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一禅师,是中国唐代著名的禅师,汉州什邡(今四川什邡县)人,俗家姓马,后人尊为马祖。他幼年依资州处寂出家,从渝州圆律师受具戒。开元中(西元七三五年顷),到衡山,结庵而住,整日坐禅。当时南岳怀让住在般若寺,见他很不凡,便去问他说∶「大德坐禅图什么?」道一说∶「图作佛。」怀让于是拿一块砖在庵前石上磨。道一说∶「师作什么?」怀让说∶「磨作镜。」道一说∶「磨砖岂得成镜耶?」怀让说∶「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耶?」道一因问法要。怀让给以开示,最后说偈∶「心地含佛种,遇泽悉皆萌,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言下道一豁然契会,侍奉十年,才离南岳。后在江西开堂说法,起初住建阳佛迹岭,既而迁临川,又迁南康龚公山,所至聚徒说法,创建禅林。大历年中(西元七六六~七七九年),住锺陵(今江西进贤县)开元寺,四方学者云集,法嗣有百丈怀海、西堂智藏等一百三十九人,后各为一方宗主,散布天下。六祖惠能的后世,以道一的门叶最繁荣,禅宗至此而大盛。道一在洪州弘传怀让的宗旨,当时称为洪州宗。道一的言行,后人辑有「马祖道一禅师语录」(又称「大寂禅师语录」,收入「古尊宿语录」卷一)、「马祖道一禅师广录」(收入「四家语录」卷一)各一卷。

道一虽得法于怀让,但其思想实渊源于曹溪,而对接机方面更有所开展。首先他根据六祖惠能的主张,倡导「即心即佛」,一切皆真;后来又恐人落于知解窠臼,于是进而倡导「非心非佛」。有一天他对大众说∶「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达摩大师从南天竺国来,躬至中华,传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开悟,又引『楞伽经』文以印众生心地,···」后有一人问他∶「和尚为什么说即心即佛?」道一说∶「为止小儿啼。」那人又问∶「啼止时如何?」道一说∶「非心非佛。」道一有个弟子名叫法常(西元七五二~八三九年),听到他说即心即佛,立即大悟,就到馀姚南七十里大梅山去住。道一想了解他领悟的程度,派一个人去问他∶「和尚见马师得个什么便住此山?」法常说∶「马师回我道即心即佛。」那人说∶「马师近日佛法又别,···又道非心非佛。」法常说∶「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那人回去告诉道一,道一却印可他说∶「大众!梅子熟也。」这都是从遮、表两方面说明众生心性与佛性无异的。

从是心是佛解释出发,他更认为「道不用修,但莫污染」。此即慧能传怀让「即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他说∶自性本来具足,只要在日常行事上于善恶两方面都不沾滞,就唤作修道人。又说∶一切众生,从无量劫以来,长在法性三昧之中,穿衣吃饭,言谈应对,六根运用,一切施为都是法性;只为不了解返本还源,于是随名逐相,起惑造业;假如能一念回光返照,就全体都是圣心;假如能了解圣心,更无他事。因此他更具体地主张「平常心是道」。平常心即是本来具足的圣心。悟得此心则行住坐卧、应机接物都是道,只须护持不染,更无别样修持。这一思想对于后来修禅定的人起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慧海、法常、惟宽、景岑、从谂等都有平常心是道的一说。

又接机的方式,他和慧能有所不同。慧能作风甚为平实,处处透露真谛,而道一则机锋峻峭,变化无方,卷舒擒纵,杀活自如。他的作略有打、画地、竖拂、喝及蹋等。不外乎随事截断学人的情解,而使悟得本心。这方式经其弟子西堂智藏寺的发展运用,遂开后世临济一宗的家风。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