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社会追求效率,造成每个人越来越匆忙,竞争越来越厉害。因此便有人希望透过禅修来帮助他们,以寻求内心的安定。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禅修只是暂时把自己关在安宁的环境中,盘起双腿,一念不生,一旦走出禅堂,面对变动无常的现实世界,似乎又觉得方法使不上力。我相信,很多想进入禅修之门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
事实上动、静是不二的。禅的方法,如果仅仅用在静中,而动中没有用,这工夫就不算彻底;或仅仅用在动中而自己的心根本不能静下来,这也不叫作禅。
早期的禅宗祖师并没有主张一直打坐,甚至说‘打坐不能成佛’,‘开悟不在打坐’。如果只是关起门来动也不动地坐在那里,就叫作修行的话,那么石头、木头也都算在修行了。所以静未必就是禅,动也未必就不能学禅。
但是禅修还是先要有静的基础,否则要心随时安静下来,可能性并不大。所以一开始先要在静中练习打坐,慢慢地才能把禅法随时随地用到日常生活里,最后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把自己的心安定下来,这才是真工夫。
我们一般人没有时间天天练习,所以寺院有禅七、禅三等共修活动。但是想靠打坐七天或三天,就把心安定下来,可能性也不大;七天之中只是教你知道你的心在动,了解到心是如何地不安定。就是因为知道自己的心是不安定的,知道心不安定到什么程度,这时候反而能够安定下来了,能达到这样的状况已经算是不错了。
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当不知道自己的心不安定时,你的心是真的非常不安定;当知道自己的心不安,也希望它可以安定下来,就会开始用方法来调整不安定的心。方法很多,可以念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也可以注意自己的呼吸,注意呼吸出入的感觉;或者反复念一句话,看自己的念头为什么受影响,为什么在动?动的是什么?此外,有人跟我学打坐,如果心始终安定不下来,有时候我会教他把妄念分类编号,妄念就会逐渐消失,浮动的心也会安定下来,这也是一种方法。
以上是静中的方法,至于动中的方法,就是在环境中面对一切事,清清楚楚知道它是什么。别人赞叹我时,不必欢喜,骂我时也不必难过,因为这是他的立场,跟我没有关系,我只要知道有这回事就好了;至于他所骂的人是不是我,这是另一个问题。如果骂得对,我应该欢喜,如果骂得不对,他骂的人根本不是我,所以不必受他影响。
也就是说,当环境使我们产生浮动不安时,要面对它,但不要把它当成跟自己有关系,如此在动中就会很安定。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