你就想到:哦,这只蚂蚁前一生曾经当过我的母亲。这算够量了,你能做得到吗?

我们平时见到一只蟑螂以后,恨不得:你这个死蟑螂,打死你!你不知道啊,这只蟑螂曾经就当过你的母亲啊!真的呀,她为了你造了很多恶业,堕落了,今天变成了蟑螂,她为了你的成长,她竟然这么去做了,你不知道啊!当想到这些的时候,你还会去杀掉自己的母亲吗?不忍心杀。

当然要生起这样的量,那是要反复的去串习才能达成的。这是第二步,叫知母,这要花工夫去修。

第三步、念恩:

这个念恩啊,现在的人也不太容易修,刚才讲到了,我们看不到母亲的恩德。实际上,当我们静下心来以后,我们会发现,母亲对我们的恩德太大了。你看,刚开始的时候,十月怀胎,这个做过母亲的最清楚,是不是?每次当我想到这里的时候,眼泪就忍不住要流。你看,母亲怀上自己的时候,母亲受的那种痛苦,吃什么东西怎么样?吃不下,这个做过母亲的最清楚。母亲为了我们,想吃的东西她不敢去吃,比如说,本来有的母亲可能想吃辣椒的,但是一考虑到对小孩有影响,她就不吃了,有的病可能要用什么药的,她一考虑到孩子,她就不用了。为了孩子,她会想尽办法去呵护。然后,孩子生下来的时候多么的痛苦,有很多母亲就是因为生孩子失去了生命。有很多母亲为了孩子,连自己的性命也不要了。母亲对我们就是这样的呵护,这个恩德多大呀!

在还没有生下来的时候,母亲就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呵护;生下来以后,母亲把我们抱在怀里;天气冷了,就想办法不要给冻着了;天气一热,又怕孩子太热了;稍微大一点的风一吹,又怕孩子着凉;睡觉的时候,只要孩子哭一声,母亲就没有办法睡觉,心心念念想到的就是孩子,所以母亲的恩德对我们呀,太大了!孩子不懂事,拉屎拉尿,母亲也不厌弃;一旦孩子生病的时候母亲就非常的担心,如果听说孩子得了病,无法医治,做母亲的宁肯用自己的性命去换取孩子的性命。真的,这一点我就深有体会,我以前听我父母给我讲,我生下来不久的时候啊,身上就长一个东西,长一个毒。我母亲就为了我,怕我死去,想尽千方百计找医生,晚上无法睡觉,一直守护。实际上,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为了孩子,她宁肯把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都献出去,但是孩子又真的有多少懂得父母亲的恩德?慢慢的长大了,教我们说话,教我们吃饭,教我们做人。我们读书以后,教我们要怎么样去读书,给我们缴学费,慢慢的长大。一想到这些,父母的恩啊,实在是太难报了。我们慢慢长大以后,在世间人来说,又要考虑我们结婚生子的问题;如果像我们出家人来说,又要考虑让我们提供出家的因缘。一想起这些,母亲的恩德啊,真的是没办法说;母亲的恩德比天还高,比地还厚,确实是这样的。

我们这一生的母亲是这样,那么前一生的母亲是不是这样呢?一样啊,每一期的母亲对我们都是无微不至的呵护,但是我们又知道报恩吗?不知道。一想到这些,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的时候,我们应该去报恩啊。我们平时讲:“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而父母对我们的恩那么大,我们又如何去报答呢?我们是人啊!

以前在藏地有一个强盗去抢一匹马,一刀下去,这个马受惊吓,就生下一个小马驹来,这个马并不管自己的刀伤,而是照样的回过头来舔这个小马驹来。这个强盗看到以后深受感动,一个畜生、一个马它都能够对自己那个孩子这样去呵护,那我们这样子做能行吗?

实际上不光是我们人类有这样的心,对于孩子无微不至的呵护,一切的众生它都会有这种心,你看一只狗也是这样的。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就受过这个麻烦事情。我有一次呀,到有个村子去,那个村子有户人家的狗正好下了一窝狗崽子,有五六个,我又不知道。我从旁边过的时候,这个母狗以为我会去伤害它的狗崽子∵,跑过来就咬,把我这个脚上咬几口,一只狗为了保护它的孩子,它就这样。一只鸟,我小时喜欢抓那个鸟啊,我就碰到过这样的。那个鸟在窝里面,你去掏它的鸟的时候,你甚至就是在旁边看一下,那个鸟的母亲啊,就在旁边叫,使劲的叫,甚至还来抓你、来啄你。

你看一个动物、一个畜生,它爱子的心都是那么的切。我们生生世世以来,我们的母亲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呵护,这种恩德实在是太大太大了,一想起这些我们怎么办?我们怎么样来报答母亲啊?

所以,通过念恩,要报恩,报恩怎么报啊?母亲对我们的恩德这么大,我们怎么样去报恩啊?是不是给她吃点饭,给她钱花就够了啊?当然,能够给她吃饱穿暖就已经不错了,但是现在往往有的人,不但做不到这一点,甚至于还巴不得父母早点死,父母早死了他好分家产,有没有这样的事?有啊!太恐怖了,不知道报恩!对于我们学佛的人,当然要报恩,要报恩应该怎么去报?最大的报恩,就是从根本上,让他从痛苦中救出来,这是最大的报恩。但是作为世间人来说,给她一些食物、衣服、零花钱,这是一种报恩的方式,但是这够了吗?不够啊!

佛经上讲,《佛说父母深恩难报经》里面讲,一个人你挑着担子,把父母亲放在箩筐里面一直挑着走到死,你都无法报答父母亲的恩,没办法报的。父母亲那种心,对子女那种心,你是无法领悟到的。当然,做过父母的人他就会慢慢体会到,我们经常听到有的人讲:不做父母不知道父母的恩,做过父母才知道父母的恩啊!真的是大啊!

那么要想报父母的恩,就是要长久的报恩,就不能只是说暂时的给她解除饥寒,不能够只是这么简单。实际上,作为一个人,特别是我们学佛的人,学佛人的父母亲,有的人已经走了,在冥冥当中他们最希望自己的子女来救度。一个母亲,当她有病的时候,她最希望的是自己的子女来救度,这个我深有体会的,她不会想到去叫别人来救度。实际上,我们的父母,无始劫来,我们的父母有多少啊?太多太多的父母,他们在生死轮回当中,他们都希望他们的子女来救度他,而我们今天有幸遇到佛法,我们不去救度他,谁去救度呢?要想救度他们,要成佛,那怎么样去救度?一想到这些,应该去报恩,报恩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佛。也就是说,要给他快乐,拔除他的痛苦。所以,紧接着下面讲什么?慈心。

什么叫慈心?

慈就是予乐,慈就是给予快乐,悲就是拔除痛苦。

既然父母对我们有这么大的恩,我们要怎么办呀?要不要给他快乐呀?要。那么,怎么给他快乐呀?当然刚才讲了,给他吃饱穿暖是一种方法,不要让他受苦。当他有痛苦的时候,我们要想办法给他拔除痛苦;他有病的时候,我们要想办法给他治病;他想要什么东西,我们就要满足他;他有什么烦恼的事情,我们要给他想办法,让他开心,就是拔除他的痛苦。这里面,悦意慈,就是像前面,如果有了知母、念恩、报恩这样的心态以后,很自然就产生一种“我要给他快乐,他就是我的父母,他对我恩德这么大,我一定要给他快乐,我想尽办法要给他快乐。”怎么让他高兴?自然就会产生这个慈心,悦意慈心,就会很高兴。不会觉得,像有的人家里面啊,有这种情况,一个父母亲生了两三个儿子,这个儿子不愿意养父母,那个儿子也不愿意养父母,怎么办?轮流养父母,父母亲在这个大儿子这里住两个月,二儿子这里住两个月,三儿子这里又住两个月,甚至两个月觉得时间太长,住一个月就行了。都不愿意养,那就谈不上修行,父母亲是我们的福田∵,我们有父母让我们来奉养,应该是一个快乐的事情,一个欢喜的事情,我们到哪里去找这样的福田呢?

一想到这些,父母亲对我们有这么大的恩德,如果我不去报答父母的恩德的话,内心就会很痛苦,就会很难过的,一想到一辈子,如果没有一点孝敬父母就感到很失落,就白活了。能够产生这样的心态,这表明还算不错,然后把这种心态扩大,这一期的父母是这样,一切众生都是我的父母,我应该想办法也给予他们快乐,悦意慈。

那么有了这个悦意慈还不够,还要有悲心,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悲不是普普通通的悲,不是我们世间讲的,这个人很悲伤的悲,是什么?拔除痛苦。这个悲,也与小乘的悲不一样,这个悲是大悲,平时我们讲大慈大悲,这里面讲的大悲,这个是区别于小乘的悲。小乘它有慈、悲、喜、舍,而我们这里讲的是大悲,指什么?大乘的不共悲心,是为了什么?为一切众生的痛苦,都要把它拿掉。这样的悲,真的是悲天悯人啊,这种呢,不是一般的悲。这个大悲心啊,是至关重要的,你有这种想拔去众生苦的这种悲心,你才有后面的菩提心;如果没有这种心,你是没办法的。

佛经上也一直强调,这个大悲心啊,实在是太重要了,佛经上说大悲心是力量强大成佛的不共亲因。这就很重要哦,把它写一下,一个是大悲心是力量强大的成佛的不共亲因,有了大悲心就会有一种动力;如果没有这个大悲心,你说要成佛,不可能;你说要发菩提心,不可能。所以,大悲心是至关重要的,为什么?你要去拔众生的苦啊!而且,大乘道的根本就是大悲,这是大乘道的根本。我们讲大乘的标志就是菩提心,菩提心的根本就是大悲心,大悲心怎么生起来?

我下面会讲到,大悲心太重要,大悲心就像人的命根一样的,就像转轮王的轮子这么重要。它从三个方面来看,三个重要。

一个是初重要:是大乘决定因素与发菩提心的根本。

这三个重要,大悲心的重要,我们平时讲要发菩提心,你要发菩提心,首先要问你,你有没有大悲心?大悲心是什么?大悲心就是说,你有没有去拔除别人痛苦的心;你有没有帮助别人解除痛苦的心;别人有痛苦了,你是不是高兴;别人有灾难的时候,你是不是幸灾乐祸,你是不是跟他一样的痛苦,就可以看出来。大悲心是菩提心的根本,没有大悲心就不可能有菩提心,这是根啦,这是第一个。就像一个种子一样,这个大悲心就是菩提心的种子,这是初重要。

第二、中重要:大悲心生起对佛子行不退缩,是披甲精进的动力。

大悲心生起对佛子行不退缩,平时我们往往会退心的:哎呀,学佛那么难呀,不想学了呀。那就是没有大悲心,你有了大悲心以后会不会退呀?一想到那么多众生在受苦,不忍心退心,所以它是披甲精进的动力。平时我们讲披甲精进,什么叫披甲精进?战士打仗时戴上盔甲,戴上盔甲以后就勇往直前。就是说有了大悲心就勇往直前,发菩提心,救度众生,这是中重要。这就好像是肥料一样的,前面讲的是种子,这里讲的是水跟肥料,这是中重要。

第三、后重要:

什么叫后重要?

有了大悲心,才会有后来的菩提心,也就能够成佛,大悲心是成佛后利他事业恒不间断的保证,这就像一个果子一样的,果子成熟了。这大悲心啊,就是这么的重要。

我刚才讲了,实际上这个佛啊,成佛以后,他靠什么度众生?靠的就是菩提心,那么菩提心的动力就是靠大悲心,也就是说,大悲心的驱使,他会去度众生;没有大悲心,就不会去度众生啦。度众生很辛苦的啦,你去讲他们不听,你要他这样做他不这样做,要花费很多的精力,也是很辛苦啊,如果没有大悲心的话,他就会退心,但如果有了大悲心,他不厌其烦的会去帮助,为什么?一看到众生那么苦啊,怎么能够停下来呢?就打个浅显的比方,假如你的父母亲掉在那个而厕所里面了,那个厕所里面很深,就快淹死了,你会不会游手好闲?等一下吧,淹一下还不会淹死吧?会不会这样想?不会的,你会怎么想?赶快的想办法去救啊,不会间断,为什么?因为看到奄奄一息,很痛苦的时候,就想办法要去救。

实际上,大悲心比这种心态还要强烈。佛看三界如同火宅,就好像这个房子里面起大火了,着火了,要去救火,不去救火,就会烧死。这个大悲心就看到众生在这个火宅当中受苦,就要被烧死的时候,想去救度的那样的心态,大悲心。有了这样的心态以后,他还会间断吗?不会。有了这种心态以后,他就会想方设法赶快去救度。这就是什么?大悲心。

所以,大悲心不管是初也好、中也好、后也好,初中后都重要啊,那么这个大悲心怎么来修呢?

佛经上讲了,菩提心力量的强弱,完全是看这个大悲心的力量来定,大悲心的力量强,菩提心的力量就强;大悲心的力量弱,菩提心的力量就弱;没有大悲心,就没有菩提心;菩萨们行道的速度、快慢,都由大悲主力量的大小来决定。

那么,这个大悲心怎么来修呢?佛经上告诉我们,从这个要被宰杀的羊身上去修,比较容易生起来,因为平时你如果没有一定的训练的话,你要想生起来是很难的。当然,如果有前面那个平等舍心、知母、念恩、有慈心,有了前面这个心态以后来修这个大悲心就容易生起来,如果单独来修这个大悲主,那就应该从这个被宰杀的羊那里去修,怎么从宰杀的羊那里去修呢?

你去观想一只羊要拖去被宰杀的时候那种状态,有没有看过?宰杀的羊我看过,我看过那个杀猪,看得多,以前小时候没有学佛,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杀猪,那个很惨,现在一想起来都毛骨悚然。首先是磨刀,把这个刀磨得很锋利;然后烧水,滚烫;然后用钩子把那个猪钩出来,使劲的拖,那个猪使劲的不出来,拖出来;以后,用刀这样从喉咙上插进去,然后那个猪哭啊、叫啊,你想过没有,如果这个众生是你的父母,你会怎么想?实际上我们前面讲过了,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都曾经当过我们的母亲,这一个众生也曾经当过我们的母亲,它这样子被宰杀的时候,它那种无奈,真的是悲惨啊!

思惟这个惨状,想想我怎么去帮助它,再进而思惟我们自身所修恶趣痛苦,它现在变成猪,我过去生中都有可能变成猪,以后都有可能堕落变成猪,堕落三恶道,一旦我这样子的话怎么办?那么多众生在三恶道里面受苦,我又怎么样去帮助它们?

然后把这个推广,然后生起这个悲心。进而再思惟母亲,看我们的母亲为了我们的成长,也许做了很多恶事,有的父母为了孩子竟然不顾脸面去偷、不顾脸面去骗去抢,为了孩子受尽了苦,去造了很多恶业。你看做父母的生一个孩子,为了有奶水杀鸡,这些是造恶业啦,但是父母不管,为什么?一心为了孩子,你看父母亲为了孩子,自己造恶业都不管。一想到这些怎么样?实际上,因为这些恶业,以后父母都会堕落,那么堕落以后,他们这个苦,怎么样去帮助他们拔出来呢?要去救度他,这就是大悲心。

那么这个大悲心达到什么样的条件才算够量呢?

就如同一个慈母,不是一般的女的,一个不负责的母亲那没得谈,所以一个很负责任的母亲,一个慈母,一心想到身患重病的爱子一样的,这样的心态,算大悲心。

不知你们有没有这个经验?我没有这个经验,但是我能够想象,可以听别人讲过,听我的母亲讲过,如果这个孩子非常的乖巧,非常的聪明,非常的孝顺,有一天这个孩子得病了,而这个母亲又非常的慈悲,对孩子又非常的喜欢,一旦孩子得病以后,父母亲是什么样的心态?想方设法要去拔除他的痛苦,这就算够量了,有这种心态算是够量了,这个不容易哟。我们现在很多人对这方面没有感觉,是吧?在西方国家就特别严重,好像父母生了孩子以后,这个孩子就不怎么管了,十八岁以后根本就不理,没有感情。

所以,这个大悲心就是说,慈母对爱子得病,罗患重病的时候,那种心态,这就是大悲心。

那么有了大悲心,再上去是不是就发菩提心了呢?不是,还要有了个增上意乐。

第七、增上意乐心:

什么叫增上意乐心呢?

为了一切有情除苦予乐,由我来承担,由我独立将有情置于佛地,胜过声闻、独觉的增上意乐。

慈心、悲心,是不忍心母亲掉入深坑,而希望有人相救。而增上意乐心就不一样了,增上意乐心就是说,看到父母亲掉在这个坑上以后,自己是奋不顾身的要去救度他,这种心就不一样了。增上意乐是毫无迟疑的决定,由自己亲自来救她出离险境,这个程度不一样。

打个比方,比如说一个孩子,他可能只有十岁、八岁,他家里面起火了,这个房子是木结构的,结果父母亲在房子里面没有出来,这个十岁、八岁的孩子他会怎么办?他只能怎么办?他只会喊:哎呀,快来救命啊,父母亲都在里面啊,快烧死了!他无法去救,但是他有这种心,有这种救度的心,这就是慈悲心。

但是,如果这个人长大,他懂事了,他懂得这个火的可怕,他二十多岁了,他很懂事,看到父母亲在这个火宅里面被大火烧的时候,他会不会只是在喊?他喊都不用喊,直接就冲进去救父母出来,这就是增上意乐。

也就是说,增上意乐的心比起慈悲心要强盛,力量要强大。他奋不顾身,他根本就毫无迟疑,一点都不用考虑的,一旦发现有这个险境,马上就要去救度,这种心叫做增上意乐心,但这还不够菩提心。

再进一步,通过前面的思惟,由平等心,然后知母、念恩、报恩、慈心、悲心、增上意乐心一步步生上来以后,在内心当中是这么去想:一切众生都是我的母亲,我怎么样帮助她们出离苦海呢?三界轮回,三界犹如火宅,非常可怕,作为这些众生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来救度,而我是他们的子女,我不去救度他们谁去救度呢?但是我拿什么去救度呢?通过前面这种思惟,勇敢的承担起来,我要救度他们,我要去救度这些众生,感觉到责任重大。这众生这么多,我怎么去救度他们呀?不得了,责任重大。但是,我又怎么去救度?救不了啊!怎么去救度?你不要说救一切众生,你救你父母能够救得了吗?救不了。不要说你救你父母,救你自己救得了吗?救不了,你自己都在生死轮回当中,怎么办?谁能够救度?布什总统能救吗?救不了啊,伊拉克那么多受苦的人,布什总统也救不了,不但救不了,麻烦事情还增加;朝鲜这边核武器又要实验,他也管不了,他自己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安南解决得了吗?解决不了。那么,梵天王、帝释天王解决得了吗?也解决不了,你见也见不到。那么,其他的神能解决得了吗?救不了。声闻、罗汉救得了吗?救不了,声闻、罗汉他只是图自己的解脱,他不愿意管那么多事情。一想起这些呀,其他的这些都救不了。那么多众生,那么与我们有缘的,我们的父母谁能够救度他们?只有谁能够救度?只有佛,只有佛才能够救度。只有成佛才能够救度,佛在哪里?只有自己成佛了,才能够去救度。如果说自己成佛了,任运的想救哪个就救哪个,多好啊。一想到这些的时候,这个重担这么重,我不去成佛谁成佛?

这个时候发起一个心:我要成佛,我要救度一切众生!

这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这样来的呀!

我们平时讲“我发菩提心了”,你发得起来吗?你前面这些有没有?如果没有前面这些,你说你发菩提心,发得了吗?所以,没那么简单。

一到这个时候,一看到自己的能力这么差,其他人都救不了自己的父母,只有佛才能够救度,想到:我要成佛!要成佛怎么办?发菩提心,种下这个种子,你种下菩提心这个种子,才会感得佛这个果。所以,菩提心是这么发起来的。

要获得佛一样的这个功德,必须要得一切智;要得一切智,必须要发起为了利他而希求圆满的菩提之心,这就是菩提心。

前面这些都是因,后面这个就是果,七支因果就这么来的,这是七支因果法。

有的人修这个七支因果法,修几十年生起了菩提心;有的人利根的,他可能前辈子修的,他修个十年、八年甚至三年,他就修起来了。一旦修起来,发起这个菩提心以后啊,那真是不得了,上节课我们已经讲到了,发了菩提心的这个殊胜利益,我这里就不再讲了。

通过前面的分析,要修菩提心就按这样的步骤一步一步的修上来,这个大家要认识到,当然不是我们讲一讲就行了的,还要什么?还要用功,这种修要思惟观察,反复的想,反复的思惟,你做每一件事情都按这种方法去想,时间久了以后,在内心就会产生菩提心,这个比修什么都重要。

我们现在往往碰到很多人,一天到晚就是念阿弥陀佛,这样好不好?当然很好。但是这个不如你去好好的思惟,修菩提心,这个比起你修什么都要重要得多。修菩提心比什么都重要,特别是在我们凡夫位,还没有近入资粮位的时候,修菩提心比任何都重要。如果你没有这个心,你所念的这些都没有地方放。

《华严经》上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这句话很有意思的哟,忘失了菩提心,你修一切的善法都是魔业,就是魔,为什么?

你这个不起作用,不是成佛的东西,都是轮回流转的东西;如果说你发了菩提心,你做什么事情都对。你发了菩提心,打人也对、骂人也对、杀人也对,你们信不信?有点怀疑啦,这个有这么好吗?真的,你们有没有看过《米拉日巴***传》?《米拉日巴***传》里面有一个故事,你们有没有记得?

米拉日巴***去亲近他的师父玛尔巴∵,米拉日巴***刚开始的时候是学外道,下冰雹打死了很多人,后来他知道这个罪业很深重,就去跟玛尔巴***学佛。有一次呀,玛尔巴***跟他讲:米拉日巴,你不是会降冰雹吗?那个山上啊,那边有一群土匪,他们专门来捣蛋,有些居士要到我这里来学法,要来供养,要来拜佛,那些土匪专门来抢劫,你能不能够下冰雹把那些土匪打死?米拉日巴***当时讲:不行啊,我要学正道了,我不去打死这些人了。玛尔巴***说:你以前怎么讲的?你说你是身口意都供养给我,现在我命令你下冰雹将那些土匪给打死,如果你不打死那些土匪的话,那我就不传法给你。米拉日巴***没办法啦,他就又降冰雹打死了那些土匪。玛尔巴说:这边打死了,那边还有,你也把那边那些土匪打死。米拉日巴***就有点不太愿意了,但也没有办法了,***跟他讲了,他还是要把他们打死,下冰雹,他一念那个咒符,一念就把他们打死了。结果呢,还有一个地方要他去打,他说他不愿意去了,这个玛尔巴***看他不愿意去,也就算了。结果,当天晚上就念经,念经以后,玛尔巴***就把打死这些众生全部给他招过来,就用这个特殊的法,把这些全部都给他超度了。这时候米拉日巴才后悔:打死的太少了,多打死一点的话,就多超度一些啦。为什么?为什么他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他发了菩提心,他的师父玛尔巴他发了菩提心。所以他杀人也是在度众生啊!表面上看,是打死了人,实际上是什么?用这种最特殊的方法,叫做杀度,以杀为度,可以救度。但如果你没有这种菩提心的话,你敢去杀吗?你杀一个众生那不得了,那找你的麻烦。

你去想想,菩提心的这个功德呀大得不得了,你如果发了菩提心,你就是打人、骂人、杀人都有功德;如果你没有发菩提心,你就是做很多的善事都是魔业。

波旬魔王他为什么变成魔王?以前他也是修行人,他很认真,有一次他就供养了一个声闻罗汉,供养了一碗饭,但是因为这个功德,他后来当上了魔王,为什么?没有发菩提心。难道供养这个有问题吗?没有问题,你供养这个是一个善事,但是你没有发菩提心,这个善事就变成了魔业。

我们以前讲过太多这个故事了,很多人做了很多的善事,这一生做了很多的善事,第二生来的时候很富贵,第三生来的时候堕落,为什么?因为他很富贵,就造了很多恶业,最后堕落,他为什么会堕落?因为他富贵,他为什么会富贵?因为他做了善事,做了善事最后还是会堕落,为什么?没有菩提心啊!所以,《华严经》上讲的“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一点都不错。

修菩提心,比任何法都要重要,比修任何法都要重要;如果不修菩提心,你要想成佛,没份。所以,发心为了利他,就是什么?成佛,成菩提。“发心为利他,欲正等菩提”,是很值得我们用大把的时间,花大的精力去修习菩提心的。

佛经上讲,对发菩提心有三种方法、比方:

一种就是如王发心:

也就是说自己先成佛以后,然后引导一切众生达到成佛,这就算如王发心,像国王一样发心,这是一种。

第二种如牧发心:

什么叫如牧发心?

牧,就是去放牛啊,放羊啊,放牛放羊有什么特点?就是让它们先走,要它们走,自己在后面。就是说,愿一切有情,让他们先成佛,自己再成佛,像地藏王菩萨一样的,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让他们先成佛,自己再成佛,实际上自己成佛更快,下面会讲到的,这叫如牧发心。

第三就是如船长发心:

如船长发心有什么意义不一样?

船长开船的时候怎么办呀?跟大家一道走,一道度过去,也就是说,我与众生一同成佛,一起成佛,这样的发心,愿自己跟众生同证菩提,这就是如船长发心。

这三种,一种是自己先成佛,然后救度众生;第二种是众生先成佛,自己在后面;第三种是一同去成佛。这三种当中,哪一种成佛最快呀?

第二种成佛最快,为什么?

表面上看,要让一切众生先成佛自己再成佛,实际上是什么?自己先成佛。这样的目的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以后我们会讲到的。

但不管哪一种发心,但目的就是一个,都是为了利益他人,为了利益他人而愿意成佛,有这样的心,就是菩提心。

这是菩提心的一种修法,这个叫做七支因果法。

那么今天就讲到这里。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