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法相宗大本山——药师寺

李贺敏张琳编译

药师寺,位于奈良市西京町,是日本法相宗大本山,为奈良七大寺之一,始建于日本天武九年(680)。本尊是药师三尊(日本国宝)。

历史沿革

日本天武九年(680),日本第四十代天皇为了祈祷皇后疾病痊愈,发愿在飞鸟藤原京建造佛寺,这便是药师寺建寺之始。七年后,药师寺尚未建成而天武天皇去世。皇后继位,成为第四十一代天皇,名持统。于文武二年(698)建成药师寺七堂伽蓝。其后随着平城迁都,于养老二年(718)移至现址。原来的药师寺称本药师寺,位于现在的奈良县橿原市。移建的药师寺东西宽三町(约300m),南北长四町(约440m)。它以双层的金堂和其两侧的东西两塔及单层的讲堂为中心,此外还有食堂、三面僧房、走廊、经楼、钟楼、中门、南大门等建筑,此种建筑布局因始于药师寺而被命名为“药师寺伽蓝配置”。药师寺同东大寺一样,属于宗派佛教,长于法相、华严的研究,曾涌现出戒明僧都、如宝律师等高僧。平安时代虽然名僧辈出(如明哲、长朗、药仁、济源、壱演等),但它仍置于法相宗另一座大本山——兴福寺的领导之下。

在漫长的岁月里,药师寺曾几经沧桑。天延二年(974)二月,由食堂引起火灾,大半个伽蓝变成灰烬,唯剩东塔及西塔。天元二年(979)虽复建,然因大风,金堂顶部破损。尤其是享禄元年(1528)九月七日,金堂、讲堂、中门、西塔、僧房、走廊等建筑因兵火而毁于一炬。除了东塔(日本国宝)之外,寺内大部分殿堂是江户时代以后建造的。本世纪六七十年代,重建了金堂、西塔、中门等建筑,重现了药师寺昔日的雄风,目前正在重建伽蓝内最大的建筑——大讲堂。药师寺计划至2018年,即移址一千三百周年之际,完全重建七堂伽蓝。

七堂伽蓝

南临旧六条大路的南门是日本重点文物,又称四脚门、南大门。据药师寺志记载,建于庆安三年(1650),建筑形式为双层五间三户,正中三间为通道,东西各一间各放一只狮子。天禄四年(973)被烧毁,虽然长和年间(1012-1076)得以重建,文安二年(1445)六月被大风摧毁,后又毁于享禄(1528)兵火。

穿南门,进中门。中门为单层五间三户建筑形式,两侧分别供奉仁王、夜叉、座鬼等十六尊像。中门的东西两侧各有98.4米的走廊相连,并各向北延深113.5米。金堂、东西两塔在走廊之内,讲堂与中门遥相呼应,两侧分别与走廊相连。

过中门,映入眼帘的便是宏伟庄严的金堂。金堂为双层歇山式屋顶,其建筑形式采用了被称做“裳阶”的小屋檐,外观上大小屋檐相错,宛如跳跃的音符,被誉为“冰莹乐章”。里面安奉药师寺本尊药师三尊像(日本国宝,白凤时代(1))。中间是结跏趺坐的药师如来像,虽经过数次火灾,颜色漆黑,但它是药师寺的象征,闻名天下。药师如来像底座(日本国宝)建于奈良时代,底座四面汇集了当时世界上有代表性的各种图纹。最上方的框纹是古希腊的葡萄唐草纹,其下方为波斯的莲华纹,每一面中央,雕刻着印度传说中的大力神(护卫)裸像,下框则雕刻着中国的四方四神(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匠心独运、想像丰富,即使经过一千余年,亦令人叹为观止。日本当时的国际化及东西方的交流从此底座图纹即可略见一斑。药师梵语为Bhaisaiya-guru.∵Tathagatha藏语是Smangyibla或BHaisajya-guru∵Vaidurya-prabha,可翻译成药师瑠璃光如来或净瑠璃净土药师如来。药师佛在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其中第二愿:愿成佛时,身如瑠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光明广大,过于日月。所以称为瑠璃光。因此,药师佛与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一样,深受日本国民的信仰。

金堂前的东西两侧,分别是东塔和西塔。东塔(日本国宝)是伽蓝中最古老的建筑,高约34米,建于天平二年(730),是日本白凤时代唯一保存下来的建筑物。它同金堂一样,屋檐采用“裳阶”的建筑形式,从外表上看,宛如一座六层塔,实为三层。东塔顶部的镂金装饰称为“相轮”,相轮最上部饰有水烟和二十四飞天吹笛撒花的镂空雕。这些飞天翩翩起舞、自由自在的形象,在辽阔天空的映衬下,表现出对佛法的赞美和称颂。东西双塔高耸入云,亭亭玉立,向世人展示着它的风韵与庄严,已成为药师寺的象征。在创建当初,东西双塔的最下层,分别供放释迦如来八相成道中的入胎、受生、受乐、苦行、成道、转***、涅盘、分舍利等塑像。如今这些塑像(日本重点文物)虽多成碎片,仍珍藏于药师寺内。现在东塔最下层设有佛坛,上面供放着室町时代样式的四方佛及鎌仓时代的四天王像。

金堂的北面是讲堂。讲堂宽度、跨度均为四间,为单层四柱造法。历史上曾多次被毁,现在的建筑建于安政三年(1856),其内安奉金铜药师三尊,看起来比金堂本尊更显古老。相传天正年间(1573—1595)埋在北郡山植槻附近的土砂中,后移放在寺内西院堂,1856年讲堂落成后,便成为讲堂的本尊。另有一说是金铜药师三尊像是从本药师寺移至这里的。说法很多,尚无定论。讲堂是天长年间(827—833)举行天下三大会(2)之一——最胜会的道场。

东院堂(日本国宝)位于东塔的东南侧,是养老年间(717—724)吉备内亲王为祈愿元明亲王的冥福而建造的。在奈良时代,东院堂是建在现址东边的,天禄四年(973)被大火焚毁。弘安八年(1285)朝南建造了现在的建筑。享保十八年(1733)又改建为朝西。建筑形式为单层歇山式屋顶。日本是多雨潮湿的国家,为防水防潮,地基高出地面,这是鎌仓时代日本式佛教建筑的典型范例。堂内四周由室町初期制作的四大天王守护,中央安奉着精美绝伦的金铜观音像(日本国宝,白凤时代制作),被认为日本屈指可数的观音像之一。古人称以心视物为“观”,听无声之声,辨无色之色,均谓之“观”。以“观”来为世人解除烦恼、消却苦闷的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这尊圣观音菩萨像身着轻薄袈裟,透过轻纱,隐约可见其姿。这种雕刻技术,说明它深受印度笈多王朝的影响。

守护在圣观音像四周的四天王本是古印度须弥山的守护神,后来传到中国后,受我国四方四神的青龙、朱雀、白虎、玄武的影响,四天王像脸部分别被涂为蓝色(东方持国天王)、红色(南方增长天王)、白色(西方广目天王)、黑色(北方多闻天王)。据多闻天王像座上的铭文,可知天王塑像完成于正应二年(1239),永仁四年(1296)着色。硕大夸张的服饰、咄咄逼人的形态、堆色的涂抹手法等,充分显示出鎌仓时代佛寺造像的特点。

在南门西南,休冈八幡若宫社殿(镇守药师寺的神社)的北侧,建有佛祖堂,堂内的佛祖石及佛足歌碑完成于天平时代,均被列为日本国宝。相传释迦牟尼成佛以后的三四百年间,印度尚未出现佛像,而以佛祖足迹的石雕、菩提树或***来代表佛,并将其作为礼拜的对象。这块佛足石于天平胜宝五年(753)凿刻而成,是日本最早期的佛足石。据传它来源于中国。唐贞观年间,王玄策遣使到天竺,使者临摹摩揭陀国鹿野苑(释迦早年说法之地)内的佛足迹后,带回国内,放于长安普光寺内。日本常有入唐求法者前往参拜,并摹刻于石上,请到日本。佛足石后面,立有佛足歌碑,碑上刻有颂扬佛祖及反映生死轮回的诗歌,每首38字,使用万叶假名(3)记音,共21首。诗歌中咏唱了天平时代人民的朴素情怀。

法事活动

药师寺的法事活动很多,修证吉祥会和修二花会式是最具代表性的两大法事。二者有共同点,即都要进行悔过行法,通过忏悔自己的罪过,招福攘灾。在日本,悔过行法始于朱鸟元年(686)七月,在宫中祈祷天武天皇病体早日康复。

修证吉祥会以日本国宝吉祥天女画像为本尊,每年1月1日至14日在金堂举行。吉祥天女是福德丰穰的守护神,传说只需要在吉祥天女面前忏悔一年来的罪孽,就可以消灾招福,因而被祀为吉祥本尊。吉祥天女容姿优美,慈悲济世,因而世人又将其视为观音菩萨的化身,她与辩才天被并列誉为佛教女神的双璧,在日本和中国信仰者众多。吉祥天女画像(天平时代)以光明天皇为原形,是日本单独画在麻布上的最早的彩色图画。吉祥会最早在两个地方进行:元月1日至7日先在药师寺八幡宫,7日至14日在金堂。

据史料记载,神护景云元年(767),诸国国分寺开始进行“吉祥悔过”,又有一说是稍迟几年,于宝龟三年(772)。药师寺的“吉祥悔过”大概也是始于此吧。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把欢喜日称为吉祥日。尤其日本人民大都抱有“现世的”生活态度,他们对今生就能给人们带来幸福的吉祥天女喜爱有加、信奉不渝是理所当然的了。正因为药师信仰是现世信仰,吉祥悔过与药师悔过才广为世人接受和奉行。

修二药师悔过是药师寺一年中最为盛大的法事活动,又称修二花会式。花会式每年3月30日开始举行,为期7天。

《日本书纪》天武天皇条记载,朱鸟元年(686)七月己亥朔庚子之日,“僧正、僧都等参赴宫中悔过”,其实就是药师悔过,这也是日本最早的药师悔过记载。药师悔过行法当时分晨朝、日中、日没、初夜、半夜、后夜等六时举行,现在每日分凌晨三点、中午二点、晚上六点共三次进行,每次各二个小时,即凌晨包括后夜和晨朝,中午包括日中和日没,晚上包括初夜和半夜。参加的僧人称练行众,早、中、晚进行六时行法相当辛苦。通过这种苦行,感召伽蓝护持、天下安隐、万民丰乐、地味增长、五谷成就、风调雨顺、法界众生利益均沾等。

六时行法中的每一时,都各有一名“时导师”指导行法,初夜、日中、后夜,各有大导师作法。如下午七时入堂,大众落座后,坐于东座的堂司招呼堂童子撞初夜钟,钟鸣三下后,时导师来到中央,初夜行法开始。完后,大导师登上中央高座进行作法,大导师作法完毕,初夜行法才告结束。大导师自高座下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堂司再让堂童子撞钟三下,继初夜后开始进行半夜法。时导师出来后,次序与前同,半夜行法结束后,这天的夜间行法亦告结束。凌晨的后夜和晨朝、中午的日中与日没行法等与其基本无异。

修二会第二日初夜(3月31日),要诵读药师寺修二会忏悔缘起,第五日初夜(4月3日)有堂司“庄严差定之仪”,这是在指定明年的正庄严和夜庄严,即修二会的最高领袖及负担修二会期间所有费用的人。这一天,金堂内大批群众涌入,几无立锥之地,如今只保留其形式。被选为夜庄严的人,是从居住在九条、七条、五条、西京等五个地方,即在药师寺辖区内近年财运亨通的人中挑选出来的,所以这些人都屏住呼吸,专心致志地听着堂司对人选的宣布。夜庄严者决定下来后,群众齐声祝贺,并涌入当选者的家中,一顿美餐,酒足饭饱,被招待得非常周到。而且自当日起,一年的斋戒沐浴及第二年修二会的全部费用均由其负担。

花会式源于嘉承二年(1107),堀河天皇为了使皇后早日康复而来参拜药师寺,非常灵验。皇后也很高兴,遂以十种手制花(梅、桃、樱、棣堂、山茶、牡丹、藤、百合、燕子花、菊)表达谢意,供奉于修二会。从此花会式成为流传至今的传统活动。

此外,每年5月4、5日,在供奉着我国唐代高僧玄奘三藏顶骨的玄奘三藏院举行玄奘三藏会大祭,显彰功德,谢忱报恩,还献演表现远道求法的舞乐。日暮之后,伽蓝内点起盏盏成片的灯笼,举行万灯供养。玄奘三藏(600—664)被视为日本法相宗鼻祖。他曾西行天竺求法17年,回国后潜心翻译佛典达1335卷,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译经家之首。昭和十七年(1942),侵华日军在南京发现了玄奘三藏的顶骨,1944年,全日本佛教会分得其中一部分,曾保存于琦玉县岩槻市的慈恩寺,以后专门建造了顶骨石塔。由于药师寺与玄奘三藏法缘深厚,为了显彰他的丰功伟德,昭和五十六年(1981)正式从日本佛教会请得分骨,在药师寺的东北部建造了玄奘三藏院伽蓝。

慈恩会是具有浓厚奈良佛教特点的法事活动,由药师寺和兴福寺共同举办,而且两座寺院隔年提供会场。每年11月13日,是法相宗开宗祖师慈恩大师(窥基)的忌日。为缅怀大师,信徒们悬挂慈恩大师像谈经论道,赞颂功德。

阅经便能积功德,诵经更是如此,而手抄佛经的功德同制作佛像一样。人本具有清净之心,用自己的手抄写经,能领悟净菩提心。为此药师寺在每月8日(药师缘日)及第三个周日举行手抄写经会。昭和四十三年(1968)开始用抄写《般若经》的化缘形式来促使信徒响应,从而使得金堂(1976)、西塔(1981)、中门的修复工程得以顺利展开。

注释:

(1)白凤时代:日本美术史上时代区分之一,在飞鸟时代与天平时代之间,即始自大化元年(645)至和铜三年(710)的迁都平城京。白凤时代的前期虽留有飞鸟时代的烙印,但它深受我国北齐、北周的影响,后期受隋、唐的影响颇深,同时某种程度上也受到印度佛教文化的影响,样式丰富多彩。其代表作为药师寺金堂内药师三尊像(丰满华贵)及已被烧毁的奈良法隆寺壁画等。

(2)天下三大会:又称南京三会,即在南都(奈良)举行的三大敕会,包括兴福寺维摩会、宫中御斋会、药师寺最胜会,三会的讲师被封为僧纲。

兴福寺(山阶寺)维摩会(10月10日—16日),缘于656年百济法明尼因诵《维摩经·问疾品》而使藤原鎌足病愈;宫中御斋会,是为祈祷国泰民安,每年从正月八日起一周内,在宫中太极殿(后改为清凉殿)设斋,招集僧众讲说《金光明最胜王经》;最胜会是讲说《金光明最胜王经》,祈祷国泰民安的法会,始于831年,每年3月7日举行,以宫中(又称御斋会)、奈良药师寺、京都圆宗寺的最为有名。

(3)万叶假名:借汉字音训注日语发音,一般一字一音,如“阿(あ)”(音读)、“木(き)”(训读)等。公元六世纪开始用于金石文上,后被广泛用于《万叶集》(日本最古老的歌集,共20卷,奈良时代末期完成)等日本上古的文献中。平安时代以后,形成现在日本的平假名和片假名。即将其草体化后逐渐演化成平假名,简略后(如只取汉字的偏旁部首等)而成为片假名。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