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在推进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坚持“生态立市”、“环保优先”发展战略,明确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任务目标。随着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理念的进一步实施和完善,南宁正在变成一座美丽的“生态文明城市”。
∵生态立市,提升城市绿化品位
近几年来,南宁市围绕“绿”字做文章,着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从2006年开始,每年植树150万棵以上,并积极推进青秀山、五象森林公园建设,推进涵盖6县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城市绿化正从量上的扩张转变为质上的提升。在注重生态功能的同时,更关注景观功能与品质,在城市广场、游园、公园建设上打造精品。
2006年至今,首府市区内新增公园4个,共有各类公园20个,增加公园绿地面积1200多公顷。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96.2万多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均达39.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55平方米,高于全国人均水平,形成了以青秀山风景名胜区为中心,以邕江主河道沿江森林风光为生态主轴,以环城森林带、环城森林公园带和环城森林公园及生态主题园为重点,以县区自然保护区等森林为补充,融合城市园林绿化系统,构成城乡一体化的城市森林体系。如今,已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绿化、美化、彩化、香化、果化与亚热带风光交相辉映,市区与郊区融为一体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凸显了“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树成林,花成片,终年常绿,四季花开”的园林风貌。
今年春天,南宁市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百里环城森林生态圈,推进邕江两侧绿化综合整治,开展“绿满南宁造林绿化工程”,新种大树20万株,新建、扩建一批公园和街头游园,争取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5平方米。
环保优先,整治内河做好“水”文章
曾经,过境南宁的300里邕江因江面枯水期全线发黑,市区8条内河污染严重。如今,150公里江水水质常年保持3级以上,可作为饮用水源。
在做好“树的文章”的基础上,南宁市把“水的文章”做足、做好、做漂亮。全市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速,并通过采取截污、引水、生态恢复等技术手段,对全市水环境进行全面整治。
在南宁所开展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内河整治工程是城市管理的又一个新亮点。20世纪90年代初,朝阳溪、竹排沖整治工作被提上议事日程,朝阳溪综合整治一、二期工程于1997年12月开工,2003年3月竣工,整治总长度达6公里,完成投资8亿元。2008年,贯穿市中心区和新区的朝阳溪和竹排沖两条城市内河整治完成,改善了内河生态环境。
2009年,南宁提出重点建设“中国水城”的规划:“一江、两岸、六环、十八内河”的城市水网,投资过百亿元,以水点睛,打造“中国水城”成为南宁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重头戏。
今年1月28日,重点工程民歌湖建成启用,使乘船畅游“一江两湖”(竹排江与民歌湖、南湖)成为现实。在不久的将来,穿城而过的18条内河将成为水清岸绿的生态区、风景秀丽的景观带、人水和谐的休憩园。至2020年,南宁城市水环境将形成良性循环,内河水系生态景观、滨水文化和旅游景观将明显提升。
低碳经济,打造生态文明城市
“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南宁要实现‘绿色和谐发展’。”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车荣福如是说。
从2007年开始,南宁市就将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把规划环评、建设项目环评作为第一审批环节,在产业布局时优先考虑环境容量,在项目选择时优先考虑污染排放指标。目前,列入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的25个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中,已完成规划的17个全部完成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2006年以来,南宁市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环保“刮骨疗毒”,目标直指造纸、淀粉、酒精、砖瓦等行业。几年时间,关停了200多家污染严重的淀粉、造纸、瓦砖、水泥、酒精生产企业。污染防治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实现“五个率先”:率先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部制糖企业同时达到清洁生产二级水平和一级排放标準的省会城市,率先在全区完成木薯淀粉行业废水治理,率先在全区实现废纸造纸行业废水处理工程设施升级换代,率先在全区探索并推广应用水煤浆技术减排,率先在全区完成城区乡镇卫生院医疗废水处理设施建设。201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8吨标煤,比2005年下降31.55%,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十一五”时期下降15%的目标任务。
南宁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环境空气中各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能达到相应国家二级标準。2010年市区全年环境空气优的天数为148天、良的天数为201天,全年空气优良率达95.6%,优良率在全国31个省会城市、直辖市中排名为第六位。今年1月至4月份,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为116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6.7%;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为优天数排名第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