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字弱侯,号「澹园」,应天(今江苏南京)人。∵自小博极群书,内外典籍,无不淹贯,明万历十七年(一五八九年)举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东宫讲官(负责教授皇太子)。时地方有司按惯例欲建牌坊以奖励,焦∵回言谢绝,将费用捐给了饑民。(见《明儒学案》卷三十五)一日在东宫讲学时,窗外有鸟飞呜而过,太子扭头观望,∵即罢讲,直到太子改容复听,才重新开讲。其治学严谨,可见一斑。(同上)
焦∵初师事儒学大师耿天台、罗近溪,后又笃信李卓吾、归心佛乘,力事参究。时人颇以禅学讥之,焦∵也不以为然,与李贽往来论学,始终不断。耿天台曾借用理学家二程等人排斥佛教的话来指责焦∵不该信佛,焦∵去信一一作了辩解,并纠正了许多在他看来二程说的不对的话。如程子言∶「佛教传灯千七百人,无一人达者,不然何以削发胡服而终?」焦∵说,「削发胡服」诚然是异国土风,但并非不是达者。怎么能知道他们讥笑我们的冠冕不适如我们讥笑其削发呢?焦∵因此说程子乃「局曲之人」,坐井观天。又如程子言∶「佛虽穷神知化,却不足以开物成务。」焦∵说,穷神知化就是为了开物成务,程伯子自己见释氏进退有礼,也曾感叹∶三代威仪,尽在此矣。释氏之洒扫应对,无一不与儒家修身处合,世人往往只知其外,不知其实。还有周茂叔言∶「看一部《华严经》,不如看一艮卦。」焦∵说∶「此话不错,学者茍能知艮卦,何须佛典;茍能知自知,又何须艮卦。」(同上)他在以上的辩解中也坚持了自己儒佛合一的思想。
时有学者唐子张来谒见,初见时说「知」。焦∵曰∶「不可,知为常见,是众生法。」再见时说「无知」。焦∵又曰∶「不可,无知为断见,是二乘法。」子张茫然不解,焦∵为其开导说∶「人心之妙,囊括太虚,不可以有无求,不可以取舍得。以无求之者,是默照邪禅也;以有求之者,是昭昭灵灵的禅也。夫此本地风光,无径可寻,无门可入。才有所重,便成窠臼。」(《居士传》卷四十四)意思是要子张出离有、无之知,破除断、常二见。事物本身是不生不灭、不常不断的,不可于有或无上执着。人心本妙,只须中心行道。如此则信手拈来,无所不可。
焦∵晚年修习念佛三昧,从学者甚众。八十一岁时往生,追∵「文端」。
焦∵平生著述宏多,有《佛经精解评林》、《焦弱侯问答》、《老子翼》、《庄子翼》等,皆行于世。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