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

列表

在家、出家四众弟子应该如何修行?

佛教知识“在家、出家四众弟子应该如何修行?”。∵∵  佛说四辈经  四辈,是指佛教的四众弟子,也就是比丘(出家男众)、比丘尼(出家女众)、优婆塞(在家男居士)、优婆夷(在家女居士),由经题我们就可以知道,这部佛经是佛陀对四众弟子的教导。以下是在家信众的部分。  【佛言:“若有男子心志系道,不能出家者,在于爱欲之中,当受持五戒、月六斋。】  如果有男子虽然志愿修行成就佛道,但是却不能出家,无法舍离对世俗种种的爱欲之心、尤其无法舍离男女之间的爱欲...

地藏菩萨超度心咒

佛教知识“地藏菩萨超度心咒”。∵∵  地藏王菩萨超度心咒:∵嗡∵哈哈哈∵温三摩地∵梭哈  诵持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之前,须先洗面,洗手漱口。然后上香、献花、供水、供果。至诚恳切,念净口、净身、安土地真言各三遍,以净三业,而正身心。  净口业真言:  奄(嗡)、修(速)利(辣)、修(速)利(辣)、摩(麻)诃(哈)修(速)利(辣),修(速)修(速)利(辣)、娑婆(所)诃(哈)。  净身业真言:  奄(嗡)、修(速)多(大)利(辣)、...

十二大愿救众生

佛教知识“十二大愿救众生”。∵∵  药师如来在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所发之十二大愿。(又称十二上愿)  作者:唐三藏法师义净奉诏译来源: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经云:  复次曼殊室利。东方去此、过十殑伽河沙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  曼殊室利。彼佛世尊、从初发心、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云何十二。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自身光明照无边界。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庄严其身。令诸有情、如我...

何为三界,何为六道

佛教知识“何为三界,何为六道”。∵∵  三界  梵语trayo∵dha^tavah!∵,巴利语tisso∵dha^tuyo。(一)指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乃迷妄之有情在生灭变化中流转,依其境界所分之三阶级;系迷于生死轮回等生存界(即有)之分类,故称作三有生死,或单称三有。又三界迷苦之领域如大海之无边际,故又称苦界、苦海。(一)欲界(梵ka^ma∵-dha^tu∵),即具有淫欲、情欲、色欲、食欲等有情所居之世界。上自第六...

佛教小知识

佛教知识“佛教小知识”。∵∵  佛  ——∵是梵文Buhhda(佛陀)的简称,意为智慧、觉悟,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是十方三世过去、未来无所不知的智慧,是彻底的觉悟,觉悟了宇宙人生一切  觉有自觉、觉他、觉满。佛法的自觉是正觉。阿罗汉是正觉(烦恼断尽了)。菩萨是正等正觉,自行化他(是一切众生的不请之友)。佛是大觉圆满。  释迦牟尼佛  ——是梵文,释迦,是能、仁的意思。能,是能够;仁,是慈悲。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寂,是寂静...

佛教道场二十种法会法事全揭秘

佛教知识“佛教道场二十种法会法事全揭秘”。∵∵  法事是寺院道场重要行事之一。在所举办的法事当中,有的是自我忏悔的方式,如忏摩;有的是经大众附议通过者,如布萨;有的是对大众宣说佛法,如升座说法;也有于新春时为国家、檀那祈福祝祷者,乃至到山门迎春等;一年当中更有春秋二祭,及三皈五戒、八关斋戒的多次举行等,方便社会大众参与修持。今略述数条于下:  一、布萨羯磨:僧团中,僧众若有犯戒者,则于大众前发露忏悔,称为“布萨”。凡与大众有关的决策,须经...

高僧推荐的十九部佛经

佛教知识“高僧推荐的十九部佛经”。∵∵  读诵的佛经,但视为了什么目的,再看能有多少时间。通常佛教徒们读诵的经典,不出《心经》、《普门品》、《阿弥陀经》、《金刚经》、《药师经》、《地藏经》,一部分有较多时间的人,可以读诵《法华经》、《华严经》。诵经的方式,如系一人,可用木鱼,也可不用木鱼,两人以上同诵,则须用木鱼。最好确定一部经,发愿在一定的期限内诵完多少遍,不要今天诵此经,明天又换另一经。诵经不为求解,只求字音不错,不用知道经义...

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咒为何威力无比

佛教知识“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咒为何威力无比”。∵∵∵《大悲咒》为九十九亿恒河沙数诸佛所共同赞叹,功德威力无与伦比,是所有法会佛事中都一定会持诵的神咒。  《大悲咒》出自“伽梵达摩”所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全名为《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悲咒》全文84句。  《大悲咒》在汉传佛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自唐代翻译《大悲心陀罗尼经》之后,《大悲咒》即广为弘传,并被纳入汉地丛林功课。据《大悲心陀罗尼经》载:《大...

拜佛时恭敬合掌功德巨大含义深广

佛教知识“拜佛时恭敬合掌功德巨大含义深广”。∵∵  双手合掌恭敬礼拜的功德巨大,在佛教经典《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隋洋川郡守瞿昙法智译)中,有如下记载:  “若有众生。恭敬合掌。得十种功德。  一者得胜福报。  二者生于上族。  三者得胜妙色。  四者得胜妙声。  五者得胜妙盖。  六者得胜妙辩。  七者得胜妙信。  八者得胜妙戒。  九者得胜妙多闻。  十者得胜妙智。  是名恭敬合掌得十种功德。”  那么合掌究竟有什么深刻含义呢? ...

古代出家人随身必带这十八种物件

佛教知识“古代出家人随身必带这十八种物件”。∵∵    佛陀与众弟子托钵乞食(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离钵为突吉罗,是为中垢。(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步行时环振动出声,以警示路上的虫类。(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大乘比丘游行诸方,托钵乞食之时,身上常携带十八种物件称“十八物”。不过,在原始佛教教团中,僧人所有物则只有六种,又称“六物”。“六物”和“十八物”具体都有什么?  六物指比丘绝对不可离身的六种资具,又称“比丘六物”,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