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是什么?也许这不是一个问题,也许这是一个不是问题,也许这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也许这是一个没有标準答案的问题,也许这是一个无从回答的问题。五年前偶翻佛书,见日本道元禅师感悟:“眼横鼻直”,日本茶道鼻祖珠光的感悟:“柳绿花红”,大笑不已。眼睛是横着长,鼻子是竖着长,这是什么话?三岁小孩知也。当满腹经纶“拔落尘缘,栖心禅悦”的吴教授在凤凰卫视名栏“世纪大讲坛”从容说禅时,我渐入悟境。正如明奘法师曰:三岁小孩易知道,八十老翁行不来。

一、美丽的梦想禅

禅是佛教里最美丽的,∵“至深至彻至明至圆通”,“求智求觉求醒求悟”。它所描绘的世间是一个至善至美的真法界,所关怀的是超越可见世界以外的存在,不是理性而是依赖信仰和直视。同时也超越感性,沟通有限,升华于无限。

禅者的眼里“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人人是佛种”。禅心在你我心灵之中,有待于我们共同发掘。禅与时代契合,它是两难中的难,两极中的无极;有序生活握不住,无序生活偶成遇。排列组合五千年文化却无从界定,入境、开悟,一点包罗大千世界:它无处不在处处不在,使每一个人都能达到古今一贯而终极生活——圆融人生。禅对于先知先觉者来说,是一种切切实实的生命境界,而对于迷失的现代人来说,禅是一个美丽的梦想。

二、平常生活道

“人生若不悟禅道,难透生老病死关。”“道,行之而成。”我们是时时刻刻在红尘中奔忙的人,但又无时不在相融于世界本体中,与一切圣贤同思维同境界,而这些只不过是人们于一切处能自我通达。看来一无所得,其实已经融入。“众生觉悟即是佛,诸佛在迷乃众生。”

1、平常是福

不平常总是在平常中涌现。幸福,不在于对非常之物的占有;悲伤,并非只是物质上的贫乏。幸福是有限的,因为上帝的赐予本来就有限;痛苦是有限的,因为人自己承受痛苦的能力有限。在病人眼里,健康是福,在受难者眼里,平安是福。人心固重难而轻易,舍近求远,其实成功的人很可能痛苦,也可能富有而贫乏。成功与快乐的结合,必然是在心灵能够正确明智的观察和对待日常生活时,才得以实现。

有学僧问赵州和尚:“你多大?”和尚答:“一串数珠数不尽。”又问:“和尚承嗣什么人?”答:“从谂禅师。”又突然问:“赵州和尚说什么法?”答:“盐贵米贱。”一个禅者在盐贵米贱中发现人类心灵的终极解脱,能安住在琐碎中宁静致远。看来,所有的大事,都是由小事构成的。“了不起”就是“起不了”的小事堆积而成。禅并没有离开平凡琐屑的生活细节,伟大的文明也是构筑在具体的小事之中。平常心是福。

2、力尽心安

干一切事情,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愿望。但现实并非好梦成真。悟出终极的真意之后,就会在生命的过程中专心致志做事。应该把自己化成亿万微粒分子,融入所处的任何时空。向自己学习,达到时时是我,片片是我,无论好、坏、顺、逆,缺陷即是完美,都要珍视地去品尝。

后唐保福禅师将要辞世,对大众交代:“我世缘时限快到了。”门徒纷说:“师父法体仍安。”“弟子还需师父指导。”等等。一弟子说:“师父是去?还是留住?”禅师:“你说呢?”弟子:“生也好,死也好,一切随缘任之。”禅师嘴角泛出一丝微笑:“我心里话,被你偷听去了。”笑着说完,即圆寂。

生死随缘,何况做事呢?所以我们不妨将今天视为生命最后一天,竭尽心力让生命发光。

3、消除烦恼

在生活中,我们接受了多少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东西!我们的心灵意识到生活中的诸多不如意,意识到了多少难看的脸色,它们拥挤在我们的心灵中,在现实中客观的存在和发生着。我们要远离痛苦烦恼,让生命创造和更新,那就要“请进来,出得去。”

一学僧向洛浦禅师辞行,想去别处参学。禅师:“此处四面呈山,你要往何处去?”学僧无言。禅师:“十天内答出,就请便。”学僧日夜思索,百思无解。善静禅师耳语:“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怎么出得去?借“云水之道”抒心中不安。“心包太虚,量周法界。”我们每个人都将当天的事情当日了,把所有的不快都消化于无形,保持一颗平常心,尽现我们面前的将是本真的无忧无虑.

三、真实生命境.

1、自性

刚到师大时,整天担忧,整夜失眠。功课、工作、家事处理的不尽如人意。怎么办?我苦思冥想,犹如拔草并未除根,结果仍是“春风吹又生”,无济于事。

师问:“如何是佛?”童竖起拇指。师以刀断其指,童叫唤出走。师问“如何是佛?”童举手不见指头,豁然大悟。佛没有老大,就是人自心。康德说:“自然秩序就是客观理性。”

人有六根,六根之主正是我们的心。谓之心王。通常理解心在何方?总是抓住思想意识这些心王的“扬尘”不放,以为这就是心。不如改变方法。与其控制思想,不如沟通心灵,直接与心灵交流,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妙用无碍,自性真如。

2、心性

一念心起,功业已在。一滴水中有无尽的时空,一念中产生无限的事业。

佛陀在灵山会上,手拿一颗摩尼珠,问四方天王:“你们看一看,这颗珠子是什么颜色?”四方天王:“青”、“黄”、“赤”、“白”不同颜色。佛陀收回珠子再问:“我手中这颗珠子什么颜色?”天王:“你手上无珠呀!”佛陀:“我把世俗珠子给你们看,你们能分别颜色,但真正的宝珠在你们内心,你们却视而不见。”天王若有所悟。

当一个人的心智不能舒展,情绪受压抑时,心泉的活水被阻塞不通,或抗拒生命的挑战或逃避现实。只有认真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平凡一点,人心的真貌是恬淡、平静、融和。“染净在心,何关形迹。”拆下心底那堵墻,无偏爱无偏憎,你便会觉得释然。人心有一音乐叫天籁,细细欣赏才是真天乐。

3、见性

有人急切地问:“我想学禅,可以吗?”禅师:“禅没有这一说。”“那怎么学?”“用你自己的心灵去证实。”

佛陀最后离开世界时告戒后人:不要依赖。“求人不如求己。”禅若不能切入生活便毫无意义。一切学问,运用之妙,在于一心。成功的本领在心不在经。知识靠学得,智慧靠证得。富有活力的禅,以其对个体生命智慧的尊重和体悟,为生命开拓了新的境界。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若能体证禅,就不会太过执着,能在平常中超越。我们不仅用禅唤醒自己,还要回愦社会。如灯塔,照亮别人温暖自己。

佛说:云水随缘。

吴言生教授说:“让我们一起回归与我们白云之性,明月之性,高山流水之性,回归于纤尘不染的生命源头。”

这是不凡。∵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