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下的灾祸,还有办法躲开;自己造的灾祸,就没有活路了。”换言之,我们的言行要谨慎,不但不可“自作孽”,并且还要“未雨绸缪”。随时想到这两点,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顺利了
∵∵一、未雨绸缪∵
∵面对任何挑战,只要预先作好准备,就有更大的胜算。战国时代,大国想尽办法要并吞小国,那么小国如何自处呢?孟子借用《诗经》描写鸱鸮的一段话来引申其中的道理。
∵《诗经》上说:“趁着天空没起云没下雨,剥取桑树根的皮,窗门都要缠绕好。今后底下那些人,有谁还敢欺侮我?”鸱鸮这种鸟的表现是如此,但是牠是否想到“不让别人欺侮”,则是另一回事,因为这显然是诗人借事为喻,用来提醒人们早作准备。
孟子提供两种选择。一是:国家太平无事,趁这个时候修明政治法典;崇尚道德、尊重士人,使贤良的人有官位,能干的人有职务。那么,即使大国也一定会畏惧它了。二是:如果国家太平无事,就趁这个时候追求享乐,怠惰游玩,这是自己寻求灾祸。灾祸与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孟子最后引述《书经》的一句话,就是:“天降下的灾祸,还有办法躲开;自己造的灾祸,就没有活路了。”换言之,我们的言行要谨慎,不但不可“自作孽”,并且还要“未雨绸缪”。随时想到这两点,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顺利了
∵∵二、殷鉴不远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人类从历史上只学到一个教训,那就是人类从历史上没有学到任何教训。”这句话听起来充满反讽的意味,但是又可以找到无数的例证。我国古代在提醒人不要重蹈前人的覆辙时,会说“殷鉴不远”。
孟子期许政治领袖要效法尧与舜,因为这是唯一的正途。他说:“不以舜事奉尧的方式去事奉君主,就是不敬重他的君主;不以尧治理百姓的方式去治理百姓,就是伤害他的百姓。孔子说:‘道路只有两条,行仁与不行仁罢了。’虐待百姓太严重,就会自身被杀,国家灭亡;即使不太严重,也会自身危险,国家削弱,死后谥号叫做‘幽’、‘厉’,即使他有孝顺的子孙,一百代也无法更改。《诗经》上说:‘殷朝的镜子不在远处,就是前代的夏朝。’说的正是这种情况。”
殷(商)朝以夏朝为借镜,但是到了纣王还是亡国了;周朝以商朝为借镜,到了西周末期依然出现了厉王与幽王,虽然没有立即亡国,天下也从此陷入数百年的纷争,最后还是灭亡了。我们处于信息时代,每天都听说各种善恶报应的事件,心中怎能不警惕呢?如果一定要自己受到教训才知道谨言慎行,不是太不聪明了吗?
∵∵三、忧心悄悄
我们与人相处,经常会出现困难,那是因为大家观念不同,各有主张,于是批评之声此起彼落。孟子怎么看待这样的事呢?
貉稽说:“我被别人说了很多坏话。”孟子对他说:“没有关系。士人总会受到别人的任意批评。《诗经》上说:‘内心忧愁不已,讨厌那群小人。’说的就是孔子。《诗经》上又说:‘不消除别人的怨恨,也不损害自己的声名。’说的就是周文王。”
在孔子心目中,小人是指没有立志、不知上进的人,他们看到孔子到处奔走呼号,免不了加以批评。孔子内心所忧愁的倒不是自己受到误解与委屈,而是感叹这些小人浪费了大好人生。
至于周文王,则是采取尊重而不辩解的做法,不曾想尽办法去消除别人的怨恨。我们不可能求得每一个人的赞同与支持,只能尽其在我,但求问心无愧。同时,周文王也不损害自己的声名,就是按照既定计划继续从事应尽的职责。对于别人的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因为重要的是自己能否日进于德。连孔子与周文王都受到批评,何况是我们一般人呢?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