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传贤字季陶,幼年名良弼,字选堂,笔名天仇,法名不空,晚年号孝园。先世自安徽休宁迁浙江吴兴,清乾隆末年又由吴兴迁徙四川,故季陶于清光绪十六年(一八九○年)出生于四川广汉。

季陶幼年天资明敏,颖悟不群。及长,才气纵横,性情热烈,他英年∵弛不羁,直到身膺重任,始敛才就范。他幼读儒书,年十四,考入川省客籍学堂高等科。十六岁,赴日本留学,入日本大学法科,精日文日语,年二十时毕业,时为清宣统元年(一九○九年)。回国后,任江苏地方自治研究所主任教官,未几去职,入言论界,主上海《中外日报》、《天铎报》等报笔政。以议论文章,抨弹君宪,署名天仇,文名满天下。宣统二年,《天铎报》文字狱兴,亡命走日本,旋赴南洋槟榔屿,主《光华报》编辑,加入同盟会,鼓吹革命。

辛亥起义,民国肇建,季陶归至沪上,主持《民权报》、《民国杂》、《星期评论》。嗣受知于孙中山先生,中山先生督办全国铁路时期,季陶任机要秘书,朝夕左右,经综密勿。民国六年(一九一七),年二十八岁,任广州大元帅府法制委员会委员长,旋兼大元帅府秘书长、外交部次长。三十五岁,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年),中山先生北上参加善后会议,季陶扈从,逮闻未命。

民国***成立,被选为国民***委员。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实施五院制,出任考试院长,达二十年。

季陶之信仰佛教,有两种因缘。一者是家庭的因缘,一者是他个人的因缘。关于前者,他在《戴季陶文存》中称∶

余家自祖母以来,奉佛敬神,尊祖孝亲,备极虔诚,而慈母王太夫人,信佛尤笃。余自幼受此感化,对释迦教义,若具夙根。

关于后者,缘于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年),季陶奉孙总理之命,回四川联络川省将领,主张和平统一。及与川省各将领代表会晤,所谈各节格格不入。他任务未完成,乘轮赴宜昌,夜深更静,顿下决心,投江自尽。《戴季陶集》中有一段他自述的投江经过∶

下水之后,两边离岸太远,从黑越越的当中,一点也看不出什么,只觉急流的江水从肩头把我往下送。江上冷风一阵阵的吹来,侵入肌骨,我自己完全冻僵,不省人事。这个时候,忽然望见在我的四围,有一圜很圆的白光,从水面射到空中,越近越浓,越远越淡。此光离我有好远,不得而知。我从小随着母亲,就有佛教的信仰。虽然在人事当中,时时把信仰忘却,当此信仰的时期,深深的信心,又自然的发现出来。看见这个白光,心中忽然感动,确实这个佛光是我的生机,我一定不死,应该要生,后果浮至下游,被一个农人捞起,而不致死。夫以身无缚鸡气力,素未习泅之一介文人,竟入长江滔天之水,而得免于难者,岂非佛力强救哉?

自此以后,更坚定了他学佛的信心。在他〈致张秉三先生书〉中称∶「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年)以至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约十年间,以善因缘亲近大善知识,于显密觉道,略窥门径。」

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元月,继九一八事变之后,发生一二八事变,沪战爆发,国民***迁洛阳办公,在洛阳召开国难会议。季陶在会中提议重修洛阳白马寺,作为北五省及边疆佛教理事会会址,目的在于联合边疆民族,共同抗日图存。修复白马寺一事由季陶主持,他聘请上海玉佛寺方丈德浩和尚出任白马寺住持,督管修建工程。事实上,德浩和尚做的是联络边疆佛教领袖,厚植抗战力量的工作。

由一二八事变抗战爆发这段时间,季陶多次率领佛门信众,修建仁王护国法会、药师佛七法会、时轮金刚法会等,祈求国运昌隆。他以诵〈仁王护国五大部金刚菩萨陀罗尼〉为常课,并撰写〈般若波罗密多门论颂〉、〈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多经颂〉、〈仁王护国法会发愿文〉、〈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等恳切感人的文字。

八年抗战之前,考试院在南京城内,在古同泰寺山下,钟磬之声密迩相闻。他于治事之馀,称名礼赞。他自称于礼赞之中,感到喜极之悲与悲极之喜,而亦不自知其所以。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民国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年)国民***播迁重庆。翌年(一九三九年),季陶于重庆修建护国法会,率领缁素两众代表、中央官吏蒙藏宗教人士,共一千五百馀人,「普请显密诸宗大德,修建无遮道场,虔求抗战胜利,怨敌降伏,宇宙清宁,人民安泰。」

民国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国府林子超主席与季陶等发起「护国息灾大悲法会」四十九日,迎南华寺虚云老和尚主持,并由季陶担任法会会长,季陶在〈发愿文〉上写着∶

自倭寇横逆,侵我中华,今逾十载。业因所诱,举世罹难,中国受祸及二十五省,世界遭难者计二十馀国。因是全国佛教信众,共发菩提大心,启建护国息灾大悲道场。至诚斋戒,冀感天心,忏悔修德,望回人心。

民国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翌年还都,而内战复起,时事日非,季陶忧心国事,未或稍展眉头。民国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年),受命出任国史馆馆长,以健康关系,迟迟未视事。是年年底,移住广州,原打算返回四川,扫墓养疾,尚未成行,而于民国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二月十二日病逝,享年六十岁。

季陶夫人钮氏有恒,法名莲花,自幼信佛,平时持诵〈大悲咒〉及《阿弥陀经》。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起,长斋茹素,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年)从班禅大师受观世音菩萨灌顶受记。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受满分优婆夷戒。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抗战开始,她发愿祈求众生安乐,国运昌隆,日礼千佛,并礼拜大乘经典,至民国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安详逝世。

季陶著述甚富,而多数散佚,出版者有《戴季陶文存》及《续篇》、《再续篇》约二百万言。

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年),季陶曾请宜黄大师欧阳渐编《在家必读内典》,刻版印行,以为居家学佛者诵读。是书凡十有五经,其中男子必读者七种,为∶《父母恩重难报经》、《大方便佛报恩经·孝养品》、《佛说孛经》、《演道俗业经》、《善生经》、《十善业道经》、《优婆塞戒经·受戒品》;女子必读者七种,为∶《鹿母经》、《银色女经》、《玉耶女经》、《长者法志妻经》、《七女经》、《月上女经》、《优婆夷净行法门经》。而以《四十二章经》殿尾,为男女所共读。

宜黄大师并为是书作序曰∶

戴子季陶谓予曰∶中国四万万人,信仰佛教者不下三万万人,夫以三万万人之习惯风俗委而弃之不理,奚可也?中国民族,猃狁、匈奴、氐、羯、鲜卑、汉、满、蒙、回,不下数十种,仗佛力数千年来融于一统者,委而弃之不理,奚可也?教久弊深,不速改革,诸方牵掣,阻治兹多。然玄妙高深,但可以语上;浅近切实,始适当中流。子能抉择十馀经刊而叙之,为在家必读乎?

予曰∶时其太平哉,天将启明,大士化弘。夫化之不弘也久矣!岂惟佛法,中国古先哲人文武之道,何一而坠地也?...悲夫,国人日弃大宝,而瓦砾是资也。大士化行,时其太平哉?抉《父母恩难报经》等十四种。

这部《在家必读内典》,早年***印经处曾翻印流通,后来由周邦道居士将之编入《中华大典》。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