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际清居士,名绍升,字允初,号尺木,又号知妇子及二林居士,际清是他受菩萨戒的法名。他生于江苏长洲县(今苏州)一个典型的士族家庭。父祖都以科第仕宦,际清也于乾隆三十四年(一七六九年)进士及第,授县官,他辞而不就。

际清最初研究宋明理学,又从道士学修炼之术,三年无验。后从友人薛家三(起风)听闻佛法;入京师应试,得识瑞金罗有高,有高好佛书,自是日以佛学相切磋。及读明高僧「紫柏全集」,始归心佛法。继读莲池、憨山、∵益诸法师著书,遂深信净土法门(「大师传后纪」)他因私淑莲池,誓愿往生净土,自号「知归子」。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年)从苏州华藏庵闻学(实定一七一二~八八元)受菩萨优婆塞戒(「一行居集」卷六「闻学禅师传」)。这时年三十四岁。

际清受皈戒后,素食净行。其妻费兰襄亦受优婆夷戒。二女阿环、阿莹日常背诵「法华经」。其家庭生活充满佛教的气氛(「一行居集」卷七,「亡妻费孺入述」)。

际清少读儒书,慕梁溪(江苏无锡)高攀龙之为人;学佛以后,又慕庐山刘遗民的逸行。因这二人往来修学之地同名东林,他乃自题其居曰「二林」,并以为号(「二林居集」卷三「二林居说」)。他的生平知交,有同府汪缟(大绅)和江西瑞金罗有高(台山),三人都治理学为清代理学中的一个流派(张之洞「书目答问附录」)。学佛以后又成了亲切的清净法侣。际清曾与汪缟共立建阳书院,作起懦、决疑等偈以勖学人。有高喜究天台教义,又遍读大乘经及诸经义疏,而际清则独归信净土法门。他于净土教义,于莲池外,又极推重省庵。并与同时的北京红螺山彻悟、扬州高∵寺昭月、浙江天目山旅亭等相交游,往来论道(「一行居集」卷三)。

乾隆五十年(一七八五年),他屏居苏州文星阁,专修一行三昧,系心一佛,因顔所住处曰「一行居」。后来他即把他生平所作愿文、叙、题记、铭传等有关佛教杂着编成「一行居集」。

际清时常闭关念佛、发愿回向。他所撰的「受菩萨戒发愿文」、「闭关发愿偈」、「安居回向偈」及「和陶渊明归去来辞」等,皆信愿庄严,足以感动人心。晚年于杭州武林门外,和二、三禅侣静修。他在这里安居二年,后以病归。又时常掩关僧舍,爱太湖秀峰寺风景之美,常在那里专修净业。嘉庆元年(一七九六年),念佛安详而逝,年五十七。

际清的文章,得力于佛学处甚多。他自言自读佛经,始得为文之旨,特别是受了「华严」、「般若」及「四十二章经」的影响。他称这些佛经,有如千寻飞瀑和静夜钟声,发人深省而汲之无尽。罗台山评其文字∶如梅如莲,寒香寂静,和风扇物。他亦以为知言(「二林居集」卷三「叙文」)。

际清虽专修净土法门,仍广读大小乘经论。曾撰有「四十二章」、「梵网」、「观经」、「楞严」、「维摩」、「华严」、「金刚」、「遗教」等三十馀种佛经的读后记,即每读一经,便写一题记介绍一经的大意,和他的体会等(见「一行居集」卷十二)。

际清尤注意周济贫困孤寡等悲田、福田事业,并从事刻经、饭僧、施衣、放生等善行,积二十年不懈。对于法侣如罗有高、汪缟等,每通信论道,啓发箴规,恳切备至。罗有高在京屡试不第,每次南归,际清都延住其家,俾游名山或闭关念佛,沉浸于宗教信愿中。汪缟聪明才辩,但言行时有未相应处,则常致书规劝。他们三人的友谊之笃,一时传为美谈。罗、汪二人早逝,际清都为他们编集遗文,刻行于世。

际清的著作,有「无量寿经起信论」三卷、「观无量寿佛经约论」一卷、「阿弥陀经约论」、「一乘决疑论」一卷、「华严经念佛三昧论」一卷、「居士传」五十六卷、「善女人传」二卷、「二林居集」二十四卷、「一行居集」八卷、「二林唱和诗」、「观河集」、「测海集」各一卷。此外由他发起编纂,经其从子彭希涑等编成的有「净土圣贤录」九卷。又由他重刊行的有「净土三经」、「省庵法师语录」二卷、「念佛警策」三卷、「西方公据」二卷等(现均存)。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