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从哪里来?烦恼由贪瞋癡而来。贪瞋癡属于思惑。佛教中说无明分见惑、思惑、尘沙惑与无明惑。由粗而细、微细至极微细。见惑乃迷失无生无我等之真理而起之妄惑,它分身、边、邪、取、戒五种,均属不正的知见。见惑容易除,端正了知见,见惑就尽除了。但思惑不容易一下子除掉,思惑为思维世间虚妄之物而起之事惑,有贪、瞋、癡、慢、疑五惑之分。贪瞋癡就是我执、自我。「希望得到」就是占有欲的发露,也就是我执在作怪,所以必须反省、忏悔拔除我执,才能除掉三毒(贪瞋癡)。

一.贪

「贪」是甚么?就是「贪得」,见利忘义,有占有欲,就是「贪」。例如社会上所发生的抢劫、绑架等事件,歹徒为的甚么呢?大都是因为「贪」。其实,人一餐一、两碗饭就够了;只需几尺布就能不受寒;六尺长的床就能睡得很安稳。所以,只要肯认真努力,每个人都可以生活得很好,为甚么要去抢、去偷呢?古人说:「人生最大的惩罚是后悔。」如果一生从没做过后悔的事,就是最幸福的人;反之,如果心念没有照顾好,贪心一起而做错事,后悔就来不及了。

无贪则清凉,人不能有贪念。我们往往会因为贪,以致因小失大。当你内心无贪时,就会感到清凉了。得到不义之财,怕东窗事发,过着紧张不安的生活,唯恐被人发现,那又何苦呢?宁可不要这些钱,而过得心安理得、快乐的日子。贪得一点小利,却增加了长时间的压力与负担,白天心神不宁,夜晚恶梦连连,真是不值得。属于我们的,我们拿得理所当然;不该我们的,我们一概不取。

生死的根本就在「贪爱」。不知自足,却仍贪求不已。欲望愈多就愈痛苦,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所以,我们一定要把生命变得很单纯。就如佛陀所言:「其实,生活本来就很单纯,只是我们把它变得很复杂。」

二.瞋

甚么是「瞋」呢?就是怨恨、不满。不满在内心,而发脾气是其表现。人为甚么有烦恼?就是「都是我对,别人都不对、都不合你的意」。像这样用自己的标準、主观(自以为是)的见解,要求别人合你的意,其实没有人会合你的意,甚至你的家人也都不合你的意。事实上,你也没有合所有人的意,而你却要求别人合你的意,这就是「瞋」的来源。有了「瞋」,就会生气。这「瞋」怎么来的?如果你放弃「用自己主观的标準去要求别人吻合自己的意」,凡事随缘就好,那你就不生气了。如果看见别人做事情,你看不顺眼就生气,岂不荒谬?这是一念的主观意识造成的。

学佛的人与人相处是要学习不发脾气。发脾气是很不好的习气。往往一发脾气就非同小可,甚至闹得不可收拾。大家要学习不发脾气,因为团体的气氛很重要,一旦有人发脾气,就会充满火药味,和谐的气氛就被破坏了。发脾气会使自己和别人的距离愈来愈远,以后人家也不敢亲近你。所以,我们要保持微笑,不给别人的内心造成压力,不在团体气氛中制造低气压,才是一个真正聪明的人。

三.癡

∵∵甚么是「癡」呢?就是说你为物欲蒙蔽、为主观所蒙蔽,被自己的愚昧惯性所操纵。「癡」不代表傻瓜,而是不辨正邪、不分真假、不知利害、不明是非,这就是癡。

癡的意思是指愚癡、没有智慧。拥有智慧的人,可以主宰自己的生命。然而没有智慧的人,听人讲是非,立刻被左右,落入是非的圈套。对于好朋友所说的事,并未经过查证,就信以为真,丝毫没有运用理性的分析、判断,仅凭感性的认同,因此,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就是因为没有智慧。愚癡是智慧的反义词,没有智慧的人,当然就是愚癡。由于没有智慧,无法分辨事情的对错、是非、善恶,因此,他会因别人的一句话而活得很困扰,也会因别人的一句话而活得很快乐,所以,他没有真正的生命。他的生命完全主宰在别人的口中,他因别人的言语、别人的反应而喜而悲,他何尝拥有真正的生命?

一个大智慧的人不需要凭藉外来的赞谤,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坏,我依然对你好。你对我的好或坏,是你的因果;我对你的好,则是我的因果。无论谁造善或造恶,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造作负因果。造业的人,必须负自己的因果。一个人没有这么好,你每天赞叹他,他不会成佛的;一个人没有这么坏,你每天攻击他、诽谤他、无中生有,他不会下地狱的,因为,人非藉由你的言语,就可以评判一个人的是非对错。

结尾

大地山河,每天都在蜕变;蚕宝宝变飞蛾,毛毛虫变蝴蝶,就是一种蜕变。常有人说:你好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一个人从无知而到有知,从贪瞋癡到修德,我们就赞美他「你脱胎换骨了」。所以禅门把悟道,说是「脱胎换骨」的蜕变。吾人最好把贪心变成舍心,把瞋心变成慈心,把癡心变成慧心;只要心一蜕变,脱胎换骨,则成圣成贤,有何难也!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