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7日∵佛学研究网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基督(新)教发展迅猛,引起学界和相关部门重视,并出现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成果。然而,我国内地基督徒人数究竟有多少,却一直是个扑朔迷离的问题。直到2010年《宗教蓝皮书》公布了一系列关于基督教的最新数据以后,这一问题才得到回答。新数据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国内外对于我国内地基督教“超常”发展的各种猜测。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客观评析当前我国内地基督教发展现状,判断未来走势,希冀能将世俗与神圣之间的张力控制在一定的维度,从而更加促进政教关系的和谐。

∵∵国内基督教的发展现状

一段时期内,***对外公布我国内地基督教徒人数已逾16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23%。信徒人数超100万的有河南、安徽、浙江、江苏、福建、山东、四川等省。到2010年,《宗教蓝皮书》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内地基督教信徒总数为2305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8%。从地域分布看,信徒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调查亦显示信徒信教的主要动因中,受家庭影响者占15%,归因自己或家人生病者占68.8%。

总体上看,基督教在一些地区仍以较快速度传播,教会组织的多种形式的聚会在很多地区成为了群众娱乐身心、调剂业余生活、寻求精神慰藉的重要方式。在农村基督教集中区域,一些村落教会发挥了组织生产、扶贫帮困、农田基建等积极的社会功能。

从传播渠道和活动方式来看,国内基督教越来越重视社会服务在传教中的积极作用,并逐渐完善网络传教体系。

从覆盖的社会阶层来看,基督徒构成正悄然变化:“老、弱、病、妇”现象正在改变,城市精英阶层、高校科研人员的比例有所增加,信徒结构日趋多样。

从社会文化视角来看,基督教与东方古老的中华文明持续交融碰撞。基督教加快实现本土化的同时,一些问题也客观存在。一方面,以基督教信仰为内核的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已形成一定影响,借圣诞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举行聚会、联谊、促销等活动的现象已相当普遍,这无疑加快了基督教文化的扩散速度;另一方面,受教会性质、教牧人员素质等因素影响,基督教在一些地区的传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和谐音符,一些派别中异化、“巫化”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从外部环境来看,“宗教渗透”形势依然严峻。过去10年,美国在强力推行单极化世界格局过程中,利用基督教进行扩张渗透成为重要手段,在美国的宗教对外政策中,基督教成为其首选工具。∵∵

∵∵理性评析国内基督教的发展趋势

过去几年间,国内外对于我国内地基督教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当代基督教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中国只是全球基督福音扩张的一部分,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决定了我国内地的基督教仍将快速发展;第二种观点认为,基督教的发展会呈现一个有规律的上升曲线而逐渐达到饱和,之后不会再攀升。

笔者认为,国内的基督教发展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稳定程度以及民众对生活满意度等多种因素制约,在中国这片有着明显功用性和实效性的文化土壤里,任何宣扬来世回报与今生兑现的宗教信仰从来不缺生存和发展空间。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体制和思想文化教育体系仍待完善,很多方面难以做到尽如人意。当代基督教面向世俗社会,面向民众生活,肯定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鼓励信徒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这种积极融入世俗社会,努力关注现世今生的特点,使其在基层群众中很快就能觅得相当数量的追随者。预计今后基督教在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还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且不排除在局部地区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

毋庸置疑,我国不同社会阶层对于基督教的信仰形态差异很大。基层信徒祈望“万能”的上帝能够庇护自身现实利益,在他们眼中,基督教与散落各处的民间信仰并无质的差别;而城市知识分子从中关注的是哲学的理性,满足的是对异域文化的新奇感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入世的参与意识使知识界精英们更多地去探究基督教文化层面的精华。在他们看来,信仰完全是个人的私事,属于个人心灵的归宿,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由于知识分子对于信仰的选择较少功利性、随意性和盲目性,与一般社会阶层相比,其信仰便更加执着、坚定、深沉。因此,今后受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在城市知识精英、中产阶层中还将会出现一定数量的基督教信徒。虽然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这一特殊群体在人数上仍然微不足道,但他们对周围人群的影响显而易见,特别是对青年学子产生的示范和效仿作用更不容低估。

总体上,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基督教仍将以较平稳的态势继续发展,数量上仍会有相当程度的增加。尽管如此,从长远来看,基督教要在我国内地成为主流宗教也绝非易事。与相邻的日本、印度等国和港、澳、台地区相比,国内目前基督教徒比例并非超高。此外,当前国家致力于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国人受传统文化影响颇深,加之佛、道教仍具强劲根基以及民间信仰的兴起,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基督教的发展空间,因而国内基督教将不易出现超常发展的现象。当然,在上世纪短短数十年内,基督徒在韩国已占到人口1/4强(目前最新数据显示已占39%),基督教在韩国已成为主流宗教,这一现象也应引起我国社会各界理性思考。∵∵

∵∵对国内基督教快速发展的几点反思

国内基督教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深刻变革的内部社会环境和外部复杂国际背景的影响,同时与基督教自身传教特点和我国宗教事务管理上的一些薄弱环节也密不可分。以科学发展观统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是避免某一教派“超常”发展的根本。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结构日趋多层化,意识形态日益多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五大宗教格局、民间信仰体系……众多思想流派和信仰体系分别经不同路径跨越历史长河,共同架构起现阶段中国的文化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是主体意识形态,儒学构成深层次文化背景,基督教则是近年发展最快的信仰实体。基督教在华的发展对国人先前的思维定势提出了挑战,如何将儒家精神的“心性”、“内省”与基督精神的“外在”、“超越”共置于尚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体制形态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取长补短,和合共生,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体系一道,共构今日中国文化体系,是国人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同时,我们也应充分意识到,基督教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其背后一度彰显的政治强权和经济、文化的优势地位。

中华文明体系博大精深,潜力无穷,基督教文化在世界各大宗教中也显得独树一帜,充满活力。当前儒学对世界的影响和基督教在我国的传播扩展正同步进行,这一历史现象必将对我国乃至世界产生相当的沖击力。众所周知,中华文明具有极大的包容性,经过长期的、历史的磨合,本土文化通常能与外来的异质文化和睦共处,并逐渐形成多元互补的文化形态,但这毕竟是一个长期、渐进的历史过程。从基督新教入华200余年的历史来看,二者之间矛盾很多,沖突不断,并曾酿成各种各样的“教案”。诚如德国神学家孔汉思(Hans∵Küng)在倡导“全球伦理”时所言,“没有宗教和平就没有世界和平”。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如何妥善处理双方融合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避免引发所谓的“文明沖突”,将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又一大历史贡献。(信息来源:中国民族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