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

列表

《观无量寿经》图文解说14、三圣像观

佛教知识“《观无量寿经》图文解说14、三圣像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偏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  想彼佛者。先当想像。闭目开目。见一宝相。如阎浮檀金色。坐彼华上。见像坐已。心眼得开。了了分明。见极乐国。七宝庄严。宝地宝池。宝树行列。诸天宝幔。弥覆其上。...

图解佛教中的五种吉祥花

佛教知识“图解佛教中的五种吉祥花”。∵∵    优昙波罗花  优昙波罗,亦作优昙婆罗、乌昙跋罗、优昙钵华、乌昙华等,意译灵瑞、瑞应。花名。产于喜玛拉雅山麓及德干高原、锡兰等处。花隐于壶状凹陷之花托中,常误以为隐花植物。世称其花三千年一开,值轮王及佛出世方现,喻极为难得的不世出之物。佛经中常用以喻佛、佛法之难得,如《法华经·方便品》云:“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昙花一现”的成语,即源出于此。    曼陀...

修精进波罗蜜的十二种利益

佛教知识“修精进波罗蜜的十二种利益”。∵∵  菩萨复有十二种[发勇猛心]。修行[毗梨耶波罗蜜]得大利益。菩萨应行[精进波罗蜜]。  何等十二。  一者精进。能速觉知诸佛法海故。菩萨应发大勇猛心修行精进波罗蜜。  二者精进。能速往诣诸佛所故。菩萨应发大勇猛心修行精进波罗蜜。  三者精进。能遍十方供养恭敬一切佛故。菩萨应发大勇猛心修行精进波罗蜜。  四者精进。所作之业能称一切诸佛意故。菩萨应发大勇猛心修行精进波罗蜜。  五者精进。能勤化度...

修忍辱波罗蜜的十三种利益

佛教知识“修忍辱波罗蜜的十三种利益”。∵∵  复有十三种观修行[羼提波罗蜜]得大利益。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何等十三。  一者忍行。堪忍诸恼能证一切诸法空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二者忍行。不见有我为他害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三者忍行。不见众生有怨亲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四者忍行。不见自他身可损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五者忍行。闻毁赞叹心常不动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六者忍行。能断烦恼诸结使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七...

放生的注意事项

佛教知识“放生的注意事项”。∵∵  “买物放生,与布施同,须善设法。勿立定期,勿认定地,勿议定物,随缘买放,生得实益。若定期、定地、定物,则是促人多捕矣。”  注:应当如何放生?放生是否必须阻止他人吃肉?为了实现放生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印光大师认为,买来货物放生就像布施一样,必须妥善安排,寻找方便法门。不要确立定期放生之约,不要只在固定地点放生,不要规定必须放生某物,应该随顺机缘,机缘到时买来放生,所放生灵也能获得实在利益。如...

要学会利用烦恼而不要被烦恼利用

佛教知识“要学会利用烦恼而不要被烦恼利用”。∵∵ 要学会化烦恼为菩提  《维摩诘经》:弟子众尘劳,随意之所转,道品善知识,由是成正觉。  【后注】:维摩诘居士说,尘劳是他的佣人。尘劳是尘劳烦恼,中国文学形容这个世界是红尘,这是中原文化,因为中原地带是红土高原,风沙一起,空中都带有红颜色的尘埃。现代的都市,像台北虽没有风沙,但是空气污染,就不是红尘,而成了乌尘。尘是指这个世界,劳是指这个世界中的众生劳苦。在尘劳中的众生,每天都有无数烦恼。佛说...

天下第一财神,虚空藏菩萨

佛教知识“天下第一财神,虚空藏菩萨”。∵∵天下第一财神,虚空藏菩萨  虚空藏菩萨,又称为虚空孕菩萨,他具足福德、智慧二种宝藏,无量无边,犹如虚空广大,所以称为虚空藏菩萨。他能出生无量宝物,满足一切众生的欲求,所以他是最根本的财宝本尊,密号为如意金刚、富贵金刚、无尽金刚。  虚空藏菩萨又是密教菩萨,包藏一切功德如虚空,故名“虚空藏”。《大集经·虚空藏品》说:有个富贵的长者.仓库中藏财宝无数,他乐善好施,所有贫穷的人到他那里祈求帮助,这位...

六斋日的渊源

佛教知识“六斋日的渊源”。∵∵  【六斋日的渊源】  佛陀之所以制定每月的六斋日受八关斋戒,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但是受八关斋戒,为什么要定在六斋日这个时间呢?关于这一点,根据经论则有很多说法,我拿一些较符合理性的来解释给各位听,第一龙树的智度论提到:说佛之所以定于六斋日受八关斋戒,是因为依据印度固有宗教相传,在这六日当中,世间有一种恶鬼,经常追随在人的后面,一有机会就会夺取人的生命,即使他不能夺取我们的生命,也能带来很多...

心经每读一次,加持一次能量

佛教知识“心经每读一次,加持一次能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