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蔚如,名文∵,号藏一,以字行,浙江省海盐县人,生于清光绪四年(一八七八年),幼年随母读书,攻经史百家之学,兼习算学,因受母亲信佛的影响,自幼也礼佛诵经。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年二十一岁,秋试不第,入京捐资为部郎,兼任京浙学堂算学教习。光绪末年,曾任京师地方审判所推事。宣统年间,补度支部通阜司郎中。辛亥革命爆发,乃携眷南归,寄寓上海。

民国初年(一九一二年),各省组织省议会,蔚如被选为浙江省第一届省议员。时,浙江都督朱价人,曾委托蔚如主办《浙江日报》,后以袁世凯任大总统,党禁严厉,省议会无形停顿。蔚如以幼年随母念佛之夙因,遂潜心研究佛典,此后即专以弘扬佛法为务。

民国初年(一九一二年)这段时间,蔚如曾先后参访谛閑法师于四明观宗寺,朝礼舍利塔于阿育王山,并捐资给金陵刻经处,重刻《西斋净土诗》。他自己也曾主持集资刊刻了一部《释摩诃衍论释》。

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年),蔚如再度入京,任财政部会计司司长。时,蒋维乔任教育部参事,二人在京相识,相与研讨佛学,蔚如并介绍维乔到当时在广济寺讲经的蜀人张克诚处,从张氏学唯识学。

这时北京的护法大居士,有交通总长叶恭绰、铁路督办蒯若木、任职司法部的梅光羲等,他们发起组织了一个讲经会,公推蔚如南下宁波四明观宗寺,迎请谛閑老法师北上讲经。

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年)三月,谛閑老法师偕弟子仁山、∵虚二师北上,讲《圆觉经》于江西会馆,为便于一般公务人员听讲,谛老白天编写讲义,晚间讲经,由蒋维乔、江味农、黄少希作笔记,次日再与蔚如一同呈给谛老校正。谛老讲经时称性而谈,第二天看到记录,往往会说∶「我昨天说过这许多话吗?自己还不知道哩!」(谛閑大师碑铭上说∶「余昨夕尚有尔许言说,实不知也!」)

谛老讲经,辩才无碍,并不是靠学习记诵来讲的,谛老是以夙慧和禅定的功夫来讲经,他登座时称性而谈,口若悬河,下座后自己所讲的就不复记忆了。这次讲经,历时两月馀,蒋维乔、江味农等所记录的笔记,洋洋数十万言,谛老为之命名曰∶《圆觉经亲闻记》。这部书由商务印书馆印行,书后还附上「戊午讲经会同缘录」,把听经人的名字都印在上面。

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年)秋天,谛閑老法师南返时,叶恭绰、蒯若木、梅光羲、徐蔚如、蒋维乔、江味农、黄幼希等居士为谛老饯行,由叶恭绰、蒯若木两居士领头捐了一笔钱,请谛老以此款扩充他原先办的观宗学社,谛老南返,把观宗学社改为正式的僧教育机构,培育了不少人才,成为近代佛教史上之一支流。

就在这次讲经会中,徐蔚如、蒋维乔等都皈依了谛閑法师,受了三皈五戒,蔚如法名是显瑞。

江味农本来在南方,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年),华北五省发生旱灾,味农受上海大善士简照南之托,携款十万元北上,参加佛教赈灾会放赈,适在北京,因而也参加了这次的讲经盛会。在讲经会之后,味农由徐蔚如和蒋维乔的推荐,到京师图书馆任校理,整理敦煌石室残经,味农在数千卷残经中,整理出《大乘稻芊经随听疏》一卷、《净名经集解关中疏》二卷,为佛教作了重大的贡献。

谛老讲经南返之后,蔚如与梅光羲、蒋维乔、江味农等创立了「北京刻经处」,由蔚如负责主持,任刻经处校刊。后来,梅光羲调任山东高等审判厅厅长,蒋维乔和江味农都回到上海,刻经处事物由蔚如一身任之,并以此作为他的终生事业。

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前后,蔚如继北京刻经处之后,又在天津创立了「天津刻经处」。由京、津两刻经处成立起,至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他逝世为止,十馀年中,校刻的经典近两千卷,校勘每一经毕,必撷其精华,附跋于卷末,以有益于后学。

世人称蔚如为华严学者,此一名称之由来,是由他校刻《华严》一系经典而来。

蔚如最早校刻的经典,是《四分律随机羯磨》,这部书是清末由日本请回的,经蔚如刻印而重为流通。大部鉅着则以《华严探玄记》、《华严搜玄记》和《华严纲要》为最,这三部大疏,都经蔚如校勘刻印,对华严学的贡献至鉅。

《华严经探玄记》是北京刻经处最早校刻的一部经书,于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开始刻版,蔚如在书中题记云∶「奉母命,先自认刻三卷,二三同志分任刻资,合而计之,才二十卷。」后来得到一位赵周蕙芳女居士捐助了三千银元,才使这部书的刻印竟其全功,而二十卷的《华严探玄记》,前后刻了八年,到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年)才刻印完成,蔚如在题记中续称∶「千载佚编,一朝复显,实为法门无上胜缘,刻竣谨其缘起,丙寅十二月。」丙寅年,是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年)。

《华严经探玄记》是创立华严宗的唐代高僧贤首大师法藏所著,全书二十卷,为《华严经》之注释。此书于唐末五代战乱之际佚传,民国初年蔚如搜得孤本,校勘刻印,故有「千载佚编,一朝复显」之语。

《华严经搜玄记》是唐代智俨大师所撰,五卷,始刻于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年)甲子,历时五年,到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戊辰而毕工。捐施这部书刻印费用的功德主,是在北洋***担任过外交总长的曹汝霖。

《华严纲要》是明代憨山大师所撰,世间甚少流通,蔚如校勘,由北京刻经处于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刻印完成。

此外,唐译的八十卷《华严经》,有唐德宗朝的清凉澄观造疏六十卷,即《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略称《华严大疏》;又造随疏演义钞九十卷,即《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略称《华严大疏钞》,是澄观自释大疏的。此外,澄观尚造有《华严经疏科文》十卷,惟元、明以后,《科文》仅存卷首,馀者佚传,科文十卷的完本,是蔚如晚年得之于海外,他寄与上海的李圆净居士,嘱圆净代为整理。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四月,蔚如南下,入莫干山,圆净以所编的科文表解就正于蔚如,蔚如有所改订,以后又经过黄幼希居士的校订,蔚如为之命名曰《华严经疏科文表解》。此表解于二十七年出版时,蔚如已逝,不及目见。

早在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蔚如即与印光法师合订唐贞元年译本《华严经》之校刊记,由位于扬州之江北刻经处(郑学川居士未出家前所创办)依之而修版刊印,故在蔚如一生刻经事业中,致力于华严者实最多。在他晚年——民国二十四(一九三五年)、五年(一九三六年)间,他在天津功德林讲《华严经大意》,每晚八至十点讲两小时,风雨无阻,从不间断。每讲一品,即领导大众念诵一遍,以资深悉而得利益,由此之故,当时北方佛界学人,多尊蔚如为华严学者,而社会人士则崇之曰华严大师。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