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云经疏》结构分析

林世田

(一)

圣历二年(公元699年)武则天在篡唐称帝之后10年,在为新译《大方广华严经》所写的序文中,声言:“朕曩劫植因,叨承佛记。金仙降旨,大云之偈先彰;玉扆披祥,宝雨之文后及。”[1]这是一篇昭告自己因累世积善,今生得佛授记而承佛祖之命君临天下的宣言书。所谓金仙(释家对佛祖的敬称)降旨,先见于“大云之偈”,后见于“宝雨之文”,若不结合文献史料来看,此说颇似哑谜。原来新旧唐书等都曾记载武则天为后时就曾命薛怀义等众僧撰作《大云经》,盛言神皇受命当代唐而为天下主,乃弥勒佛转生于世,云云。于是武则天命将此经颁行天下,且命诸州各置大云寺,升高座讲说。这样我们才能明白所谓“大云之偈”的“大云”,乃指《大云经》,则所谓“宝雨之文”的“宝雨”,自是指《宝雨经》[2]。

武则天称帝如此借重《大云经》和《宝雨经》,亦不为无因。从现存《大云经》和《宝雨经》看来,前者假托佛祖授记,预言净光天女原为某国王夫人,今以女身得于阎浮提为王;后者预言东方天子月光将于佛涅盘后成为菩萨,现女身于中国,为自在主(两经都提到身为女皇得转轮王位统治天下)。两经此说,正是武则天篡唐称帝所需要的护符,表明她武则天称帝是受命于佛,有别于以男身为帝者托言受命于天。

但是史籍所说武则天命人伪造《大云经》,则早在宋代便有《僧史略》和《隆兴编年通论》的撰者分别提出疑问。主要理由是《大云经》早有译本(一为后秦竺佛念于长安所译,一为北凉昙无谶于凉都姑臧所翻),不可指为伪作。此后僧俗学界对此未置可否。直待20世纪之初,在敦煌发现所谓《大云经疏》S2658、S6502两个抄本,才引起中外学者重新评审前代史籍记载的正误。先是我国学者罗福苌、王国维和日本学者狩野直喜称之为《大云经疏》,矢吹庆辉则称之为《武后登极谶疏》。中国学者汤用彤根据日本一部1094年编撰的《东域传灯录》而称之为《大云经神皇授记义疏》。更主要的是,多数学者都同意武则天命薛怀义等人撰造的是《大云经疏》,而不是《大云经》,《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将其撰人称为“撰疏僧”亦可为证。故以称《大云经疏》较为准确。

(二)

上文已经提到,《大云经》原有两译:后秦竺译和北凉昙译。据《大唐内典录》、《众经目录》(法经)、《开元释教录》记载,两译分卷随时不同,皆有四卷、五卷、六卷之分。但现存《大云经》仅见昙译六卷本,另有一种敦煌本《大云无想经》,仅存卷九,是否为竺译尚有疑问。从敦煌本《大云经疏》的内容看来,所释经文乃摘自昙译卷四和卷六。

问题出在:武则天在《三藏圣教序》中自称:“玉毫流彩,式彰东渐之风;金口传芳,遂睹后秦之译。”[3]这里明确提到她见到了后秦竺译《大云经》!究竟薛怀义等人所撰《大云经疏》是诠释后秦竺译本?还是诠释北凉昙译本?竺译本与昙译本是否为同一梵经?这些疑问在竺译本今已不存的情况下,便只好根据昙译本来判断了。

首先要指出的是,今存《大云经疏》在解题部分就说:“然此《大云经》一部,有三十七揵度。言揵度者,乃是梵音,此云法聚也。故今叙而释之云尔。”这就是说,薛怀义等人所释《大云经》具有三十七章(揵度)。今查六卷本昙译《大云经》分章恰为三十七揵度,可见《大云经疏》所释经文出自六卷本昙译。考虑到武则天自称读过后秦之译,可见在武则天时代竺译本犹存,并且分藏于诸州大云寺。

这样,我们只好假定竺译和昙译《大云经》的基本内容相同,《开元释教录》卷四竺佛念译《大方等无想经》下即云:“与昙无谶《方等大云》同本”∵[4],因此可以通过薛怀义等人所撰《大云经疏》引用的经文,来了解竺译的内容。同时也可以看出,薛怀义等人如何利用《大云经疏》献媚于武则天。

(三)

《大云经疏》的释文基本结构格式是,先解经题,次列经文,接着才是注释经文,后附问答。所释《大云经》经文共有四段:

1、尔时,释迦牟尼佛为大众说法云:过去有佛,号同姓灯,时有国王名大精进,王有夫人名曰护法,王之大臣名法林聚。尔时王夫人者,今净光天女是也。其净光天女白佛言:唯愿如来说大王因缘。时佛告言:且待须臾,我今先当说汝因缘。是时,天女闻是语已,心生惭愧,佛即赞言:善哉!善哉!夫惭愧者即是众生善法衣服。天女!时王夫人即汝身是,汝于彼佛暂得一闻《大涅盘经》,以是因缘,今得天身,值我出世,复闻深义,舍是天形,即以女身当王国土,得转轮王所统领处四分之一,人民炽盛,无有衰耗、病苦、忧恼、恐怖、祸难,成就具足一切吉事,阎浮提中所有国土,悉来承伏,无违拒者,得大自在,教化所属城邑聚落,摧伏外道诸邪异见,汝于尔时实是菩萨,常于无量阿僧祗劫,为化众生故,现受女身,当知乃是方便之身,非实女身。(此段分别取自昙译《大云经》卷四和卷六)

2、经曰:舍利不可得,假使蚊子脚,堪任作桥梁,能度一切众,舍利乃可得。假使水中蛭,忽然生白齿,大如香象牙,舍利乃可得。假使兔生角,堪任作梯橙,高至净居天,舍利乃可得。假使小舟船,能载须弥山,度于大海水,舍利乃可得。(此段取自昙译《大云经》卷四)

3、又经记云:王阎浮提,护持正法,大得舍利,为欲供养佛舍利故,遍阎浮提起七宝塔,恭敬供养,尊重赞叹。见有护法持净戒者,供养恭敬;见有破戒毁正法等,呵责毁辱。(此段取自昙译《大云经》卷四)

4、经:大云密藏菩萨问曰:唯愿如来为诸众生说是天女未来之事。佛言:我以方便故,示涅盘已,七百年后,是南天竺有一小国,名曰无想,彼国有河,名曰黑河,南岸有城,名曰熟榖,其城有王,名曰等乘。其王夫人,产生一女,名曰增长。(此段取自昙译《大云经》卷六)

正规的释文倒也简短,但是中间掺插大量符谶之说,致使释文上下互不衔接,显得杂乱无章。造成《大云经疏》如此杂乱之由,可能是经过多人加工杜撰,史籍记载受命造作《大云经疏》的撰人以薛怀义为首,其他则有法明、处一、惠俨、惠棱、行感、德感、知静、玄轨、宣政等九人,致使全文读来显得层次零乱、支离破碎。例如第一段经文的注释被分割为数段,中间插入第二段和第三段经文及注释,还大量引用图谶之说而曲解经文,无非意在媚主。

兹将《大云经疏》基本格式剖析如下:

序文

(前缺)代而逾明,故金口微□,显祯符□□□□□□感灵迹于当今,□实将导□□□□□□愿发明后瑞,∵神皇之宝历□□□□□,□皇陛下至德动天,朗尧曦□□□□□∵,浮舜海于神河,故得灵感,□□□□□,但词深理秘,义远事幽,若不综核,□□□□,晓其冲,粹是用,彰其翰墨,敢欲显彼玄□。

释经题

然此《大云经》一部,有三十七揵度。言揵度者,乃是梵音,此云法聚也。故今叙而释之云尔。大云者,广覆十方,周遍一切,布慈荫于有识,洒慧泽于无边。既布大云,必澍甘雨。窃惟云者,即是武姓。此明如来说《大云经》,本属神皇母临万国,子育兆人,犹如大云,以一味□泽及中外,无远不沾,故曰大云者也。

经文一

尔时,释迦牟尼佛为大众说法云:过去有佛,号同姓灯,时有国王名大精进,王有夫人名曰护法,王之大臣名法林聚。尔时王夫人者,今净光天女是也。其净光天女白佛言:唯愿如来说大王因缘。时佛告言:且待须臾,我今先当说汝因缘。是时,天女闻是语已,心生惭愧,佛即赞言:善哉!善哉!夫惭愧者即是众生善法衣服。天女!时王夫人即汝身是,汝于彼佛暂得一闻《大涅盘经》,以是因缘,今得天身,值我出世,复闻深义,舍是天形,即以女身当王国土,得转轮王所统领处四分之一,人民炽盛,无有衰耗、病苦、忧恼、恐怖、祸难,成就具足一切吉事,阎浮提中所有国土,悉来承伏,无违拒者,得大自在,教化所属城邑聚落,摧伏外道诸邪异见,汝于尔时实是菩萨,常于无量阿僧祗劫,为化众生故,现受女身,当知乃是方便之身,非实女身。

经释一

释曰:昔灯王佛所发愿乃有三人:一大王,二夫人,三大臣。大臣法林前后记毕,天女请说大王之事,佛即先赞净光惭愧之美,次彰天女授记之征,即以女身当王国土者,所谓圣母神皇是也。

按语

何以验之?谨按:《证明因缘谶》曰:***白弥勒,世尊出世时,疗除诸秽恶,若有逋慢者,我遣天童子,手把金杖,刑害此人。水东值明主,得见明法王,***愿弥勒,为我造化城,上有白银柱,下有万世铭。天女着天衣,柱上悬金铃,召我诸法子,一时入化城。

谨按:弥勒者即神皇应也(弥勒者,梵语也,此翻云慈氏。按《维摩经》云慈悲心为女,神皇当应其义合矣)。疗除诸秽恶,及令天童子手把金杖,刑害此人者,即明诛灭凶徒,肃清天下也。“水东值明主,得见明法王”者,谨按:《易》云:帝出于震,震在东。此明神皇出震君临。又王在神都,即是水东也。化城者,明堂也。“上有白银柱”者,明堂中柱也。“下有万世铭”者,《广武铭》是也。“天女着天衣”者,即明圣母神皇服衮龙之服也。“柱上悬金铃”者,即应明堂演四时声教也。“召我诸法子,一时入化城”者,此乃万国朝宗,会于明堂也。

又(谶)云:明王圣主俱在化城楼上打金鼓,告诸法子:此法有因缘,寻解万里通。此法无因缘,打鼓隔壁韵。金鼓者,明堂大仪也。“有缘万里通”者,此明远方慕化,及忠赤之人皆见明堂,及闻大仪也。“无缘隔壁韵”者,自神皇母临兆庶,子育万方,作乱者必销,奸慝者自灭,故《河图》云:兆人伏顺,起逆自殃。伏以创制明堂,配享三圣,故召诸岳牧藩屏懿亲,俱集神都,同观大礼,然诸虺构逆,咸取败亡,纵有恕其性命者,远处边壤,不闻大仪,此即无缘隔壁韵之验也。

又(谶)云“我遣罗刹力士王,头戴昆仑山,从地出涌泉”者,此明新丰庆山神池涌出之应也。

又(谶)云“东有博山殿”者,大白马寺飞云阁也。

(又谶云)“西有盘龙台”者,即明堂也。

(又谶云)“神珠明月挂着城傍”者,即明堂上布日月星辰之象也。以是义故,属在∵神皇矣。

经释二

经曰“得转轮王所统领处四分之一”者,今∵神皇王南阎浮提一天下也。若比轮王,即四分之一是也。

经曰“人民炽盛,无有衰耗、病苦、忧恼、恐怖、祸难,成就具足一切吉事,阎浮提中所有国土,悉来承伏,无违拒者”,此明当今大臣及百姓等,尽忠赤者即得子孙昌炽,年无衰耗,皆悉安乐,无有病苦及诸祸难,具足一切吉祥之事。伏以大圣威德,化及万方,四夷之人,咸来归附。然其永效赤心者,即同获前福,如有背叛作逆者,纵使国家不诛,上天降罚,并自磨灭,故《宜同师记》云:四面猖狂无一物。此之验也。

经曰“得大自在”者,即∵神皇降伏万国,威力无等也。

按语

按:《广武铭》曰:“发我铭者小人”,此谓获瑞铭人也。

(铭曰)“读我铭者圣君”,谓∵神皇亲览也。

铭曰“非豹非狼”者,武也。

(铭曰)“王在洛阳”者,应∵神皇王在神都也。

(铭曰)“大王三二铭乃见”者,大谓圣德广大,被于万物也。自文明已迄四岁,凡五年也。欲见不见,岁在戊子也。

(铭曰)“黄衣君子称万岁”者,皇衣每于献寿之时,常称万岁也。

(铭曰)“土德之人王最昌”者,属神皇也。

(铭曰)“田舍老公莫颠狂”者,谓天下之人令其一心奉国不得颠狂作逆也。

(铭曰)“离猫为你守四方”者,《易》曰离者明也。位在南方,又是中女,属神皇南面而临天下,又是文明之应也。猫者,武之象,武属∵圣氏也。

(铭曰)“三六年少唱唐唐”,三六者,十八也。十八子者,李也。此显皇家姓氏也。唐者,圣朝国号也。

(铭曰)“次第还歌武媚娘”者,此明三∵圣之后,即∵神皇临驭天下也。

(铭曰)“莫远走,莫高飞,端坐中心不用移”者,中心谓神都居土中也,重明神皇大王洛阳之意也。

(铭曰)“东南西北地,圣道远光被”者,此明∵神皇圣化被于万寓,无远不宾也。

(铭曰)“化佛从空来,摩顶为受记”者,此应《大云经》授记之事也。

(铭曰)“光宅四天下,八表一时至”,言光宅者,明∵神皇临驭天下,能光泽万国也。四天下者,谓四海之内也。八表,谓八纮也。一时至者,谓万国俱承∵圣化,尽来庭之意也。

(铭曰)“民庶尽安乐,方知文武炽”者,此明文武百僚从今已后更欲昌炽也。

(铭曰)“千世不移宗”者,言圣历长远也。

(铭曰)“十八成君子”者,属∵皇帝也。

歌曰“非旧非新”,旧者言∵神皇非旧君临也;非新者,明神皇先已母育,又非新也。故曰“非旧非新”。

(歌曰)“交七为身”者,谓女字也。

(歌曰)“傍山之下到出圣人”者,傍山谓妇边帚子上傍安山字也。到出谓帚字之下到作出字,即妇字也。此乃重显神皇圣德也。

经文二

经曰:舍利不可得,假使蚊子脚,堪任作桥梁,能度一切众,舍利乃可得。假使水中蛭,忽然生白齿,大如香象牙,舍利乃可得。假使兔生角,堪任作梯橙,高至净居天,舍利乃可得。假使小舟船,能载须弥山,度于大海水,舍利乃可得。

经释二插补

如此譬喻,其数寔多,明知如来舍利不可得也。

经文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