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讲演集》-身心安住的家园
时间:公元一九八三年四月三十日
地点:大甲
对象:法师、护法信徒(弟子依空记)
一.身心活动的情况二.身心净化的方法
三.身心安住的家园四.身心永恒的归宿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今天是人生哲学讲座的第二天,我所要讲的题目是“身心安住的家园”。
我们的心究竟住在哪里里?一般以为心就住在我们的身体里面,果真如此,那么我们这个色身又住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必须知道人的身体就如一所房屋,住久了,自有败坏的一天;当“我”被迫搬“家”时,就会依业力的轻重各自去轮回了,因此而有住进“高楼大厦”或“茅舍矮屋”的差别。但不管世间法多么无常,我们所当把握的是现世人生,所应追求的是如何在有限的人身,建立一所可以安住的家园。
但是,要建立这所家园并非容易,不但要有一般建筑事业的基层架构和装潢设计,最重要的是要有从事文化工作的高瞻远见与誓愿精神。大家首先要发愿断除一切烦恼,从此证得清净自在,才能求身心的安住自在。所以今天在座的各位,人人都必须依持一颗朗朗如晴空般的心,在这儿共承佛法的滋润,一起来建立我们心目中理想的净土。如何建立身心安住的家园?我分成下列四点来说明:
一.身心活动的情况
俗话说:“世有百年闲日月,人无一点好身心”意思是说明了尽管世间有多少闲适的岁月,但是人实在难保永恒的清净自身。为什么呢?这要归咎于我们根本不明白身心活动的状况。
在我们一生当中,最亲近相知的朋友,莫过于身心了。不论我们去哪里里,或者做什么事,身心总是如影随形,寸步不离地环绕左右。像这样朝夕相处的朋友,我们从来就不知道去照顾关爱它。平常我们东奔西跑,忙里忙外,身心便不辞辛劳地随侍在侧,怕我们颠簸受苦,在旁一一替我们承担了所有苦难。但是,我们从来不知拨空去陪伴这个知己,却让它孤独一生;更不知道好好去对待这位故交,任它迷惑不知所从。仔细想来,我们真是愧对身心。
佛经上有记载,有个人由于平时不太爱惜身心,过度糟蹋身心没有节制,身心终于不堪负荷败坏了,等到临终时,此人才懊悔没有善待身心,这时身心便开口说话了:‘你要挣钱,我替你奔波赚取;你要谈恋爱,我也为你分忧解愁;甚至你要打针吃药,我代你受皮肉之痛。你在世间做了种种事,我就代你受种种的苦。现在你老了,竟然义无反顾要离我而远去,你真是太没有心肝了。’
这番话真是令人感动,不禁让我们要惭愧平日对待身心的薄情寡义了。我们终日汲汲营营,在这滚滚的万丈红尘里,我们究竟在做些什么事?我们到底又为谁辛苦为谁忙了呢?想想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年轻的时候,穷苦潦倒,虽然没有万贯家财,身上总有几个零用钱可以花用,等到辛辛苦苦创了一番事业,发达了,有了万两黄金时,反而身无分文,所有的钱财交给银行保管去了,或者被不肖子孙挥霍了。在贫困的时候,因为没有经济来源,只要有一碗米饭,五、六碗的粗糙米粮也可以囫囵吞食,吃得津津有味,但是等到事业成就,吃得起山珍海味时,却胃口不好,容不下几粒白米了。过去没有地位时,不但随时可以笑闹喧哗,甚至可以任意高歌作乐,但是一旦有了身分地位,反而不敢恣意开口畅言说话了。古德说:“良田万顷,日食几何?大厦千间,夜眠八尺。”正足以说明了个中的沧桑和无奈。
而这些情形其实都是自己造成。因为我们尚未找到“自己”,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证悟一个“我”的存在意义和价值。为什么无钱的我和有钱的我,同是一个“我”的问题,却有千差万别的景象呢?我现在问各位一个问题:‘你住在哪里里?’大家也许会不假思索回答说:‘住在某某路几号几楼。’但是各位如果仔想想,你真的住在那里吗?我再请问各位:‘你的心住在何处?’你说就住在身上。我们的心真的就安住在身上了吗?除了我们自己之外,我们的身内又住了谁呢?当大限来临,身体老去了,心又何去何从呢?这些问题,关键就在于“假我”和“真我”的分别。
平时吃饭穿衣、谈天说地、嬉笑怒骂的我,是假相而非实在我,真正的我早已被五欲六尘污染了。我们的身体是个烂仓库,里面储藏了许多不良的产品;身体是藏污纳垢的根源所在,是种种不清净念头,细菌的培孕温床。这些贪妄、瞋怒、爱欲、痴愚等等细菌,都是导致身心败坏的病因,再加上仓库本身的设备不佳,通风不良,如此恶性循环轮回,身心就变成五欲六尘的奴隶,丧失了“真我”的存在。
那么,既然知道病因的症结,就必须从根本去治疗,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胡乱投医。譬如有人刹那之间生起了偷盗之心,转念一想如果自己是被偷窃的受害者,一定焦急万分,这一念的觉知醒察,使他终于放下妄念企图。虽然此人暂时放弃了邪恶的行为,但是他心中的邪知妄念没有根本的去除,好比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照样邪念丛生,妄想纷飞了,那么,什么才是根本的解救之道呢?
曾子一日必定反省三次才能心安,这个反省的功夫,其实就是净化身心的方法,每天勤加拂拭,身心终有呈现本来面目的一天。曾子之所以要天天自省,正是害怕今日之非会变成明日之是,而这种积非成是转成病菌的过程是我们的肉眼所看不到的,因此我们每天要努力擦拭尘埃,不使爱欲的尘埃污染了我们的身心,这样一来,身心真正得见清净,真我便跃然出现无蔽了。
中国有名的大哲学家老子曾说:“人之大患,在吾有身。”佛教也说:“身为苦本。”身心的活动关系着我们生活的苦乐、生命的净秽与否问题。因此如何认识身心的活动情况,如何导正身心活动的正确方向,是何其的重要!身心的活动究竟在哪里里?身心到底有些什么活动?身心以财、色、名、食、睡的五欲,以及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为活动对象。身体有杀、盗、淫的活动情形,心理有贪、瞋、痴的状况;身体有生、老、病、死的现象,心理有生、住、异、灭的变化。身心活动的不正确,导致许多的祸源,种下许多的苦果。
有一天,有一位比丘正在森林中禅坐,突然听到一些动物在吱吱喳喳争论不休,乌鸦首先发言说:
‘我认为世间上饥渴最痛苦,像我们找不到食物,那种饥肠辘辘的滋味真不好受。’
乌鸦才讲完,鸽子也跟着发表意见说:
‘不对!这世间最痛苦的是欲望得不到。’
蛇在一旁也说道:
‘瞋恨才是世间最为痛苦的事,瞋火尚未烧到别人时,已经把自己烧得焦头烂额了。’
始终默默不发一言的鹿,终于慢条斯理地说:
‘畏惧最痛苦,大家不是天天在担心猎人的弓箭,不知什么时候会射中我们吗?’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互不相让,比丘被吵得没办法,终于出定告诉这四种动物说:
‘你们大家都只说到表面而己,真正的痛苦在于我们的身体,身体才是痛苦的根本。’
有了身体,我们天天要为它沐浴妆扮、抹红戴绿;因为身体,我们才要辛苦奔波为它吃饭睡觉;由于身心的活动造作,我们也因此有了生死轮回。
佛经上有段关于身心活动的精彩记载,有一天佛陀带着弟子出外托钵,看到路旁有一个修行人在鞭打一个尸体,弟子很纳闷,问对方说:
‘这具尸体和你有什么仇恨,你为什么要鞭打他?’
‘这具尸体是过去世的我,由于无明烦恼,它做了不少坏事,使我在无始生死中沈沦,因此要鞭打他。’
修行人回答着,转身却对另一具尸体礼拜,并散撒香花。佛陀的弟子很奇怪,又问道:
‘那么,这个尸体和你又有什么关系,你如此的恭敬他呢?’
‘这个尸体也是过去世的我,由于它一心向道,懂得修行,因此我才能够出生为人,并且出家做了修道的人。’
尸骨在此,人在何方?了知真我,不在皮囊。身体只是个囊袋,终有腐坏的一天,身心所造作的业力,将牵引我们去接受应有的果报,同样的身心活动,心念不正,行为乖戾,将使我们在痛苦深渊中浮沈;心念纯净,行为正直,就能远离恶途,趋向善道,由此可见身心活动状况的一致性。而心的力量尤其巨大,不仅维系色身的行、住、坐、卧等等活动状况,并且关系着一个人的苦乐哀荣,心力之大可以左右一个人的幸福与否。
从前有个老太婆,由于她整天哭丧着脸,从来就不曾笑过,因此人们就称她为“哭婆”。有一天,有个老禅师路过借宿老太婆家,看到她愁眉不展,泪流满面,就问她说:
‘老婆婆,你为何天天哭泣呢?’
‘你不知道我内心的痛苦。’
老禅师一听,正起脸色细听她娓娓道来:
‘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一个卖伞的青年,二女儿嫁给做面条的人家。每次一出太阳,我就担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一看到天下雨,心情就难过,害怕二女儿家的面条没有阳光曝晒,就没有生意了。所以,我无时无刻不伤心难过,不得不天天啼哭。’
原来为了这个原故,老禅师于是委婉地告诉她:
‘我教你一个快乐的方法,以后你看见太阳出来了,就想着二女儿家的面条有了日晒,生意兴隆;天一下雨,你就想起大女儿家的伞生意上门了。这样一来,你就可以每天笑嘻嘻过日子了。’
老太婆接受了老禅师的意见,从此哭婆变成了笑婆,整天笑呵呵。不再哭丧着脸了。由此可知,心的力量是多么大啊!心念一转,海阔天空,人生何其快乐!心境一变,烦恼就是菩提,身心愉快,解脱的涅盘就在眼前了。
有一个失明的女子,生得十分美丽。男子对她都是一见倾心,再见钟情。可是她认为自己是个残废的人而心生自卑,不敢接受男子对她的情爱好感。直到有一名男子对她百般追求,起初她还是心领而已,不敢与他来往,但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后这个女孩终于受到感动而答应嫁给他。这个男孩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欢喜,情不自禁地拿起一面镜子对着女子说:
‘你好漂亮喔!我真是喜欢你。’
女子一听男孩如此赞美自己,彷佛晴天霹雳,伤心不已。心想:‘你这个薄情汉,明明知道我双目失明,却故意拿镜子给我照,分明耻笑我是个瞎子。’她一气之下,一口回绝了这门婚事,并且大声喝道:
‘你走!走得远远的。’
这男孩子扔掉了镜子,不断地解释说:
‘你在我心目中本来就是个完美的女子,我从来就不觉得你是个瞎子啊!’
盲眼的女子终于被男孩这分挚情诚意所感动,终于接受了对方的感情说:
‘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以为我是瞎子,只有你不把我当作是残废的人。你才是真正认识我、爱护我的人啊!’
有情人终于成了美眷。由此可见心念有多大的力量!一个心念可以促成一对的佳偶,假使这个女子情到深处还不免自卑心的作祟,不能根除心上的魔障,就算有地久天长的山盟海誓也是惘然。所以,心的活动虽然千变万化深不可测,但仍然是一念之间的瞬息变化而已。有人一转念便能改邪归正,增品向上。有的人却始终徘徊在死胡同里不得脱身,就是这个缘故。我们明白了身心活动的情况之后,更要进一步去了解身心净化的方法,唯有清净的身心才能证悟自性,得到究竟的快乐。
二.身心净化的方法
我们的身心无时无刻不在活动,在种种的活动之中,难免产生种种的烦恼病患。佛经上说:“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就已说明了要消除业障,就必须根治我们身心的污垢,而医治的方法,就是净化。
平时我们的衣服穿脏了,要洗净才能再穿。我们每日沐浴洗澡也是同样的道理,要洗涤身上的垢物。因此,在先天上,我们早就具备“清洁”的知能,知道转净是什么样的状况,这些天赋都是与生俱有的。但是并非人人对“净化”的功夫都有相当的了解,例如有人洗起衣物便能洁白如新,有的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洗不清藏污纳垢的死角,这是由于对人生的明朗度不够,不能照见本来面目的缘故。
佛教谈到身心净化的方法,真是不胜枚举,譬如念佛、看经、作福等都是好方法,其中以“念佛”最为方便实在,也是最为直接的途径。谈到净化身心,以般若智能来照破无明烦恼固然是可行之法,用慈悲心可以净化身心,发愿心也可以净化身心,乃至修行苦练都可以达到身心净化的目的。而在种种的修持法门中,却以“念佛”最为简易捷便,而且三根普被人人可行。
“念佛”一般说来就是念“阿弥陀佛”。一早起来,心如朗朗晴空一尘不染,逢人一声阿弥陀佛,正是象征“一日之计在于晨”的积极精神。有客人来访,为了表示欢迎,也念一声阿弥陀佛,无形中给对方“宾至如归”的亲切。客人要告辞了,一声阿弥陀佛,代表道别和离情;有人馈赠厚礼,不知道用什么话来感激对方,一声阿弥陀佛,表达了无限谢意。看见有人不小心跌倒了,前去扶助也称念一声阿弥陀佛,表示真诚的关怀,真是功德无量。
这声阿弥陀佛可以代表诸多的感激、招呼、爱护等意思。不过阿弥陀佛并非事到临头才挂在口上,而是平时养成习惯,随机称念。常有念佛的习惯,久而久之,自然就能默化潜移了。“临时抱佛脚”,不但于事无补,根本就已蔑视阿弥陀佛的至高崇圣和念佛的本来道理。例如时下一般莘莘学子受困于升学压力,平时贪玩把书本束之高阁,直到考试临头了才猛啃书,求佛菩萨保佑,结果不但成绩未尽理想,身心也同时萎靡不振了。这就是“临时抱佛脚”徒劳无功的道理。如果能把读书列为日常生活的一环,正如平时的行住坐卧一样的生活化,自然就能安全进入轨道,顺利完成求学过程。而念佛也同此道理,一定要平时称念,把念佛生活化、习惯化、平实化。
有些人不相信念佛的力量,觉得“阿弥陀佛”才四个字,那里可能包括了恻隐、感激、关怀、亲切、正义等深意,甚至也能消灾延寿,增福添慧,真是不可思议。其实这是确切不虚的道理。有个信徒礼请法师到他家里诵经做佛事,法师开口就诵念阿弥陀佛。这个人听了,在一旁瞪眼睛说道:
‘喂!老和尚,请你来诵经消灾,你怎么三句不离阿隬陀佛呢!’
法师不语,兀自反覆地称念不绝。
‘喂!阿弥陀佛真有这么大的力量吗?’
法师被他这么一问,突然出其不备地骂了他一句:‘混蛋!’这个人莫名甚妙地被骂,心里很不是滋味,卷起袖子,一付来势汹汹的样子,很不服气地道:
‘你是个出家人,怎么可以出口伤人呢?’
法师哈哈大笑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