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禅师俗家姓邓,名天明,湖北省安陆县人,清光绪十七年(一八九一年)出生。自幼聪颖好学,初入学塾启蒙,读四书五经,受儒家传统教育。光绪末年,废除科举,兴办学校,大悲转入学堂受新式教育。民国初年(一九一二年),就读于武昌中华大学政治经济系,于民国五年(一九一六年)毕业。后以受善知识影响,开始崇信佛教,参加汉口佛教正信会活动。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前后,太虚大师到武汉弘化,他皈依大师座下为在家弟子,法名大悲。他在汉口参加佛教正信会活动,主办佛化学校,办得很有绩效。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冬,投宝华山出家,与大愚、大智等同在宝华山受具足戒。

大悲到宝华山出家,其中有一段颇为曲折的传奇。先是汉口有一位李宗唐居士,曾任湖北省议员是一位在政界活动力很强的人物,他于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在北京听太虚讲经而信仰佛教,民国九年(一九二○年)在武昌皈依于太虚大师,法名大愚。当时他的夫人极力阻止他信佛,但终于被他说服,连他夫人也皈依于太虚大师。那时的汉口佛教正信会,其前身本名武汉佛教会,再早本是一所善堂,李宗唐藉此善堂为基础,改名为武汉佛教会,改建成十分宏伟的殿宇,再改组成汉口佛教正信会,由此可见其能力之强。

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冬初,这位李宗唐居士忽发奇想,他秘密自行换了僧装,到宝华山以大愚的法名报名受戒,声称他是太虚的弟子。宝华山问他派名,他答不出,他不知道出家人还有派名,宝华山不许他入堂。而汉口方面,李宗唐的夫人也找到佛教会,追问李的下落。李宗唐赴宝华山时,邓天明(大悲的俗名)和一位严少孚居士略知此事。至此,佛教会执事责成他们二人,陪同李宗唐的夫人,同去宝华山把李宗唐找回来。没有想到这三个人到了宝华山之后,不但没有把李宗唐找回去,反而被李宗唐说服,三个人--邓天明、严少孚和李宗唐的夫人,都被李宗唐说服在宝华山出家了。邓天明依一位镇江的和尚剃度,严少孚依他的皈依师昌弘和尚剃度,李宗唐的夫人依一位泰州的比丘尼剃度。邓天明,严少孚都是太虚大师的皈依弟子,仍用大悲、大智的法名。至于大愚,太虚大师也给他了一个派名,三个人都在宝华山受了戒。

大悲圆戒后,在江南行脚参访,历游名山大剎,礼谒佛门耆老大德。他在上海参访时,认识圆瑛法师于觉园,一见契合,交谊颇深。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四月,江、浙诸山长老,在上海召开中国佛教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大悲被湖北缁素推为湖北省代表,到上海出席中国佛教会成立大会,并当选为执行委员,自此他就留在上海,以后也就一直担任中国佛教会的理事、常务理事等职。他在上海时驻锡老南门的留云寺,为退居的德浩老和尚所器重,老和尚为从善、大悲、志宽三人传授记,三人为老和尚的法嗣,并由从善出任留云寺住持。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年)三月,从善和尚在留云寺住持届满退居,由大悲法师继任,他晋山之后,在寺中讲《金刚经》、《心经添足》等大乘经典,以后冬参夏学,从不间断。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春,能海、慈航等法师,先后在上海觉园讲经,大悲法师带着弟子悟明随喜参加听讲,并尽地主之谊,尽力护持。是年夏初,大悲法师在留云寺三年丈席任满退居,留云寺住持由他的法弟志宽和尚继任。

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宁波天童寺住持圆瑛法师两届任满辞位,在圆瑛法师的推介及两序大众共议下,礼请大悲法师继任天童寺丈席。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继之东南各地相继沦陷。大悲法师于艰难危殆的时局中,维持常住道粮无虞,安心修持。他与宁波区行政专员徐箴等官员、士绅护法边文锦等居士维持交谊,目的在于维护天童寺的安定。他多次在宁波居士林讲经,参与组织宁波僧侣救护队,坚持崇教护国,天童寺的法会常盛,在他六年住持任内,于艰难时局中,还重建了回光、返照两栋楼房。

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年),在天童两届着持任满,退居后回到上海,住在上海龙华石灰桥的观音寺隐居,以避开日寇的干扰。民国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春,大悲法师于他的法兄弟从善、志宽二人,传法给心缘、岫真、定耀、悟明四人。并且由心缘接任劫后的留云寺住持--留云寺在日寇开始侵略之初,曾毁于日寇炮火。

日寇无条件投降之后,继之以数年的国共内战,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悲老和尚受宗教部门的徵召,接任杭州灵隐寺住持,领导灵隐寺的整修工作,是年他已六十四岁。一九五五年,任「灵牙护送团」副团长,护送佛牙至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巡展,并接受礼拜。

一九五六年出任北京广济寺丈席,是年五月,大悲在北京广济寺负责接待国外的佛教代表团。一九五八年再任灵隐寺住持。此外,一九六六年以前,他还先后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并历任浙江省政协一、二、三届常务委员和一、二、三届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九六六年,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在此期间老和尚受到极大的沖击,详情如何,以资料欠缺,不得而知。一九七一年二月一日在上海圆寂,世寿八十一,∵僧腊四十九夏。

大悲老法师精通佛学,持戒精严。他擅长诗画,而寓佛法于其中。他留有《禅馀集》画册两集行世。上有于右任、孙科等名流题字,圆瑛法师为之作序。赞师∶

既登大彻之堂,夏人留云之室,洞明向上一窍,直通末后牢关。于是禅后课馀,另开方便之门;笔下毫端,尽其广长之舌。或画佛像人物,以及山水花草,意之所寄,一一无非以画说法。使人触目会心,便能由幻相而悟实相,依世法而入佛法。是亦善巧利生,随机接掖。其稿本刊行于世,自可尽未来际,而作佛事耳。

其遗留之诗稿,惜于「十年动乱」期间散佚,仅天童寺大鑒堂右壁,留有诗一首。题为〈寄禅老和尚生西二十二年纪念〉,诗云∶

朔风动地正凄其,二十年前景物移;

世念一毫融不尽,魔军百战胜无期。

艰难法远从头数,耆旧宗门系梦思;

此日瓣香和泪供,衷心追恨未同时。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