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兄如晤:
来信收到多日,获悉一一。
舅父病况不知如何?老病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很大的威协。照佛家来说,这是“迷”的果报。记得在以前信中,曾用“旅游”比喻众生的流浪生死,依其每段行程开始、逗留、结束、迁徙、配对生死的四个阶段:生有、本有,死钉、中有。我们现在是处在本有阶段,往前推是生有一投胎住母腹中∵,再往前推是中有(死生之间:中阴身。∵一般人认为死了万事皆空,或是做鬼等等),再往前推是死有(前世死时贪恋、恐怖)∵,再往前推是本有(即前世从生到死这一阶段),如此,我们经过的生死无边无际!在未觉悟前(游心——无明未息,六根驰逐六尘),还要经历无量无数的生死,亦即依各人昕造善恶因果,依循死有、中有、生有、本有,一直轮回下去。亦即你、我在数十年前经历的一场死亡悲剧(实则一场虚惊:真为妄累)∵,在若干年后(生命在呼吸间,未必有若干年,不过就一般而论)∵,又要重演一次!世人於婴儿满月时,多做“弥月”庆祝,如果深入观察,前世的亲人可能正在为其做周年忌呢!人生就是这样。
生死的情况,约略如上面所述。∵一般人对死亡(死有)都怀有恐惧,实则重要在死后的何去何从(亦即生有)!譬如人临下车,恋恋不舍,又不知何往(了解佛理后,知道有来生,安心不少)∵,确是痛苦和无助,但那只是短暂的,紧接而来的生有,才是关键时刻!古人说:“只宜来世胜今生,莫遗今生胜来世。”万一搭上破烂车子,甚至牛车、马车,那才是可悲的!不过,这也是互为因果——比如一棵树,生长时刻是向东倾的,遭砍时,也一定向东倒下;在生时,如果无明淡薄(品格高尚)∵,身、口、意业完善(广结善缘)。自然招感善缘,生到善处(俗语也说物以类聚)。否则,纵能善终,大患在后!我是不赞成在生不修,悠悠忽忽,甚且造了恶业,然后依赖超度,接引等等,那是不保险,也不符佛旨的。
在人生旅途中,除了老病死紧紧跟随着人之外,还会遭遇到种种不如意的事,诸如:恩爱别离、怨憎聚会、所求不得、身心逼恼等等。仔细观察,也不是外来,佛教称为业感缘起,是由很复杂的共业(共同因果)别业(个别因果)∵,因妄心取境而显现的。好比一个人,戴着有色眼镜(妄心、无明亦即六根),注视着事事物物(妄境,业力显现;即六尘),然后生起苦乐感觉(六识)。故解决之道,在不造业(不造业尚不听到、见到,何况亲身领受);消除无明,不处处执我、我所(有色眼镜妄心,逐渐淡薄,乃至净尽:观一切法平等)∵,心(能见妄心)、境(所见妄境)两泯,如梦忽醒,达到觉悟境界。
颇见有人凡事不肯深思,横冲直撞,结果产生很多不幸,也有人遇到逆境,埋怨命运;实则各有因缘莫羡人,欲除烦恼须无我,一切都有前因后果,不关命运。因果通於三世,一切都很公平!为善上升、为恶下坠、修道得觉悟(转识成智,证得空性,突破有——生有、本有、死有、中有的连锁),明白了这一点,就会努力修正自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净其意。”则途充满了光明!
由於舅父的病,我们又谈了一些费思索,和世人认为忌讳的事。不过,所说倒不是杜撰,也是我们所迫切需要知道的,想不会介意和嫌唠叨吧!∵
摘自《禅里珠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