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田园共设10大景区40余个景点,拥有50余万平方米原生红树林、人工红树林,120余万平方米桑基鱼塘,这些富有珠江口湿地生态特色的资源,已成为深圳旅游资源中独特的渔农文化历史遗存。
绿色景区
科普基地
深圳是一座滨海城市,同时也是一座旅游城市,休閑旅游业和海洋在这里碰撞出极大的生产力。靠山吃山,靠海玩海。充分利用深圳的海滩、海岛资源,全方位、多层次开发蓝色旅游项目的同时,积极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海洋旅游精品,已成为发展深圳海洋经济的一个明确思路。从东部的万科浪骑游艇会,到西部规划中的深圳湾国际游艇俱乐部,再到保留了大部分原生态滩涂的海上田园,一个集生态、观光、休閑度假、商务会议和体育健身等为一体的现代综合海洋旅游经济产业群渐渐浮出海面。
在海域规划工作中,深圳强调必须突出海洋的生态特性,体现深港湾区组合城市理念,要为美化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品位,丰富市民生活,促进休閑旅游业的发展预留和调整出充足的透视和岸线资源空间。可预见,深圳业已形成庞大产业规模的滨海旅游业将变得更大更优更精品。
深圳西部海上田园旅游区位于宝安沙井,珠江入海口东岸水陆滩涂接壤处,是一个大型湿地生态旅游景区,首期开发面积173万平方米,集生态旅游、休閑度假、会议培训、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湿地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景观资源保护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海上田园是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深圳市绿色景区。
湖泊与河涌纵横交错,木屋、小桥点缀在水面上,密林遍布,绿草如茵。红树林、芦苇蕩和桑基鱼塘中鸟飞鱼跃……如此的田园风光,其实就在深圳这座现代化城市里面,就在宝安的海上田园。
海上田园共设10大景区40余个景点,拥有50余万平方米原生红树林、人工红树林,120余万平方米桑基鱼塘,这些富有珠江口湿地生态特色的资源,已成为深圳旅游资源中独特的渔农文化历史遗存。每到节假日,总有大量游客慕名而来,体验这种方兴未艾的湿地生态旅游模式。
桑基鱼塘
如诗如画的海上田园一角。每到节假日,总有大量游客慕名而来,体验这里方兴未艾的湿地生态旅游模式。
40余品种红树蔚然成林
海上田园的原生红树林群落,品种包括秋茄、桐花树、老鼠勒、卤蕨等。建园以来这里每年都人工种植20余万棵红树苗,种植品种包括红海榄、秋茄、桐花树等。早年种植的红树已经成林。
近年来,海上田园先后与中山大学、深圳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合作,并与湿地国际机构、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广东省林业系统等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开展了生态及水产养殖技术研究,进行了红树林多品种的种植试验,吸引了包括国家工程院雷霁霖院士、国际知名红树林专家陈桂珠教授等专家到园区进行课题研究,取得了多项国家级成果。海上田园与中山大学共同开展国家863项目研究,利用红树林净化水体,改良环境。该项目在2003年11月通过了科技部现场验收,随即又获得科技部863项目“十一五”计划第二批课题的立项。
2006年12月,海上田园又建成了红树林博览园。博览园占地面积120亩,是深圳封闭型的品种最丰富的红树林种质资源培育园区。目前已经种植红树植物80万棵,共有红树、半红树、红树林半生植物等40余个品种。
桑基鱼塘体现生态农业智慧
海上田园还拥有大面积的桑基鱼塘遗址。桑基鱼塘是珠三角地区一种古老的、独具特色的渔农生产模式:在珠江口滩涂地带,将低洼的地方挖深为塘,塘里养鱼;挖出的泥土堆砌在鱼塘四周筑成塘基,在塘基上栽桑树或果树、甘蔗。这种生态结构称为桑基鱼塘、果基鱼塘、蔗基鱼塘。其中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是:蚕沙(蚕粪)喂鱼,塘泥肥桑,栽桑、养蚕、养鱼三者有机结合,形成桑、蚕、鱼、泥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这种模式体现了珠江三角洲劳动人民从古就有“生态农业”智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赞誉为“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值得向发展中国家推广。
西海夕阳,无限风光。
负离子浓度为都市公园10倍
到海上田园一游的人,在呼吸清新的空气中,会有肺部被洗过一样的愉悦感觉,到海上田园“洗肺”便成了人们在此休閑的新取向。据广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检测,园区内平均负离子浓度达每立方厘米5000多个,最高检测点负离子浓度为每立方厘米9000多个,而都市绿化公园的平均水平为每立方厘米500―1000个。
位于海上田园景区中心秀美的芦花湖半岛生态度假村,临水而建,依林而立,是一组仿生态建筑。这些建筑重现了人类最古老的居住方式,即、树居、船(水)居、穴居、洞居,加上表现古老爱情故事的螺姬居,既代表了现代人对农耕文明时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缅怀,又表达了人们对未来时代高度生态文明的畅想。
吃当地特产也是很多到海上田园游玩的重头戏。在这里,游客可以吃到园区水域里生态养殖的鱼、虾、蟹、蚝,塘基菜地里栽种的绿色蔬菜。其中无公害罗非鱼、海虫草、沙井蚝被誉为海上田园三件宝。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