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愿法师讲述
∵大愿语录:
人与人之间本无障碍,亦无任何等级差别,只有自然法则之生灭,因为认证不足故,而起障碍、烦恼。
自序
此律篇是属戒篇的后续,律是行为的轨则,既然生于世间共处群体生活,就必须履行共同的游戏规则,恪遵各己本份,尽该尽的责任、义务。而这共持的依準规范,主要是用来自律行为,继而发展人们安居乐业的人间净土生活。
这共同的游戏规则,持续相传流布运行于社会,营造人们共同需求的和谐空间,这样的共业行为是必然的。反之,若无游戏之準则,那么社会就变成无律可依,将导致乱象横生、人心惶惶,所以必须仰赖共同规则来规范运行。甚且世间事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对或不对,端由各人主观知见、业力造作不同而异,只要多数认同就算差强人意了,因为这并非佛法所指的解脱道。但藉由游戏规则的订定,大家共同的遵守,社会才不致脱序无章,有此约束范围亦不易造作出轨。
律篇所述全系现实生活中,为人处世的方针,亦是修行解脱道的助缘资粮,于此谨供有缘人参考,祈令多少奏功生效,于各人建立和乐家庭,携手营建和谐共荣的社会,成就圆满清净、光明与慈悲的生活。
一九九七年五月廿三日大愿写于慈莲寺大悲殿庭∵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之一
各位诸山长老、各位护法居士、各位善信:大家吉祥如意!
佛教的积极性常被误解
我们今天来讨论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先来说律,规律的律篇。有人会问,戒律、规律两项不是应该要连在一起讲吗?其实是连在一起讲的,只是我将它们分开来解释,这样比较容易了解。戒就是戒止行为,表示不应该去做的;律就是应该去做的规律,尤其身为一个三宝弟子更应该去做的。有些人只了解佛教戒律的一小部分,那么他就断章取义的,认为佛教的持戒是消极的,认为佛教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行,太过拘束了,所以说佛教是消极的。会这样认为的人就是不了解佛教。若真了解佛教之后,观念就会有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原来佛教完全不是消极,而是积极的。我们在律篇当中,就可以了解佛教是相当积极的。佛教所说的戒,即‘诸恶莫作’,就是说恶事不可做,坏事不可做。佛教所说的律,就是‘众善奉行’。戒是‘诸恶莫作’,律是‘众善奉行’,这两者都是相当具有积极性的。佛陀不是神,佛陀是人。因此他所制定的戒律都符合人生活的条件。
或许有人误以为觉者是高层次的神,也等于把他神格化,演变成佛教不能落实于生活的缘故,也因此怀疑是不是对自己本身有断恶的效果,同时又能对社会有所贡献?这个‘众善奉行’是佛陀所制定,戒的本身确实可以适应我们生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加上‘自净其意’就成为完整的佛教。它们都不是消极的,是积极性的。所谓的消极,无非是对佛教了解不清楚,要不就是将佛教落入神格化,才产生误解佛教是消极的。其实佛教是适应现在社会生活的,因为佛是人嘛!他是亲身体证,所以他所说的方法,都是可以做到的,所以是完完全全人间佛教。佛教重视度人,而且是针对活着的人,这点一定要了解,佛教的戒律不只是一般人所讲消极的行为‘诸恶莫作’而已,这从佛教所制定的戒律中就可一窥究竟。在家居士如何修行的戒篇已经讲过了,若是不清楚,希望各位自己能再做研究,因为我所了解的还是有限,所以希望各位能够互相研究。
道德是规律规范的準绳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