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谦,字易园,号阳复,安徽省婺源县人,生于清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父名晴舟,为婺源名士。易园幼年颖悟,就塾读书,攻八股文,十三岁即能诗文。晴舟公就邑中溪山胜处营构「松竹山房」,易园侍读左右,晓舟公常为说古圣先贤故事,日夕濡染,故易园毕生有志于圣贤,实植基于此。
易园稍长,读文正公家训,知治学之门径;从事学习许氏形盛之学,由是精通文字音韵。十七岁应童子试,补博士弟子员。复肄业于紫阳书院二年,十九岁应南京乡试未第,奉父命往南通,受业于张謇季直门下,勤学苦读,学业大进。后来考入南洋公学师范班,未几因病辍学。
光绪二十八年(一九○二年),易园二十七岁,此时科举初废,张季直创南通师范学堂,邀约易园共事,初任堂长,继任校长。易园在南通师范前后十馀年,以阳明知行合一之教薰陶后进,主张「能耕能读」,以矫正士大夫袖手空谈之旧习,因之南通师范誉满江南,是时苏皖两省教育当局,争相延聘,易园以与南通张氏师生之谊,婉谢各方延请。
宣统年间,学部设国语统一局,推行国语,知易园精治文字音韵之学,徵聘易园主持其事,易园举其所见,条陈建议书,而婉谢其位。易园所建议之创设音标一案,实为后来国音字母的嚆矢。
自光绪二十八年(一九○二年)至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十馀年间,易园历任南通师范学堂堂长,逮师范学堂改师范学校,继任校长。其间又被选为安徽省教育会会长、资政院议员、众议院议员,而其主要尽瘁心力者,仍为南通师范。
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年),一度出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是年八月,江苏巡按司韩国钧,委任易园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负责筹备南京高师。易园就前两江师范学堂勘察校舍,筹备开学事宜。他聘任郭秉文博士为教务主任,经过一年的筹备,于四年八月招生,开设国文、理化两部,招生一百二十六人。易园主持校务五年馀,至民国八年(一九二九年)辞职时,高师设有国文史地部、数学理化部、教育专修科、农业专修科、工艺专修科、商业专修科、体育专修科。有校舍连农场土地三百七十亩,房屋二百馀间,教员五十三人,职员四十一人,学生四百十六人。易园辞职后,郭秉文继任校长,后来南京高师改组为东南大学。北伐成功,国民***成立后,又改组为中央大学。
民国四年(一九一五年),南京高师开学时,易园聘请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叔同兼任音乐教员,李叔同就是后来于杭州虎跑寺出家的弘一法师。
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年),易园于病和读二林居士彭绍升的《无量寿经》、《起信论》,深起信心,皈命弥陀,病中一心念佛,病亦不药而愈。
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辞去南京高师校长职务后,就专心学佛。先后皈依于谛閑、印光二法师,由此博览三藏,融会各宗,最后归心于净土。
他首先于家乡婺源江湾创设佛光社,继之于各地设立分社,印布社刊,赠人阅读,乡人受他感化入社念佛,而皈依净土者为数甚多。在这段时间,他除了礼佛诵经、讲经弘法外,并从事撰述,后来都辑入《阳复斋丛刊》中。
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年)春,易园由婺源到上海,适出家已五年之久的弘一法师也途经上海,与尤惜阴居士合撰〈印经造像之功德〉一文。二人在沪上不期而遇。因是旧识老友,此次见面,畅叙之馀,弘一劝易园阅读《灵峰宗论》,这是易园后来欲办「灵峰学社」的远因,后来到民国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弘一法师六十寿诞,易园贺之以诗,诗中特别提到这件事。诗曰∶
细读灵峰宗论教,别来旦夕未能忘,
千年儒佛相攻案,至是铿锵会一堂。
诗后特别加注曰∶「癸亥遇师沪上,教读《灵峰宗论》,受益无穷。」
易园自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辞去南京高师校长后,一直居住在家乡婺源,弘法念佛。到了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兵扰婺源,闾阎不靖,家乡住不下去,他迁到杭州,与佛教居士李锦堂在市区内设了一处道场,名叫「佛光社」,继续弘扬净土,聚众念佛。过了两年,又迁居南通,住在「三馀耕读处」,念佛讲学,精进不懈。在南通六、七年间,聚众讲经弘法,对地方人士有相当的感化。为了要造就弘法人才,曾计划创设佛儒合一的研究社,决定定名为「灵峰学社」,章程拟定,方欲进行,因中日战争爆发而搁置,事遂未竟。
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年),他迁居上海,仍应各方之请,讲经弘法,惟自知年迈,时以编印《阳复斋丛刊》为念。民国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四月十日病逝,享年六十有七。
易园著述,早期以《说音》一书驰誉学界,此书由中华书局出版。他主张佛儒合一,共同弘通,故儒学、佛学著述甚多,部分为苏州弘化社及上海佛学书局出版,后来连同未出版者,全辑入《阳复斋丛刊》中,其名称为∶《阳复斋文集》、《阳复斋诗偈初集》、《续集》、《三集》、《江易圆居士演讲集》、《佛儒经颂》、《儒佛合一救劫篇》、《灵峰儒释一宗记》、《阳明致良知学》、《东坡禅学诗文要解》、《儒佛一宗主要课讲义》、《正学启象蒙字经颂笺》、《小学养蒙三字经注解》、《安徽佛门龙象记》、《两汉学风》、《梦游记恩寺》、《宏法联语》等十七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