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在“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上的发言∵
这次论坛的主题“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不但呼应了胡锦涛主席“和谐社会”的倡导,同时也明确指出和谐之道在于“从心开始”,希望藉由这次的论坛,共同促进世界的和平,因此意义非凡。
谈到世界和平,放眼当前社会,所以有诸多的纷争,不能和谐,都是由于人们不善于管理自己,尤其不懂得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心”;如果人人都能把“心”管理好,则促进社会和谐,不为难也。因此,今天仅针对“和谐社会”这个主题,提出四点建设和谐社会的管理要点,分别是:一、柔性的管理;二、自觉的管理;三、感动的管理;四、佛法的管理。
一、柔性的管理
“管理学”是因应时代进步而产生的一门学问。过去西方一谈到“管理”,都是讲究“制度管理”,也就是一般强调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有目标的企业管理;然而在佛教里,除了重视组织、制度,佛教尤其有一套另类的管理办法,也就是以慈悲、赞美、鼓励来代替制度与规矩的“柔性管理”。
所谓“柔性管理”,世间上刚硬的东西不一定坚固有力,有时柔软的东西反而有意想不到的穿透力。例如,滴水可以穿石、温火可以融冰;乃至人体上坚硬的牙齿易断,但柔软的舌头不死不烂。可见“刚”虽然不是绝对的不好,为人“刚直”有时也有其必要,但刚而锐的东西容易斫伤,所以佛教讲“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刚刀口易伤”,柔性反而能够持久。佛教指导人坐禅,目的就是要培养柔软心,心地柔软的人才容易跟人融和相处,心性慈悲柔和的人,往往能制服顽强于无形。例如,佛教里的盘皀禅师,他以“慈悲爱心”感动禅堂里恶习不改的惯窃;仙崖禅师则以“不说破”的方式,化导顽皮的沙弥遵守寺规;乃至中国的老禅师放下身段“老作小”,因此让整个寺院和合无诤,他们都是真正懂得管理三昧的人。
“以柔克刚”的原理不仅可以应用在人事管理上,其实现在海峡两岸虽因政治因素造成隔阂,但事实上两岸都是同文同种,有着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两岸一衣带水,国土实不容分裂。因此,两岸统一是时代的潮流,也是必然的趋势;未来在“一个中国”的统一大道上,应该立足在“爱”与“平等”的前提下,如胡锦涛主席说:“和平统一,不是一方吃掉另一方,而是平等协商,共议统一。”也就是彼此尊重、包容,透过柔性的沟通,如此才能化解僵局,才能和平统一。所以,和谐社会要讲究“管理”,但不是“强势”的管理,有时以“柔性”的攻势,更能发挥力用。
二、自觉的管理
“管理学”虽是现代最时髦的一门学科,只是现在一般人大都只懂得应用在事务上的管理,却忘了要“管理自己”,尤其是“心”的管理,也就是佛教的“自觉”与“自悟”。
所谓“自觉”,就是自我要求、自我检讨、自我反省、自我发觉问题,继而要懂得自己解决问题。例如自觉自己说话不圆融、做事不周全;自觉自己经常对人过分要求,乃至对自己无法信守承诺等。因此,“自觉管理”就是举凡说话、做事,都要事先设想周全,不要事后懊悔,要时时觉得自己的形象重要,自己的品牌重要,所以要自我改进;尤其要“自觉”自己一生承受各种因缘的成就,故要感恩、发心,要懂得先“舍”才能“有”。
“自觉”就是一种自我教育,佛陀讲:“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就是自我教育;“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也都是自我教育。自觉的人生,做人处事要“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要自觉“内心重于外境、精神重于物质、结缘重于自私、建设重于破坏”;自觉的管理,就是要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轻重是非、人我关系,乃至觉悟宇宙世间因缘果报的定律。
当初佛陀也是透过自觉才能成道,所以人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需要父母的教导、老师的训诫、社会大众的帮助、长官的提携、朋友的勉励;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自觉”。自觉就是自我成长,自我树立形象,如果自己不能自觉,光是依靠别人,就如自己的身体,血管里的血液是自己的,是自发的营养,对增进健康有最大的功效与帮助;如果靠打针、注射营养剂,总是外来的,利益有限。
是故,“自觉管理”其实就是自我认识、自我惭愧、自我忏悔、自我奋发、自我学习,也就是要能自我“见贤思齐”,把自我的能量发挥出来,把自我的形象树立起来;如果人人都能建立起自己慈悲、智慧、明理、乐观、忠诚、忍耐、守信等“形象”与“品牌”,自然能够建立和谐的社会。
三、感动的管理
管理学中最难管理的是自己的“心”,但是管“人”也不是容易的事,因为人性是自私的,人有很多的烦恼,很多的意见,最重要的是面对不同的思想、习惯、经历、年龄、族群等,如何在这么多的差异之中,将人统摄起来,事实上是非常困难的。
有些人从事管理,善于以谋略在人我之间制造矛盾,然而一旦被人拆穿,就不容易为他人所尊重;有些人从事管理,喜欢用计策先试探别人的忠诚,但是一旦被人识破,就不能为对方所信服。所以最好的管理方式,应该是对人尊重、爱护,凡事“以身作则”,并且勇于承担及包容部属的不足或过错;能够用“感动”来代替“谋略”,用“施恩”来当作“助缘”,必然更能令人信服,更容易摄受人心。
自古以来,凡是善于管理的良臣名将,都是因为他们拥有这种体贴、承担的美德,能与属下“荣辱与共”、“生死不移”,所以感动大家同心一德,克敌制胜。例如吴起领军,不但与兵士同榻而眠,同桌而食,而且嘘寒问暖,为吮脓血,所以官兵们都肯为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李广带兵,在饥乏之际,发现泉水,不待士卒尽饮,必不近水,不待士卒尽餐,必不尝食,所以大家都乐于为他效劳卖命,出生入死。乃至现在的中共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等,他们“亲民爱民”的作风,也一直深获广大群众的拥护。
过去听过一则“剩菜的故事”,一个母亲为了家庭、儿女,一辈子甘心情愿地吃剩菜,我把这种肯牺牲,肯奉献,不计较,不嫌苦的管理方法称为“剩菜哲学”,这就是一种“感动”的管理。
感动的管理,不是用规矩来要求人,而是要懂得尊重、包容、平等,彼此立场互换,要让人“感动”后心甘情愿地发心奉献,所以感动的管理不是命令、指示、权威,而是要让人自动自发,是一种“无为而治”。
历史上,伯夷与叔齐兄弟互让王位、管仲与叔牙互为知音,乃至“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甚至最近宜兰佛光大学活动中心万人碑墙的夫妻相互报恩,都展现出令人动容的高贵情操。如果一个国家人人都能相互感动,彼此尊重包容,社会自然和谐无诤。
四、佛法的管理
世间的管理,最高的境界就是“皆大欢喜”,“欢喜”是人间最宝贵的东西,当初佛陀降诞世间,目的就是为了“示教利喜”,所以佛陀说法四十九年,一直以佛法给人欢喜、让人受益。
佛陀是真理的传播者,佛法则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世间一切问题,佛法都有办法解决,例如每个人都离不开“心”而有生命,而能生活;然而我们的心时常制造很多妄想、烦恼,让人不得安宁。佛法里“治心”的方法很多,其中“五停心观”即是五个治心的方法。
所谓“五停心观”,就是以“不净观”对治“贪欲”、以“慈悲观”对治“恚”、以“缘起观”对治“愚痴”、以“念佛观”对治“妄想”,以“数息观”对治“散乱”。
此外,僧团是“六和敬”的组织,“六和敬”就是最好的管理法。例如,“见和同解”就是“思想上建立共识”,“戒和同修”就是“法制上人人平等”,“利和同均”就是“经济上均衡分配”,“意和同悦”就是“精神上志同道合”,“口和无诤”就是“言语上和谐无诤”,“身和同住”就是“行为上不侵犯人”;乃至“四摄法”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无量心”的慈、悲、喜、舍等,这些都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少的条件。
尤其佛教的经典,一卷《阿弥陀经》就是阿弥陀佛的“管理学”,一卷《普门品》就是观世音菩萨的“管理学”。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为人所向往,就是因为他能满足人们对幸福安乐生活的渴求;观世音菩萨所以能让信者把家里最好的中堂用来供奉他,因为他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让众生得以无忧无惧。
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不但是管理专家,他们的管理学更合乎自我的管理、自性的管理、自觉的管理、柔性的管理、感动的管理,可以说一切都是佛法的管理。甚至由此让佛教发展出各种宗派的管理法、丛林清规的管理法、僧团戒律的管理法、祖师大德的管理法,可谓内容繁多,让佛教对于当代社会,甚至自我的管理等等,都能提出贡献。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