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

列表

觉明妙行菩萨,修净土什么叫夹杂?

佛教知识“觉明妙行菩萨,修净土什么叫夹杂?”。∵∵  菩萨示沈元辉曰:大凡修净土人。最忌是夹杂。何谓夹杂。即是又讽经。又持咒。又做会。又好说些没要紧的禅。又要谈些吉凶祸福见神见鬼的话。却是夹杂也。既夹杂则心不专一。心不专一。则见佛往生难矣。却不空费了一生的事。你如今一概莫做。只紧紧持一句阿弥陀佛。期生极乐日久功成。方不错却。授汝一偈。依而行之。  阿弥陀一句∵万法之总持  声和心相依∵念兹复在兹  感应不思议∵莲开七宝池  (摘自《西方确指》...

觉明妙行菩萨,怎样求子?

佛教知识“觉明妙行菩萨,怎样求子?”。∵∵  王定佑求子。菩萨曰:汝自今莫杀生命。勿食异物。勿多欲逞忿。何以故。杀生伤天地之慈。乖长养之道。食异物必增淫秽。或致恶疾。多欲逞忿则戕损寿命。暴折元和。又多犯阴阳之忌。汝当永戒此三。一意奉养老母。推惠行慈。济贫拔苦。广行阴德。积累不废。天必锡汝佳胤也。(《摘自西方确指》) ...

合十:合掌的十六种含义

佛教知识“合十:合掌的十六种含义”。∵∵    合掌的礼仪,我们几乎是天天要用的,如在圣像前要合掌示敬,与人见面也合掌示礼。合掌看似简单,实表深广的佛法。正如佛经之语深,一句话乃至一个字,可能有无量的含义和境界。宇宙一大天地,人体一小天地,人是宇宙的缩影,一切佛菩萨皆从人身修成。所以,合掌也含藏宇宙万法。我们不能浅看合掌之礼。  一、合者,和也,代表和平、友好、团结合作。手握拳或手拿武器,表示争斗。双手抬起,示赤手空掌,即无争斗之意...

诵经12要领

佛教知识“诵经12要领”。∵∵    1.专诵一经:有的人选诵好几本经,有的人选诵一本经,我建议你专诵一本,除非已经诵得很习惯的不勉强,为什么要专诵一本?它的利益在哪里?因为一经通,则窍窍通,所以一悟了就悟了。那你诵那么多经的意义是什么呢!事实上还是要大彻大悟啊!所以诵一经能开悟,诵那么多经也能开悟,但是诵一经比较容易契入,诵多经很难契入,除非这一经已经通达了。  2.一日几遍:你一天读几遍,这个很重要,以金刚经感应录的例...

李子明:过生日的习俗来自佛教诞辰

佛教知识“李子明:过生日的习俗来自佛教诞辰”。∵∵  农历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圣诞日,汉传佛教浴佛节  据说,孔子的诞生日是9月28日,今年是孔子诞辰2560年。各地的祭孔大典照样热闹非凡。不过令人沮丧的是,孔子在世的时候不仅没有见过这么讲究的生日party,连句生日快乐都没听到过——那个时代的人尚不知生日为何物。  翻开史籍,魏晋南北朝之前,我们找不到过生日的记载,人们也没有“生日”这种意识。专讲礼仪的《仪礼》、《礼记》、《周礼》均无生日礼...

觉明妙行菩萨,父母之恩难言尽

佛教知识“觉明妙行菩萨,父母之恩难言尽”。∵∵  菩萨又示众曰:诸善男子。人之一身。父母所生。父母所育。现前尔等种种营谋。种种受用。即使父母不曾与得一钱。也还是父母生却你身。故有今日。万事身为大。身为本。从本而推。岂不是父母之恩难言难尽。所以佛言。于父母边出一高声重语。尚获罪无量。况今有甚于此者耶。若言父母或以不堪相加。不得不论。则是视父母如路人矣。只可欢然顺受。父母自有感悟之日。决不得争个你非我是。做逆天背伦之人。(按先儒谓弑逆之人。只...

觉明妙行菩萨,不念佛则获罪无量

佛教知识“觉明妙行菩萨,不念佛则获罪无量”。∵∵菩萨谓查母曰:汝何不勤勤念佛。答曰:因添儿孙。时常抱持。恐有不净。菩萨曰:汝谓不净念佛。恐怕有罪。不知不念佛。则获罪无量。莫计净与不净。只管念去可也。(摘自《西方确指》) ...

农历四月初八浴佛的意义与功德

佛教知识“农历四月初八浴佛的意义与功德”。∵∵  浴佛的意义净化个人的身口意,我们手持净水向悉达多太子象沐浴时,内心应当诚恳祝祷,愿袪除贪欲、瞋恨、愚痴的污垢,让自行身行、语言、心意都能保持洁净,希望社会清净安宁,没有暴力、诈欺、邪恶等事件,环境能够优美清净,并且借着浴佛的功德,净化自己的烦恼尘垢,美化我们的社会国土,转五浊恶世为清净的净土,导邪曲人心为善良菩提,这就是浴佛的真正意义。∵浴佛的功德成就浴佛可成就十五种殊盛功德  一者、常有...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

佛教知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  释迦牟尼当初出家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解脱生老病死等痛苦之道。他在鹿野苑第一次说法时,以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比喻,讲述如何修道才能解脱烦恼永离苦海的真理。他所讲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四谛;②八正道;③缘起论;④三法印。这些是佛教的根本教义,是释迦牟尼证悟以后所形成的自己独特的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观念。  四谛,也称四圣谛。“谛”是实在和真理的意思。四谛即苦、集、灭、道。  苦谛,是讲世间存在的...

心是什么,真心与妄心体性的辨认

佛教知识“心是什么,真心与妄心体性的辨认”。∵∵  心,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阿难反复地提出七点见解,经过佛的分析论辩,都被佛所否定。觉得平生所学,尽是虚妄,就非常惶惑,请求佛的指示,要求说明心性自体本来寂静的真理。  佛说:“一切含有知觉灵性的众生,自无始时期以来,(时间无始无终,故名无始。)种种错误颠倒,都受自然的业力所支配,犹如连串的果实,从一个根本发生,愈长愈多。甚至一般学习佛法追求真理的人,虽然努力修行,亦往往走入歧途,不能得成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