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教的修持理论虽多,但“降心”是其要领部分。修持理法的降心理论由来已久,道教是由道家思想演绎而来,道家思想是以黄老为核心的,黄帝《阴符经》中讲“天性人也,人心机也”。

人禀天地间的一点太和真气,赋诸人身为性,此性是太和中的一点虚灵不昧,虚白朗耀,至为纯净,无有任何杂质,故经中讲“天性”,这种性(虚灵不昧),常清常静,即佛经中讲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而《道经》中讲的“……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为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惚兮恍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儒家讲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由此可见,道、佛、儒虽说各异,但殊途同归,均指人们禀赋太和中的一点不昧虚灵——天性。这种天性,是人之真性。人之真性因与后天事物接触,则见景生情,随物逐流,就产生万般情感、念虑、思维、欲想,这种百般的情欲因事、因物,时时变化万端,而无定踪,故曰:“人心机也”。

人之心机逾动,而先天的一点虚灵(天性)逾蔽。久而久之,使人重情欲,淡真性。流于苦海,无有休止。故《清静经》中说:“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警其神,既警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是烦恼,烦恼妄想,尤若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早坛•丘祖忏悔文》中云:“……恋香味色声而触法,贪嗔嫉妒,恶口妄言,杀盗邪淫,恣情纵欲……昧理欺心,遂致报对升沉,轮回展转,受诸苦恼,无有休停,皆由一念之差,障迷自性,妄想六尘之幻,沉溺爱河……”。以上弊端,种种苦恼,皆由后天之心机所致。

所以王重阳祖师创立了全真教,度人证果成真,必须永全真性。如何能永全真性,乃降伏后天的一切情欲,返归先天本性,故道教日常功课经《早坛》将降心止念这一理法而章章有论述。《清净经》云:“……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定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以及《功课经》中讲的“但凭慧剑威神力,跳出轮回五苦门”。都将清静六根,断诸邪障,“降心”止念,为证果成真的唯一妙法。这处讲的“但凭慧剑威神力”的“慧剑”是说每在欲念邪思妄想始动时,必用高度的体道之觉悟!慧"∵来分辨邪正,以斩钢削铁之志,当机立断,故曰“威神力”。

儒家思想以《大学》为中心理论,《大学》开宗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道讲“致虚守静”,儒曰“欲明明德”,释说“了悟真如”。无论道家的“证果成真”之妙法,儒家的“修齐治平”之正道,释倡的“了悟圆觉之真谛”,都以降心、止念、返情归性为唯一的根蒂。儒曰“致知”,释说“觉悟”,道讲“慧剑”,其主旨都是“降心”。

全真教修炼中主张的“降心”之法,非但能修真悟道,证果成真;其宗旨妙法,于为人处事亦有实际功效。在日常生活行事中,能体悟祸福安危之因,是由本身恶善正邪之行为所构成,而恶善、正邪之行是由心念所导致,动之于心,付诸于行动,就必有祸福安危之结局。例如历代官场,仕宦贪婪之心猖狂,导致身败名裂;常人奢侈之欲甚浓,为得一时私利,行窃作弊,而遭刑罚,吸毒贩毒,危害社会、家庭及生命。在此境界,即是国家法律,只能在正面起些威震作用,那么根本问题,还须自身在心灵中体悟,这些不良动机,有不善之结局。

也就是经中讲的“但恁慧剑威神力,跳出轮回五苦门”,道教经中还讲道“祸福无门,唯人自招”。老子讲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意即:人贵有自知之明,且能克制自心,方为“明”者、“强”者。这些例举都与全真教讲的“降心”属同一命脉。因全真教讲的“降心”的修持理法至为关键,在人世,为处事立身之要领,在修持,是为证果成真之梯航,不可轻而视之。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