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导大师,是唐代大弘净土教的一位高僧,后世尊他为莲社第二祖。他俗姓朱,临淄(今山东临淄县)人(一作泗州人)。幼年从密州(今山东境)明胜出家,常诵「法华」、「维摩」诸经;偶入经藏取读「观无量寿经」,大为欣赏。受戒以后与妙开律师共研「观」,觉得只此观念法门,最易超脱,其他行业迂僻难行。他常依「观经」修十六观,并慕东晋慧远结社念佛的高风,曾亲往庐山叩寻遗范。后更周游各地,访问高德。闻道绰在西河(今山西境)盛弘净业,即于贞观十五年(六四一年)赴并州(今太原)石壁山玄中寺相访。其时正值严冬,旅途艰苦,道绰悯他远来,即授以「观经」奥义。

贞观十九年(六四五年),道绰入寂,善导即赴长安,盛弘念佛法门。他于唐永隆二年(六八一年)三月十四日,忽患微疾,怡然长逝,年六十九。他的弟子怀恽等,葬其遗骸于长安终南山麓神禾原,建寺立塔纪念,即今香积寺与崇灵塔。一九八○年五月十四日,中国佛教学会与日本净土宗,云集两国佛徒,于此举行了盛大的法会,纪念善导大师圆寂一千三百年远忌。

善导在长安广行教化时,曾将所得布施的净财,书写「阿弥陀经」数万卷,又画「净土变相」三百馀壁。近代***吐峪沟高昌故址发掘出的许多古代写经中,即有他写的「阿弥陀经」的断片,卷末记有「愿生比丘善导愿写」一段题记(见(廿+园)田宗惠「善导大师与舍身往生」)。

善导兼擅造像艺术。他在西京实际寺时,唐高宗敕于洛阳龙门兴造大卢舍那佛像,命他监督造像工程。调露元年(六七九年)奉敕于大像之南建置奉先寺,为佛教东传以来所开的最大石佛之龛(见「金石萃编」卷七十五「河洛上都龙门之阳大卢舍那龛记」,简称「奉先寺像龛记」)。龛记文中并称他为「检校僧西京实际寺善道禅师」(「道」与「导」的写法虽然不同,但由于西安碑林所保存的「大唐实际寺故寺主怀恽奉敕赠隆阐大法师碑铭」中,有「时有亲证三昧大德善导∵黎」之语,且与善导时代相合。其为同一善导无疑)。

善导日常持戒极严,常事乞食。澡浴以外,不脱三衣。每合掌胡跪,一心念佛,非力竭不休。后来宋代宗晓取异代同修净土功高德盛的七人立为莲社七祖,置善导于慧远之次,列为莲宗第二祖(见「佛祖统纪」卷二十六「净土立教志」)。

古代有两位善导的说法,其说起始于宋「新修净土传」中的二「善导传」。后至十二世纪时日本源空所著「类聚净土五祖传」中曾加以引录。十三世纪时良忠撰「观经玄义分传通记」第一,载明「新修净土传」中卷有三十三人的传记,其中第二十五人为善导,第二十六人为善道。此则前者为京师光明寺的善导,后者为终南山悟真寺的善道。「佛祖统纪」于第二十七卷出「善导传」,第二十八卷载「善道传」,于此可以分清两个善导的区别。

善导的著述,现存五部九卷。即「观无量寿佛经疏」四卷、「往生礼赞偈」一卷、「净土法事赞」二卷、「般舟赞」一卷和「观念法门」一卷。「观无量寿佛经疏」,亦称「观经四帖疏」。此疏主要叙述净土法门的教相教义,故又称为教相分或解义分;其「往生礼赞偈」等四部,叙述净土法门的行事仪式,故又称为行义分。「观经四帖疏」于八世纪时传入日本,流传甚广,后来日本高僧法然(即源空)即依它创立日本净土宗,并尊善导为高祖。

「往生礼赞偈」亦称「六时礼赞偈」,说明昼夜六时礼赞弥陀及观音、势至的仪式。「净土法事赞」上卷标题为「转经行道愿生净土法事赞」,下卷标题为「安乐行道转经愿生净土法事赞」,说明「阿弥陀经」转读行道的方法。「般舟赞」具称为「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是依「观经」等说明修学般舟三昧行道的方法。「观念法门」具称为「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是说明观念佛三昧的行相和入道场念佛与忏悔发愿的方法。此外,通常附于「观念法门」之中的还有「依经明五种增上教义」一卷。

又宋宗晓「乐邦文类」卷四载有「临终正念诀」一篇,署名作者为京师比丘善导,王日休「龙舒增广净土文集」卷十二题作「善导和尚临终往生正念文」,内容文字大体相同。

古来关于弥陀的净土问题,有报土和化土的异说。摄论师以彼土为报土,认为凡夫不能往生。迦才等认为彼土有报土和化土两种∶地上菩萨生于报土,凡夫二乘生于化土。慧远认为净土是众生的自业所感,随凡圣阶位而有高下之别。善导的著述里,则坚决主张弥陀净土为报土,并认为凡夫能入弥陀报土,以此树立了净土一宗的教法。

善导认为凡夫乘着弥陀的本愿力虽能往生极乐净土,但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往生的正因,即所谓安心、起行和作业。安心,即具足「观无量寿经」所说的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如是「具足三心必得往生」。起行,即起身口意三业之行。身业是礼拜阿弥陀佛。口业是称赞阿弥陀佛及一切圣众的身相光明及净土庄严。意业是专念观察阿弥陀佛及诸圣众的身相光明及净土庄严等。作业,即依以下四修法策励实行。一、恭敬修,礼拜阿弥陀佛,身心恭敬。二、无馀修,即称名忆念阿弥陀佛及净土圣众,不杂馀业。三、无间修,即修行三业乃至回向发愿,无有间断。四、长时修,即以毕命为期,心行相续,誓不中止(见「往生礼赞偈」)。

善导的弟子,以怀感最为知名,怀恽次之(孟铣的「释净土群疑论序」说,「恽与感师,并为导公神足」)。次外见于史传碑铭的,尚有贞固、净业数人,怀感是长安千福寺沙门,初学法相,博通经论。及谒善导,善导命他入念佛道场,精诚念佛,三年后得念佛三昧,着有「释净土群疑论」七卷行世(「宋高僧传」卷六)。

怀恽,于长安西明寺出家,时善导在光明寺弘法,他即趋侍座下十馀年,尽传善导之学。善导示寂,他于神禾原建造灵塔葬之,又于塔边构筑伽蓝,并造十三级大∵堵波。后依敕为长安实际寺主,常讲「观经」、「贤护」、「弥陀经」等,劝四众专念弥陀名号。寂后謚隆阐大禅师(见「隆阐法师传」)。

贞固,郑地荥川人,于汜水等慈寺从远法师出家;后于襄州遇善导,接受净土法门,精勤称念阿弥陀佛。至庐山,住东林寺。至广州,邂逅义净,同渡南海达于室利佛逝(见「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贞固传」)。

净业,于弘道元年(六八三年)出家,善讲「观无量寿经」和「释净土群疑论」。他为香积寺主二十馀年,勤修净土行业,年五十八圆寂。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