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宗仰,俗家姓黄,出家后法名印楞、字宗仰(亦名中央),别号乌目山僧,江苏省常熟县人,清咸丰十一年(一八六一年)辛酉岁十月十日生。幼年读书颖悟绝伦,博览群籍,尤工诗古文辞。稍长就学于翁同和,时翁已举进士,阅宗仰文章,辞茂义幽,莫测其际。因谓之曰∶「子习举子业,住着自缚,傥人缁门,慧海之舟楫也。」宗仰感悟,遂栖心内典,视功名如粪土。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年十六岁时,投本邑三峰寺,依药龛和尚座下落发出家。在寺中禅诵之馀,复研习英、日、梵等文字,通晓有成,观照益广,旁及诗、书、画及金石之学,皆卓然成家。

越五年,受具戒于镇江金山江天寺显谛法师,师锡名宗仰,他则自署「乌目山僧」。这时江天寺方丈是大定和尚,一见之下,目为法器,异日必与前明诸大师一较短长,因之为他传法授记,且任他为江天寺监院。光绪十八年(一八九二年),上海富商哈同夫人罗迦陵居士,信乐佛乘,敬礼三宝,于其静安路巨宅爱俪园(即哈同花园)中,建佛堂名「频伽精舍」,延僧讲经,慕宗仰之名,特礼聘他去主持讲座。宗仰到上海,驻锡爱俪园频伽精舍,受到罗伽陵的供养。

光绪二十年(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之役,满清战败,割地赔款。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戊戌政变,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宗仰在上海,蒿目时艰,慨然有献身济世之志。他与革命志士章太炎、蔡元培、吴敬恒等交游。光绪二十八年(一九○二年),宗仰联络了章、蔡、吴及蒋智田、蒋维乔、黄炎培等,组织「中华教育会」,选出蔡元培为会长。该会宗旨系「藉促进文化教育之改革,进而促成政体改革」。宗仰并继蔡元培之后,出任为第二任会长。继而又组织「爱国学社」,附设有男校女校,蒋维乔夫妇曾分别在男女校任教多年。宗仰上人在上海革命报纸《苏报》上着文鼓吹革命,启发青年思想。

光绪二十九年(一九○三年)十二月,《苏报》刊载邹容的《革命军》文字,章太炎、邹容被捕下狱,时称「苏报案」。爱国学社吴敬恒、蔡元培等逃往日本,宗仰亦名列通缉令内。后来他得到罗迦陵的资助,也东渡到日本避祸。是时孙中山先生由越南抵横滨,宗仰往谒,二人一见如故,雅相推重,为商讨革命大计,中山先生特辟楼下一室使宗仰驻锡。宗仰就居室壁上画老梅一株,枝干盘曲,繁花灿烂,见者啧啧称赏。在此时期,宗仰亦加入了同盟会,成为革命团体一份子。是年秋,中山先生欲赴檀香山,绌于川资,宗仰倾囊相助,中山先生始得成行。时在东京出版的《江苏杂》,以经费困乏,势将停刊,宗仰致函上海友人,共醵资以资助之,《江苏杂》赖以继续出版。光绪三十四年(一九○八年),清帝与慈禧太后相继崩逝,党禁稍懈,宗仰自日本返回上海,仍居爱俪园频伽精舍。

时中山先生在檀香山,正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保皇党斗争,致函宗仰上人曰∶中央上人英鑒∶

横滨来函,已得拜读。弟刻在檀岛与保皇党大战,四大岛已肃清其二,馀二岛不日可以成功。非将此毒铲除,断不能做事。但彼党狡诈非常,见今日革命风潮大盛,彼在此地则曰∶借名保皇,实则革命;在美洲则自称其保皇会为革命党,欺人实甚矣。旅外华人真伪莫辨,多受其惑。此计比之直曰保皇如康怪(按∶指康有为)者尤毒,梁酋(按∶指梁启超)之计狡矣。闻在金山已敛财百馀万,此财大半出自有心革命倒满之人,梁藉革命之名骗得此财,以行其保皇立宪,欲率中国四万万人,永为满洲之奴隶,罪通于天矣,可胜诛哉!

弟等同志向来专志于兴师一事,未暇谋及海外之运动,遂使保皇党纵横如此,亦咎有不能辞也。今当乘此馀暇,尽力扫除此毒焰,以一民心。民心一,则财力可以无忧矣。务望在沪同志,亦遥作声援。如有新书、新报,务要设法多寄往美洲及檀香山分售,使人知所适从,并当竭力大击保皇毒焰于各地也。匆匆草此,即候。大安。

弟中山谨启

由上函所见,可知宗仰上人与中山先生相交之深,二人患难称交,实乃开国元动。而国父痛斥康梁一事,史乘阙漏,此可补文献之不足。

宣统元年(一九○八年),哈同夫人罗迦陵,接受宗仰上人建议,醵资二十万银圆,由上人主持刻印《大藏经》。上人自任总裁,开馆校印,参与其事者有海内名宿及缁素大德三十馀人,历时四年,始告蒇事,刻经凡八千四百十六卷,分装为四十函,俾益后继,精穷奥业,其于佛教之遐敷,允称冠冕,即令通称之《频伽大藏经》。国学大师章太炎誉上人曰∶「绍隆一乘,救慈末世。为晚明旭大师后三百年来发扬胜义之第一人。」

辛亥年革命志士武昌起义,未几南京光复,中山先生自海外归来,国内革命同志云集上海迎候,宗仰亦至吴淞,登轮话旧,并代哈同表达欢迎之意。中山先生登陆,首访爱俪园,哈同大张宴席以款待之。中山先生曾约宗仰同赴南京,参加***,宗仰婉谢,送中山先生赴京后,乃隐居山林,谢绝交游。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年),充任金山江天寺首座,致函中山先生,邀游山,其书云∶

中山先生伟鑒∶

别来瞬经三载,贼人肆虐,公游海外,仆隐山林,乃者,天相中华,神州再造,自由不死,幸福有归矣!前读《沪报》,敬悉公以国务馀暇,漫游西湖南海,豪情逸兴,不减曩年,羡甚!近躬何似?金山亦系京口名蓝,仆谊属故人,曷勿杖策一游,不惟可助逸兴,且得旧雨重欢,藉倾积愫,想公游兴未间,当能慨允惠然莅临,扫径以待,即请赐覆,并颂。

钧安。

不慧宗仰合十,九月二十五日

民国五年(一九一六年),上人掩关金山咏思堂,思臻微奥,穷究遗编,稀世之书,复开瑯∵。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六月出关,朝礼九华山,归途中过经南京,访栖霞山寺。时栖霞山寺毁于洪杨之乱,破垣残壁,荒烟蔓草,仅有一僧名法意者,结茅侍奉香火。上人甫入寺,法意趋前顶礼而谓之曰∶「我夜梦菩萨指示,说栖霞道场,时会已至,即日将有大德尊宿前来复兴,大概就是您老了。」于是恳请上人担任住持。该僧人礼率词鄙,上人不以为唐突而允许,即于是年冬晋山接住。国父孙中山先生闻知,首捐银币万元,助其修建。升座之日,四表云来,于榛芜中塔盖芦棚二十馀座,暂作栖所,拥锡依止者,数逾千人。京沪铁路当局特于栖霞山麓,增建支站,以栖霞必因上人之来而趋于繁荣也。上人为金山法脉,自是栖霞道场,改为金山分宗。

上人在栖霞山寺,数年之间,披荆斩棘,重振宗风。不意于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七月,以积劳致疾,圆寂于僧舍,世寿六十二,僧腊四十六夏。时北洋***大总统黎元洪挽以联云∶

奥旨遐深,道根永固;

辛机旷远,名翼长飞。

国学大师章太炎为撰墓铭曰∶

彼世如蝇,菌翠腐蒸,公逃于僧,朱张不恒。

见龙在田,戎狄是膺,汉道既升,归而担登。

凄然如冰,呜呼禅师,斯所以为,如来乘欤?

上人圆寂后十五年──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国民***委员张继、于右任、戴传贤、吴敬恒、邵元沖、朱家骅、李烈钧、居正等八人,以上人于党国夙着勛劳,联名呈请***明令褒扬,文曰∶

自满洲入主中夏,民族意志,久已销沈。我总理天稟聪明,沦胥是惧,大声疾呼,唤醒民众,一时革命思潮,风起云涌,不可遏仰,用集大勛,此在世之志士仁人,凛兴亡有责之义,原不容弛。其负荷至方外,清修自可,无兴复大业,而亦竟有深明大义,竭智尽忠之同志出乎?其间如中央上人其人者,实为难能可贵。

按上人少即祝发为僧,庚子以后,愤慨国事,屡从事于爱国运动。迨苏报案作,身遭名捕,东渡日本,适总理来自南洋,因而深见,倾心相事,输助资财。今观总理在美洲檀岛所兴手函二通,为言扫除保皇党***势力,及联络各地洪门情形,望其多通消息,多寄书报于各处机关,即知其在当时涵濡主义,参与密勿,其有寻常所能抑企。函内并有许以归还用项,则其身非富有,急公好义,国尔忘私,亦可概见。

光复以后,在事同志,多致通显,上人独甘沈寂,不复与闻政治,遂与世隔,先主镇江之金山寺,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诸山推任江宁之栖霞寺,披荆斩棘,重整宗风。不幸于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七月圆寂,葬于寺之附近。迹其生平,襟怀磊落,德性坚定,闻义必先,避名若∵,实佛门之龙象,亦吾党之瑰奇。中央崇德雄志,宜有褒恤。拟请拨给款项,修其墓,以示表彰。

嗣经中央政治会议决议∶「由***拨国币五千元,交戴委员传贤、张委员继,主持修塔立碑事宜。」民国以来沙门尊宿,获国家褒典者,上人一人而已。

宗公上人能诗,善画梅,能操古琴。他曾写水墨山水一幅,赠其乡人刘永昌,并题诗曰∶

藉君寒假返虞山,曾写乡心托画图;此日重来相话旧,风光惜与别时殊。

江上风云多变态,潮流东去故迂回;天南地北烽烟起,底事英雄心未灰。

北风寒厉岁云暮,阴晦朝曦暗夕光;忆自送君归去后,苍茫独立怅空寂。

争春千帆逆水舟,西湖风劲力难收;凭谁赤手狂澜仗,怅望云天不胜愁。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