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承祯是唐代着名高道,∵师从嵩山潘师正,∵作为神仙道教之中的重要人物,他曾先后被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征召入宫,宣讲道法,并且礼遇有加。司马承祯着述颇丰,主要有《天隐子》、《服气精义论》、《坐忘论》、《道体论》等。这些著作精取老庄,∵合以禅理,∵为内丹仙学的兴起作了理论上的准备,∵亦奠定了司马承祯在中国道教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炼养方面,司马承祯倡行以渐法入道。他认为修性练功,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以臻于大悟之境。他的这一思想,在其著作《天隐子》中有着充分的体现,而且亦和唯物辩证法之中的质量互变规律是一致的。

《天隐子》曰:“《易》有渐卦,道有渐门。人之修真达性,不能顿悟,必须渐而进之,安而行之,故设渐门,观我所入,则道可见矣”。在“渐”这一思想的统帅之下,司马承祯提出了修炼的5个途径,即斋戒、安处、存想、坐忘、神解,∵谓之“五门”。

所谓斋戒,∵司马承祯认为这是渐门之首。斋戒,∵不仅仅只是蔬茹饮食,∵汤浴去垢,其主要在于“节食调中,摩擦畅外”。此外,司马承祯认为:“休粮服气是道家之权宜,非永绝食粒之谓也”。在当时“辟谷食气”盛行的社会环境下,这是极为可贵的。

所谓安处,司马承祯认为其主要在于“南向而坐,东首而寝,阴阳适中,明暗相半……。吾所居室,四边皆窗户,遇风即阖,风息即开。吾所居座,前帘后屏,太明则下帘以和其内映,太暗则卷帘以通其外耀,内以安心,外以安目,心目皆安则身安矣。明暗尚然,∵况太多事虑,∵太多情欲,∵岂能安其内外哉,∵故学道以安处为次”。这段话不仅道明了安处之机要,∵也适合现代人的修炼,∵对养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所谓存想,《天隐子》曰:“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闭目即见自己之目,收心即见自己之心,心与目皆不离我身,不伤我神,则存想之渐也”。司马承祯认为学道之人,只要闭目收心,存神于身,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在存想基础之上更进一层的功夫便是坐忘。《天隐子》曰:“坐忘者,∵因存想而得,因存想而忘也。行道而不见其行,非坐之义乎?有见而不行其见,非忘之义乎?何谓不行?曰心不动故。何谓不见?曰形都泯故。或问曰:“何由得心不动?天隐子默而不答。又问:何由得形都泯?天隐子暝而不视。或者悟道而退曰:道果在我矣,我果何人哉,天隐子果何人哉。于是彼我两忘,了无所照”。坐忘的关键,主要是一个忘字。如何做到“忘”,那就是存想。把存想与坐忘结合起来,是对中华传统气功养生的一大贡献,亦符合《天隐子》“渐”的思想。

所谓神解,《天隐子》曰:“斋戒谓之信解,安处谓之闲解,存想谓之慧解,坐忘谓之定解,信、定、闲、慧四门通神,谓之神解,……故神仙之道有五,其渐学之门则一焉”。此外,《天隐子》又曰:“习此五渐之门者,了一则渐次至二,……了四则渐次至五,神仙成矣”。司马承祯把养生的关键归纳为:信、闲、慧、定、神五解,并认为神解是“万法通神”,当然,神仙是不可得的,但欲求长寿却是有路可寻的,依法修炼,必有所得。

总而言之,司马承祯在《天隐子》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内容丰富的炼养世界。他的“五门”之中,养生内容极为丰富,有人天阴阳相应说、有调节饮食形体之说、有安居住宅选择之说、有存神炼心之说。这些在现今,∵仍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渐”入道更是对中华气功的重大贡献,尤其是《天隐子》文辞简洁,对于现代人的养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