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一如,原名锡绰,字裕如,又名靖和,法名慧圆,清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生。他是四川万县人,幼年受传统教育,攻读经史,及长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精通日本、英文,对于哲学亦有相当的研究。回国后,曾于北京各大学任教。

民国初年(一九一二年),北京学界人士研究佛学的风气颇盛,如蒋维乔、韩清净、梅光羲、徐蔚如等,皆在北京倡导佛学,一如受此风气影响,亦开始研究佛学,精进不懈。

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太虚大师在上海与陈元白、蒋作宾、黄葆苍等组织弘法讲经团体「觉社」,一如亦为筹备人员之一。觉社成立,蒋作宾任社长,太虚大师主编《觉社丛刊》--《海潮音》之前身,一如任驻社总干事,觉社成立后,蒋作宾借得尚贤堂,先后请得太虚大师、章太炎、王与楫、陈完等作佛学演讲。太虚大师讲《二十唯识论》,由一如记录,成《二十唯识论讲要》一册,此为一如追随太虚大师之始。后来,《觉世丛刊》改名为《海潮音月刊》,即由一如任主编。

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太虚大师应北京辛酉讲经会之请,赴北京弘法,一如偕行,九月六日,大师于北京弘慈广济寺开讲《法华经》,听者甚众,佛教界名流庄思缄、蒋维乔、范任卿、王虚亭、朱芾煌、夏仲膺、林宰平、马冀平、胡子笏等均与会听讲。讲经结束,大师集京中缁素开会议决,《海潮音月刊》自十一期迁至北京出版,由一如专任编辑。一如接编后,得唐大圆、张化声、张希声等投稿,使海刊内容充实,太虚大师誉之为「倍有生气」。

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八月,太虚大师所创办之武昌佛学院开学,约一如南下入佛学院任教。一如南下,《海潮音》亦迁至武昌出版。一如除在佛学院授课外,并应人约请,赴各地讲经弘法。

一如于佛学,对因明一门特别有兴趣。他以儒家治经的方式来研究佛经。他自《大藏经》中找出全部有关因明的著述,又搜求遗留在日本的许多因明古疏,加以整理研究。然后潜思冥想,融会贯通,这使他对于因明一门,有颇为高深的成就。

他曾在中国大学讲授论理学,以西洋论理学与佛教因明学来作比较研究,并以此讲义,编著为《佛教论理学》一书。他在武昌佛学院讲授的课程,以中、印佛教史方面为主,先后翻译了日本佛教著作多种,作佛学院的教材。所翻译的日本著作,如《小乘佛学概论》上下册、《因明入正理论讲义》、《中华佛教史》、《印度佛教史》、《印度六派哲学》等。其中,《中华佛教史》一书,后来为蒋维乔增加了近代史等数章,改编为《中国佛教史》。

支那内学院的王恩洋以研究法相唯识著名,二人曾通讯互相讨论佛学,彼此推重。他曾纠正王恩洋著作中有关因明部分的错误,内学院者聂耦耕对此提出质疑,双方为此展开笔战,一如为此撰写了一篇〈论有法差别相违因之分本作别作二法〉的论文,以驳斥对方。

一如一生讲授佛学,编辑佛刊,撰译佛学著作,是太虚大师早年弘法的主要助手,他在武昌佛学院的地位,犹如吕秋逸在南京支那内学院的地位。他在佛学上的造诣,以因明学和佛教思想史方面最为专精。他的著作除前列的译述外,尚有《大乘起信论讲义》、《金刚般若经总纲》等。

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年),一如因劳致疾,返回上海疗养,《海潮音月刊》由唐大圆接任编辑。他于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年)农历正月在上海病故,临终前,嘱家人为其沐浴,着僧装,口念佛号而逝,享年五十岁。

一如有子史玨,将一如著作辑为《慧圆居士集》行世,太虚大师及王恩洋均为之作序。

一如是早期的著名佛教学者,他最早把日本佛学著作有系统的翻译过来,作为武昌佛学院讲义,已如上述。他的佛学著作,在他逝世后六十多年的现在,早已散佚湮没,无从觅找。在早期的《海潮音杂》中,刊载了他的两篇短文——〈金刚经要义〉及〈心经要义〉,兹录其〈金刚经要义〉一文如下,以见其佛学思想之一斑∶

金刚经要义

《金刚经》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菩萨者自觉觉他之谓。如来令其自觉故善护念之。令其觉他。故善付嘱之。须菩提问云何应住者。谓云何应住菩提心。(以上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句故)属自觉边事。云何降伏其心者。谓云何降伏众生。心属觉他边事。故佛答云何应住。曰应无住而生其心。生心者生清净心。生无所住心。生度众生心。亦即生菩提心。如不住相布施等是。答云何降伏其心。曰一切众生。皆令入无馀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是以无相度生。为降伏众生心之第一要义也。此二义为全经之关键。亟须分别明确。不可侗言之。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