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本性法师开示录

各位法友:

当年,源律和尚向慧海和尚请教:

源问:怎么用功?

慧答: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源说:这谁不会。

慧答:他们吃饭时不肯吃,想这想那,挑这挑那。

他们睡觉时不肯睡,思这思那,梦这梦那。

曾经,禅门二祖慧可大师,到少林寺面见初祖达磨:

可道:请为我安心。

磨答:取你心来,我为你安。

可道:觅心不可得。

磨答:已为你安好心。

从上二公案,可见,众生心是不安的心。

佛经说:不安的心,能踏杀一切善法。

为此,作为求法人,首要的是,需求安心,那么,如何安心。

(1)学忍辱心

“忍”字“心”上一把“刀”,难忍能忍,难忍要忍。

富楼那要到最艰难的地方弘法。

佛问他:假如那里人,不肯接受你的说教,反而破口大骂怎么办?

富楼那答:只是骂我,还不曾用棍棒打我,没什么。

佛又问:如用拳头、瓦石、棍棒打你呢?

富楼那答:只用拳头、瓦石、棍棒,还没有用刀杖刺伤我,没什么。

佛又问:假如用刀杖刺伤你呢?

富楼那答:还没有把我打死,没什么。

佛紧逼问:假如打死你呢?

富楼那答:那太好了,助我灭色身,进了涅槃。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当他进城乞食时,一个外道贿赂某些坏人辱骂他。他们跟在佛陀后面,沿着城市街道叫喊:你是强盗、傻子、蠢人、骆驼、公牛、毛驴、你没有从苦得解脱的希望。

佛陀的侍者阿难听到这些话,很难过,

阿难:佛呀,他们这么骂我们,我们到其它地方去怎样?

佛:我们到哪去,阿难?

阿难:到其它城市。

佛:假如其它城市的人也骂我们呢?

阿难:我们再离开。

佛陀听阿难这么说,语重心长地开示道:阿难,何处有骚动,我们就应当在何处留下,直到骚动平息为止。唯有骚动平息,我们方能到他处去。要如战场上的大象,能忍受弓箭之射击。

有举子要去就职作官,行前请教他的老师。

举子问:如何才能为官长久。

师反问:痰吐到你脸上,怎行办?

举子答:自己擦了。

师指点:这还不够,不要擦,让他自己干了,这样,才能为官长久。

寒山曾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

拾得回答: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去看他。

其他宗教也说: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要拿你的内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

有人骂佛,佛从不回应。骂停。佛问骂的人:你送礼给人,人不收,礼物归谁。

答:返回自己。

佛说:你骂我的话,我不收,返回你自己吧!

佛陀说,向天吐痰,要落在自己身上的。

如何忍呢?

明旸大和尚在其《佛法概论》中提供了五种方法,它们是生忍、力忍、缘忍、观忍、慈忍。

第一、生忍:辱境当前,无法回避,无法抵抗,强忍下去,此言生忍。

第二、力忍:辱境到来,不与它计较,用了最大力量,退一步,让三分,仗佛慈力,把它压下,安定下来,故称力忍。

第三、∵缘忍:辱境现前,以智慧来回光返照,修因缘观。为什么无故受辱、挨打、挨骂?这里定有种种业因。作受报想,作还债想,逆来顺受,故称缘忍。

第四、∵观忍:辱境发生,用空的慧来照察,了知身心世界,一切诸法本来无我可得。我既然是没有的,哪里还有什么我被侮辱以及所辱的境界呢?既然能空的我相与所空的辱境二者都是空的,那么中间的辱相,自然也是不可得。故称观忍。

第五、∵慈忍:辱境到来时,不但不生瞋恨心,反而发大慈悲心,作怜愍念,想此人,无理取闹,妄生枝节,实在愚癡可怜,因此兴起无缘大慈,发出同体大悲,方便教化,令他觉醒过来,知过必改,重新做人,断恶修善,故称慈忍。

[NextPage](2)去分别心

慧能大师到广州法性寺,印宗法师在讲《涅槃经》。这时,一阵风吹,幡动起来,两个法师为此争论。

一说:因为风动,所以幡动。

另一说:幡动自己。

慧能听了,纠正道:非风动,非幡动,是仁者心动。

曾经,须菩提乞富不乞贫,大迦叶乞贫不乞富,佛陀对两个皆不赞同,呵斥他们心不均平,存分别想。

基督教说:基督之中,既无男人也无女人。

从佛教观点看,也是这样,佛是佛,不是男性,也非女性。如果有男性,就有相对待的女性。要弃除不平等法,就要弃除分别心。

(3)去暴力心

佛陀说:战胜百万人,不如战胜自己。

他又说:除了战败者,就数战胜者最悲哀,一无所获,徒增傲慢。

有学生问柏拉图:为什么胜利都会为胜利者带来杀生之祸。

柏拉图说: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一定如此。

一次,两个村庄的人在为争一条河水的使用权而械斗,佛赶来问他们:水贵,还是血贵?

村民们醒悟,停止暴力。

其它宗教说:拨刀者,要死于刀下的。

曾经,德国希特勒在对军队演讲时说:心要狠,手要辣,八千万人民一定要得到他们应得的权利。谁强谁对,心要硬,不要发慈悲,要心如铁石,不要有所怜悯,谁若是仔细想过这个世界的道理的话,谁就懂得它的意义在于优胜劣败,弱肉强食。

于是,他发动战争,用铁和血去开辟战场,结果呢?失败了,先杀情妇,再自杀,应验了拨刀者死于刀下的真理。

因此,要除暴力心,对人类,乃至对待低级动物。

∵(4)自己要把握好自己的命运

当年,一男子落水,呼救,拿破侖闻声过去,见男子正在水中挣扎,但是,那河其实并不宽和深,于是,他不是把救生圈扔给他,而是把猎枪对準他,大喝道:你若不自己游上来,我就扣动板机一枪打死你在水里。那人见求救无用,顿觉自己更加危险,便奋力自救,终于游上了岸。

根据因果的道理,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为什么?你造善因,结善缘,因缘结合,自然得善果。而相反,你造恶因,结恶缘,那当然得恶果。一条船,如漏水了,就会沉,运货太重了,也会沉,恶业造的多了,坠落就不可避免。如你舟好物轻,船自然行进的安全。我们信佛,是信佛能为我们指引正确的道路,有好药能医治我们心灵的病患,而不是求佛赐给我们一切,替我们包办一切。佛给你指路,但没有办法替你走路,佛给你灵药,但不能替你服用,因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修行各人了,因果自负,佛也改变不了因果律,也要遵循因果律,否则,以佛的慈悲早已为我们超脱了。所以,我们说,佛救自救者。

当年,鑒真大师刚入佛门时,寺主让他做行脚僧,他天天出门参学、化缘,鞋子都磨破了几双,于是,他有怨言,对寺主说:刚出家一年,鞋子就磨破了几双。一天,天下大雨,寺主带他出门,他们一脚深一脚浅地走在泥泞路上,留下许多脚印。寺主问他:好天时,你出门,有无脚印?他说没有。寺主于是启示他:但你看,雨天,泥泞的路上就能留下脚印。鑒真一下明白了寺主的苦心。后来,鑒真成了从中国传播佛教文化等到日本的著名高僧。

[NextPage](5)十字街头好修行

梁武帝请宝志禅师看戏。结束时,梁武帝问禅师:今天戏演得好吗?

禅师答:我不知道。

武帝又问:今天戏唱得好吗?

禅师答:我不知道。

武帝十分奇怪,禅师明明坐在这看戏,怎么会不知道!

禅师说:陛下,明天不妨再要这一班戏子来做戏,并选一已判死罪就要杀头的罪犯,命他手捧一盘水,跪在戏台前看戏,并对他说:等戏好了,这盆水一点都不洒出来,立刻赐你无罪,如果洒出,立刻绑去斩首。

武帝虽不知用意,但还是照办。

次日,罪犯看完戏,水一滴也不洒出来。

宝志公问罪犯:戏好看吗?

答:不知道。

宝志又公问:戏好听吗?

答:不知道。

宝志公问:你跪在台前看戏、听戏,怎么会不知道。

答:我心顾着这盘水都来不及,哪有心看戏、听戏。

武帝一听,终于明白:心不在戏,那么,对戏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宝志公,心在生死大事,而不在戏,那么,岂能知戏演的好坏。

一天,神秀大弟子结草为庵,独自坐禅,慧能弟子崛多禅师就问他:这是在做什么。

他回答:探寻清净。

禅师又问:探寻者何人,清静又是何物。

他请禅师指点这话的意思,禅师说:何不探寻自心,何不自心清静。

所以玄觉禅师说:既使躲入山中,如未见道,则只见山不见道,山也喧闹;如见道,在山则只见道而不见山,山也清静。

这启示我们:十字街头,红尘滚滚,心不在焉,就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此即所谓的: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6)学佛是为了把生活变得简单、自然

学佛的目的,在于解脱、自在。而不少人,学佛之后,处处受束缚,处处左右为难。这说明,他学佛的方法不对,没有掌握佛教的根本精神。

比如:有人一皈依三宝,就準备吃纯素,但是,一家之中,丈夫要吃荤,儿女要吃荤,这样,原来煮一样菜即可,∵现在,要煮两样了,不仅麻烦多了,甚至引发家庭不合睦。其实呢,佛教中并没有要求居士吃纯素。要知道,我们提倡,不等于一定要素食,因此,学佛,要学出灵活来,不能学僵化了。我们要在把握根本精神的基础上,灵活地把事情做的更好。中国传统意义上素食的根本精神在哪?即不杀生,作为居士,当然不能杀生,不能为了吃荤去杀,但是,只要在不杀的情况下,居士食用荤食并无过错。

正如人问马祖:吃酒肉好不好。马祖回答说:吃是你的禄,不吃是你的福。

佛陀时代,有个提婆达多,专门与佛陀作对,他攻击佛陀让弟子们吃荤和穿整洁的衣服,认为是腐败,但佛陀没有听从他的意见,因为,那不合当时实际的状况,僧人是托钵,只能谁给什么食什么,哪能挑三拣四,就如现在的***,不让吃荤,哪来那么多青菜。因此,学佛的人不变随缘是很重要的。

英国有个征答题,说有三位科学家,他们是环境、原子、粮食专家,同在一个热气球上,如不扔出一个,气球就要爆炸,三人全会死,但这三人的研究课题都关系到拯救人类灭亡的大计,这样,你要扔谁出去呢,很多人答不上来,或答案五花八门,而有一个小男孩,他的答案是:把最胖的科学家扔出去,这答案获得第一名。

还有个类似的故事,一次,法国报纸进行一次智力竞赛,有个题目:卢浮宫突然失火了,情况只允许你抱出一幅画,你会抢哪一幅?答案千奇百怪,但以这样一个答案获得一等奖,那就是: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一幅画。为什么?很简单,最实际。学佛就要这样,不要把简单的问题给复杂化了,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才对。

[NextPage]∵(7)发自信心

有小和尚去受戒。

首先,教授和尚问他:谁叫你来受戒?

答:师傅。

和尚一巴掌打过去说:师傅叫你来,你就来了,那师傅不叫你来呢?

其次,羯磨和尚又问他同样的问题:谁叫你来受戒。

被打了一次,小和尚学乖了,想:刚才回答说师傅叫我来,被打。于是,就改口回答道:我自己来的。

和尚又一巴掌打过去说:师傅没叫你来,你竟然自己来了。

两次被打,小和尚无所适从。

为什么无所适从,自信心不够,对自己的答案没把握。

佛陀出生时,行走七步,步步莲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宣称:天上天下,惟我***。

基督说:我是道路、真理、生命。

丹霞禅师劈佛烧火取暖,寺僧斥之。

他辩解道:吾烧舍利,好作供养。

寺僧一楞:木佛岂能烧出舍利。

他说:既然木佛烧不出舍利,非真佛,那两尊也烧掉好了。于是烧之。

所以,临济禅师说:如想证道,但莫受人惑,向里向外,逢着便杀,逢佛杀佛、逢祖杀祖、逢父母杀父母、不予物拘、透脱自在,始得解脱。

但别误会,不是叫你去杀佛,杀祖、杀父母,那是出佛身血,出父母身血,罪堕地狱。

这里,只是启示你: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没有权威,没有偶象。因为,佛有佛性,你也有佛性,佛性平等,你也是佛,未来佛,要自信。

∵∵∵∵(8)学佛就要有创造性

有人以为,宗教都是死板、僵化、教条的,其实,并不这样,佛教讲因缘、无常、变化,这就是前进的观点,这也是为什么佛教一直强调要随机逗教,∵要本着不变随缘的原则,应机而变,亦即今天所言的:与时俱进,保持创造性。

有家公司,要招聘员工,来了三位竞争者,为了择优入取,主管拿来了300把梳子,各交给每人100把,说:谁在一天内能把这100把梳子卖给佛教的出家师傅,就聘谁。

一天过去了,主管叫来三人。

第一个人,卖出了一把。一个小师傅一边晒太阳,一边用手指抓着又脏又厚的头皮,他一见,赶忙递上木梳,小师傅买了,向其他师傅推销,都被骂。

第二人,卖出了10把。他对一山寺住持说:你寺山高风大,进香者头发被风吹乱,拜佛不恭,应在香案上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鬓发。于是,寺院买了十把。

第三人,卖出了100把。他到一香火鼎盛的寺院,对住持说:凡来进香者,都很虔诚,宝剎应有所回赠,我建议你买批木梳,刻上“积善梳”三字予香客做纪念,还可保其平安、鼓励他们多做善事,她们每天早晚用此梳梳头,必能常记住贵寺院。住持听了,以为很有道理,一下子就买了100把,并答应他赠完这批还要下批。

公司主管当场就招聘了第三个人。

可见,同样一件事,有无创造性,结果大不一样。

据说,毛姆成名之前,小说也是无人问津。一次,他想了个办法,在一家发行量颇大的报纸上刊登了一份征婚广告。广告说:本人是个年轻有教养的百万富翁,希望能找到一位与毛姆小说中女主人公一样的女性为妻。几天之后,毛姆的小说就被人抢购一空。不管毛姆这么做是不是合乎道德,但有一点,确有创造性思维。

老师出了个题目,考商学院学生:

老师:某地一金矿,人们一窝蜂地想拥去开采,但一条大河挡住了必经之路,怎样才能据此发家致富?

对此,许多学生,都考虑如何开矿问题,而其中有个学生却回答说:买条船,开展营运。他说:宰得乘客只剩短裤,他也会乘船。

这学生,长大后,成了一名大企业家,他的思维与人不同,没有盯在金矿的开采本身上,而从过河的方面考虑了。

佛陀是最有创造性的宗教家,我们也不能死板、僵化、教条地学佛。

[NextPage]∵∵(9)发布施心

布施度悭贪,不布施不知难舍能舍。

一青年对舍利弗说:我母因病,需修道者眼作药,请布施。

舍利弗毫不犹豫地取下自己左眼交给他。

青年又说:医生说要用右眼才可。

舍利弗又取下自己右眼给他。

青年将舍利弗双眼珠放在鼻子底下嗅一嗅,骂道:什么修行人,眼珠臭得难闻,并将眼珠扔在地上,用脚一踏,扬尘而去。

可见布施之难。

布施不在量的大小,而在心的诚否。

心诚,则粒米大如须弥山;心不诚,则须弥山小如粒米,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亦是同样的道理。

一个穷小孩缠着你要钱,给他一毛钱,你会获得不短一段时间的好心情,不给,拉拉扯扯,骂骂咧咧,那么,你会因为省这一毛钱,而坏透心情。一毛钱与一段好心情之间,你选择什么。

(10)看不见的东西,不等于没有

不少人,对没有亲眼看见的事物,常常给予否认。

你说:世上有佛,他就说:我怎么没看见。

你说:极乐世界很庄严、地狱很恐怖,他就说,我怎么没看见谁去过。

以为没有见过的事物就是没有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我们的凡夫肉眼,可见的事物,很有限。我们可见桌子、山川,但是,很多细菌我们就看不见。空气、风,你看得见吗?但他存在。电视转播塔发出的电波,你看得见吗?但他存在,没有它,电视就收不到。电流你看得见吗?

由于人的业力不同,对事物的感受不同。由于不同众生的业报不同,对世界的感受也不同。比如,鱼可在水里,蚯蚓可在土里,鸟可在天空,但人却不行。蝙蝠在夜里可以飞行,人在黑暗中却看不见。

有次,有人问佛:你说的彼岸世界,我看不见,如何能相信呢?

佛就带他进一间漆黑的房子,问他:墻角有一把锤子你看见了吗?

他睁大眼睛也看不见,只好说看不见。

佛就点燃一烛,墻角确有一把锤子。

佛对他说:是不是锤子你看不见就是没有呢?

一天,李渤对智常禅师说:教中说,‘须弥山容纳芥子’,我不怀疑,可是,要说‘芥子容纳须弥山’,我不相信。

禅师问:人们传说你‘读万卷书’,你从头到脚不过椰子般大,万卷书往何处安放?

当年,灵祐禅师与百丈禅师一同烤火,百丈叫灵祐拨拨炉中灰:你拨拨看,炉中还有火吗?灵祐稍拨了拨,道:没火。

百丈自己动手,深拨其中,拨到几粒炭火,就夹起,举到灵祐面前:你说没有,这是什么?

可见,看问题,不能停留在表面上,没拨到火,不能说没有火。

∵(11)去傲慢心

∵∵英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一次,于莫斯科街头,遇一可爱小女孩,便与之聊天,完了,他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的就是世界著名的萧伯纳。

小女孩也学他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的就是莫斯科小女孩安尼那。萧伯纳一时语塞,后来,他对人说:他永远忘不了这小女孩给他上的这一课。

慧可在讲经,达磨在听法,忽然发笑,慧可当时已是名法师,一见达磨笑,他便不高兴地想:这个黑和尚,哪里来,竟敢笑我,难道我经讲得不好。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