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人性的三个方面,即人的三种基本属性追索疾病的原因;不停止在症状水平上,而是在症状的背后,在人性的内涵中找到造成症状的原因,这便是人性心理学独有的非精神病学的诊断的方式。

对于疾病历来有不同的理解。还原论以细胞学为基础,认为疾病是细胞正常生理过程的破坏;二元论认为疾病是由生物过程和心理过程两方面的破坏所致;达尔文医学模式认为疾病是由于人类进化水平不能适应环境急剧改变的结果。近年来有所谓生物-心理-会医学模式,这种模式有两个大类,它们分别对疾病提出了不同看法。一类认为,疾病是由三种因素按一定比例发挥不良作用的结果,可以计算出各种因素在疾病中发生作用的百分比;另一类观点则认为,各种因素无法准确推测,只能从整体性和连续性角度给以理解。很显然,上述种种理论,不管彼此之间有怎样的差异,但在一点上是共通的,即都认为导致疾病的原因主要来自外部条件。然而,疾病毕竟是发生在主体身上,所以按逻辑推理,其根源也应从主体自身多加考虑。

一、人性主义观点对疾病的看法不排斥外部因素,而是在肯定外部因素的条件下,着重从人性内部去说明和解释疾病的原因。从这种意义上,人性主义认为各类疾病(包括躯体疾病)从实质上可以被看作人性的挫折和扭曲。假如从生理学角度把某种躯体疾病看成是正常生理过程完全转向病理生理过程的结果,那么,从人性角度则认为,躯体疾病虽然主要表现为躯体状态,但就其发病原因、转归和预后等方面,都是人性自身的变化。由于人性主义不承认人有绝对独立的生理属性,认为人的三种属性是浑然一体的,尽管三种属性各有自己质的规定性,有质的区别,但在人性中,它们是互相依存租互相转化的,是辩证地统一的。

所以,躯体疾病也只是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人性的扭曲和畸变而已。既便是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形式,人的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在躯体疾病中同样占有明显的位置。由于人性本身是三种基本属性的有机整体,所以人的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它必然会通过人的情绪状态影响疾病的发生、转归和预后。另外,既便是躯体疾病,其症状也绝非只是躯体症状。人对疾病的体验、态度等作为精神属性和内容表现出来、患者的社会行为也会因病痛或对疾病的态度而发生某些变化,人的社会属性经常是通过社会支持系统对疾病的发生和治疗起作用。这就是说,疾病对人来说只全方位的,无论就发病原因、疾病症状表现以及治疗、预后等方面,都具有全方位、整体性质。

从人性角度分析疾病,其临床意义有二:

(一)医生不单是在治病,而根本上是治疗病人(有病的人),治疗本身不应是在片面的,手段不应是单因素的。

(二)如果能从人性主义角度看待疾病和处理疾病问题,那么,所谓现代医学模式便可从一般理论观念转化为活生生的实践:∵

二、临床心理学的非精神病学诊断概念。

按人性的三个方面,即人的三种基本属性追索疾病的原因;不停止在症状水平上,而是在症状的背后,在人性的内涵中找到造成症状的原因,这便是人性心理学独有的非精神病学的诊断的方式。例如,恐惧紧张体验作为_种症状,可能是有三方面的原固促成的,一是脑器质性病变,二是蒙受过强烈精神刺激,三是社会交往中的失败或社会适应障碍等。在诊断时,应按患者的目前情况和既往史将可能的病因逐个除外,找到最关键的病因并评估出该病因与其他关键因素的关系,最后确定症状的强度,之后考虑针对性治疗方法。

三、治疗的宗旨一平衡:

出于人性主义心理学对心理紊乱的上述看法,其治疗宗旨便有以下内容。

人性主义心理治疗的总体目标是协助患者理顺和平衡自身的人性结构,即调整好人的三种基本属性之间的关系,矫正人性中的偏离(过激或退缩)因素,以便使患者在后来的生活中能按现实的条件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展自己的人性。

治疗的近期效应是:理解到人性的内涵,认识到自己的人性结构,看清自身症状的原因,从而消除由自我认知的盲目性带来的焦虑不安和其他情绪困扰。

治疗的远期效应是:在理解人性和个性的基础上发展出合理的行为,自觉地不断平衡自己的人性结构,在社会环境中处于积极适应的状态。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